新書推薦:
《
隈研吾建筑图鉴 50座名建筑的深度拆解与访谈
》
售價:HK$
118.8
《
古雅典的民主与法治(当城邦服从法律时,所有这些资源都会为共同的利益服务)
》
售價:HK$
118.8
《
社会法哲学(全二册)(社会法与法社会论丛)
》
售價:HK$
272.8
《
中国传统药食同源物质图典
》
售價:HK$
250.8
《
文化模式
》
售價:HK$
96.8
《
TensorFlow自然语言处理及应用
》
售價:HK$
75.9
《
信托法(第五版)
》
售價:HK$
184.8
《
敦煌究竟有多美
》
售價:HK$
97.9
|
編輯推薦: |
文化与语言的“越境”旅行,中国当代多民族作家文学成就的集中展示
“文学共同体书系·中国当代多民族经典作家文库”作为中国当代多民族作家文学成就的集中展示,收入了阿云嘎、莫·哈斯巴根、艾克拜尔·米吉提、阿拉提·阿斯木、扎西达娃、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吉狄马加、次仁罗布、万玛才旦等小说家和诗人各自极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他们不仅是各自民族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具有突出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反映了多民族文学的杰出成就,即使放在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史亦不可忽视。
文学精神在边疆,这些作家作为双语写作的实践者,从母语转向汉语写作,其文化与语言的“越境”旅行,促成写作者的体验和反思,使作品具有特殊精神创造、文化表达和审美呈现。
扎西达娃对西藏的理解,源自血液和信仰,这是先天注定的
扎西达娃生于西藏,那片高原也是他读书、工作、生活的地方,他的作品中有对藏地民族志式的祛魅:广袤荒凉的世界屋脊、藏南的山川河流、屋顶飘拂的彩色经幡、康巴人的流浪帐篷、甜茶馆里闲坐唠嗑的青年人、捏捏指头讲价钱的老妇人……“我们藏族人世世代代就这样坐着生活,坐着聊天,坐着做生意,坐着念经,坐着晒太阳,坐着喝酒,坐着做手工活,喇嘛坐着就
|
內容簡介: |
《谜样的黄昏》是西藏著名作家扎西达娃的全新短篇小说集,较为全面地收录了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他在现实与魔幻之间重新发现西藏:
他写藏地的山川和拉萨街头的日常生活小景:广袤荒凉的世界屋脊、屋顶飘拂的彩色经幡、康巴人的流浪帐篷、甜茶馆里闲坐唠嗑的男人、捏捏指头讲价钱的老妇人。还有新旧交替时代里形形色色的青年人——民警、流浪汉、护士、学生、闲人、售货员,他们有的振奋,有的沉思,有的观望,有的心灰意懒……这些故事记录和反映着他们的精神真实。
另一部分作品则凌驾于写实之上,调动宗教、经籍、传说、史实、巫语、梦兆,来探寻本民族的生存历史和文化心理。这也是藏地的神秘与天然性赋予他的写作气质。
|
關於作者: |
扎西达娃,藏族作家。1959年出生,四川甘孜州巴塘县人。著有小说集《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西藏,隐秘岁月》《世纪之邀》《骚动的香巴拉》、散文集《古海蓝经幡》,以及多部电影文学剧本。其作品被翻译成十多国文字。现任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西藏自治区文联主席。
|
目錄:
|
沉寂的正午
闲人
宠儿
谜样的黄昏
没有星光的夜
江那边
冥
黄房子前面
朗杰的日子
自由人契米—洛达镇轶闻之一
流放中的少爷—洛达镇轶闻之二
风马之耀
世纪之邀
悬岩之光
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
|
內容試閱:
|
序 言(节选)
走向“文学共同体”的多民族中国当代文学
何平
