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地道风物·本草进化论

書城自編碼: 344447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保健/養生中医养生
作者: 范亚昆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635426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9-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1.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HK$ 66.1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HK$ 110.9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HK$ 132.2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HK$ 109.8
危局
《 危局 》

售價:HK$ 84.0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HK$ 53.8
财富方程式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HK$ 77.3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HK$ 99.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3.7
《单桂敏灸除百病 彩色版(已经造福上亿人的疗法,中国艾灸疗法》
+

HK$ 29.5
《国医绝学健康馆:5分钟速效刮痧排毒》
+

HK$ 67.2
《医本正经:珍藏版》
+

HK$ 59.7
《艾灸祛寒湿看这本就够》
+

HK$ 103.5
《李志刚教授之艾灸教科书(含DVD1张)(中国首套会说话的二维》
+

HK$ 70.7
《国医大师贺普仁③:贺氏灸法病例图解》
編輯推薦:
《中国国家地理》原创MOOK系列011
地道风物文化读本
从经验判断到规律研究,
中医药和科学本不该对立,
却在20世纪初的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诞生了激烈的冲突。
从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上看,
这些对立与论争也许都是转瞬即逝的,
疾病才是人类永恒的对手。
內容簡介:
本草,是传统中医对药物学的统称,后来也代指古代药物学文献,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本草文化已深入人心。本书将以立于山海与人间四时草木状从草到药的生命史21世纪本草物语四部分,呈现一个不断发展和进化的本草世界。
關於作者:
范亚昆(主编)
《地道风物》内容总监。长期为国内人文地理、影像、旅游类杂志担任特邀撰稿人,关注国内的人文地理、地方文化、风俗手艺等领域,并因此足迹遍布各地。
目錄
序 本草进化论:跨越经验与科学的界限

立于山海与人间
于一味药中,见河岳山川,见妙手仁心

四时草木状
本草研究与博物学:东西方的植物认知之路
四时采收
本草的五行之道
中药药性之四气

从草到药的生命史
人参驯化史
药材,非野生不可吗
悬崖上的种药人
如何认识贵细药材
舶来的本草
炮制正意
亦药亦毒:多面本草的平衡与转化
因药成市,千年甘苦自知
靖西端午药市
指挥百草千药,调百药齐和,中国古人凭什么
药食同源:本草的潜行
本草药妆,妆饰古今美人
中药奇葩说

21世纪本草物语
丸散膏丹,神仙难辨,或许仿生人可以?
当代神农手记
中药与生境,跨越千年的共生
中药现代化三十年小记
自然消亡还是重焕新生,中医药的未来走向何方
內容試閱
卷首语
本草进化论:跨越经验与科学的界限
撰文范亚昆

很多年后,鲁迅回忆起遥远的少年时期那个为父治病的药引,大约仍是有些愤愤的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对的蟋蟀后来,他写在《呐喊》自序中的这个片段进入语文课本,成为一代人对中医药的最初印象。与老辈人不同的是,这一代人少年时期经历的是席卷全球的科学化的教育体系,成年后使用的是科学化的认知方式和话语系统。在这代人的认知中,中医药与科学的对立由来已久。
中医药是包含了汉族医药和少数民族医药的经验与认知体系,科学则是人类探索宇宙万物规律而形成的知识体系的总称。在原对的蟋蟀做药引能不能治病这个问题上,为鲁迅父亲诊病的中医根据自身经验,做了一个判断,说它能治病,但并非所有中医都会做出相同的判断;而科学方法论者会问它为什么能治病,有没有实验数据,作用原理是什么,以求得一个普遍性的结论从经验判断到规律研究。中医药和科学本不该对立,却在20 世纪初的东西方文化碰撞中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根源是在中医药的认知与经验体系中,有一大部分是科学方法暂时无法验证的规律。
如今看来,从鲁迅那一代人开始,关于中医药与科学的论争持续了一百年之久,然而,从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上看,这些对立与论争也许转瞬即逝。

