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售價:HK$
97.9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HK$
437.8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121.0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HK$
75.9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HK$
85.8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HK$
74.8
《
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 增订版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售價:HK$
105.6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HK$
97.9
編輯推薦:
如果你想了解专业人士如何应对类似新冠肺炎疫情这种黑天鹅事件在生活和观念上带给我们的影响,如果你想从哲学、历史和文学的角度对金融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本质上的分析,如果你希望了解人民币国际化、美元霸权地位、对冲基金、通货膨胀,如果你对未来的金融科技发展趋势满怀好奇与期待,认为这将影响我们今后的支付、信用乃至生活的幸福程度,或者你只是想了解当下金融业界的生存业态,那么这本书将为你打开一扇窗,而作者十余年金融业界从业经历定能为你所用,为你提供必要而且至关重要的业界信息与重要观念。
內容簡介: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从哲学、历史和文学角度,结合大量历史典故和哲学理论框架,来解释当下热门的宏观金融现象,包括金融海啸中银行的危机求生、对冲基金、房价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等。每篇文章自成独立的体系,聚焦于某个单独的金融现象,用人文观点来透视金融现象,解读现象背后的本质。
關於作者:
肖小跑,原名肖蕾。旅居英国、泰国、新加坡及香港十四年。毕业于英国雷丁大学ICMA(国际证券市场研究会)学院国际证券投资与银行学专业。特许金融分析师 CFA ,国际固定收益及衍生品分析师(IFID)。曾在泰国及香港主要商业银行负责银行战略规划、金融机构及海外业务、宏观经济分析师等工作。现任香港某金融科技公司首席市场战略总监。常年在自媒体及财经专栏发表金融分析文章。微信公众号肖小跑,原创文章近200篇,读者总数过万。
目錄 :
亲历历史:如何在非常时期盖一幢牢固的房子002
海底捞行动028
债务循环三部曲051
通胀:自我实现的预期073
美元:吊灯上的巨蟒082
达里奥的彩蛋104
第一篇 史为鉴历史思维看金融
002 羊群的共识
过冬的小蜜蜂:三体时代的相关性125
哲学释经济三则:黑客的拟像、权威、盈不可久142
奥卡姆的剃刀:找出那条最简单的故事线150
武士、媳妇和强盗:罗生门思考法156
对冲基金的人生哲学163
共振时代178
同桌的你:屏蔽噪音的本领186
所有故事里都有一个最聪明的角色197
羊群的共识204
龙珠雷达210
雨果的机器和金融的未来222
第二篇 哲为锚哲学思维看金融
目录003
第三篇 文为泉文学思维看金融
故事的形状232
忠于理想,面对现实:金融科技的七个穿越故事240
在范式转移的世界,老无所依281
另一种可能:我们无处安放的想象力290
听大师聊世界309
內容試閱 :
多年前,肖小跑同学还是开泰银行总行国际业务团队的一员,我对她的印象是勤奋聪明、领悟力强、知识面广、善于表达,好好培养可成大器。虽然她的离职令我对开泰银行失去一名有潜质的人才感到惋惜,但我为她得以从事更喜欢、更能发挥才华的工作而高兴。早就听说小跑同学在网络社交媒体小有名气,拥有不少粉丝。读了这部洋洋洒洒三百多页的书稿,我还是颇为惊讶:几年不见,小跑的见识眼界更加广阔,思想见解更加深刻,文笔功底更加扎实,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小跑的这本书用生动的故事、活泼的语言和调侃的笔调,从历史、哲学和文学的角度诠释了一个个深奥难懂的金融与经济学现象、概念和原理,仿佛带领读者在金融世界进行纵贯古今、横跨世界的穿越旅行,读来趣味盎然,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透过错综复杂的现象看清金融的本质。即使你没上过经济学101课程,也没读过《金融基础知识》,读完这本书,你可以成为自己的金融顾问!
望小跑再接再厉,笔耕不辍,佳作不断!
