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同与不同:50个中国孤独症孩子的故事
》
售價:HK$
66.1
《
开宝九年
》
售價:HK$
54.9
《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含施特劳斯与科耶夫通信集)
》
售價:HK$
109.8
《
传播与流动:移民、手机与集装箱(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售價:HK$
109.8
《
《证券分析》前传:格雷厄姆投资思想与证券分析方法
》
售價:HK$
134.3
《
当我点击时,算法在想什么?
》
售價:HK$
78.2
《
服务的细节136:提高成交率的50个销售技巧
》
售價:HK$
65.0
《
变法与党争:大明帝国的衰亡(1500—1644)
》
售價:HK$
96.3
|
編輯推薦: |
什么样的案件,会激起人们强烈的兴趣?
政治、腐败、犯罪、明星、性社会公众为什么对它们痴迷不已?
成为公共事件的大审判,为什么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
这些案件的社会意义和重要性发生了何种变化?
这些轰动一时的案件审判背后,潜藏着什么样的社会变迁?
讨论某一热门案件的作品并不少见,却极少有人对这类轰动性案件进行整体性的研究,美国著名法学家、法律史泰斗劳伦斯弗里德曼的这本《大审判》则填补了这一空白,更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索了这类案件的本质、演变和意义。
|
內容簡介: |
什么样的案件会激起人们强烈的兴趣?它如何运行?又有什么意义?这些审判事件吸引公众关注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这些都是弗里德曼在《大审判》中所探究的问题。本书对美国历史上头条审判的社会功能提供了一次全面完整的分析,并对不同类型的热门审判做了区分。在弗里德曼看来,大审判一直具有两种不同的社会功能,一是道德教育,二是大众娱乐。尽管案名或罪名在不断变化,永恒不变的是审判的公众本质、对媒体的依赖,以及在道德上的教育。
大审判的历史,也是一部社会发展的历史,一些案件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们反映了更为广泛的社会问题,触及了人们内心深藏的恐惧情绪。这些审判把社会问题以戏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甚至可能会揭示某些足以动摇社会根基的秘密。
|
關於作者: |
作者:
劳伦斯弗里德曼Lawrence M. Friedman,美国著名法学家,法史学泰斗,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曾任美国法律史学会会长、法律与社会学会会长,代表作有《二十世纪美国法律史》《美国法律史》。
译者:
殷源源,南京大学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法学硕士,从事法律工作多年,译有《牛津通识读本:法律》。
朱元庆,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法律英语教学与研究,参编多本法律英语教材和辞典,译有《围城之内:二十世纪美国的家庭与法律》(乔安娜L.格罗斯曼、劳伦斯弗里德曼著)。
|
目錄:
|
第一章 法律及其观众
第二章 向公众公开:头条审判
第三章 政治审判
第四章 腐败和欺诈
第五章 正义伸张了吗?
第六章 花边小报式审判
第七章 名人审判
第八章 身份之谜
第九章 金玉其外
第十章 为什么会这样?
第十一章 我们是谁?
第十二章 进入媒体视野
第十三章 一夜成名
第十四章 结语
|
內容試閱:
|
1995年10月3日,整个美国似乎都屏住呼吸。O.J.辛普森这位体育界的英雄、电影界的明星,因被控谋杀罪而受审。判决结果即将宣布之时,数百万民众都中断了日常生活,翘首以盼消息出炉。在我执教的学校里,师生们涌进正在播放电视的休息室,唯恐错过这桩盛事。美国各地的家庭、酒吧和机构里都上演着同样的场景,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是如此。洛杉矶法院被警察团团围住。担心发生暴乱的恐惧气氛有如阴云密布。股市的成交量大幅下降。连美国总统都停下手头的工作,等待审判结果。
上午十点,陪审团作出了轰动性的裁决:辛普森无罪。自从有人发现辛普森的前妻妮可朗辛普森及其友人罗纳德L.高曼被人刺死在她的寓所前院以来,此案已经经过了16个月。从那一刻开始,整个案件就是桩轰动事件。众多证据都指向辛普森,庭审也向全球数百万计的观众进行了电视直播。包括法官、证人和律师在内,每个卷入此案的人士都成了名人。法庭上的明争暗斗持续数月之久。最终陪审团作出了裁决,此案却并未案结事了。不错,辛普森是无罪释放了,但令人焦灼不安的问题悬而未决:正义到底有没有得到伸张?
