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HK$
67.0
《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售價:HK$
98.6
《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售價:HK$
66.1
《
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自传)
》
售價:HK$
76.2
《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
售價:HK$
66.1
《
三神之战:罗马,波斯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售價:HK$
80.6
《
法国通史(全六卷)
》
售價:HK$
985.6
《
慢慢变富66招
》
售價:HK$
53.8
|
編輯推薦: |
销量超300万册、豆瓣9分,内在小孩疗愈经典当代自助运动之父内在小孩概念开创者约翰布雷萧代表作。你的内心深处有个受伤的内在小孩,呼唤关注和治愈。给予内在小孩向往的父爱和母爱,消除童年尚未化解的悲痛,在生活中找到新的快乐和能量。
|
內容簡介: |
你看起来是一名成功人士,而内心其实是一个小孩子?
你渴望成为慈爱的父母,却又总是情绪失控,伤到孩子?
你渴望亲密关系,却又时而纳闷为之付出到底值不值得?
你被持久的焦虑或者抑郁所折磨,却对此还没有清醒的认识?
如果这些情况似曾相识,那么你的身体内可能一直隐藏着一个受伤的内在小孩。他是给成年的你带来痛苦的主要根源。如果不去拯救他、守护他,他就会让你的成年生活充满焦虑、抑郁、暴怒、过激反应、不良嗜好、婚姻危机、糟糕的育儿方式以及各种令人痛苦的关系。
约翰布雷萧于1983年成立内在小孩疗愈工作坊,之后多年致力于内在小孩的治疗工作,帮助人们消除他们在童年时代尚未化解的悲痛这些悲痛源于童年被忽视、被伤害、被遗弃、被侵犯的经历以及原生家庭的机能不健全。你看起来是一名成功人士,而内心其实是一个小孩子?
你渴望成为慈爱的父母,却又总是情绪失控,伤到孩子?
你渴望亲密关系,却又时而纳闷为之付出到底值不值得?
你被持久的焦虑或者抑郁所折磨,却对此还没有清醒的认识?
如果这些情况似曾相识,那么你的身体内可能一直隐藏着一个受伤的内在小孩。他是给成年的你带来痛苦的主要根源。如果不去拯救他、守护他,他就会让你的成年生活充满焦虑、抑郁、暴怒、过激反应、不良嗜好、婚姻危机、糟糕的育儿方式以及各种令人痛苦的关系。
约翰布雷萧于1983年成立内在小孩疗愈工作坊,之后多年致力于内在小孩的治疗工作,帮助人们消除他们在童年时代尚未化解的悲痛这些悲痛源于童年被忽视、被伤害、被遗弃、被侵犯的经历以及原生家庭的机能不健全。
布雷萧在本书中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抚育我们的内在小孩,给予内在小孩所向往的父爱和母爱。通过逐步探寻童年每个发展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学前期等)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我们可以摆脱机能不健全家庭里的规则和角色,认真地活在当下。内在小孩得到治愈后,还会成为活力之源,让我们在生活中发现新的乐趣和能量。
《回家吧,受伤的内在小孩》含有丰富的案例以及与内在小孩的互动技巧,包括自我测验、引导式冥想、给内在小孩写信、说肯定语等。这些经典疗法由约翰布雷萧首创并应用于大众,如今其有效性已由依恋科学和神经科学的新发现证实。
|
關於作者: |
约翰布雷萧(John Bradshaw)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个人成长专家,内在小孩疗法国际代表人物,当代自助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机能不健全家庭治疗以及心理康复领域的领军人物。
布雷萧出生于得克萨斯州一个酗酒家庭,其父嗜酒成性,遗弃了年幼的布雷萧。这段经历塑造了青年布雷萧的不羁性格,也促成了他日后在心理治疗领域内的建树。他开创了内在小孩的概念,并将机能不健全家庭一词引入主流。通过自己的著作、电视节目以及在全美各地的演讲和工作坊,他改变了数百万人的生活。
布雷萧的五部著作均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包括《回家吧,受伤的内在小孩》(销量300万册)、《布雷萧讲堂:家庭会伤人》(销量120万册)、《治愈束缚你的羞耻感》(销量130万册)等,因此名列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位情绪健康教育作家。