开泰银行集团董事长伍万通
二○一九年八月
自序
我喜欢文史哲,却干了金融这一行。十年来慢慢发现,用文史哲来解释金融好像更清楚。
这是加缪告诉我的。他自己也跨界,同时思考文学和哲学这两件事,发现了什么是荒谬:因为人对世界还有所期望。人是感性存在,欲望多;而世界是冷冰冰的,没有任何满足个人欲望的意思。于是有了不和谐,有了对立,有了荒谬。
世界既不是没有理性,也不是毫无理性,只是毫无理由而已。
用这种人文思维来理解金融,很多现象会被一语道破。
金融通人文,但又不是讲一个故事那么简单。非要讲成小白兔和大灰狼的故事,矫情事小,误导事大。
比如您看到一条毛毛虫,在叶梗上奋力爬,刚爬上叶梢,摔下,又爬,又摔下,再爬您会想到什么?我会想到西西弗,古希腊神话中那位一辈子重复推石上山石滚下山再推上山的人物:原来世间万物,即使贱如毛毛虫,也有精神。
而事实呢?这条毛毛虫大概率沾染上了偏侧蛇虫草菌,真菌控制它离开自己的巢穴,爬上附近植物,重复西西弗运动。这条毛毛虫,也在我的脑子里。因为我按自己的三观赋予
它意义:看自己想看的,听自己要听的,理解自己能理解的。其他人大致也一样。大脑里的毛毛虫,作用于各自的行动,生成了一个混乱的世界。
在金融领域,这条毛毛虫,就是经济学中的完美理性假设;而现实,是人类先天不足的认知。
您可以把全世界的资产看成一个蛋糕:蛋糕胚是利率和汇率,奶油是股票,裱花是另类资产大宗商品、房地产、比特币等。这个美美的蛋糕被摔在地上时,并不会从蛋糕胚、到奶油,再到裱花这般有序坍塌,而是直接烂成一摊泥。您永远不知道它为什么、什么时候、会从谁手里掉下来。
人的理性,就像中国画中的人物:永远随性而变。如果把社会科学向数理化看齐,把人变成公式,假设之上再假设,理论之上再生理论,那经济学家就越来越不如牙医,央行没有通胀的数据就不会做决定了,最后连人都不见了。
这个时候如果向文史哲求救,大概率能解决问题。因为在这里,您才能再次看到人:人的情绪,人的荒诞,人的大举动、小动作。
这里才有世界运行的最本质的规律。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信息无穷无尽。求道,要去繁就简,找到本质,不要妄为。
前言:从人文视角看金融
人文与金融有关系吗?
我觉得有。两者密不可分。
您可能也会发现,宏观金融似乎是个谁说都有理的领域。
大家有不同的解释体系和角度,好像谁都能说出一二,还都挺有道理。这就是为什么市面上有这么多野生经济学家,而且有的表现还不错。用他们的野生逻辑来解释当下的现象,有时反而更清晰,更容易看到本质。
跟自然科学相比,社会科学更容易引起论争,经济学也并非例外。因为社会科学的特点就是一个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看:您可以从法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甚至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看,每个视角看到的都是不同的真相。社会类科学,包括金融,其实大家拼的是逻辑,而不是事实。因为事实是永远不可能被完全知道的,不管人类的智商有多高。但是,逻辑从哪里来?
