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素描简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
》
售價:HK$
436.8
《
智慧宫丛书028·神工智能 诸神与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
》
售價:HK$
87.4
《
街头健身训练指南
》
售價:HK$
266.6
《
留学早规划
》
售價:HK$
76.2
《
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
》
售價:HK$
88.5
《
布鲁克林有棵树(孩子喜欢的阅读经典读本 基于真实生活的全球经典成长小说 走出成长困境 追逐梦想 人生励志 自我塑造小说)
》
售價:HK$
76.2
《
构建未来教育图景: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
》
售價:HK$
87.4
《
技术统治(未来哲学系列)
》
售價:HK$
53.8
|
內容簡介: |
《区域产业转移与产城融合:理论、实证与案例分析》从理论、实证和案例角度分析产业转移对产城融合的影响,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部分,产业转移促进产城融合的理论分析,主要为第三章和第四章。该部分首先总结当前我国产业转移现状,目前我国产业转移表现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特征,即宏观层面的东中西三级梯度差异、中观层面上的大小城市两级梯度差异、微观层面上的城乡两级梯度差异。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构建两类区域产业转移模型,肯定了扩展的两类区域产业转移模型同新型城镇化与产城融合具有交互作用机制,并通过构建单一多和多一多两种模式的两类区域产业转移模型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发展和城镇发展的影响,构建产业转移促进产城融合的理论研究框架。《区域产业转移与产城融合:理论、实证与案例分析》从理论、实证和案例角度分析产业转移对产城融合的影响,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部分,产业转移促进产城融合的理论分析,主要为第三章和第四章。该部分首先总结当前我国产业转移现状,目前我国产业转移表现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特征,即宏观层面的东中西三级梯度差异、中观层面上的大小城市两级梯度差异、微观层面上的城乡两级梯度差异。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构建两类区域产业转移模型,肯定了扩展的两类区域产业转移模型同新型城镇化与产城融合具有交互作用机制,并通过构建单一多和多一多两种模式的两类区域产业转移模型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发展和城镇发展的影响,构建产业转移促进产城融合的理论研究框架。
第二部分,产业转移对产城融合的实证分析,涵盖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首先,建立产业转移发生势差的研究假设,运用加法合成法构造综合评分数值来计算各发达区域至各欠发达区域的发生势差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两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全局主成分法评价产业转移发生势差,实证分析两类区域产业转移的单一多和多一多两种模式的两类区域产业转移。其次,构建工业化与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我国30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及西藏地区)2004~2016年工业化及城镇化水平同时构建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转移系数进行产业转移测度,然后利用面板分位数回归的实证研究方法对产业转移系数和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进行研究。*后,运用耦合模型计算基于产业转移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实证分析产业转移对产城融合的驱动作用。
第三部分,案例研究,主要为第八章,总结新建区产城融合案例与湘东区产城融合案例两个案例。新建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便利的区位优势、完备的功能优势、强劲的产业优势等建设基础。此外,还具有四大主导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不断扩大的优势,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城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新建区产城融合示范区依托长堎工业园区,总体上将强化集聚、以点带面、连点成片、产城融合作为布局原则,打造双核四轴、四片多廊十组团空间发展格局。湘东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生产条件、人力资源、区位优势、物流条件以及政策支持,是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良好平台。根据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原则,示范区的发展空间结构为三轴、四带、二区八组团。
《区域产业转移与产城融合:理论、实证与案例分析》深入探究产业转移对产城融合的影响,构建两类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模型,收集大量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
|
關於作者: |
张新芝,江西萍乡人,博士后,副教授,江西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法人),江西师范大学特聘研究员,江西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江西省工商局创业咨询一点通创业导师,江西省智慧农业研究院理事,江西省农村电商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发改委、工信委、财政厅评审专家。主要从事民营经济、区域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省级课题8项,市厅级招标课题3项;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课题数项;负责编制《新时代江西省非公有制经济五年发展规划(2019-2023)》;主持省级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规划1项、地市级产业集群规划3项,参与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集群规划及其他委托项目数十项。在《经济地理》《社会科学研究》《中国科技论坛》《华东经济管理》《科技进步与对策》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CSSCI10篇、CSCD 2篇、中文核心期刊20余篇、EI2篇、ISTP3篇,人大复印资料(作者)全文转载2篇;出版专著4部,教材2部。相关研究报告被江西省发改委、江西省工信委和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采纳,相关政策建议的内参文章获得江西省主要领导的多次批示,获得较好评价。
