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依赖症,再见!

書城自編碼: 344263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灵疗愈
作者: [美] 皮亚·梅洛蒂[Pia,Mellody]
國際書號(ISBN): 9787111640011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6.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东野圭吾:变身(来一场真正的烧脑  如果移植了别人的脑子,那是否还是我自己)
《 东野圭吾:变身(来一场真正的烧脑 如果移植了别人的脑子,那是否还是我自己) 》

售價:HK$ 64.9
推荐连接万物
《 推荐连接万物 》

售價:HK$ 63.8
严复与福泽谕吉启蒙思想比较(王中江著作系列)
《 严复与福泽谕吉启蒙思想比较(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165.0
甘于平凡的勇气
《 甘于平凡的勇气 》

售價:HK$ 49.5
存在与结构:精神分析的法国转向——以拉康与萨特为中心
《 存在与结构:精神分析的法国转向——以拉康与萨特为中心 》

售價:HK$ 52.8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多模态技术应用实践指南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多模态技术应用实践指南 》

售價:HK$ 108.9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售價:HK$ 97.9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HK$ 437.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5.3
《不成熟的父母》
+

HK$ 74.3
《爱的陷阱:如何让亲密关系重获新生》
+

HK$ 55.4
《虽然想死,但还是想吃辣炒年糕》
+

HK$ 87.8
《依恋的修复:唤醒创伤儿童的爱(原书第3版)》
+

HK$ 92.8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亲密关系疗愈之道(如果你有内在的平和,那么》
編輯推薦:
国际知名童年创伤专家经典作品,长销不衰30年,销量超过40万册。直击童年受伤给成年人带来的心理问题。超越原生家庭,带你走出依赖症,并避免将这些问题传给孩子。
內容簡介:
父母的错误养育方式,让我们长成了缺乏边界感、自尊过低或自大狂妄、难以接纳现实、有各种情绪和人际关系问题的成年人。国际知名童年创伤专家皮亚梅洛蒂将这种问题命名为共依赖。

本书的首要目的就是探索共依赖问题从何而来,如何发展,如何毁掉我们的生活,我们又如何将这种问题传给自己的孩子。

本书教你如何从共依赖中康复:这非常像一个长大的过程我们必须学会去做那些不健康的父母没有教给我们的事情:恰当地去尊重我们自己,建立健康有效的边界感,觉察并承认我们的现实,照顾好我们成年人的需求和愿望,以适度的方式体验我们的现实。

本书也描述了孩子如何在不健康的养育下成长为共依赖的成年人,指出了我们认为正常却常常对孩子的成长有害的养育行为,通过反思这些行为,我们可以避免将共依赖问题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關於作者:
皮亚梅洛蒂(Pia Mellody)
国际知名创伤、情感虐待和成瘾专家,专攻源自童年的情绪失调问题。她是梅多斯治疗中心的领军人物,该中心是全美最受关注的创伤治疗机构之一。皮亚创立的康复工作坊帮助了来自全世界的人。她著有多部畅销书,均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如《依赖症,再见!》《爱恋成瘾,再见!》《亲密元素》《找回自由》等。

安德烈亚威尔斯米勒(Andrea Wells Miller)
一位作家,撰写、合著、编辑过多部图书,包括《爱恋成瘾,再见!》和《找回自由》等。

基思米勒(J. Keith Miller)
著名演讲者、教师和畅销书作家,著有20多部图书,包括《渴望疗愈》《被迫控制》等。皮亚梅洛蒂(Pia Mellody)
国际知名创伤、情感虐待和成瘾专家,专攻源自童年的情绪失调问题。她是梅多斯治疗中心的领军人物,该中心是全美最受关注的创伤治疗机构之一。皮亚创立的康复工作坊帮助了来自全世界的人。她著有多部畅销书,均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如《依赖症,再见!》《爱恋成瘾,再见!》《亲密元素》《找回自由》等。