古老的药物文化
疾病、死亡从来都与生命相伴而生,地球上的生物概莫能外。在对待疾病与死亡这个老朋友的问题上,如果人类在地球上稍显特殊,那是缘于,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更渴望掌握自己的命运在时间流逝中永远选择抗争,从未坐以待毙,医学才得以诞生并发展至今。
人们为治愈疾病,曾经相信万物有灵,也曾依赖求神问卜,也曾在很早之前就实施开颅、截肢等手术,各地的医学哲学家则用东方阴阳五行、希腊四体液、印度三体液等学说来探讨人体的健康法则从世界各地的经验来看,在所有古老的医学方法和理论中,最普遍的一个方法,就是把世界当作一个药剂商店,以万物为药。
植物、动物、矿物等都是这个巨大的药剂商店的库存,怎样运用这些东西来为人治病,就要依靠各自摸索了。植物是最受欢迎的一部分,各地人们多多少少形成了辨别植物药的传统。当文字出现时,记录疾病、医治和药物的书随即出现。与有文字的历史相比,人们经历的没有文字的时间要长得多,所以,这些药书的出现并非一人一时的见解,而是集中了这一区域无数代人对于万物疗效的经验积累。
在中国,现存最早系统记录分析药物的书是2世纪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除了大量植物药,这本书还记录了一小部分动物药和矿物药,从此之后,本草就成为人们理解与表达中国传统医药的一个代名词。16 世纪时,李时珍对本草领域的历代著述重新梳理、分类并加以编纂,形成一个大型结集,就是《本草纲目》。
人们对本草的经验,大致包括哪里产的最好、有什么疗效、怎样搭配来治病、各自有什么毒性、怎样处理或搭配使用能够解毒等,这个经验库庞大驳杂、层次丰富,内容多到令人难以置信。有经验的医者对本草库的运用得心应手,比如3世纪时的东汉,瘟疫大流行,医者张仲景不但研究出诊病的一些规律,同时对本草进行整理,研制出各种对症的方剂,被后来的人奉为经典,今天日本等地仍在使用的汉方药即来源于此。

来自科学的撞击
作为人类医学实践的一部分,中国的医药体系并没有在既定轨道上卓有成效地运转下去在20世纪初,它遭遇了小行星撞击一般的危机。这个如不速之客一样的小行星发端于古希腊,经历了两千余年的缓慢发展之后,在20世纪开始席卷全球,人们称之为:科学。在科学的撞击下,许多当时的中国文化先锋纷纷表示,中国的传统医药不科学,是巫术、迷信和讲不清的大杂烩,应予以抛弃。
直到今天,人们也很难用一句话讲清楚科学是什么,然而,科学思维所秉承的求真传统的确并不源于中国,所以,一百多年前,当这颗小行星撞击到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时,文化先锋们所面临的震撼、尴尬、反思都有十足的道理,并且做出了时代条件下应有的抉择。
一个抉择诞生时,必然会在中间的混沌区域留下一个新的反思空间,这个反思空间在中医药领域的核心,是经验二字中医药的经验库中,抛开一小部分可以被鉴别的巫术、迷信、心理学等成分,留下的是大量行之有效却难以被说清的内容。即使在科学思维席卷全球的今天,这些有效经验依然在中医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是以偶然事物和必然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基础的,科学思维方式是追求事件背后的结构特征;而经验的继承者,也许无法追溯感官性质与物质属性之间的必然联系,却常常能够解读二者之间存在的事实上的联系。我们可以尝试以一个或许过于简单的比喻来解释二者的区别:假如一台电脑的显示器出现闪屏或黑屏的不正常现象,一个有经验的程序员常常会采取拍打显示器的方式来作为初步解决方案。假设有一个非常老到的程序员,持续研究拍打法20年,总结了10000种力度不同、位置不同的拍法来应对不同的显示器故障,并且成功率达到90%,他的成功就是不容忽略的经验;而一个初级电脑维修工面对同类问题时,他要做的是拆开显示器,用试电笔寻找故障点,对故障加以排除。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说不清和说得清的区别,即经验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区别。
以科学的视角来看,一种被经验所证明的植物药,在不同的制作条件下,包含了哪些成分?当它对某种疾病起效时,其有效成分是什么?这个成分在人体内如何参与吸收、起效和代谢过程?副作用是什么?一味药尚且无法说清,中药还常常以配伍的形式组合多味药材,其起效过程更是扑朔迷离、难以追溯。
与一台小小的显示器相比,打开人体这个黑匣子谈何容易!自人类形成开始,关于疾病的经验就开始了缓慢而从未停止的累积,科学对人体的认识却像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刚刚睁开他的眼睛。而在中医药领域中,每个医者的个体经验的吸收与传承谱系都不同,因此,中医药的传统经验无法形成广泛的有效传播。
中医药与科学看似两个话语系统与认知方式,却在近百年的碰撞中相互借鉴,逐步为人们开启了新的认知之门:经验是可以用科学来验证的如今的许多学科,都对中医药研究敞开了大门。

