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浪潮将至
》
售價:HK$
86.9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HK$
57.2
《
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格罗斯曼“战争二部曲”的第一部,《生活与命运》前传)
》
售價:HK$
184.8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HK$
85.8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HK$
140.8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HK$
96.8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HK$
123.2
《
你当我好骗吗?
》
售價:HK$
120.9
|
編輯推薦: |
*一本少有的从心理学角度详细论述自杀心理及自杀行为的著作
*透视自杀行为、自我伤害行为的心理机制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系冯川教授匠心译制
根据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预防自杀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有80万人死于自杀,大约每40秒钟就有一个人轻生,自杀在超过50岁的人中较为常见,但也是15到29岁年龄段的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仅如此,你是否听说过很多人在某个瞬间曾想到过自杀?
你身边是否有人总是无法戒掉烟和酒?
你是否每年都会见到很多关于抑郁症的新闻报道?
自杀是全球人类文化的禁忌,但它一点都不少见,对于人类而言,预防自杀已是刻不容缓。
《人对抗自己》是一本少有的从心理学角度论述自杀的著作。它为想要了解自杀的心理学人、想要理解自杀冲动的个体提供了精辟入里的分析。作者门林格尔从弗洛伊德的理论出发,循着人类发展的轨迹去探讨自杀的原因和表现形式,他深化和发展了精神分析理论,又从这一角度深入探讨了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危险行为等在内的人类的自我伤害倾向,并提出了干预方式。本书译者是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系冯川教授,他以其精深的精神分析理论功底和文学功底匠心译制本书,译稿流畅唯美,阅读过程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人类自我毁灭倾向研究的里程碑。卡尔门林格尔在书中开创性地探讨了生死本能与人类疾病、绝望甚至自杀行为的关系,对死亡本能和自我毁灭倾向做了全面的考察和分析。他认为,人性中固有的破坏性冲动总是要竭力寻求宣泄的。这种冲动其本质是由于受到生本能的误导,为了自我保护而形成的一种向内的攻击。这就是各种形式的自杀的根源。他呼吁人类不能回避对死亡本能和自我毁灭倾向的研究。我们必须熟悉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相应的努力,将自尊和理解带入人类自身的心理战争之中,来保护我们的生命。
|
關於作者: |
卡尔门林格尔,美国著名的精神科医生、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学家,曾任美国精神分析协会会长、美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并曾于1981年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他对人死亡本能、自杀冲动、犯罪心理和儿童心理做过深入透辟的研究,这使他在精神分析心理学领域自成一家。
译者简介
冯川,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德国波恩大学特邀研究员。冯川教授主要从事文学理论、比较文论、翻译与跨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开设的课程有:文学理论、文学与心理学、英语文献的阅读与翻译、荣格研究等。
|
目錄:
|
第一部分 破坏
第一章 爱与死
第二部分 自杀
第二章 禁忌
第三章 动机
第四章 论点
第三部分 慢性自杀
第五章 禁欲与殉道
第六章 神经症疾病
第七章 酒精瘾
第八章 反社会行为
第九章 精神病
第四部分 局部自杀
第十章 定义
第十一章 自我伤害
第十二章 装病
第十三章 多次外科手术
第十四章 有意造成的事故
第十五章 性无能与性冷淡
第五部分 器质性自杀
第十六章 医学中的整体观
第十七章 器质性疾病中的心理因素
第十八章 选择较小的损害
第六部分 重建
第十九章 重建的临床技巧
第二十章 重建的社会技巧
|
內容試閱:
|
生命本能究竟能否有效地与死亡本能抗衡?
《人对抗自己》是卡尔门林格尔研究死亡本能和自杀心理的一部重要著作。此书初版于1938年,但时至今日,其意义和影响却有增无减。1984年,陈维正先生赴加拿大、美国做文化考察时,曾请有关专家推荐当代西方最重要、最有影响的社会科学著作,在这些专家学者提供的推荐书目中,《人对抗自己》多次被提到。
卡尔门林格尔CarlAugustusMenninger是美国著名的精神科医生、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学家,他对人深邃莫测的精神世界有深刻的认识,尤其对死亡本能、自杀冲动、犯罪心理和儿童心理做过深入透彻的研究。他在这方面的成果使他在精神分析心理学领域中斐然自成一家。
在《人对抗自己》中,门林格尔对死亡本能和自我毁灭倾向做了全面的考察和分析。他认为:人性中固有的破坏性冲动总是要竭力寻求宣泄,如果这种破坏性冲动不能施之于外界,其必然结果就是转而施之于自己。这就是各种形式的自杀的根源。门林格尔呼吁:不能回避对死亡本能和自我毁灭倾向的研究。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以他自己所选定的方式,或快或慢、或迟或早、或直接或间接地在杀死他自己。要想与这种自杀倾向对抗,首要的一步乃是真正认识到:自我毁灭确定根植于我们的天性,我们必须熟悉它的各种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相应的努力来与这种根深蒂固的死亡本能抗衡。
