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Android游戏开发从入门到精通 第2版 王玉芹
》
售價:HK$
108.9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HK$
217.8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HK$
108.9
《
潜能觉醒
》
售價:HK$
86.9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HK$
53.9
《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售價:HK$
53.9
《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
售價:HK$
184.8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HK$
184.8
|
編輯推薦: |
1.本书是四川历史名人丛书传记系列的*本,是关于上古贤王大禹的一部全传。该系列丛书是中共中央近年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以及四川省实施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优秀成果。
2.作者李德书是国内权威的大禹及禹文化研究专家,本书汇集了他数十年的个人研究成果以及学术界*研究成果,是同类作品中的集大成之作。
3.作者本着大事有依据,小事有情节的创作原则,遵照一贯以来历史人物传记的叙述方式,力求客观和真实,避免了历代对于大禹及其生平事迹过度神话及传说性的记述,还大禹以血肉和人性。
4.本书所涉及的史实、史料,均经过多方考证、对照,例如补充和订正了司马迁所著《史记夏本纪》中关于大禹生平的不足与谬误,同时精心选入了近年来很多与大禹有关的考古学资料、图片,图文互为印证、相得益彰。
5. 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严明法度、尊重自然、艰苦奋斗、以身为度等是其真髓。本书的出版,是新时代传承大禹文化、弘扬大禹精神的适时之作。
|
內容簡介: |
大禹是中国上古时代与尧、舜等齐名的贤圣帝王,也是中国*个朝代夏朝的开国君主。他*卓著的功绩,就是数千年来被广为传颂的治理大洪水。大禹还把中国国土划定为九州,并铸造象征*权力的九鼎,影响深远。
本书深入挖掘文献史料,并融合众多优秀研究成果,本着大事有依据,小事有情节的原则,通过多角度的引述和严谨的考证,从大禹出生的禹生石纽,到勤勉治水的禹奠山川,再到平定天下的禹建夏朝,直到去世后的禹葬会稽,以17章的篇幅,生动而详尽地介绍了大禹的一生。本书兼具史料性、学术性和文学性,对弘扬公而忘私、艰苦奋斗的大禹精神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
關於作者: |
李德书:字儒仙,号天马山人、富乐先生,四川射洪人。1971年参加工作,197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教授,四川省社科院禹羌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欧阳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特聘理事、禹羌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四川省大禹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李白研究会顾问,四川省嫘祖蜀锦研究中心顾问。先后出版了个人专著20余种,个人主编的文集30余种。其中《李德书戏剧文选》《情系梨园》(文集)获四川省文化厅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绵阳与三国研究文稿》《巴蜀文化简论》(高校教材)被四川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优质图书;《川剧三国戏汇编》获四川省文化厅优秀社科成果特别奖。另出版有《禹羌文化研究》和《禹生石纽》等历史文化连环画丛书。
|
目錄:
|
引 言 古蜀文明
第一章 禹生石纽
第二章 禹出西羌
第三章 禹任司空
第四章 禹伐相柳
第五章 禹奠山川
第六章 禹娶涂山
第七章 禹受玄圭
第八章 禹为神主
第九章 禹领州伯
第十章 禹行摄政
第十一章 禹贡九州
第十二章 禹征三苗
第十三章 禹建夏朝
第十四章 禹铸九鼎
第十五章 禹会涂山
第十六章 禹巡江南
第十七章 禹葬会稽
大禹生平大事年表
附录
一、禹生石纽史料专辑
二、东汉以前有关大禹治水的文物佐证
三、对《岣嵝碑》的新认识
四、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 年阶段成果报告(节录)
五、中华文明探源成果公布:考古实证中华5000 年文明非神话
六、《竹书纪年卷二》
七、《史记夏本纪》
八、《尚书》
参考书目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夏禹事迹信而有征
司马迁《史记》中的《夏本纪》里事关禹治水部分,全录自《尚书禹贡》。换言之,《夏本纪》的中心主干源本于《尚书禹贡》。对当时还在流传的《禹本纪》一书,司马迁则没有采用,因为此书颇有一些问题,所谓《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明所相避二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今有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张骞通西域,回来后将自己在西域的所见所闻写成《出关志》一书,介绍西域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现状等。张骞带来了有关西方世界的最新信息和最真实的历史及故事,司马迁则根据张骞的《出关志》写成了《史记大宛列传》,所以司马迁不用《禹本纪》等,主要是有张骞《出关志》的原因。
