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数学的现在:i
》
售價:HK$
64.9
《
中年处男:一份日本社会纪实报告
》
售價:HK$
49.5
《
行动的勇气,畅销书作家弘丹主编,30余位大咖分享人生高效秘诀。
》
售價:HK$
64.9
《
人生财富靠康波
》
售價:HK$
119.9
《
富人是怎么赚钱的
》
售價:HK$
74.8
《
法律双声道: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制度的差异与融合
》
售價:HK$
118.8
《
时刻人文·富与穷:英国政治经济学思想史(1750—1834)
》
售價:HK$
107.8
《
影像中的侦查学:刑侦警务类节目研究
》
售價:HK$
52.8
|
編輯推薦: |
1.德国工业4.0代表着当代工业制造业的*水准。今天,我们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应加强学习德国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先进经验,补上曾经错过的工业革命课程,追赶西方现代化前进步伐。
2.书中异国风情,目不暇接;书中所见所闻,让人深受启发。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作者研究外国文明的第六本书。作者到德国考察有七次之多。本书主要反映工业4.0先行者的德国,如何创造了工业4.0,在工业制造等方面如何创造出了很多世界*,并审视了这个国家在哲学、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历史与成就。本书还紧密结合中国现实情况,进行了中德比较分析,指出了如何向德国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
關於作者: |
段亚兵,武汉大学法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9年12月入伍,1982年随部队调入深圳。曾长期供职于深圳市委宣传部。个人著作十几本。其中,有理论专著《深圳精神文明之路》《文明纵横谈》《小巨人崛起中小企业发展之路》;有深圳纪实《祖国丛书开放之窗深圳》《文化深圳》《创造中国第一的深圳人》《深圳财富传奇占领华强北》《深圳财富传奇品牌定输赢》《深圳拓荒人基建工程兵创业纪实》;有散文游记《行走中东》《行走北欧》《行走西欧富人为何喜欢住伦敦》《行走美国美国会是永远的帝国吗?》《以色列文明密码》等。
|
目錄:
|
总序:文明在接触交流中进步
序言:为什么写德国
上篇:工业4.0的惊雷
世界第一展馆
汉诺威建立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汉诺威这个词的含义是高高的河岸,说的是最早的汉诺威建造在莱纳河( Leine)的岸边上。几百年后的1636年,有一位名叫卡伦伯格(Calenberg)的公爵搬迁到了这里,建起了一个公国,名字就叫汉诺威公国。
西麦克是引路人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而张力和孙利两个女人就唱出了一台颇为精彩的戏。一位作为央企的领导,身后有强大的力量,但是含威而不怒;另一位既然锋利,锋芒就外露,但实际上是刀子嘴、豆腐心,心底十分善良。这两位精彩的女人,亲切握手,有力联手,1 1﹥2,没有切不开的乱麻,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全球工业第一展
从这几个沙盘可以直观地看到汉诺威城市几百年间的变迁,规模从小到大,建筑由疏到密,楼房从低到高,市容从毁灭到繁荣。民族浴火重生,城市凤凰涅槃,生命代代延续,文化薪火传承。汉诺威是德国历史变迁的缩影,这个民族的历史值得咀嚼,德意志民族的特性需要不断地思索。
善于学习的深圳企业
好比习武之人,自己的武艺高不高、功夫深不深,只有与高手过招才知道。只有来到打擂台,才能见到武艺高强的对手,才能摸到武林秘籍的门道。参展工博会,才能见到榜样、标杆和对手,才能了解国际最新技术发展的动向和趋势。
德国现代制造业先行一步
这是世界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4月的汉诺威已进入初春,如果说德国提出工业4.0是在春天里响起的一声惊雷,那么这个说法并不夸张。因为这个行动,德国人可以被誉为制造业的工匠人智能制造业的先行者工业4.0的报春鸟。
《中国制造2025》引争议