“文学共同体书系·中国当代多民族经典作家文库”(辑)收入当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彝族阿云嘎、莫·哈斯巴根、艾克拜尔·米吉提、阿拉提·阿斯木、扎西达娃、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吉狄马加、次仁罗布、万玛才旦等小说家和诗人的经典作品,他们的写作差不多代表了这五个民族当下文学的成就。事实上,这些小说家和诗人不仅是各自民族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为杰出、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即使放在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史亦不可忽视。
当我们把阿云嘎、莫·哈斯巴根、艾克拜尔·米吉提、阿拉提·阿斯木、扎西达娃、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吉狄马加、次仁罗布、万玛才旦等放在一起,显然可以看到他们怎样以各自民族经验作为起点,怎样将他们的文学“细语”融于当下中国文学的“众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它的文化景观(这其中当然包含文学景观)的真正魅力,很大程度上植根于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植根于它和而不同、多样共生的厚重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植根于它和而不同、多样共生的厚重标志,是国家值得骄傲的文化宝藏,与此同时,中国多民族文学在继承与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成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所具有的民族身份在文学层面展现出了对于相应民族传统的认同与归属。因此他们的写作能够更加深入具体地反映该民族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景象,为当代多民族文学的写作提供了一种重要范式。作为具有独特精神创造、文化表达、审美呈现的多民族文学,为中国当代文学提供鲜活具体的材料和广阔的阐释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原本相对稳定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结构正受到西方话语体系及相关意识形态的猛烈冲击。具体到各个民族,迅猛的现代化进程使得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模式、文化理念发生改变,社会流动性骤然变强,传统的民族特色及其赖以生存的根基正在悄然流失,原本牢固的民族乡情纽带出现松动。相对应的,则是多个民族的语言濒危、民族民俗仪式失传或畸变、民族精神价值扭曲等。而现代化在满足和改善个体物质需求的同时,亦存在一些负面因素,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等。上述种种道德失范现象导致各民族中的部分优秀文化传统正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也是各民族共同存在的文化焦虑。“文学共同体书系”追求民族性价值的深度。这些多民族作家打破了外在形貌层面的民族特征,进一步勘探自我民族的精神意绪、性格心理、情感态度、思维结构。深层次的民族心理也体现了该民族成员在共同价值观引导下的特有属性。从这个意义而言,多民族文学希望可以探求具有深度的民族性价值,深入了解民族复杂的心理活动,把握揭示民族独特的心理定势。我们常能听到一句流传甚广的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但假如民族性被偏执狭隘的地方主义取代,那么,越是民族的,则将离世界越远,而走向“文学共同体”则是走向对话、丰富和辽阔的世界文学格局的多民族中国当代文学。
沉寂的正午
拉萨城东的一个十字路口,西边立起一个画着红白粗条的交通岗亭,街斜对面的树荫下有个小酒摊,两张草垫、一张矮桌、几只灌满青稞酒的白色塑料桶,酒摊的女主人是十九岁的姑娘娜珍。她的酒摊刚从八角街的闹市移到这儿来,因为那里嘈杂的喧闹声使她受不了。她想得到安宁。
骄阳烤炙着八月的大地,街道在正午时沉睡了。偶尔过来一个行人掏出两毛钱,端起一杯酒喝完便匆匆走去。娜珍一双俏丽的眼睛痴痴地盯着被酷暑烤出青烟的柏油路面,她还没有从抑郁的感情里解脱出来。