安德烈亚威尔斯米勒(Andrea Wells Miller)
一位作家,撰写、合著、编辑过多部图书,包括《爱恋成瘾,再见!》和《找回自由》等。

基思米勒(J. Keith Miller)
著名演讲者、教师和畅销书作家,著有20多部图书,包括《渴望疗愈》《被迫控制》等。
译者简介
常邵辰 心理咨询师,现工作于美国加州圣何塞。曾在美国梅多斯治疗中心工作,支持和帮助被创伤相关症状所困扰的患者。
目錄
目录
作者寄语
前言
引言 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 1
第一部分
共依赖的症状
第1章 直面共依赖 12
第2章 共依赖的五个症状 17
第3章 这些症状如何毁掉了我们的生活 58
第二部分
孩子的天性
第4章 健康家庭中可爱的孩子 78
第5章 不健康家庭中可爱的孩子 93
第6章 虐待带来的情绪伤害 111
第7章 一代传一代 131
第三部分
共依赖的根源
第8章 直面虐待 140
第9章 抵触虐待的事实 147
第10章 身体虐待 163
第11章 性虐待 177
第12章 情感虐待 200
第13章 才智上的虐待 209
第14章 灵性上的虐待 215
第四部分
走向康复
第15章 个人的康复 232
附录 共依赖简史和相关文献一览 244
致谢 256
参考文献 258
译后记 260
內容試閱
作者寄语
我很高兴有机会为你们推荐这本修订版的《依赖症,再见!》。经过第1版出版后13年临床经验的积累,我更加确信在第1版中所提出的理论是正确的。我对几个关键课题的理解有了很大的变化,这让我对共依赖的成因和治疗有了新的见解。我的另一本书《亲密元素》(The Intimacy Factor)的出版,也为这本新版的《依赖症,再见!》的面市创造了很好的契机。
《依赖症,再见!》这本书的核心是对一种现象的观察,而这种现象是,带有虐待性质的育儿方式会导致孩子感受到令人痛苦的羞耻感、不足感或自大感,而如果这一现象被长期忽视而得不到处理,这些心理上的伤口会一直延续到成年,并且这种虐待性质的育儿方式被不明智地使用到下一代人孩子身上的可能性会很高。当成年共依赖者生活中的某件事,搅动起他们最初创伤的潜意识记忆时,他们会再一次体会到童年的羞耻感或优越感,并以一种不成熟且功能失调的方式对当下的这件事做出回应。

在过去几年中,我确确实实地注意到所有的创伤都源自于剥夺人的力量感或错误地给予人力量感这两种虐待。在这本新版的《依赖症,再见!》中,我对这两个名称做了进一步解释。我希望读者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虐待孩子的父母其实做的就是这两件事。他们可能会对孩子进行羞辱直到孩子哑口无言,而父母这样做是为了减轻感受到的来自外界的压力。这种内化的羞辱会悄无声息地夺走孩子的力量感。父母也可能让孩子长期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在这种角色中,孩子被期待去完成那些本该由大人负责的事情;若没能像大人一样做好这些事情,孩子会感到羞耻;而安排孩子去扮演这些角色,会带给孩子一种自大感。这两者都起着同样的作用:孩子失去了与他真实自我的连接。

第二个在第1版书中提到的关键概念是羞耻感特别是背负于心的羞耻感。由这种背负于心的羞耻感所释放出的不恰当的情绪能量,会让经历创伤的孩子长期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而这会一直持续到成年。

我一直想强调的是好的或恰当的羞耻感和背负于心中的羞耻感并不是一回事。当犯了错且被其他人看到时,我们会体会到一种恰当的羞耻感,例如我们会忘记某人的名字,会撒谎然后被戳穿,或在公共场合放屁。这种意识在提醒着我们,我们是不完美的,我们不是神。我们并不喜欢这种羞耻感,但是我们会把它抛在脑后,且不会受其影响。那是一个带有治愈性的提示,提醒我们和所有人一样,都是不完美的人。

背负于心的羞耻感就是另一回事了。它并非来自我们自己犯的错误,而是由抚养者带有虐待性质的行为内化而成,所以这种羞耻感是不适宜的。背负于心的羞耻感是于当下重新去体验曾经的创伤。它侵犯了我们的内在价值感,恶化了边界感的缺失,让我们没有缘由地感到自己毫无价值。当抚养者不带羞耻心地与一个孩子互动而不自知,且常常用愤怒掩饰自己可耻的虐待行为时,抚养者身上会散发出一种背负于心的羞耻感的能量。这种从父母身上分离出来的羞耻感会散播在周遭,被孩子吸收并一直背负在身上。于是孩子会一直生活在无价值感的状态中。他会觉得这种羞耻感是自己的,而并不会意识到其实它是属于抚养者的。孩子长大成人后,这种背负于心的羞耻感还会一直困扰着自己的生活,他不断地尝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的却是痛苦与失败。背负于心的羞耻感所引发的悲剧在于,其所带来的痛苦会让被虐待的人毫无意识地重复对他人的羞辱和虐待,并试图以此减轻自己的痛苦。

第三个在新版《依赖症,再见!》中改进的概念,描述的是困扰许许多多共依赖者的一种怨恨感。我的假设是这种形式的怨恨源于内在边界感功能的失效。在这种情况下,人会(错误地)相信他的边界感受到了侵犯,而体会到怨恨或受害者的愤怒。当学会了如何让我们的边界感健康地运转后,我们只会相信那些关于自己的真实的信息,我们便不会成为受害者了。当明确地知道关于自己的事实时,我们便不会再将自己的情绪归咎于他人了。