如果我们用千年的历史眼光来看,古代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强的国家。可以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例,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火药、印刷术发明于隋唐,造纸术发明于汉朝,指南针更是早于战国时期就发明了。四大发明,晚的有千年,早的已有2000多年历史。建国只有200多年的美国,与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文明始终没有中断的中国相比的话,不应该有失落感。
德国制造的魅力
忍无可忍的英国人不仅发起了抵制德国货的运动,而且使用法律武器进行反击。1887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通过了对《商标法》的修改,要求所有进入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的德国进口货必须注明 Made in Germany。德国制造在当时是一个带有侮辱性色彩的符号。
德国汽车的传奇
汽车博物馆里为什么会放一匹马呢?仔细一想有道理。骏马与汽车,共同点是速度。这是从慢速到快速的进步,是畜力向机械力的飞跃,这是内燃机爆发力对肌肉拉伸力的胜利。人类一直在追求速度的加快,从徒步行走,到骑马奔跑,再到驾车飞驰,前进的步伐越来越快。
最优秀的工匠
德国产品的质量标准只有两级:合格,或者不合格。奔驰汽车的口号有代表性:要么最好,要么没有。(Best or nothing.)他们认为:没有质量的数量毫无意义。不合格品就是废品,是对资源最大的浪费。
中篇:德国的崛起
日耳曼民族的崛起
在莱茵河畔发生的事情说明,文明与野蛮,实际上是共生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你打过来,我打过去。人们争的是土地和财富,抢的是生存空间和利益。奇怪的是,在这种力量悬殊的战斗中,许多时候失败的不是野蛮族群,而是文明族群。罗马帝国与日耳曼民族你进我退、你抢我夺,斗争延续了几个世纪,最后崩溃、灭亡的是强大的罗马帝国。
法兰克人统一欧洲
查理曼盯着母鹿看它往哪里走。母鹿在河流中的一处河湾里涉水过河了。见此情景查理曼大喜,指挥军队跟随着母鹿过河,全军转危为安。为这件事,查理曼大帝下令在此地建造一座城市。法兰克福的含义是法兰克人的渡口。
德意志艰难的统一路
历史名城里,数不清的文物古迹引人抒发怀古情思;古代战场上,古堡城墙上留下的枪眼炮痕提醒人们当年的纷飞战火;人文风俗中,链接着德意志民族的文明传承密码;绿水青山里,建造出一处处人们安居乐业的舒适家园。
普鲁士帝国的崛起
虽然到过德国许多城市,但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城市,一是柏林,一是慕尼黑。一北一南,景象大不一样,论地位,大概可以比作中国的北京和上海。柏林范围很大,大家闺秀,帝王气象;慕尼黑规模较小,小家碧玉,贵族形象。
慕尼黑:希特勒演讲的啤酒馆
慕尼黑人说:世界各地只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然而,慕尼黑多了一个季节:啤酒季。慕尼黑的市长自豪地说:慕尼黑是一座啤酒之都,这是城市的主题文化。 人们夸张地说,慕尼黑人体内流淌的不是血液,而是金色的啤酒。
下篇:德国人的文明贡献
哲学家辈出的国家
德国出能工巧匠,德国制造是全球制造业的一块金字招牌。然而,如果要论德国对人类文明宝库的贡献,排第一的可能还算不上形而下的器物,而是形而上的思想。德国出哲学家,德国人的哲学思想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新教与工匠精神
如果我们对信仰新教和天主教国家的发展情况观察一番,事实证明韦伯的理论是有道理的。比如说,欧洲的德国、北美洲的美国等,以信仰新教为主,国家经济发展比较好;而许多信奉天主教的国家,经济发展情况普遍不如前者。
教育是德国实现现代化的基石
哥廷根大学学生们在重要考试前和获得博士学位时,都要来到雕像前在铜少女的脸上献上一吻。几百年里哥廷根大学培养了众多大学生和博士生。因此,不夸张地说,这位牧鹅姑娘可能是世界上得到学子之吻最多的女孩。
音乐家的故乡
德国音乐家,如夜空中的繁星,明亮璀璨。他们的作品,流传天下,脍炙人口,其中的许多作品经历了时代的考验成为经典,在各种音乐会上演奏,还成为音乐学院选用的教材。
幸福或者无味的爱情故事
从眼前繁花似锦的景象中,可以体会到一个男人对女人深藏多么深情的热恋,愿意付出多么细心的呵护。也许男人是复杂的,在某些情况下他可以成为权力的追逐者;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他又可以成为追求爱情的多情种,像瑞典的这位王子。
华人在德国的工作、生活
这些小故事给我的感觉是中国留学生在国外进步真快,头脑里一下子冒出来两句话:庭院里养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万年松。中国家庭里喜欢宠爱的小宝宝,只要走出门、闯世界,经风雨、见世面,就能茁壮成长、有所作为。
尾声:
德国文明对全人类文明的贡献
|
內容試閱:
|
为什么写德国?
