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完美之美:日本茶陶的审美变
》
售價:HK$
87.4
《
现代化的迷途
》
售價:HK$
98.6
《
钛经济
》
售價:HK$
77.3
《
甲骨文丛书·无垠之海:世界大洋人类史(全2册)
》
售價:HK$
322.6
《
中国救荒史
》
售價:HK$
109.8
《
三十六计绘本(共8册)走为上计+欲擒故纵+以逸待劳+无中生有+金蝉脱壳+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 简装
》
售價:HK$
177.4
《
茶之书(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经典 诗意盎然地展现东方的智慧和美学 收录《卖茶翁茶器图》《茶具十二先生图》《煎茶图式》《历代名瓷图谱》等86幅精美茶室器物图)
》
售價:HK$
65.0
《
云冈:人和石窟的1500年
》
售價:HK$
72.8
|
內容簡介: |
中国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实施改革开放,激发劳动者、经营者和各级干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消除阻碍生产要素积累和配置的体制弊端,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利用国际市场把人口红利转化为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因此,解说中国奇迹的重要任务,便是从经验和理论两个角度回顾、总结、分析、反思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
由于以下几个突出特征,中国及其发展对于世界的意义尤其重要。首先,中国拥有世界上大规模的人口,2017年约为世界总人口的18.5%.占人类15的中国人民创造的成就对世界意义的显著性,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其次,知识分子天生具有探索兴衰之谜的学术好奇心,而吸引众多学者尝试回答的关于中国科技(发展)为什么由盛至衰的李约瑟之谜,正是经济史学中同样著名的、旨在探索为什么16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出现大分流这个谜题的中国版本。*后,就从另一个方向上满足相同的学术好奇心而言,中国是迄今为止经历了经济发展由盛至衰再至盛,同时接近于完整经历经济发展的每一个必要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实施改革开放,激发劳动者、经营者和各级干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消除阻碍生产要素积累和配置的体制弊端,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利用国际市场把人口红利转化为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因此,解说中国奇迹的重要任务,便是从经验和理论两个角度回顾、总结、分析、反思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
由于以下几个突出特征,中国及其发展对于世界的意义尤其重要。首先,中国拥有世界上大规模的人口,2017年约为世界总人口的18.5%.占人类15的中国人民创造的成就对世界意义的显著性,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其次,知识分子天生具有探索兴衰之谜的学术好奇心,而吸引众多学者尝试回答的关于中国科技(发展)为什么由盛至衰的李约瑟之谜,正是经济史学中同样著名的、旨在探索为什么16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出现大分流这个谜题的中国版本。*后,就从另一个方向上满足相同的学术好奇心而言,中国是迄今为止经历了经济发展由盛至衰再至盛,同时接近于完整经历经济发展的每一个必要阶段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如此引人注目,以至于国内外众多经济学家,无论从正面还是从反面,一直以来都在孜孜不倦地开发这一宝藏。然而,对于中国经济学家来说,解说中国奇迹的学术话语权大有旁落人家的倾向。这样说并非出于某种狭隘的自尊心理,而是因为迄今为止占据学术话语主流地位的很多研究成果,往往只是隔靴搔痒,并没有抓住中国经验的本质和中国智慧的要义。
|
關於作者: |
张卓元,1933年7月生,广东省梅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954年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秘书长、理事长、荣誉理事长。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多次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和著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薛暮桥价格研究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中国出版政府奖。
作为我国重要的市场经济专家,张卓元多次直接参与了我国经济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的制定过程。从1991年参加江泽民总书记主持的11次酝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专家座谈会算起,到2013年止,张卓元参与了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和十四届三中、十六届三中、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的起草工作,22年来13次参与党的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
张卓元长期从事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广泛涉及了我国经济改革的很多重要领域,在价格改革、控制通货膨胀、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机制形成、宏观调控体系设计、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企业改革与治理机制现代化等诸多领域,他的研究都具有开创性。主要代表作包括:《社会主义价格理论与价格改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论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市场化改革》(经济管理出版社,1995年)、《张卓元改革论集》(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新中国经济学史纲(1949-20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经济转型与改革攻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他有关中国改革的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构成了中国转型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张卓元,1933年7月生,广东省梅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954年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秘书长、理事长、荣誉理事长。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多次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和著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薛暮桥价格研究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中国出版政府奖。
作为我国重要的市场经济专家,张卓元多次直接参与了我国经济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的制定过程。从1991年参加江泽民总书记主持的11次酝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专家座谈会算起,到2013年止,张卓元参与了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和十四届三中、十六届三中、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的起草工作,22年来13次参与党的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
