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
售價:HK$
109.8
《
传播与流动:移民、手机与集装箱(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售價:HK$
109.8
《
大唐诡异录
》
售價:HK$
55.8
《
《证券分析》前传:格雷厄姆投资思想与证券分析方法
》
售價:HK$
134.3
《
当我点击时,算法在想什么?
》
售價:HK$
78.2
《
服务的细节136:提高成交率的50个销售技巧
》
售價:HK$
65.0
《
变法与党争:大明帝国的衰亡(1500—1644)
》
售價:HK$
96.3
《
大学问·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
》
售價:HK$
105.0
|
編輯推薦: |
1.作者知名,作者陈平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
2.有话题,陈平原学术史研究三部曲之一,以章太炎、胡适为中心,展现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复杂性;
3.有影响,本书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
內容簡介: |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是陈平原学术史研究三部曲之一。本书以清末民初三十年间的社会与文化为背景,通过对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代表的"晚清"与"五四"两代学人的文化理想、学术思路、治学方法以及文化心态的描述,展现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复杂性,揭示、发掘各种被压抑、被埋没的声音,挑战以"西学东渐"为代表的"现代化叙事"。
|
關於作者: |
陈平原,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著有《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千古文人侠客梦》《读书的风景》等著作多部。
|
目錄:
|
新版序 1
导 言 西潮东渐与旧学新知 5
一 学术转型与两代人的贡献 6
二 西潮古学与新知 13
三 走向专门家之路 18
四 章、胡交谊及其象征意义 25
第一章 求是与致用 28
一 学在求是,不以致用 29
二 殚精考索与兴起幽情 44
三 理器之分与真俗之辨 55
第二章 官学与私学 66
一 劝学与学隐 67
二 学在民间之自信 79
三 书院讲学的魅力 90
四 救学弊与扶微业 99
第三章 学术与政治 107
一 参政与回向 108
二 保国或著书 117
三 讲学复议政 128
第四章 专家与通人 143
一 古老命题的现代诠释 144
二 具有广博学识的专家 149
三 博学的人与国人导师 157
四 从开山斧到绣花针 162
第五章 作为新范式的文学史研究 169
一 从大胆假设到小心求证 171
二 双线文学观念 178
三 历史演进法 188
四 《红楼梦》自传说 197
五 整理国故思潮 208
第六章 关于经学、子学方法之争 216
一 治学方法上的根本问题 216
二 《庄子》的挑战 219
三 清儒之得失 224
四 章、胡之戴震论 228
五 对于汉学的推崇与超越 233
六 以西学剪裁中国文化? 240
第七章 晚清志士的游侠心态 246
一 游侠之逍遥法外 246
二 中国之武士道 253
三 对于流血的崇拜 259
四 暗杀风潮之鼓吹 265
五 联络会党的策略 273
六 大小传统之沟通 278
附 录 自立门户与径行独往章太炎的学术品格 286
第八章 现代中国的魏晋风度与六朝散文 294
一 被压抑的文艺复兴 296
二 逐渐清晰的文学史图像 307
三 师心使气与把酒赏菊 318
四 乱世中的思想通达 332
五 谬种与妖孽的不同命运 342
六 千年文脉之接续 351
第九章 现代中国学者的自我陈述 361
一 学者为何自述 363
二 自传与自定年谱 371
三 我与我的世界 378
四 诗与真的抉择 384
五 忏悔录之失落 391
六 朝花夕拾与师友杂忆 399
主要参考书目 407
人名索引 420
书名、篇名索引 434
后 记 461
|
內容試閱:
|
新版序
本书1998 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初版,2003 年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除初版外,尚有以下版本台北:麦田出版,2000 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博雅英华陈平原著作系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
在初版后记中,有这么一句:本书的完成,与《学人》集刊的出版息息相关。这绝非虚言,看一下书中各章最初发表状态,便一目了然:
导言西潮东渐与旧学新知 初刊《北京大学学报》1998 年第1 期,题为《西潮东渐与旧学新知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
第一章求是与致用初刊《中国文化》第7 期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编辑部,1992 年11 月,题为《求是与致用章太炎学术思想核论》;
第二章官学与私学初刊《学人》第二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 年7 月,题为《章太炎与中国私学传统》;
第三章学术与政治初刊《学人》第一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 年11 月,题为《在政治与学术之间论胡适的学术取向》;
第四章专家与通人初刊《中国文化》第5 期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编辑部,1991 年12 月, 题为《在专家与通人之间论胡适的学术取向》;
第五章作为新范式的文学史研究初刊《学人》第五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 年2 月,题为《假设与求证胡适的文学史研究》;
第六章关于经学、子学方法之争 初刊《学人》第六辑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 年9 月,题为《章太炎与胡适之关于经学、子学方法之争》;
第七章晚清志士的游侠心态初刊《学人》第三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 年12 月,题为《晚清志士的游侠心态》;
第八章现代中国的魏晋风度 与 六朝散文 初刊《中国文化》第15、16 期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编辑部,1997 年12月,题为《现代中国的魏晋风度与六朝散文》;
第九章现代中国学者的自我陈述初刊《学人》第十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 年10 月, 题为《半部学术史, 一篇大文章现代中国学者的自我陈述》。
正文加导言共十篇,刊《北京大学学报》一,刊《中国文化》三,刊《学人》集刊六后者不仅数量最多,且本书发轫之作《在政治与学术之间论胡适的学术取向》就载《学人》第一辑。除了是主要发表园地,更关键的是学术立场,故提醒读者关注那篇《章太炎与中国私学传统》。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学术及文化转型中,民间学刊的崛起起了决定性作用。在这中间,活跃在19912000 年间、共刊行十五辑的《学人》,具有标志性意义。
同时期我所撰写的评论文章,在立场及思路上与本书密切相关、互为犄角的,有初刊《学人》第一辑1991 年11 月的《学术史研究随想》、初刊《读书》1993 年第5 期的《学者的人间情怀》、初刊《二十一世纪》1993 年6 月号的《近百年中国精英文化的失落》,以及初刊《东方》创刊号1993 年10 月的《当代中国人文学者的命运及其选择》。前两者收入《学者的人间情怀》珠海:珠海出版社,1995 年;[增订版]北京:三联书店,2007 年、2020 年,后二文则藏身《当代中国人文观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年;[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
我曾提及,此书出版后,内地学界评价很高,而港台地区及国外的反应则相对冷淡因此书背后的政治立场及文化关怀,外面的人不见得能领会。在这里,学术与政治相互缠绕,古典与今典配合默契,不身临其境,很难感同身受。若单从史料应用或逻辑推演着眼,会觉得此书专业性不够。尤其是站在二十年多后的今天,回头看,此书的缺点很明显,其意义更多地体现在凸显了1990 年代中国的学术转型。
尽管有诸多遗憾,作为我的学术史三部曲另两部为《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增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年;《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的开篇之作,我个人对此书的写作深深怀念。
2020 年1 月25 日大年初一于京西圆明园花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