辛普森案就是我们称之为头条审判headline trials的绝佳案例,头条审判也是本书的主题。所谓头条审判是指那些成为日报的头版头条新闻,在晚间新闻中也同样引人注目的刑事审判。总之,这种审判能激起公众强烈的兴趣。与很多人一样,我也觉得这些审判魅力极大。很多这样的大审判,吸引力可谓经久不衰。比如19世纪90年代的丽兹波顿审判,就从未真正淡出公众视野。除此之外,本书还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审判为什么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
当然,像辛普森案这样轰动一时、大名鼎鼎的审判,并不是典型的美国刑事审判。它的很多特点也算不上稀奇,实际上在不少头条审判里都能找到这些特点。首先,这是一起名人案件:被告辛普森是位名人。也有一些案件的被害者是名人,比如被哈利K.肖枪杀的斯坦福怀特是美国的顶尖建筑师,查尔斯吉托刺杀的则是加菲尔德总统。其次,就像其他大审判一样,在辛普森案的审判结束之前,该案的法官、证人,以及所有卷入审判的人都成了名人。最后,和很多大案一样,辛普森案依然迷雾重重、疑云密布:他到底有没有杀人?而人们对于正义到底有没有得到伸张,也颇有疑问(前文已提到)。辛普森是黑人,他的前妻则是白人,这场审判背后的政治含义非常强烈。对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白人和黑人的意见完全两极分化。该案中的性关系和因性生妒的底色,也让它变成了我们所称的花边小报式审判(tabloid trial),亦即因骇人听闻、轰动一时的犯罪而引发的审判。
正如前述,头条审判的规模、形式和类别各不相同;当然,这些类别之间也会有所重叠。不过,它们的共同点是暴得大名。这些审判本身就是公共舞台:庭审面向大众公开进行,生动形象,极富戏剧性;观众可以在现场,也可以不在现场。当然,所有的戏剧都传递信息;因此,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给头条审判贴上教化剧的标签。
但是,到底是什么让这些案件具有如此强烈的戏剧效果?社会公众为什么对它们痴迷不已?这些案件的社会意义和重要性又如何因世易时移而发生变化?这些疑问也是本书的主题。为什么这些案件能够牢牢抓住大众的想象力?当今时代的头条审判和一两个世纪前有什么不同?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从这些审判中,我们能够对社会的本质获得什么样的认知?
为了把握这个难以驾驭的主题,我给头条审判进行了分类,把它们归入不同的类型。这些类型必然会有所重叠。有些审判(像辛普森案)可以纳入好几个类型。头条审判的一大类别是政治审判,包括叛国罪审判、间谍罪审判,对异见人士及激进分子的审判,等等。腐败和欺诈罪也是政治审判的一个重要分支。
也许所有的案件都和政治多少有点关联,特别是那些公众一直追问正义是否得到伸张的案件。O.J.辛普森审判始于谋杀案,最终却变得面目全非;该案还具有另外两种类别的要素(正如前述),就是名人审判和花边小报式审判。不过,当我们讨论名人审判时,必须厘清所谓名人的定义,因为头条审判也制造名人。还有一种审判类别叫做凶手究竟是谁,它的吸引力大致来自于案件中的层层谜团。我们当然知道谁是杀害加菲尔德总统的凶手,但是在辛普森案件中,能不能肯定辛普森就是真凶?克劳斯冯布洛是一起轰动审判中的被告,被控致使妻子桑妮陷入不可逆转的昏迷状态。但这桩罪行到底是不是他所为?
我还把一种特别有趣的案件归类为金玉其外。这些案件几乎把社会本身推上审判席;它们对社会进行意义深刻的质疑,穿透表面现象,直击隐藏在社会深层的病态。这些案件令人极为不安,丽兹波顿案就是个典型;之后我们会详细讨论此案。丽兹是不是真的像被指控的那样,是位残忍的斧头杀手?此案一直赫赫有名,就是因为它有着金玉其外的意味。一位恪守规矩、拘谨虔诚的未婚女士,还出身于良好的资产阶级家庭,她能犯下这么可怕的罪行吗?最后,还有一类源自道德恐慌的案件,其数量虽不多,地位却相当重要。该类案件的典型代表就是数百年前的撒勒姆女巫审判,不过近期也涌现了一些重要案例。
这些案件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事实上,本书的要点之一,就是指出这些类型之间的区别。不过它们之间也大致有些共通之处。一是正如前述,这些审判都是教化剧。二是它们都日益与大众传媒相互映射、彼此依存。在一定意义上,大众传媒催生了头条审判,并在头条审判的发展进程中(如果能用发展这个词的话)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绝大多数头条审判都提出了关于身份的疑问:受到审判的人到底是谁?他(她)是个邪恶的杀手,还是个不幸落入法网的无辜之人?我们接下来会指出,现代社会的流动性很强,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陌生人。因此,与过去相比,现代社会身份问题的严重性尤为突出。这些大案就反映了现代社会的这一特征。
你或许会想,头条审判一定激发了大量的写作。某种程度上确实如此。丽兹波顿案件在当年就让人们大费笔墨,直到如今仍然余音未绝。O.J.辛普森案件一直霸占新闻版面,在这些案件中,它很可能是最成功的电视剧。毫无疑问,每年都会有些审判吸引大众的眼球,成为轰动新闻。在20世纪50年代,是对山姆谢泼德博士杀妻案的审判。在2013年夏天,则是佛罗里达州对乔治齐默曼的审判,此人被控杀害年轻黑人特雷沃恩马丁。这起审判是劲爆的热点事件,争议极大,在新闻媒体和电视上也占据了大量的版面和时间。
讨论某些案件、或者某几类案件的文章、书籍、和电视节目不胜枚举。但奇怪的是,鲜少有人对这种轰动性案件进行整体性的研究,探索这种审判的本质、演变和意义。本书略尽绵薄之力,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也是为了增进我们对这些案件的整体认识。本书所讨论的审判主要发生于美国独立之后。在古代历史上也有引人关注的审判,比如对苏格拉底的审判,以及中世纪对圣女贞德的审判也许在每个社会都有类似案例。但是大致而言,本书讨论的是当代美国社会的重要审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