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HK$
87.4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HK$
77.3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HK$
95.2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HK$
212.6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HK$
42.6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HK$
154.6
《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售價:HK$
112.0
《
小时光 油画棒慢绘零基础教程
》
售價:HK$
88.5
|
編輯推薦: |
本书为一线教师提供:全方位、多学科的备课策略、提问技巧;
美国总统亲自在白宫接见她,称她为她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港湾;
美国教师*荣誉美国国家年度教师获奖者殿堂级著作。
|
內容簡介: |
苏格拉底式提问法并不直接为学生提供答案,而是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而且即便回答错了也不直接纠正,而是继续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最终靠自己找出答案。本书结合他的思想对当下的教育进行了探讨,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构建鼓励提问的课堂文化、把学生的问题应用到教学中去、在真实世界中用探究的方法处理实际工作和用我们的行动变革我们的实践,作者集思广益,多方求证,从多个方面指出了当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介绍优秀教师的观点、典型案例、方案教案等多种方式,为我们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意义、有深度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书中不乏创新之处,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为打造趣味课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供了新方法。
|
關於作者: |
莎娜皮普斯
美国教师最高荣誉美国国家年度教师获奖者、TED 常驻教育家。美国独具影响力的教育家,国家教育协会研究员、全球教师奖学会评委。美国总统亲自在白宫接见她,称她为她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港湾,保护他们、相信他们,对他们保持高期待,相信他们可以取得惊人的成绩。在成为教师之前,她曾做过音乐节目主持人、医务助理和记者。
|
目錄:
|
引言:激发学生思考与创造性思维
献给有好奇心、爱心和敬业精神的老师
为什么当下的学生需要意义和目的
给孩子提问的权力
像苏格拉底一样思考
创造有活力、有深度的学习空间
第一部分:构建鼓励提问的课堂文化
第一章 当今的孩子 :围绕学生的问题创造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
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提问会发生什么
从你自己的问题开始
如何开始正视孩子内心的问题
方案1.1 收集学生内心的真实问题
第二章 为参与而设计 :如何用学生的问题规划学术讨论
把设计思维应用到教学中去
使用发散性思维解决设计问题
做出改变回报藏在风险中
方案2.1 苏格拉底圈讨论式教学法
参与度高的讨论是怎样的
第三章 像苏格拉底一样教学 :营造鼓励学生探究的课堂氛围
赋予特权尊重的另一种形式
做出选择的特权
提出想法和做出决定的特权
方案3.1 用大问题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与人合作与独立完成的特权
方案3.2 凝聚小团队的微任务
开展写作小组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方案3.3 如何创建写作小组和组织小组会议
第四章 学会倾听 :认真倾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
纸面上的倾听
艰难对话中的倾听
倾听认同的魔法
克服障碍成为优秀的倾听者
方案4.1 如何练习倾听
方案4.2 做15分钟的名人
第五章 建立信任 :培养同理心、归属感和思考能力的基础实践
天使、牛蛇和生日蛋糕
信任始于安全感
如何化原则为具体行动
合理使用问卷信息关注学生的发展
建立健康师生关系的5项实践
第二部分
把学生的问题应用到教学中去
教案Ⅱ.1 制作供学生参考的分级问题模型
教案Ⅱ.2 用分级问题练习视觉认知能力
不同学科中使用问题的不同作用
第六章 教会学生跨学科的学习方法
作为跨学科纽带的课堂讨论
如何处理有争议的问题
方案6.1 如何开展课堂辩论
第七章 把提问应用到科学教育中去
有关科学课堂的4个启发性观点
以大问题来开启一个学年 使用孩子感兴趣的类比 巧妙地运用反常事件 去发现和创造知识 教案7.1 应用在科学教育中的分级问题和大问题
本章中的活动、策略和实践满足的标准
第八章 把提问应用到数学教育中去
有关数学课堂的4个启发性观点
数学帮助我们理解政治力量 仅仅做练习是不够的 教学生如何提出疑问 教概念而不是灌输事实 教案8.1 应用在数学教育中的分级问题和大问题
本章中的活动、策略和实践满足的标准
第九章 把提问应用到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中去
有关人文社会科学课堂的4个启发性观点
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学习 工作的人就是学习的人 坚持有意义的教学 教案9.1 应用在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中的分级问题和大问题