贾青,江西贵溪人,硕士,江西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相关领域的研究。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张新芝,江西萍乡人,博士后,副教授,江西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法人),江西师范大学特聘研究员,江西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江西省工商局创业咨询一点通创业导师,江西省智慧农业研究院理事,江西省农村电商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发改委、工信委、财政厅评审专家。主要从事民营经济、区域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省级课题8项,市厅级招标课题3项;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课题数项;负责编制《新时代江西省非公有制经济五年发展规划(2019-2023)》;主持省级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规划1项、地市级产业集群规划3项,参与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集群规划及其他委托项目数十项。在《经济地理》《社会科学研究》《中国科技论坛》《华东经济管理》《科技进步与对策》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CSSCI10篇、CSCD 2篇、中文核心期刊20余篇、EI2篇、ISTP3篇,人大复印资料(作者)全文转载2篇;出版专著4部,教材2部。相关研究报告被江西省发改委、江西省工信委和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采纳,相关政策建议的内参文章获得江西省主要领导的多次批示,获得较好评价。
贾青,江西贵溪人,硕士,江西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相关领域的研究。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李政通,湖北咸宁人,2012~2016年在南昌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2016~2018年在南昌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18年至今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地理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地理》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内容与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三、研究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现有研究综述
二、现有研究不足
第三章 产业转移发生机制模型
一、两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
二、两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
第四章 产业转移与产城融合内在机理
一、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城镇化的影响
三、产业转移、新型城镇化与产城融合
四、产业转移促进产城融合的作用机制
第五章 区域产业转移路径的实证分析
一、两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实证分析
二、两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实证分析
第六章 产业与城镇发展耦合效应评价
一、产业与城镇发展综合评价
二、产业与城镇发展综合评价
三、产业与城镇发展的耦合效应分析
第七章 产业转移驱动产城融合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实证分析
三、结论与对策
第八章 产业转移促进产城融合案例分析
一、江西产业转移与集群状况
二、新建区产业转移促进产城融合分析
三、湘东区产业转移促进产城融合分析
第九章 研究结论
一、产业发展与产业转移
二、产业转移驱动产城融合
三、关于案例的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一、产业转移势差测度
二、产业转移路径划分
三、制造业产业类型划分参考
后记
|
內容試閱: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需要推进产业转移。此外,产城融合是指产业和城镇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协同发展的最佳理想状态,本质上是为了摆脱产城分离的局面,实现产城人三者深度融合发展,从而解决城镇化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本书从理论、实证和案例角度分析产业转移对产城融合的影响,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产业转移促进产城融合的理论分析,主要为第三章和第四章。该部分首先总结当前我国产业转移现状,目前我国产业转移表现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特征,即宏观层面的东中西三级梯度差异、中观层面上的大小城市两级梯度差异、微观层面上的城乡两级梯度差异。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构建两类区域产业转移模型,肯定了扩展的两类区域产业转移模型同新型城镇化与产城融合具有交互作用机制,并通过构建单一多和多一多两种模式的两类区域产业转移模型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发展和城镇发展的影响,构建产业转移促进产城融合的理论研究框架。
第二部分,产业转移对产城融合的实证分析,涵盖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首先,建立产业转移发生势差的研究假设,运用加法合成法构造综合评分数值来计算各发达区域至各欠发达区域的发生势差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两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全局主成分法评价产业转移发生势差,实证分析两类区域产业转移的单一多和多一多两种模式的两类区域产业转移。其次,构建工业化与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我国30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及西藏地区)2004~2016年工业化及城镇化水平同时构建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转移系数进行产业转移测度,然后利用面板分位数回归的实证研究方法对产业转移系数和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进行研究。最后,运用耦合模型计算基于产业转移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实证分析产业转移对产城融合的驱动作用。
第三部分,案例研究,主要为第八章,总结新建区产城融合案例与湘东区产城融合案例两个案例。新建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便利的区位优势、完备的功能优势、强劲的产业优势等建设基础。此外,还具有四大主导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不断扩大的优势,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城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新建区产城融合示范区依托长堎工业园区,总体上将强化集聚、以点带面、连点成片、产城融合作为布局原则,打造双核四轴、四片多廊十组团空间发展格局。湘东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生产条件、人力资源、区位优势、物流条件以及政策支持,是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良好平台。根据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原则,示范区的发展空间结构为三轴、四带、二区八组团。
本书深入探究产业转移对产城融合的影响,构建两类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模型,收集大量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本书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可以为政策部门、相关研究人员研究相关课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最后,衷心希望本书能够给广大读者带来启发价值。同时,因笔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纰漏之处,对此热忱欢迎读者与我们交流讨论,以促进本书的进一步完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