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和抑郁症的3000天
》
售價:HK$
66.1
《
与骸骨交谈:我希望每一个真相都被发现
》
售價:HK$
76.2
《
人体使用手册3:自愈力的逻辑(全面解读身体面对疾病时的反应逻辑,学习更多有效的系列家庭按摩)
》
售價:HK$
61.6
《
素描简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
》
售價:HK$
436.8
《
智慧宫丛书028·神工智能 诸神与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
》
售價:HK$
87.4
《
街头健身训练指南
》
售價:HK$
266.6
《
留学早规划
》
售價:HK$
76.2
《
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
》
售價:HK$
88.5
編輯推薦:
《廊桥遗梦》的写作只用了短短两周,这部浪漫之作随后成功打动了全球数千万读者,蝉联《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榜首三年有余,由其改编的同名电影入选美国电影协会百年百部爱情电影,由其改编的音乐剧获得美国话剧和音乐剧的zui高奖项托尼奖。
这之中只有感伤与哀痛,没有对人性自由的呼喊和对传统伦理的反抗与谴责。它接受了这个甜蜜的痛苦、开花的血和优美的死亡。
作家冯骥才此语道出故事中道德伦理相对自然人性的胜出,以及古典的悲剧之美。著名学者,资深翻译家资中筠女士以诗情译笔再现出这个隐秘而动人的柔美境界。
此版为中英双语全本,附有资中筠女士所作序言《热潮退后话〈廊桥〉》。
內容簡介:
一对兄妹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翻检出了一段尘封往事。中年女性弗朗西丝卡婚后生活平静琐碎,缺乏激情。《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德为拍摄麦迪逊县的廊桥而来,与居于此地的弗朗西丝卡相遇、相识和相恋。面对迟来的爱情与家庭责任,弗朗西丝卡选择了后者,而罗伯特则选择了成全。四天的完美之恋换来了半生的彼此怀念。
關於作者:
罗伯特詹姆斯沃勒(Robert James Waller,19392017)
美国小说家,摄影家,音乐家。曾任北艾奥瓦大学商学院院长,生前定居在得克萨斯州的一座高山农场,闲时写作,摄影,玩音乐,研究经济学和数学。多部作品曾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代表作《廊桥遗梦》位居1993年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目錄 :
开篇
廊桥遗梦
罗伯特金凯德
弗朗西丝卡
古老的夜晚,远方的音乐
星期二的桥
又有了能翩翩起舞的天地
大路和远游客
灰烬
弗朗西丝卡的信
后记: 塔科马的夜鹰
夜鹰卡明斯谈话录
The Beginning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Robert Kincaid
Francesca
Ancient Evenings, Distant Music
The Bridges of Tuesday
Room to Dance Again
The Highway and the Peregrine
Ashes
A Letter from Francesca
Postscript: The Tacoma Nighthawks
Interview with Nighthawk Cummings
內容試閱 :
在一个极其偶然的情况下应出版社之约翻译了《廊桥遗梦》(直译书名应为《麦迪逊县之桥》),不意这本小书一下子变成了热门畅销书,一时间大有满城争道之势。无心插柳却引起了轰动效应。现在热潮已退,却有一些由这本小书引发的想法想一吐为快。
我所见到的评论大多着眼于爱情与家庭以及与之有关的价值观。电影我始终没看过,据说更加强调爱情与家庭伦理这一面。似乎很少人注意到书中所表达的另一层思想,那就是对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逆反。(根据不可轻易言无的原则,我不敢肯定一定没有,因为我并未到处收集评论,看到的大多是热心朋友剪寄的。)男主人公罗伯特金凯德就是这一逆反的化身。他的一切言论、行为都在竭力挣脱市场化了的世俗的枷锁, 追求归真返璞。作者借金凯德之口有一段简练而精彩的关于市场扼杀艺术的讲话,里面有许多警句。他摄影时所追求的是反映他自己独特的精神、风格的东西,他要设法从形象中找到诗,但是这不合编辑的口味,因为编辑想到的是大多数读者,是市场。下面一段话十分精辟:
这就是通过一种艺术形式谋生所产生的问题。人总是跟市场打交道,而市场大众市场是按平均口味(重点是本文作者所加,下同)设计的。数字摆在那里,我想现实就是如此。但是正如我所说的,这可能变得非常束缚人。
以后我准备写一篇题为《业余爱好的优点》的文章,专门写给那些想以艺术谋生的人看。市场比任何东西都更能扼杀艺术的激情。对很多人来说,那是一个以安全为重的世界。他们要安全,杂志和制造商给他们以安全,给他们以同一性,给他们以熟悉、舒适的东西,不要向他们提出异议。
利润、订数以及其他这类玩意儿统治着艺术。我们都被鞭子赶着进入那个千篇一律的大轮盘。
营销商总是把一种叫作消费者的东西挂在嘴上。这东西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一个矮胖子,穿着皱巴巴的百慕大短裤,一件夏威夷衬衫,戴一顶挂着开酒瓶和罐头的起子的草帽,手里攥着大把钞票。
在另一处,金凯德提到了现代科技和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使人在精神和肉体上都退化了。在旧世界里,人强壮而敏捷,敢作敢为,吃苦耐劳, 勇敢无畏。而今电脑和机器人终将统治一切。人类操纵机器,但不需要勇气和力量,也不需要上述那些特质。事实上,人已经过时了,无用了。 连性爱都可以用科学来代替。组织起来的社会、矫饰的感情、效率、效益等等使人失去自由驰骋的天地。更有甚者,人类通过破坏大自然和发明自相残杀的新武器正在毁灭自己。
我认为这是在那个爱情故事背后贯穿全书的思想。罗伯特金凯德其人也是按这样一种理想塑造出来的。这种思想推向极致,就产生了《从零度空间坠落》这篇近乎荒诞派的文章,金凯德把自己想象成原始人,进而一直退化到生命起源之前。其实,艺术与谋生的矛盾、市场对艺术激情的扼杀,差不多已是共识,中外皆然。而且这种哀叹非自今日始,不过于今为烈。任何生活在现代的人只要打开收音机、电视机,或者到商场走一圈自然有体会。每当参观中外艺术博物馆时我都有这种想法:而今而后,人类还会创作出这么美、这么精致的艺术吗?主观上还有这个耐心,客观上还允许这样从容吗?