一会儿,过来一个戴墨镜的年轻人,古铜色的皮肤,穿一件夹克衫,左脸颊有一道刺目的伤痕。他坐在酒摊的草垫上,对娜珍微微一笑,掏出手绢边擦着油亮的额头,边自言自语道:“这天真热,叫人受不了。”
娜珍给他斟满一杯酒,一声不响坐在旁边仔细打量着他。
年轻人径自端着酒杯仰起脖子,他那富于男性美的隆起的喉头上下滚动,咕咚咕咚正喝得痛快。娜珍一对秀长的眉梢低落下来,她眯起眼,从牙缝里恶狠狠地蹦出:“我认识你。我哥哥进监狱就是被你害的。”
年轻人的喉头蓦地停止了滚动。他放下杯子,一只手下意识地触摸到墨镜架上,仿佛要摘下来看清对方。娜珍很想看看墨镜后面的这双眼睛,一定像狼一样闪着凶残的绿光。
他并没有把墨镜取下来,只是把酒杯抓在手中转来转去,半晌才开口:“不,是他犯了罪。”
“可是是你抓的他,我知道!他过去在学校赛跑总是名,没有人能追上他。就因为你从对面……你又不是公安局的,晚上回自己家,为什么不放过他?我哥哥以前和你有仇吗?”她激动地问道,一面抑制自己,不让哭声出来。
“我不认识他。他结伙打架、捅刀子,还捅伤一个过路的老爹,我碰上了。喏,就这么回事,你也知道。啊,还给我这儿留了个纪念。”他平静地回答着,一边抚摸左脸颊的伤痕。
“本来他能跑掉的,是你抓住了他!是你!”她尖声嚷叫着,拼命忍住眼中涌满的泪花。
“他跑不掉的。我不抓住他,公安局也不会放过。殴斗伤人,是要受到法律惩处的。就这么回事。”
娜珍捧着脸忧伤地颤吟:“唉—,他为什么要伤人呢?该死的。”她后一句不知是骂她哥哥,是骂年轻人,还是骂自己。
街道上寂无人影,只有一条狗懒洋洋地穿过马路,擦着阴凉的墙根溜到小巷里。树上的麻雀也在酷热的正午里寂然无声。强烈耀眼的阳光,不禁使人沉倦欲睡。
娜珍从无数纷乱的思绪中惊醒过来,给年轻人斟满第二杯酒,凄怆地说:“我哥哥是做了傻事,你知道吗?他有一个女朋友,真是比小猫还温驯,我哥哥随便打她、踢她,她只抱着头一声不叫,还对我哥哥那么好。现在,她成天躲在屋子里伤心地哭,哭啊!谁都劝不住,真可怜。”
年轻人不吭声,低头不停地转动杯子。末了,他轻声说:“我也说不清,但是,你也有爸爸,要是别人这样伤害他……你想想吧。”
第二天是星期日,街道上行人熙熙攘攘,各种机动车辆川流不息,还有吱吱作响的马车队伍。
娜珍的小酒摊旁坐着几个赶毛驴进城的乡下人。一群驮着牛粪、干柴的毛驴拥挤在墙根下,发出阵阵刺耳的嘶鸣。乡下人一面喜滋滋地滋润着干裂的嘴唇,一面夸奖这酒味地道,醇浓香甜。娜珍淡淡地对他们一笑,将眼光往布满人流和车辆的街道上一瞥。突然,一个暗红刺眼的伤痕跃入她的眼帘。原来坐在岗亭里的警察正是昨天喝酒的年轻人。那个把她哥哥扭进公安局的人,和昨天不同的只是换了一身雪白的民警制服,仍旧戴着宽边墨镜。他繁忙而有条不紊地换着红绿灯,指挥拥挤的车辆依次通行。
噢,原来是……娜珍明白了。可那天他并没有去执行任务,只是独自在回家的路上,为什么非要去挨这一刀子呢?爱管闲事。可是……如果被害的是我爸爸……她想起他说的话,她惊讶地发现自己从昨天起就已经在慢慢地原谅他了。她甚至冲动地想做一件事情,尽管连她自己也说不清这样做是意味着对他表示谅解呢,还是想作为一种无言的谴责让他得不到良心上的安宁?
于是,她端着一杯酒,另一手提酒壶,穿过马路朝岗亭奔去。当我把酒杯递到他嘴边时,他一定会窘迫得满脸通红的。她暗自想道。
“轰!”一辆巨大的柴油车在离她半米远的地方急刹住。杯里的酒晃出了一半。年轻的警察伸出头对娜珍喊道:“喂,你鼻子上的眼睛跑到哪儿去了?”说着向汽车挥挥手,示意通过。接着又转向娜珍:“看看你头上,是红灯!你不想活了吗?……哟!是你?……快!快退回去!到处是车!”
霎时间,委屈的泪水立刻涌到娜珍的眼眶,她涨红了脸。哆嗦半天,终于忍不住将半杯酒朝岗亭泼过去,哭喊着:“对!是我瞎了眼,你骂吧!顶好把我也抓进监狱你才高兴呢。呸!没有一点良心的东西!”
说完她跑回小酒摊,将脸深埋在掩着腿膝的裙摆中间。
街上的行人,酒摊的顾客,全都感到莫名其妙。
从此,年轻的警察再也没有光顾娜珍的小酒摊,好几次他身着便装在附近徜徉,分明想对娜珍说什么。
过来一个栗色头发的小伙子。走路像跳舞一样轻飘飘的。掏出一盒牡丹牌香烟,坐在草垫上,随即捏着手指打了个响亮的榧子,仰起尖尖的下巴说:“姑娘,来两杯。”
一个小时以后,栗色头发的小伙子已喝了十七杯,他独自哼着什么歌曲,一条腿轻轻地点着拍子。娜珍低头翻一本破旧的《大众电影》,这是拉萨的姑娘们喜爱看的一种刊物。小伙子探过身笑眯眯地对她说:“哎,我告诉你,我真想跳个舞,哒,哒哒……”
“在哪儿?在这儿?”