它大概率来自金融现象背后的人文理念,比如哲学,比如历史和文学。所以用人文思想来穿透金融概念,可能会看到更深层的东西。那穿透是怎么发生的?我把哲学、历史和文学分开来讨论。
1. 哲学
哲学是讲道理的学科。
讲什么道理?大道理,解释终极问题的大道理。
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古希腊统称的哲学概念,其实包含了所有学科,只不过当其他学科有了自己的概念和方法论之后,就会自己分离出去。所以最后留给哲学的就是其他所有学科都没法解决的问题。
您可能也有感觉:哲学家好像总是有理。因为哲学的撒手锏是逻辑,哲学家靠逻辑和讲道理来打动人。哲学在当下能赋予您的最大技能,就是怀疑能力:能对原来习以为常的一切概念进行怀疑怀疑世界、怀疑专家、怀疑您自己。
在金融市场上,大家经常看到的和经历的一个现象是:人喜欢走极端,会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比如死守着明明已经没有任何价值的金融产品,打死不卖;但又经常会因为三根阳线,改变信仰,心猿意马,反复无常。究其原因,就是对拿来的观点和概念,没有怀疑过就用了。而有怀疑精神的人,往往更有定力、更灵活,极高明而道中庸。
除怀疑精神外,哲学上的一些概念,也会帮我们理解一些金融现实。比如以词代物这个哲学概念:当人给一个观点起了名字,贴了标签之后,这个观点就变活了,变成了一个真实的存在,而不再只是个虚幻的idea。这会带来很多麻烦:比如借债买房这件事,如果换个名词叫按揭,那债这个概念在您的头脑中就会消退。所有借来买房的钱,都会被您当成您资产的一部分,您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度负债了。
而有哲学功底的人,很少会按字面意思去理解事物,而是会透过现象看其本质。
2. 历史
您肯定知道历史的重要性。但是也一定会经常发现,历史中并没有一个像公式一样的,能给您推导出一个精准结果的规律。您可以用历史来推导原因,但是没办法预测将来。这是因为大家在看历史事件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人的因素人是一个巨大的不稳定因素。秦晖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大概率因果只会在历史的一个阶段起作用,近乎必然的东西通常只在短时段发生。因果链一旦延长,就没有大概率可言。长时段的历史在本质上,就是测不准的。您的人生、国家的命运都是如此。
英国历史学家科林伍德说过,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即历史是观念的产物。您现在看到的和听到的历史,是被还原和解释过的。就像展馆里的恐龙化石,一个完整的骨架赫然伫立眼前,观者一定会觉得几亿年前,恐龙就是这副模样。但如果仔细看标签,会发现原来整个骨架只有一部分是出土化石,剩下的都是科学家们用模型还原出来的。
而事实如何呢?也许科学家们一开始就搞错了,把霸王龙的脚趾骨装在了鸭嘴龙的下巴上。但是如果没有这些还原和解读,观者就只能看到一堆碎片而已。
尽管如此,在短时期可见的未来,当下正在发生的一切,其来龙去脉也只有观看历史,才能真正看懂一些。政治和经济时刻在变,但千变万变,一些被称为根基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很少改变,比如文化和意识形态。而要挖到这些根基,就不能少了历史这把锄头。
尤其在金融领域,那些大繁荣、大泡沫、大崩溃、大萧条犹如系列连续剧,历史里其实到处都是案例。所以世间本无黑天鹅,或者到处都是,乌泱乌泱的,您认不出来而已。
3. 文学
文学的作用不仅仅是修身养性,它比您想象中的更有用。所谓读书得间,文学能帮助您读出这个世界上的空隙。
我常会在脑海里玩一个小游戏:把市场的情绪和文学作品中的某个人物配对。文学作品中的某些场景,其实和市场上发生的极值情景很类似:文学能把真实世界中人类制造戏剧化的基因挑逗出来。它会告诉您什么是真正的人性。
比如张爱玲。张爱玲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她能写出人世间各种语焉不详的尴尬。她有一篇小说叫《连环套》,女主角叫霓喜,是一个执迷不悟、看得破忍不过、拿不起放不下、总是在同样的地方跌倒的人物。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人类的心理会驱动我们一直追求更多的东西,没办法停止。就像霓喜,尽管她跟过的三个男人条件越来越好,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她仍不满足。私欲不像肿瘤,动个手术可以切掉人类只要存在一天,私心和欲望就不会消失。
所以,当您欲望无穷,又身处一个规则不能由自己来定的局中时,结果就是焦虑。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如此往复地活着。
金融世界里的大小泡沫也因此而生,金融市场就是人类欲望的露天大展厅。除非您能回到原始人的生活,否则这架大机器只能继续向前。要生存,必须训练自己洞悉人性的本领。
所以多读文学,更健康。那未来呢?连数理化都能被代替的人工智能时代,金融成了算法,文学、历史和哲学还有用吗?正好相反。人工智能时代,有交叉学科思维的人会更有机会。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李开复说的。李开复说,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将取代一半人类的工作,特别是重复性高、工作可量化成数字、思考时间不超过30 秒的工作。但是AI 没有情感、没有情怀、不懂美、无法理解抽象事物、不能跟人一样举一反三、不能跨领域交叉思考。
而上述所有,恰恰都是理解金融这件事的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