至于司马迁舍去的《禹本纪》一书,我们今天无法判定其对错,说不定《禹本纪》在今天的研究价值要大于当时。但是,司马迁为了弥补资料的不足,他采取了文献
结合实地考察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的方法,证实了《禹贡》之说近于事实,而作《夏本纪》以彰禹迹。如《禹贡》开篇称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语虽简洁但事情原委并不清楚,故司马迁增改为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仅仅十几字的加改,使读者一目了然。又如,增禹行自冀州始一句,准确地交代出禹治水的起点。
再如,增道九山道九川等,无不使之眉目清晰,条理井然。特别是禹治水成功一节的改增,以及增文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真可谓画龙点睛之笔,并在《殷本纪》《秦本纪》《秦始皇本纪》《历书》《封禅书》《河渠书》《平准书》《仲尼弟子列传》等篇章中多次复述禹绩,明言夏朝之兴由此发端。
司马迁把《禹贡》之文录入《夏本纪》,旨在突出禹得天下是为民兴利除弊、施政仁德的结果。他在《夏本纪》中叙大禹的先世时说:禹之曾祖昌意及父鲧皆为人臣,至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才获得天下人的信赖和敬仰。舜死,举丧三年,虽然其子商均在阳城,然而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司马迁从禹先世始叙至禹南面称尊,分四层表述禹从人臣而为民众拥戴的帝王,寓意昭然。根据统计,《夏本纪》全纪正文3028字(未计太史公曰),其中记载夏禹治水的事迹为1376字,占全篇的45.4%;若加上禹的施政事迹,则占全篇50%以上。也就是说,在专载夏王朝历史的本纪当中,主要突出的是大禹治水的英雄事迹,事实上是一部歌颂大禹的治水史诗,这在司马迁撰写的十二本纪当中是唯一的。
依照《史记》的体例,《夏本纪》应该是专载夏王朝一代数百年兴亡史,但具体叙事却与体例大相径庭,而与《河渠书》联系密切,颇为特殊。现在的研究证明,大禹治水是一次关系到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作为受益的后人,有责任完完整整地传于后人,使之千秋万代,永远铭 记。
在距今4000年前,中国曾经发生过一次从青海到山东的全国性的大范围水灾,据说也是世界性的一次洪灾。肆虐的洪水时时刻刻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于是当时的首领们推禹的父亲鲧前去治水。鲧用围堵的方法努力治水九年,未能取得成功,因而被舜殛于羽山。鲧因治水失败被诛,这种追究领导责任的做法是相当严厉的,但是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为后世重大失职者以死谢天下做了个表率。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水患相当严重,于是禹继父业又被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上。
舜推举大禹治水除了大禹本人作为司空,有着掌管百工工程之事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大禹可成美尧之功。禹果然不负众望,他接手治水的重任后,首先总结经验,寻找父鲧治水失败的原因,认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是造成数为败的原因所在,所谓伯禹念前之非度,改制量高高下下,疏川导滞。就是说禹采取了发动民众先做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的勘测工作。所说行山表木就是用刻木为桩标。说明禹治水时曾用准绳和规矩的工具,并且应用数学的方法使之更加精确。在精确勘测的基础上,大禹才制定了改围之壅堵,为以排流为主的疏导治水方法,奋洗先人之耻,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他率领民众自冀州始凿龙门,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决渟水致之海,遍九州大地,导山浚川,
开凿济、漯、淮、泗等河流,与大众一道与大自然搏斗,将自身置之度外,凡一十三年。有资料说他结婚四日便复往治水,历尽千辛万苦,甚至是股无胈,胫无毛,手足胼胝,面目黧黑,终于平息水患,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为了表彰禹造福于民的不世之功,司马迁运用互见法又在《河渠书》重复其英雄事迹,称:禹抑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乂安,功施于三代。十三年是个约数,表示治水的艰辛,而过家门不敢入则突出了大禹公而忘私的崇高品质。大禹治水的成功,赢得了天下民众的拥戴,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而帝舜荐禹于天,为嗣,为大禹最终建立夏朝奠定了基础。司马迁的叙述,为我们勾画出一幅中华民族人定胜天的壮丽场面,寓意之明,不言而喻。在山东武梁祠汉代画像石中有一幅大禹头戴斗笠,身着粗衣,手持工具匆匆忙忙治水的动人形象,正是太史公笔下大禹的真实写照。
徐日辉
(中国旅游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