本章中的活动、策略和实践满足的标准
第十章 把提问应用到艺术教育中去
在中国的特技教学
有关艺术课堂的4个启发性观点
艺术是引发提问的源泉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可以帮助他们自主探究 学生可以通过艺术进行深度思考 给予学生发言权和选择权是为深入学习做准备的最好方法 教案10.1 应用在艺术教育中的分级问题和大问题
本章中的活动、策略和实践满足的标准
第十一章 把提问应用到职业与技术教育中去
有关职业与技术课堂的4个启发性观点
帮学生找到为什么要学习的原因 职业和技术教育课堂是生活技能的实验室 学习职业技能知识可以增强学生的能力和信心 把学生的兴趣与学习内容联系起来 教案11.1 应用在职业和技术教育中的分级问题和大问题
本章中的活动、策略和实践满足的标准
第十二章 把提问应用到差异化教学中去
学生的潜力远超我们的想象
有关特殊教育课堂的2个启发性观点
重新思考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的潜力 在课堂内外帮助学生和社会建立起联系 有关英语语言学习课堂的2个启发性观点
了解你的学生是谁 努力减少学生的恐惧 有关资优生教育课堂的2个启发性观点
资优儿童需要老师引导他们拓展知识 孩子在学习时内心也会成长 本章中的活动、策略和实践满足的标准
第三部分:在真实世界中用探究的方法处理实际工作
考试成绩不能预测未来
以学生提问为基础的社会工作
方案Ⅲ. 创建和实施探究项目
第十三章 把学生的问题应用到各年级项目中去
一份孩子心中的事业
在中学用问题构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教案13.1 共同制作一本简单的书
用项目帮助学生明确指导原则
以当前事件为切入点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为学生参与校外社区活动创造空间
第四部分:用我们的问题变革实践
我们对于失去掌控的恐惧
第十四章 用教师的问题引导教师会议及规划职业发展
教师的身份意味着什么
方案14.1 提出教师内心的真实问题
围绕常见的实践问题发展教师探究小组
方案14.2 专业学习社群的会话惯例
方案14.3 教师探究小组如何进行观察和汇报
如何把问题带入现实世界
邀请父母参与师生活动
致谢
|
內容試閱:
|
激发学生思考与创造性思维
在教书的第二个年头,一开始我以为学校一定是把最差的12岁孩子都送到我的班了。他们讨厌我,憎恨彼此,厌恶上学,甚至厌恶生活本身。我认为这毫无可能,因为在我学习了如何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何让他们设想自己的未来,从而变成更好的人之后,这群学生所组成的班级最后成了我的大师班。我想让他们看到,除了所生活的街区都一样贫穷以外,他们之间还有其他的共性。然而,由于班里存在种族差异和世代延续的不信任感,我的想法未免过于苛求。在餐厅里,他们以种族和街区为界限,每个人都更喜欢和熟识的人在一起。在课上,当我试着将他们分组时,场面如同灾难 :有的哭,有的威胁要打架,还有的愤怒地说出侮辱人的话。我不知所措,开始试着通过写作回忆我自己上中学时的场景。桑德拉希斯内罗丝(Sandra Cisneros)在她的短篇小说《十一岁》(Eleven)中说道,我们的年龄就如同树干上的年轮。当我回头数自己的年轮时,我理解了处在12岁是多么不易。12岁,作为小孩已经太大,而作为大人还太小,正处于儿童期与青春期的断层阶段,他们的中学生活被不安和焦虑所淹没。很多孩子在这个年纪第一次经历恋爱、第一次被拒绝或第一次感到被排挤。我想这或许正是他们的感受,所以他们才会在班上做出种种令人憎恶的行为。他们可能感觉到,学校不过是一座考试工厂,而自己不过是流水线上的一个产品。这个系统除了看中分数以外,别无其他。如果不能在如此狭隘的标准中胜出的话,你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所学校并不属于你,甚至怀疑它是用来禁锢你的地方。如果你有生理缺陷、健康隐患、营养不良,或在家庭生活中见惯了抚养者之间分分合合的不稳定关系,你会更容易接受这种观点。圣诞前夕,有几个学生离开了我的课堂,再也没有回来。他们已经考虑过自己的处境,权衡过将来通过考试的概率,最后决定去寻找其他获取人生成就的途径。如果建立一个匿名的体系让学生分享内心的想法,我好奇会发生什么。如果他们看到每个人的内心有多么挣扎,会不会对彼此产生一丝同情?这个念头如同一粒小小的种子,发展成为我后来延续了14年的工作帮助孩子和成人提出他们内心不曾说出或不曾与人探讨的问题。这本书的诞生归功于那群学生,我感激他们,那一年糟糕的开头成了我职业生涯中最好的时光。我不是哲学老师,也没有接受过哲学训练。但是,我好奇于哲学式的提问用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的话来说,就是关于生命、宇宙以及世间万物的问题。哲学最擅长的是引入质疑,将未知的不安感正常化,然后鼓励思考与讨论这恰好是我对学生们的要求。第二天,我把索引卡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并且示范了我藏在内心深处却从不曾大声说出过的问题 :为什么好事会降临到坏人头上?为什么人要遭受苦难?然后,我请学生们分享他们的困惑,并将之匿名写在索引卡上。我让他们把卡片对折,这样就没人能偷看了,然后请他们将卡片上交。放学后,我扑在那一堆卡上阅读 :为什么人们会忽视真相?这个世界有真正的和平吗?为什么人类要互相残杀?为什么人必须死去?当我们死时会发生什么?将来动物会拥有和人类一样的权利吗?为什么爱不能持久?为什么爱中总有痛?我应该感觉到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怎么做?读着这些问题,我感到心脏在身体里被挤压,想挣破它的保护壳。我很想找到写这些问题的人,告诉他们 :我也一样!我对这些事情也有同样的疑惑!我想让他们知道,他们所问的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所在。他们现在问的问题,是人类自从会说话以来就一直不停地在追问的。一旦意识到这个事实,他们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