张卓元长期从事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广泛涉及了我国经济改革的很多重要领域,在价格改革、控制通货膨胀、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机制形成、宏观调控体系设计、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企业改革与治理机制现代化等诸多领域,他的研究都具有开创性。主要代表作包括:《社会主义价格理论与价格改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论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市场化改革》(经济管理出版社,1995年)、《张卓元改革论集》(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新中国经济学史纲(1949-20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经济转型与改革攻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他有关中国改革的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构成了中国转型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房汉廷,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科技日报社副社长,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为金融学与创新经济学,国内科技金融理论主要拓荒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房汉廷文集》(五卷)等20多部,《STFE模型:新资本体系驱动创新经济增长》《息壤资本论:科技金融理论的中国化探索》等论文100余篇,评论、散文、杂文300余篇。
程锦锥,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
目錄:
|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中国经济改革的两条主线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第一条主线: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三 、如何理解公有制为主体
四 、第二条主线:经济运行转向市场主导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五 、两条主线论符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新时代经济改革两个重点的规定
第二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 、邓小平首创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唯一正确选择
三 、实行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传统社会主义根本区别所在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渐进式改革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三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市场化
一 、经济改革从引入市场机制起步
二 、围绕市场化改革两次理论交锋和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后改革大步向前
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扩展为决定性作用
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市场化改革新征程
第四章从党的五次三中全会看中国改革开放是如何逐步深化的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二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三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搭建四梁八柱
四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明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路径
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决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重启改革征程
第五章中国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1978-2018年)
一 、中国利用外资的时间序列分析
二 、中国的对外投资
三 、中国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效应评价
第二篇 中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改革
第三篇 经济运行机制改革
第四篇 对外开放
后记
|
內容試閱:
|
1978-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和人均GDP分别增长了近36倍和24倍强,长达40年的平均9.4010的实际增长率,是同期任何其他国家都未达到的高速增长。在世界经济史上,曾经有过若干个著名的发展里程碑,但是,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改善,这个中国奇迹确是其他案例都无法比拟的。
例如,我们可以做一个思想模拟,以平均出生时预期寿命代表一代人,以人均GDP作为生活水平改善的代理指标,看一看历史上曾经创造奇迹的几个国家情形,并与中国进行比较。
英国在1880-1930年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只有0.9%。以1880年时出生人口预期寿命50年来算,平均来看,当时的一个英国人可以在一生中感受到生活水平提高56%。继英国和其他西欧国家之后,美国成为又一个现代化强国。在赶超英国的过程中,即在1920-1975年美国的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以1920年出生的人口预期寿命55年算,美国人终其一生,生活水平可以达到近1倍的改善。日本是下一个成功地实现对先行者赶超的国家,也是亚洲第一个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1950-2010年,日本的人均GDP年平均增长速递超过4%。以平均预期寿命60年算,1950年出生的日本人,一生中生活水平提高了将近10倍。
1981-2017年,中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为8.7%,也就是说,1981年出生的中国人,在半生的时间里便已经经历了超过19倍的实际生活水平改善。以平均预期寿命68岁算,那时出生的中国人将期望活到2049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之际。可以想见,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中国人民的人均收入改善会以什么样的奇迹呈现。
因此,这一中国奇迹,无论是从自身的角度还是从人类发展史的角度,都是值得大写特写的。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对历史过程大写特写的方式,便是以经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解说既往的经历,从做对了什么中提炼智慧,不仅帮助自己认识当下和展望未来,也为其他探寻发展之途的后起国家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实施改革开放,激发劳动者、经营者和各级干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消除阻碍生产要素积累和配置的体制弊端,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利用国际市场把人口红利转化为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因此,解说中国奇迹的重要任务,便是从经验和理论两个角度回顾、总结、分析、反思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
由于以下几个突出特征,中国及其发展对于世界的意义尤其重要。首先,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2017年约为世界总人口的18.5%.占人类15的中国人民创造的成就对世界意义的显著性,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其次,知识分子天生具有探索兴衰之谜的学术好奇心,而吸引众多学者尝试回答的关于中国科技(发展)为什么由盛至衰的李约瑟之谜,正是经济史学中同样著名的、旨在探索为什么16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出现大分流这个谜题的中国版本。最后,就从另一个方向上满足相同的学术好奇心而言,中国是迄今为止唯一经历了经济发展由盛至衰再至盛,同时接近于完整经历经济发展的每一个必要阶段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如此引人注目,以至于国内外众多经济学家,无论从正面还是从反面,一直以来都在孜孜不倦地开发这一宝藏。然而,对于中国经济学家来说,解说中国奇迹的学术话语权大有旁落人家的倾向。这样说并非出于某种狭隘的自尊心理,而是因为迄今为止占据学术话语主流地位的很多研究成果,往往只是隔靴搔痒,并没有抓住中国经验的本质和中国智慧的要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