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学会思考 批判性思维 思辨与立场 学会提问
》
售價:HK$
86.9
《
AI时代:弯道超车新思维
》
售價:HK$
76.8
《
香事渊略
》
售價:HK$
108.9
《
这就是山海经
》
售價:HK$
107.8
《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261.8
《
文明等级论与近代中国
》
售價:HK$
76.8
《
门阀士族:琅邪王氏文化传家
》
售價:HK$
86.9
《
有机农业
》
售價:HK$
29.5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云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本书以明代永昌地区为研究的空间范围,以明朝统治永昌地区的时段为时间范围,分六章在讨论明代永昌地区军政设置的变化及其与滇西边疆形势、明朝经营滇西边疆的措施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讨论卫所、府州县的关系以及社会变化。目的在于讨论永昌地区设置的变化如何跟周边局势互动,如何促进了该区域的内地化。因此,本书以设置变化为线索,挖掘正史、实录、地方志、文集、碑刻、家谱等资料,围绕永昌地区与周边局势的相互关系,讨论卫所、府州县的关系以及社会变化。提出以下重要观点:
*,明代永昌地区建置分为卫、府两个体系。卫辖千户所,府辖州县、安抚司、长官司。卫、府体系既有并列也有统辖的关系。军民指挥使司是军政合一的政区。军民府有管理卫所民政、财政的功能。
第二,设军民指挥使司、军民府是解决府州县体系赋税收入的不同方式;军民性来自卫所军户、民户共同处于卫所体系或者府州县体系;军民指挥使司的实土性来自于土军千户所以及原永昌府所辖的居民和地理空间;军民府的军民共管性来自于卫所体系的屯军、军余、舍人等附籍在州县体系。本书为云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本书以明代永昌地区为研究的空间范围,以明朝统治永昌地区的时段为时间范围,分六章在讨论明代永昌地区军政设置的变化及其与滇西边疆形势、明朝经营滇西边疆的措施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讨论卫所、府州县的关系以及社会变化。目的在于讨论永昌地区设置的变化如何跟周边局势互动,如何促进了该区域的内地化。因此,本书以设置变化为线索,挖掘正史、实录、地方志、文集、碑刻、家谱等资料,围绕永昌地区与周边局势的相互关系,讨论卫所、府州县的关系以及社会变化。提出以下重要观点:
*,明代永昌地区建置分为卫、府两个体系。卫辖千户所,府辖州县、安抚司、长官司。卫、府体系既有并列也有统辖的关系。军民指挥使司是军政合一的政区。军民府有管理卫所民政、财政的功能。
第二,设军民指挥使司、军民府是解决府州县体系赋税收入的不同方式;军民性来自卫所军户、民户共同处于卫所体系或者府州县体系;军民指挥使司的实土性来自于土军千户所以及原永昌府所辖的居民和地理空间;军民府的军民共管性来自于卫所体系的屯军、军余、舍人等附籍在州县体系。
第三,永昌地区的内地化进程在军民指挥使司时代已启动,并被军民府、卫并置时期延续。内地化是卫所移民、官宦移民对地方社会建设的推动,儒学、祠祀的教化,以及土著、夷民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追求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
關於作者: |
罗勇,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硕士生导师。2005年在兰州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之后师从云南大学林超民教授攻读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201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西南民族历史与文化,近年关注中原王朝对地方的控制以及边疆地区的移民史。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历史地理》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中华大典?生物学典》审核校订工作,参与《云南大百科全书?历史学卷》编撰工作。所发表成果曾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
|
目錄:
|
绪论
第一章 从初设府卫到撤府置司
第一节 明初滇西形势与永昌设置
第二节 设置金齿军民指挥使司
第二章 设立腾冲军民指挥使司
第一节 麓川与永乐、宣德时期的滇西疆域
第二节 三征麓川与腾冲军民指挥使司的设置
第三章 军民指挥使司时期的永昌社会
第一节 滇西边疆格局变化
第二节 金、腾二司的组织体系
第三节 二司并置时的永昌社会
第四章 恢复府卫并置
第一节 裁革冗员与撤司置府
第二节 永昌军民府的组织体系
第三节 府卫并置时期的卫所建设
第四节 永昌军民府与土司
第五章 府卫并置时期的军事设置调整
第一节 缅甸侵扰与边疆局势变化
第二节 财政困难与军队建设
第六章 军政设置与边裔内地化
第一节 汉军千户所与边裔内地化
第二节 土军千户所与边裔内地化
第三节 永昌地区儒学发展
第四节 军政设置下的祠祀变化
第五节 明末永昌地区的村寨与文化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
永昌地区至迟在汉武帝时期已进入中国历史的范畴。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所谓:西自同师的同师就是今天的腾冲市。同师的古音与腾冲相近。张骞出使西域,被司马迁称为凿空之行。张骞在大夏(今阿富汗)发现来自今四川的蜀布和邛竹杖。得知有一条称为蜀身毒的道路连接印度和中国西南。蜀身毒道的开通早于张骞通西域,大约在公元前四世纪。蜀身毒道上最重要的酋邦称为乘象国。乘象国就是今保山市、德宏州等区域。
张骞的发现引起汉武帝和朝廷官员的注意,汉朝派出使臣探索蜀身毒道,由此发现西南夷诸部。一个著名的成语夜郎自大就产生于汉朝使团探路的过程。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在西南夷地区设置益州郡,其中雟唐(今隆阳)和不韦(今施甸)就在今保山市。东汉永平年间澜沧江以西以最大的酋邦哀牢归附汉朝。朝廷在永平十年(67)设置益州西部都尉,以雟唐为中心管理洱海及其西部的昆明、哀牢诸部。两年后,即永平十二年(69)正式设立永昌郡。秦汉王朝的地方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区划。郡直属朝廷管辖。
永昌郡下设八个县,郡治设在雟唐。永昌郡的人户比拥有十七个县的益州郡的人口多出数倍。仅哀牢一个县(今腾冲)就有五万户五十五万多人。而益州郡十七个县只有二万九千三十六户,十一万八千多人。就算史籍记载有误,益州郡应该有四十一万多人,也比永昌郡少很多。这是因为,永昌郡虽然只管辖八个县,但是它的面积相当大。因为,哀牢地域十分辽阔。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再加上洱海区域,其地理范围就更加辽阔广远。永昌郡包括今大理、保山、怒江、德宏、临沧、普洱、西双版纳以及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中上游地区。
永昌郡在汉王朝西南最辽远的边裔设置的一个政区。其设置是东汉王朝开疆拓土的重大事件,朝野轰动。举国上下为之欢庆,绥哀牢,开永昌,春王三朝,会同汉京。自此永昌郡诸部与汉王朝亿万民众同为一体。
永昌郡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