译者简介
熊锦玉 1989年出生,中国地质大学翻译硕士在读,大译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约译者。《回家吧,受伤的内在小孩》是其首部译著。
吴文忠 1954年出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学与翻译系教授、研究生导师,大译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约译者。译有45部作品。
|
目錄:
|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内在小孩受伤了
引言2
第1章 受伤的内在小孩如何给你的生活制造污点5
第2章 你的内在小孩如何受伤37
第二部分 重拾受伤的内在小孩
引言70
第3章 原痛治疗83
第4章 重拾婴儿期的自我103
第5章 重拾幼儿期的自我135
第6章 重拾学龄前期的自我157
第7章 重拾学龄期的自我180
第8章 重塑青春期201
第三部分 守护你受伤的内在小孩
引言224
第9章 将你的成年自我作为新的能力源泉226
第10章 给你的内在小孩新的权限247
第11章 保护你受伤的内在小孩266
第12章 将矫正练习付诸实践281
第四部分 内在小孩重生了
引言328
第13章 孩子作为重生和转变的无处不在的象征330
第14章 受伤的孩子作为上帝的意象346
结语 回家吧,艾略特,回家吧!376
致谢378
参考文献380
|
內容試閱:
|
我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圣诞礼物是什么。我想要回我的童年,可没人会把它交给我我知道这个想法不合常理,但话又说回来,圣诞节什么时候又是合乎常理的呢?这个想法关乎一个很久以前的孩子,也关乎这个现已成年的孩子。他在你的心里,也在我的心里,隐藏在我们的心灵之门后,期待着某个奇迹的出现。
罗勃傅刚(Robert Fulghum)
当我走在工作坊的参与者之间时,我被他们热烈的讨论氛围深深地感染了。100个人,6人或8人一组,挤满了整个房间。每个小组是相互独立的,各组成员紧挨着坐在一起,彼此低声耳语。工作坊进入到第二天,组员之间早已进行了大量的交流和分享。要知道,他们在分组讨论之初,还只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我走近一个小组,看到组员们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一位头发花白的男子身上,听他读他的内在小孩(inner child)写给他父亲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
我想让你知道,你过去是怎样伤害我的。你对我的惩罚多于你对我的陪伴。要是你当初肯陪在我身边该多好,那样的话,我可能就会经受住那些鞭打和割伤。我渴望你的爱,连言语都无法形容这种渴望。要是你当初肯陪我玩耍或者带我去看球赛,该多好!要是你当初告诉我你爱我,该多好!我想让你在乎我
他用双手捂住了双眼。他身旁的中年妇女开始轻抚他的头发,一位年轻点儿的男子握住了他的手,还有一位男子则轻声询问他是否需要一个拥抱,这位头发花白的男子点了点头。
另一个小组的成员则互相挽着胳膊,盘腿坐在地上。一位70多岁、举止优雅的老妇人正读着她的信:
母亲,你过去太过忙于你自己的慈善工作,从来没有时间对我说,你爱我。只有在我生病、弹钢琴、为你增光添彩的时候,你才会注意到我。我所能拥有的情感,必须顺你的意。只有顺了你的意,你才会重视我。你从来没有因为我这个人而爱我。我好孤单
她的嗓音变得沙哑起来,眼泪开始往下掉。她那小心维护了70多年的自制之墙,也随着她的眼泪而坍塌。一位十几岁的小姑娘抱住了她,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安慰她,告诉她哭出来会好受些,并对她的勇气加以称赞。
我又走到另一组旁边。一位35岁左右的盲人男子正读着一封他用盲文写下的信:
我恨你,因为你视我为耻辱。过去,你只要宴请朋友就会把我锁在车库里。我总是吃不饱,饿得要命。我知道你恨我,因为我是你的累赘。我跌倒时,你嘲笑我,讥讽我
此时,我不得不继续向前走。我感觉到我那受伤的内在小孩身上未消除的怒气,我想要大声喊叫,宣泄我的愤怒。童年时期的伤心和寂寞奔涌而来,令人难以承受!我们究竟要怎样做,才能从如此巨大的悲痛中恢复过来呢?