段亚兵
我写研究外国文明的书已经有6本。这本写德国的书是第六本。写德国,是因为对这个国家比较熟悉。自2000年第一次出行欧洲算起,到德国已经有七次之多。德国的主要城市我都去过,许多城市走了多次。人也好、事也好,只有熟悉了才有条件动笔写,才有可能写得好一点。
写德国,是因为它是工业4.0的先行者。工业4.0属于工业文明范围。人类的工业文明最早出现在英国,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德国走在了前面,创造出了许多世界第一。民族和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力量的竞争。某个民族和国家为什么能够在竞争中胜出,或成为优胜者,原因比较复杂。人们的竞争首先表现在经济和社会形态上,因为人们都想过上好日子,让自己变得富有;地位上能够高人一等,成为人上人。因此竞争首先是为利益而竞争,这是人之常情。但是经济竞争的后面是什么?是政治,是政治决策的竞争、政治制度的竞争。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竞争势均力敌,最后就用战争解决问题。政治的后面是什么?是文化。政治可以选择,文化则不能。文化是民族在数千年里不断积累、固化的东西。文化表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任何人离不开衣、食、住、行四个字。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看起来不起眼。但是,最终在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在多个领域里发生的,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是,在一个领域科学技术领域里的竞争,表现得清清楚楚。尤其现代竞争最先发生于科技,最后决定胜败在科技。科技竞争是核心的竞争。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先进就能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积累更多的财富;科技先进就能制造出威力强大的武器,打败敌人。古时候的中国之所以强盛是因为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以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先进技术不仅让中国强大,而且为全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先进的科技是古代中国强大的秘密所在、底气所在。
写德国,是因为这是一个经受了苦难的国家。属于工业革命后来者的德国像是一位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他长大了想要武力夺回自己利益时,提出要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于是发动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者的命运是悲惨的,只能任人宰割。但是,吃了苦头能吸取教训的人总会有机会。经受了灾难而不气馁不屈服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
打了败仗的德国人夹着尾巴做人,说话不敢大声。但是,德国人真的被打服了吗?几十年后,德国在战争的废墟上再度崛起,提出的工业4.0计划让国际社会暗暗吃惊,因为工业4.0代表着当代工业制造业的最高水准。想用武力征服的办法抢别人的东西是强盗行为,要坚决制止,而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研发科技发展自己则是正当行为,应当给予鼓励和喝彩。由此证明,德国人并没有被打服气,但他们变野蛮为理智,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的苦难,古代文明大国的国运曾经差到了极点。不屈不挠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奋力拼搏,重新走上了复兴的道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和实行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今天,我们应向德国学习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经验,补上曾经错过的工业革命课程是当务之急。
这就是写作本书的理由。
2020年3月
文明在接触交流中进步
西方现代化脚印丛书总序
段亚兵
我退休后有了一些机会去国外走动。异国风情,目不暇接;所见所闻,收获良多。去欧美一些国家感觉收获更多一些。思索观察欧洲国家为什么能够率先踏上现代化的道路,是一个饶有趣味的研究课题;回顾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追赶西方现代化步伐的过程,更令人感慨万千。
近几年德国的制造业发展引人注目,率先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受到启发,我产生了写一本介绍德国文明的书的想法。书稿完成后,与海天出版社的几位编辑讨论,大家认为,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走出了一条不同凡响的道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创造了奇迹。有一位编辑来了灵感建议既然开始研究德国文明的发展,那能不能将视野再放宽一点,多写几本欧洲其他国家的书,探讨西方现代化文明发展的秘诀,看看中国如何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这位编辑的话让我头脑快速运转起来,打开了我多年所见所闻的记忆和不断思考的闸门。于是,撰写西方现代化脚印丛书的想法逐步成熟。初步考虑写5本书,包括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我认为研究西方现代化文明发展史,应该从文艺复兴开始谈起,讲述大航海时代,评说启蒙运动,探讨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等,落脚到德国的工业4.0。以上是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发生的几个重要节点。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我目前的顺序已经反了,德国文明的书稿已经写成,只好再倒叙,讲述其他国家的故事。好在这不是一部理论学术著作,结构方面不必严格要求,而是一本文化思考的书,顺序可以灵活安排。