“嗯,你为我唱一段,就唱……《斯吉比吉》,轻点唱。”
娜珍笑了,他那泛着红晕的俊俏的脸,以及那健美的身材似乎都赢得了她的好感,她点点头:“好吧……嗯哼。”便清了清嗓子。
对面的警察正换班,一个长着络腮胡的老警察替换了年轻的警察,他走出岗亭直了直腰,似乎显得很疲劳。
栗色头发的小伙子刚站起身就栽倒在地,笑嘻嘻地说:“怎么?我……喝醉了吗?姑娘,你没用脚绊我吧?”
娜珍捂着嘴哧哧地笑道:“哥哥,你顶好是爬回家,反正没人送你。”
“是……吗?我这就……站……站起来跳……舞。”
他摇摇摆摆,晃到几步远的墙根下,像头受伤的公牛喘着气,叉开两腿,脑袋顶在墙壁上保持平衡,便要解开裤子纽扣。
“喂喂喂!”年轻的警察走到小伙子跟前拍拍他的肩,“当着姑娘面就撒尿,你不害羞吗?看你穿得倒挺漂亮。”
小伙子晃来晃去地说:“我……我错了,你改正。”
“你喝多了,走吧,我送你。嗯?家在哪儿?”
“前面,巴……巴朗学……”
年轻警察吃力地架着醉汉,从娜珍面前走过时,她悄悄地扯了扯他的衣角,低声问道:
“哎,他是你的朋友?”
他一下怔住了,茫然地看着她。
“我问你,假如我哥哥也是你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对待他?”
娜珍清亮的眸子盯着他,年轻的警察不知怎么有点发慌了。但稍定了下神,便坦然地回答说:
“不,我和他也不认识。”
一连几天,娜珍再也没有见年轻的警察来上班,她守着小酒摊,时常怅然若失。到第五天中午,他来了,英姿勃勃,穿着崭新的雪白制服,领章、帽徽分外鲜红,只是那副宽边墨镜像是永远长在脸上的一部分。
他坐下后,不安地搓着手说:“娜珍啦,我向你道歉来的。那天,你送酒来……差点撞车,我生气了,态度不好,请……别记我的仇。”
娜珍把酒递给他,将脸扭到一边。
他把酒轻轻地推过去,迟疑了一阵才说:“我要走了,去内地学习。”
娜珍飞快地转过脸,急忙问道:“什么?要走了,很久吗?”
“三年。”他边摸着左脸颊的伤。
“你这儿还疼吧?我家有藏药。”
“哦……没什么,我……明天就走。”说着,漫不经心地摘下了墨镜。
天哪!娜珍一阵目眩,眼前是一双像女孩般温柔妩媚的秀目,忽闪闪地凝望着自己,含着一丝腼腆与羞怯,那修长的睫毛、深褐色的瞳仁,撩拨着她的心弦,她苍白的脸绯红了,心慌意乱地喃喃说:“你去内地学习……和我有……有什么关系?我每天还会坐在这儿卖酒的。”
警察站起身,沮丧地低下头,抚弄手中的大盖帽,低声说:“那么,就……再见了。”
娜珍在他刚才坐过的草垫上发现一个纸包,打开看时,一张字迹歪歪扭扭的纸条包着一沓人民币,纸条上写着:“这点钱,给你哥哥买点东西,你经常去看看他。我相信他会重新做人,因为我们都还年轻。另外,有空时你把中学学过的功课复习一下,拉萨各单位很快要招工了,家乡的明天召唤着我们,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尽自己的力量来建设她,我盼望着……”
他走远了……
娜珍只觉得浑身无力,软绵绵地抱住白杨树,将脸贴在树干上,深情地注视着他的背影。不知为什么,娜珍真想伤心地大哭一场。
从此,这十字路口上的小酒摊消失了。
没几天,这里又搭起了一个酒摊,女主人是一个脸上布满雀斑、爱唱爱笑的胖姑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