然而,就在工作坊的第二天快结束的时候,大家的心情变得平和、愉悦。成员们坐在一起,有些人握着彼此的手,大多数人在他人做结束练习的时候还依然保持着微笑。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向我致谢,感谢我帮助他们找到了他们受伤的内在小孩。有一位银行行长,在刚进工作坊的时候还公开表示抗拒,之后他却告诉我,这是他40年来第一次痛快地哭喊出来。他小时候长期遭到父亲的毒打。那时候,他就发誓,决不再显示出自己的脆弱,也决不再流露任何情感。而如今,他却谈论到要学会照顾好他内心那个孤独的小孩。言谈间,他的脸色柔和起来,看起来年轻了许多。
在工作坊开始之际,我就鼓励大家摘掉面具,展示真我。我做过一番解释:如果他们一直把受伤的内在小孩藏匿起来,这个小孩就会给他们的生活制造污点,让他们的生活充满暴怒、过度反应、婚姻危机、各种不良嗜好、有毒的育儿之道、各种令人痛苦的有害关系。
我的这些话一定触动了他们的心弦,因为他们真的有了回应。看着一张张真诚的笑脸,我心存感激,十分激动。这个工作坊自1983年以来已开展多年。在这期间,我对内在小孩的治愈力越发感兴趣。
在开展内在小孩的治疗工作中,有三点引人关注:接受这种治疗的来访者,改变速度惊人;改变程度惊人;旧伤治愈所产生的能量与创造力也惊人。
12年前,我开始着手于内在小孩的治疗工作,用冥想来治疗我的一些来访者。采用冥想练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权宜之计,却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效果。当他们初次接触到自己的内在小孩时,往往会感到震撼不已。有时,他们会呜呜地哭出来,之后会感慨,我毕生都在等待某个人能找到我仿佛回到了家找到我的内在小孩后,我的人生就变了一个样 。
因为有了参与者的回应,我便不断发展工作坊直到形成完整的体系,从而帮助人们找到并拥抱他们的内在小孩。多年来,该工作坊一直在发展壮大,这主要归功于与参与者的不断交流、探讨与分享。这是我做过的最具震撼力的工作。
该工作坊致力于帮助人们消除他们在童年时代尚未化解的悲痛,这些悲痛源于遗弃、各种形式的虐待、在童年发展阶段受到忽视的依赖需求、家庭机能不健全所致的各种困境。(我之后会详述各种起因。)
在工作坊里,我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去哀伤我们在童年成长发展阶段受到忽视的依赖需求。这也是本书的重点。就我个人经验而言,从成长发展阶段入手,能最彻底、有效地治愈我们在情绪上的创伤。我认为,疗愈每个成长发展阶段的创伤是此工作坊的独特之处。
在工作坊里,我会对童年时期正常的依赖需求做出阐述。如果这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就会带着一个受伤的内在小孩步入成年。如果这些需求在童年就得到了满足,我们也就不会变为成年孩子了。
在我把某个特定阶段的需求做了概括之后,参与者会进行分组。每个组员轮流做焦点人物,聆听其他组员说出他在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以及童年的其他阶段需要听到的肯定语。
每个组员会根据焦点人物所设定的个人界限,在其宣泄童年痛苦时适当予以安抚、鼓励和认可。当焦点人物听到他所需要的却不能在童年时期享有的某一特定的肯定语时,通常会开始啜泣,然后放声大哭。在这期间,一些冰封已久的悲痛就会开始融化。在工作坊结束之际,每个组员都能至少宣泄一些悲伤情绪,宣泄的程度取决于个人在治疗中处于什么阶段。有些人在进入工作坊之前就已做了很多功课,而有些人还没做过这方面的准备。
在工作坊即将结束之际,我会让大家做一次冥想,拥抱他们的内在小孩。在冥想中,许多人体验到情绪的释放。在参与者离开工作坊时,我会鼓励他们每天花点时间与他们的内在小孩对话。
人们一旦重拾受伤的内在小孩并给予他呵护,这个奇妙的自然小孩(natural child)就会产生一股创造性能量。一经整合,这个内在小孩便会成为再生能力和新活力的来源。卡尔荣格(Carl Jung)把这个自然小孩称作奇妙小孩(wonder child),即我们用于探索、敬畏和创造的内心潜能。
该工作坊使我坚信,对内在小孩开展治疗工作,是使人们通过治疗得以改变的最快、最有效的方式。这种近乎立竿见影的疗效一直让我惊讶不已。
在通常情况下,我对任何一种速成方法都持怀疑态度,但内在小孩疗法似乎能使来访者发生持久性的转变。许多参加过工作坊的人在之后的一两年内纷纷来信表示,工作坊改变了他们的一生。我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有一些疑惑。我确实不清楚,内在小孩疗法为什么对于某些人效果显著,而对于另一些人却收效甚微。我在努力寻找原因的过程中,渐渐有了些头绪。
一开始,我去研究了埃里克伯恩(Eric Berne)的著作。他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天才,创立了沟通分析理论(Transactional Analysis)。沟通分析理论着重强调了儿童自我状态。这种状态指的是,我们曾经都是率性的自然小孩。沟通分析理论还描述了自然小孩通过哪些方式来适应早期家庭生活中的种种压力。