近两年我相继参观了两次新建的上海博物馆,那神妙的三千年前的青铜器使我的心灵战栗,而在玉器馆中我更进一步发现,真正产生震撼力的、美不可言的艺术都产生于商周时代!过去每见到这类古代文物总不免肃然起敬,惊叹我中华民族之早慧,但是没有那样突出地感到早期艺术之不同于后代。上海博物馆的精巧灯光和得法陈列,使观众能尽情地细细欣赏每一件陈列品,因而突出地觉察到时代的差异。在那里,处于20 世纪末的我特别为公元前数个世纪的艺术家(那时有这一称号吗?)那种永不可再的纯真、朴实而又充满想象力的艺术激情所震动。与方今由西方传入的那种故作粗拙以示返璞的风格不同,那种艺术在工艺上也是相当精致的。后世艺术家提倡师法造化,我想那时的人就生活于其中,与大自然浑然一体,那种本能的感受自非今人可比。汉以后,特别是东汉以后, 渐趋雕琢、烦琐,离自然越来越远,清朝的叠床架屋和刻意雕琢就匠气十足了。这里的区别在于创作的动力是自发的还是为满足别人的需要,即使不是面向广大的市场也是为了取悦宫廷贵族。这里指手工艺品。至于书法绘画,一直到近古多半还是文人自娱之作,既不是为出售谋生,也不是为献给王侯,所以情况又有所不同。这里不是要讨论艺术史,我也没有这个资格。我要说的只是在上海博物馆,特别是在玉器馆的感受。这感受与《廊桥遗梦》中金凯德的议论和追求是一致的。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过,中国这样一部辉煌的文学史(不包括现当代)中的作品,特别是诗词部分,大多是读书人官场失意后的业余之作,而且绝不是出于卖文为生的需要,才见真性情。罗伯特金凯德没有中国士大夫那样的条件,他为追求自己的创作自由,把生活降到贫困线以下,最后潦倒以终。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也只能如此。
另一个问题是科技高度发达是否会,或者已经造成人的异化和退化。一切用机器人、电脑来完成,人将不人:不但失去了个性、激情和艺术创造力,而且体魄弱化,智力也被扭曲,进而退化。可能有极少数的天才不断发明出各种代替人力、人脑的新玩意儿,而操作这些玩意儿所需要的智力却越来越简单、低下。傻瓜照相机的命名十分能说明问题。少数发明者的智慧也日益狭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跟着一个大轮盘转,越转越快,身不由己:沿着命定的轨道不断发明创新本身就成了目的,对人类是祸是福或者来不及细想,或者细想下也无法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先哲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深邃智慧和拥抱自然的博大胸怀还能再有吗?今世能出现比尔盖茨,但还会产生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以及中国的先秦诸子吗?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生产力和人的道德智慧都高度发达的社会,因此人只需要花很少的时间谋生,而有充分的自由和时间来从心所欲地从事艺术创造。也许目前这个阶段是人类通向那个美好境界所必经的。但愿在这个过程中人没有异化成非人,人类以及地球上其他族类的生存条件没有被人类自己破坏掉。当然这种杞人忧天不论是否有根据都是无能为力的。人类还是会争先恐后地不断发明征服自然和征服自己的手段,跟着那个大轮盘转,像《红舞鞋》里的舞人一样一直转下去,无法停下来。不论儿童是多么纯真可爱,童年是多么值得留恋,人总要长大乃至衰老,这是无法抗拒的。因此金凯德这样的典型只能是正在消失的物种。
书中的爱情故事如果单从弗朗西丝卡的角度看,不算新鲜:一个嫁到边远小镇、本性有点浪漫气质的少妇,生活平静而乏味,丈夫善良而不解风情。她因某种机遇被激发起了潜藏的激情,圆了少女时代的梦。这个故事与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辛克莱路易斯的《大街》等等异曲同工。但是从罗伯特金凯德的角度看,就有其独特之处了,是与上述的思路相一致的。那是一种摆脱一切世俗观念,还原到人的最初本性,纯而又纯,甚至带有原始野性的激情。天上人间只此一遭,如宇宙中两个粒子相撞,如果失之交臂,就亿万斯年永不再遇。作者调动了一切想象力塑造出这样一个最后的牛仔,他与这高度组织化的市场社会格格不入,处处要反其道而行,包括对爱情。这样一种爱情注定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即使撇开弗朗西丝卡的家庭责任感不谈,能够想象她跟金凯德私奔,然后两个人一起过日子乃至白头偕老吗?那金凯德还成其为金凯德吗?这就像林黛玉与贾宝玉终成眷属、子孙满堂一样无法想象。每个故事都有它自己的意境和规律,甚至不以作者的意志为转移。
我想如果这本小书有一定的魅力的话,就在于作者以独特的手法通过金凯德其人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的逆反心理和追求归真返璞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