打开西方现代化文明发展的历史画卷可以看清楚一个事实:现代文明虽然最早出现在欧洲,但这是人类古代文明延续与创新发展的结果。
首先,西方现代化发展的文明源头传承路线复杂。古希腊文明是其源头之一。虽然古希腊地处欧洲,但是古希腊文明的智慧并不是直接、自然地传到了近代欧洲,而是由阿拉伯人继承,作为二传手传给近代欧洲的。在长达千年的中世纪里,古希腊文明的智慧被阿拉伯文明继承并发展,反哺欧洲引发文艺复兴运动,成为欧洲现代化发展的思想动力和智慧宝库。
其次,欧洲的文明发展受到了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影响。以中国与欧洲的互动为例,中国与欧洲分处在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虽然远在天涯、地隔万里,但是中西方文明的交流实际上一直在进行。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监狱里口述在中国的经历见闻,成书后在欧洲引起了轰动,欧洲人发现东方大国的繁荣富裕后思想不再平静,化作西方想要与东方往来的强烈愿望。大航海时代是西方迈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然而,在哥伦布踏上探索新世界之前的半个多世纪,明朝的郑和就已经完成了下西洋的壮举。就两个船队的航船大小和船队规模来说,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指南针以及航海技术为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们的探险提供了技术支撑。遗憾的是,中国、欧洲两种航海举动的结果完全不同:哥伦布的探险变成了西班牙的财富之源;而明朝中后期的闭关锁国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造成了致命的打击。欧洲进入了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而闭塞耳目的中国与工业化革命失之交臂。中国被迫与欧洲恢复交流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中国不公平、被动地与西方往来,后来中国开始主动地、清醒地与西方往来,向欧美先进国家学习。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是从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后,在短短40年时间里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华复兴的愿景成为中国向现代化迈进的最强动力。
回顾这些历史只想说明一个观点:文明是在接触交流中发展的。一种文明只要善于向其他文明学习借鉴,就能不断取得进步;而如果自我封闭起来,拒绝学习和交流,这种文明就会落后、衰败,最终被历史淘汰。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多种古代文明,然而有的消失了,有的中断了。令人骄傲的是,中华文明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掉队过、落后过,但是一直保持其顽强的生命力,是人类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大国文明。
当然文明体之间有竞争,有挑战,甚至有冲突。英国著名学者汤因比提出的文明的挑战和应战理论给人以启发;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理论也值得思考。也许,文明确实在挑战应战中产生和发展;文明也是在冲突中毁坏和更新。总之,不管是主动地学习、自愿地借鉴也好,还是被动地应战、严重冲突也好,文明总是在接触、冲撞、交流、融汇中发展。由此是否可以得出结论:自觉地对外开放可以争取到主动,有利于文明的发展;而封闭的做法,就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给自身带来危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谈到了这个道理。他认为,文明交流应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如果长期自我封闭,文明必将走向衰落。他说: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写这套丛书有两个目的:一是研究欧洲诸国实现现代化的历程,看看西方为什么会后来者居上,在历史发展中走在前面,它们在现代化道路上有些什么好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作为参考。二是明白开放的环境、积极对外学习的态度有利于自身文明发展的道理;自我封闭是危险的,拒绝文明交流是愚蠢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特别喜欢费孝通老先生讲的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短短16字说出了人类正确处理不同文化的箴言,各种文明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能有利于世界文明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