这个自然小孩或奇妙小孩会出现在你与老朋友相逢之时,出现在你捧腹大笑之时,出现在你有奇思妙想、即兴发挥之时,出现在你对奇异景象充满敬畏之时。
有的人即使在交通拥堵时,也不闯红灯;有的人在四下无人时,就会心存侥幸地闯红灯。这些行为都会受那个逆来顺受的或受过伤害的内在小孩的影响。受伤的内在小孩还会迫使你做出其他举动,比如乱发脾气、过于礼貌和顺从、说话奶声奶气、爱指使人、噘嘴等。在本书的第1章中,我将对受伤的内在小孩如何给你的成年生活制造污点做出概述。
多年来,虽然我的治疗工作一直以沟通分析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但我却从未重点关注过内在小孩为了适应生存所经历的各个成长发展阶段。我现在坚信,缺乏对成长发展阶段详细的认知是大多数以沟通分析理论为基础的治疗工作的一个缺点。奇妙小孩在早期发展的任一阶段都有可能受阻。虽然已是成年人,我们可能仍会表现得像个婴儿,我们的行为举止可能退化到幼儿阶段,我们可能仍然保持着学龄前期孩子的魔幻思维,我们还可能像一年级学生一样,输了比赛就会噘嘴生气,逃离人群。所有这些行为都很幼稚,代表了我们在童年的不同阶段发展受限。本书的主旨就是要帮助你重拾在各个成长发展阶段受伤的内在小孩。
之后,催眠治疗师米尔顿艾瑞克森(Milton Erickson)对我开展治疗工作产生了影响。艾瑞克森坚信,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张独一无二的世界地图。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能使人进入催眠状态的内心信念体系。借助艾瑞克森式催眠术,我学会了以一些自然的方式进入来访者已置身其中的催眠状态,并借助这种催眠状态去帮助他们延伸和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直到我开始采用内在小孩疗法,我才意识到,正是受伤的内在小孩构成了这种信念体系的核心。如果一个人能够退回到这个内在小孩的催眠状态,就有可能直接、迅速地改变这些核心信念。
心理治疗师朗克兹(Ron Kurtz)又使我对内在小孩治疗工作的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朗克兹创建的理论体系叫作哈科米疗法(Hakomi therapy),这一理论直接关注核心材料人们内心经验的组织方式。核心材料由人们最早的情感、信念及回忆构成,以应对我们童年环境中的各种压力。这种核心材料是不合逻辑且原始的。它是那个神奇的、易受伤害的、充满需求的、没有界限意识的内在小孩所知道的唯一的求生手段。
这一核心材料一旦形成,所有新的经历就必须经由它来过滤。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选择一段有害无益的恋爱关系,为什么有些人会在创伤的旋涡中来回挣扎,为什么还有许多人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弗洛伊德把这种不断重复过往痛苦经历的冲动称之为强迫性重复(repetition compulsion)。现代心理治疗大师爱丽丝米勒(Alice Miller)则称之为荒谬的逻辑。当人们明白核心材料是如何塑造我们的经历时,一切都会变得合乎情理。这就好比你戴了一副太阳镜。不管外面的实际光照如何,它都会被镜片过滤掉。如果镜片是绿色的,你透过镜片看到的世界就会呈现出绿色的色调;如果镜片是棕色的,你就很难看见那些鲜艳的色彩。
显然,我们要想有所改变就得改变我们的核心材料。既然我们的经历首先由内在小孩来处理,那么与内在小孩的接触就能即时改变我们的核心材料。
对内在小孩开展治疗工作是一种重要的新型治疗手段,与过去的疗法大不相同。童年时期未能得到解决的冲突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重复出现,导致神经官能症与人格障碍。弗洛伊德是参透这点的第一人。他试图创建一个安全的环境,使受伤的内在小孩得以浮现出来并把他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转移到心理治疗师身上,以此来治愈这个小孩。心理治疗师会重新哺育这个受伤的内在小孩,使他尚未满足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治愈他的创伤。
可是,弗洛伊德的治疗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常常会使来访者产生一种不良的依赖心理。有一位来访者,在来我这里之前,曾接受精神分析治疗长达10年。在我对她进行治疗的那段时间,她还是会每周给她原来的精神分析师打两三次电话,就连芝麻大的小事也要征求他的意见。这名分析师已然成为她心中那个小孩的好父亲。然而,他却难以养育她,而她又可悲地依赖于他。真正的抚育呵护,是帮助她重拾自己的成年人的力量,并能独自运用这种力量抚育自己的内在小孩。