从经验到科学的认知之路
对于医学(或各种学科)而言,无论人们在感官层面的经验如何强大,从感官层面到发现其背后的逻辑,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瘟疫是一种古老的疾病现象,人们假想有一种名叫疫气的东西是其背后的原因,然而疫气无法用科学仪器证实,属于医学实践过程中难以说清的概念。17 世纪,显微镜出现,人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微生物的存在,在此之后,尽管某些疾病的起源与细菌相关的概念经年流传,但微生物学直至19 世纪才成为一门科学。
在西方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数学日益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基础。从17世纪笛卡儿创立解析几何开始,能够被数学化的东西才能被认定为真实存在的东西,从此,一门学科使用数学的程度代表了这门学科科学化的程度。在当代,生命科学可以把生物信息拆解为核酸和蛋白质序列,在这个层面上,地球上数百万个生物物种的差异可以用统一的量纲进行计算与分析。
对于经验库庞大的本草来说,每一个从经验到数学与逻辑的进步,都是人类在医药领域的重大进步,比如欧洲人从金鸡纳树提取奎宁,中国人屠呦呦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都是找到了传统药物中的有效单体,用以对抗明确的疾病。
但是,传统中医药领域并不以数学和还原论为逻辑基础,这恰恰是其在历史中发挥强大功效的地方:中医把人看作一个整体,通过阴阳五行的医学哲学和四气五味的药理逻辑,将以植物药为代表的本草的疗效发挥到极致。从现代药理学的角度来衡量,一味药物会有一个对应起效的药物靶点,而本草是复方,包含多种药物成分,对应人体复杂的多重靶点。这种整体对整体的作用机制,验证其起效的计算量庞大到难以估量,而以单点对单点的研究方式,又无法完成人类对本草的当代认识。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这一次,对药物单体的研究即使能一苇渡河,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使人们对本草的整体经验渡至认知彼岸。对传统药物的认知困难以人类计算能力受限的面貌出现,这可能是一种历史局限性,但此刻,它实实在在地横亘在科学认知与古老经验之间。

永恒的对手
在制作《地道风物本草进化论》这本书的采访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中医与科学之争、中西医之争,以及青蒿素是西药不是中药的讨论;目睹了中药现代化的艰辛之路,也见证了无数医者守望中医药文化的理想。在探索中,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方向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一位世代行医的中医离开自己熟悉的方法领域,只身进入全然陌生的信息科学领域。他寻找的道路,是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建立一种整体对整体的数学模型,用机器学习所建立的各级高精度预测算法,从宏观和微观多层次网络的角度打开人体这个黑匣子,在整体上验证、判断、预测药物的有效性,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这位名叫李梢的研究者所研究的网络药理学,呼应了国际医学研究从局部回归整体的趋向,也使中医药的发展方向进入探索人类疾病的更深更广的领域。在这种模型下,传统中医的整体观思维得以被数学方法验证,对峙的双方不再是中医与科学,而是药物与人体。
这个模型也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思维空间:在疾病与医学的大历史上,中医与科学之争何其短暂,而疾病才是人类永恒的对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