门林格尔在本书中指出:人是一种随时可能陷入毁灭的脆弱生物,他的生命不仅受到外来危险的威胁,而且更重要的是受到来自自身内部的死亡本能的威胁。大自然以猛兽、毒虫、洪水、干旱、地震......来威胁人类的生存,细菌、疾病和癌症则慢慢地吞噬和夺走人的生命。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更有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灾难和事故,经常出其不意地使人死于非命。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本来以为,面对命运的外来打击,人类会团结起来共同反抗外界强加给人的灾难和死亡,殊不知实际情形完全不是这样。使人陷入毁灭命运的,更多的乃是出自人天性中固有的破坏性冲动。我们必须考虑到我们自身内部的敌人......使大地蒙受灾难的某些破坏性活动乃是出自人的自我毁灭;而联合外部力量以攻击自身的存在,这一人类的非凡嗜好,实属最令人瞠目的生物性现象之一。
门林格尔写作本书的年代,正值两次世界大战之交。战争阴云的笼罩,不能不使人考虑到人的破坏本能和自毁倾向。人翱翔于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上空,将炸弹倾泻于博物馆、教堂,倾泻于伟大的建筑物和幼小的儿童身上。他们竟因此受到官方的嘉奖,而官方所代表的人民,每天都以纳税的方式将金钱用于狂热地制造杀人武器,去毁灭那些和他们一样的人。如果有谁匆匆地浏览一下我们这个星球,他所看见的将是以上情形;如果他更仔细地观察个人和集体的生活,他所看见的情形将会使他更加困惑。他会看见争吵、仇恨、殴斗、无谓的浪费、随意的破坏。他会看见人牺牲自己去损害他人,而且处心积虑地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缩短大限来临之前那可怜而又短暂的停留,即我们所说的生命。最奇怪的是,他会看见有些人仿佛再也找不到别的东西来毁坏,于是索性掉转枪口对准自己的胸膛。
这种情形,不能不使作为医生的精神分析学家感到吃惊。因为精神分析师也像其他医生一样,一开始总是坚信生命的可贵,坚信人都愿意保存和延长自己的生命。他总是鞠躬尽瘁、不遗余力地设法挽救他人的生命,减轻他人的痛苦;并且深信自己是人类的救星,自己所做的一切乃是在响应他人的恳求和呼唤,因为他始终坚信,自我保存仍是生命的第一要义,趋生避死仍是生命的第一本能。
然而突然有一天,医生的信念破灭了。他发现病人并不像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希望恢复健康。事实上他们是在人为地制造某些疾病、车祸和意外事故;他们故意寻找受苦的方式,延长受苦的时间;他们以种种方式摧残自己,令人怀疑他们是在慢性自杀。更有甚者,许多人仿佛觉得这一切都不过瘾,因而索性直接诉诸实际的自杀。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地认为:求生是人的一种基本本能。而现在精神分析学家发现:求死也是人的一种基本本能。从人诞生的那一刻开始,死亡本能就随时随地暗中窥视着人的生命,随时随地准备利用和借助任何对它有利的外部事件,跳出来毁灭人的生命。
正是基于这一发现,弗洛伊德、费伦齐、格罗代克、亚历山大、门林格尔等人提出和论证了死亡本能的存在。
根据这一假说,人从诞生之日起就自发地具有死亡本能。死亡本能旨在使人回到生命诞生之前的无机状态。一切生命皆起源于无生命的无机物,而死亡本身的终极目的就在于使生命回复到无生命的状态。虽然人的生殖本能保证了生命的延续性,但死亡本能的存在表明了任何生物个体都不能长生不死,并暗示宇宙中的生命现象有可能回归到无机状态和死寂状态中去。
为了理解这里所说的回复回归以及弗洛伊德、门林格尔等人反复提到过的重复倒退,这里似有必要简述一下精神分析学中的强迫性重复原则。
所谓强迫性重复repetitioncompulsion,指的是人固执地、不断地重复某些似乎毫无意义的活动,或反复重温某些痛苦的经历和体验。例如,一个施惠者对他人一再施惠,到头来却落得被人冷淡,被人抛弃;尽管如此,他却仍然一如既往,仿佛命中注定要尝遍人间一切忘恩负义的痛苦可比较莎士比亚的李尔王、雅典的泰门、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等文学人物。又例如,一个擅权者几乎毕生致力于把另一个人抬举到显赫的地位,但最后又总是由他自己颠覆了这个人的地位,并抬举出另一个人来取代先前那个人。再例如,有些男人或女人总是反复地陷入恋爱事件,其每桩风流韵事都经历过大致相同的阶段,达到大致相同的结局。甚至在儿童身上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形婴儿反复地把玩具扔掉,拾起,再扔掉......就是一种强迫性重复。
弗洛伊德认为:强迫性重复是本能活动遵循的一条原则。这条原则规定了本能活动的方向是倒退到先前的存在状态中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弗洛伊德接触到大量的战争性神经症和创伤性神经症患者。这些患者以及许多正常人总是不断地重温、反复地咀嚼某些痛苦的往事。这一发现,使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即本能活动是受快乐原则支配的受到极大的动摇。过去,精神分析仅仅注意到人有遗忘痛苦、摆脱不愉快记忆的自发倾向;现在却发现,人也有反复重温痛苦、持久地沉溺在痛苦中的倾向。于是弗洛伊德怀疑:人心中有某种比快乐原则更原始、更基本的倾向在起作用。他把这种倾向称为强迫性重复,并试图进一步考察:它对应哪一种功能?它在什么条件下表现出来?它与快乐原则的关系如何?
《超越快乐原则》这部重要论著,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写作出来的。在这部论著中,弗洛伊德提出了他对本能的新见解。他认为:本能并不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是积极的、发展的、促进变化的;相反,本能是生物惰性的表现,它要求回复到事物的初始状态,因而是保守的、倒退的;像人这样的有机体,其所源出的状态乃是无机状态,而人身上那种具有保守、回归、倒退性质的本能所要回复的正是这种无机状态。因此,不妨将这种本能称为死亡本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