在本书中,我将为你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去接触、重拾和抚育你的内在小孩。你如果想要有所改变,就必须按照我的建议来做,必须由你的成年自我来决定是否要这样做。即便你仍处于儿童的心理状态,你的成年自我仍然可以确切地知道你所在的位置和你正在做的事情。你的内在小孩即将采用的体验方式以及即将体验的事物,与你在童年时期的初次体验方式以及初次体验的事物相同。但这次与以往不同,当你的内在小孩在完成重要的未竟之事时,你的成年自我将会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保护和支持。
本书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会审视你那奇妙的内在小孩是如何失去他的奇妙之处的,以及在童年时期所遭受的创伤会如何持续扰乱你的人生。
第二部分会引导你重新经历童年的每个成长发展阶段,使你明白,为了健康成长你需要些什么。本部分从第4章开始的每一章都包含一张问卷,以帮助你判定内在小孩在某一特定阶段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之后,我会引领你做练习(我在工作坊中使用的练习),以此帮助你重拾每个阶段的内在小孩。
第三部分会提供针对性的矫正练习,帮助你的内在小孩茁壮成长;教你通过合理的方式使其他成年人满足你的内在小孩的一些需求;在你试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时,为你的内在小孩构筑防御界限。本部分会告诉你,你怎样成为一位慈爱的父亲(母亲)去呵护你的内在小孩,尽管你在童年时期不曾有过这样的父母。当你学会如何以父母之爱来重新抚育你自己,你就不会再让其他人充当你的父母去弥补你过去的未满足的需求。
第四部分会讲解在受伤的内在小孩康复后,你的奇妙小孩会怎样浮现出来。你会从中了解到,怎样与自己的奇妙小孩取得联系。你也会明白,他是你所拥有的最具创造力及转换性的能量。
在整本书里,我也会讲述自己的故事。12年前,当我刚开展这项治疗工作时,我完全没有想到,我在思考和行为上的转变竟源于我的个人发现我有一个内在小孩。在此之前,我大大低估了童年的巨大影响,并强迫自己去美化并保护自己的父母(尤其是我的母亲)。在孩提时代,我常对自己说:待我长大离开这里时,情况会越来越好。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我逐渐意识到,情况不仅没有得到好转反而越来越糟糕。这一点,我在家庭里的其他成员身上看到了,并且比在自己身上看得更清楚些。就在我战胜酗酒恶习后的10年内,我发现自己仍然处于神经紧绷的强迫状态。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周四下午,我体会到了爱丽丝米勒在《童年掠影》(Picture of a Childhood)一书中对她的内在小孩所做的描述。书中这样写道:我没法迫使自己把那个小孩独自留下我做了一个改变我一生的重大决定,即让那个小孩来引领我。
就在那一天,我也下定决心重拾并守护好我的内在小孩。我找到他时,他很害怕,甚至到了惊恐的地步。起初,他不信任我,不愿跟我走。我不停地找他交谈,始终不肯离开他,他才开始给予我信任。在本书中,我描述了让我得以成为我内在小孩的守护者和勇士的历程。这一过程改变了我的一生。
寓言
鲁迪约瓦尔文的双重悲剧(根据彼得邬斯宾斯基的《伊凡奥索金的奇异人生》改编)
从前,有一个人叫鲁迪约瓦尔文。他过着悲惨的生活。他尚未实现人生愿望,就离开了人世,来到了冥界。
冥界统治者有一个使命是延续黑暗尽可能地扩大冥界的黑暗。他见鲁迪是一个成年孩子,就想给他一次重生的机会,好让鲁迪给冥界注入黑暗力量。他对鲁迪说道:你肯定会再次犯下同样的错误,过上同样悲惨的生活!
之后,冥界统治者给了鲁迪一周的时间考虑是否接受这一次重生的机会。
鲁迪左思右想,考虑了很久。在他看来,冥界统治者显然是在戏弄他。冥界统治者会剥夺他的前世记忆,让他回想不起前世的种种经历。没有了这些回忆,他当然会不可避免地犯下同样的错误。
最终,鲁迪当面拒绝了冥界统治者的提议。
冥界统治者并没有因为鲁迪的拒绝而面露难色。相反,他允许鲁迪保留前世的所有回忆,因为他知道鲁迪的秘密鲁迪的内心潜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所以,鲁迪即使能保留回忆,也依然会犯下同样的错误,过上同样悲惨的生活。
鲁迪暗自发笑。他心想:我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但他并不知道受伤的内在小孩这一秘密。
正如冥界统治者所预料的,鲁迪虽然能预见自己曾经制造的每一场灾难的每一个细节,但他还是重新过上了悲惨生活。冥界统治者这下满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