在过去的13年中,边界感这个概念成了治疗共依赖的一个核心工具。我由衷地希望读者关注在新版《依赖症,再见!》中与如何习得边界感有关的内容。发展出健康的边界感不仅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还会让我们面对挑战时充满力量和信念。

皮亚梅洛蒂
亚利桑那州威肯堡市,2002年

前言

有些人的情绪,如羞耻、恐惧和愤怒,会特别强烈,而他们几乎总是处于一种焦虑的情绪状态,看起来毫无理智、不正常或像疯了一样。这样的人觉得他们要让身边的人快乐,而若做不到的话,他们多多少少会觉得自己有些不如别人。

他们常常会发现自己对周遭反应过度,对一个不是很大的事表现出比较过度的情绪。例如,当一个吓人的事情发生时,他们会觉得恐慌和异常焦虑,而不是正常的恐惧。这种情绪的侵袭常常发生得毫无缘由。当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大不小的挫折时,他们可能会深深地陷入绝望、无助,或有自杀的想法或行为。一个只会让大多数人生气的事情,可能会让这些人怒发冲冠。在这些极端的情绪状态中,他们常常会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对我他知道我这样有多痛苦吗,但这些情绪的爆发是自己控制不了的,这也让他们很困惑。

生活中不那么大的事情常常会触发这些强烈的情绪,比如伴侣在去看什么电影或去哪儿旅游方面有不同的意见。面试失败而没有被录取也可能触发绝望或暴怒的情绪,一位好友搬家可能会让人极度地悲伤,邻居家的狗踩坏了花圃也会让人勃然大怒。上述任何一件事都会引发不适度的情绪从强烈的爆发式情绪,到寡淡的甜蜜,以及没有丝毫情绪的表达。但这两个不受控制的情绪极端,都会破坏这些人的生活与人际关系。

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明,被压抑的或爆发式的情绪对身体带来的压力,与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头痛、癌症等都有联系。共依赖中的情绪因素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和人际关系都有破坏性作用。

但是这些男男女女似乎相信,只有把万事做到完美或尽力讨好身边的人,才能将那些暴君式的、剧烈的、失控的和不理智的情绪平复下去。他们一直幻想着,如果自己能再做得好一点或获得重要人物的肯定,那些坏的感受(有时是非常强烈的)就能被平息。带着这种无意识的态度,那些重要人物的认可便成了他们幸福的负责人。当试图去取悦的人没有感恩图报且没给予肯定时,被情绪奴役的他们会暴怒起来,但是来自于重要人物的认可太重要了,因此这些暴怒会被压抑下去。虽然暴怒没有直接地表现出来,但它们却会以讽刺、遗忘、带有敌意的玩笑或其他被动攻击的形式表现出来。

他们常常会表现得很温和且友善。但是相处久了,我们会发现,他们有一种强烈地控制身边的人给予自己认可的需求,而他们觉得自己需要来自他人的认可来压抑过于强烈的情绪。从长远来看,这是白费力气的,因为没有人能帮他们消除那些强烈的情绪。他们也许会因此愈发绝望起来。

相比之下,其他一些有过类似经历的人却处于完全不同的情况。在他们身上,正常的人类情绪被压抑至最小,他们几乎体验不到任何情绪没有恐惧,没有痛苦,没有愤怒,没有羞耻,当然也体会不到快乐和愉悦,更没有满足感。他们麻木地拖着自己,浑噩度日。

实际上,治疗中心的治疗师是在酗酒者和吸毒者的家人身上发现这两类症状的。这些家庭成员似乎都在与已成为家中焦点的成瘾者的关系中,被强烈的羞耻感、恐惧感、愤怒、痛苦所困扰着。但是,他们常常无法以健康的方式将这些情绪表达出来,而妨碍他们的正是去取悦并照顾成瘾者的强烈欲望。

表面上他们在努力让成瘾者戒掉酒瘾或毒瘾,但在家人与成瘾者的关系中,也存在着一些常见的不理性因素。大多数成瘾者的家人都会有一个虚幻的愿望,那便是只要他们自己能够以一种完美的方式理解并帮助成瘾者,成瘾者便会把瘾戒掉而他们自己,也就是成瘾者的家人,便会从可怕的羞耻、痛苦、恐惧和愤怒中解脱出来。

但是这从来都没有奏效过。甚至当成瘾者成功将瘾戒掉后,家人反而常常会延续一种不健康的关系,表现出对戒瘾者健康清醒状态的怨恨。有时候,他们会去破坏戒瘾的成果。这就好像是家人需要成瘾者继续挣扎在成瘾的症状中并依赖他们,这样一来,他们过分的负面的情绪便有了一个解释。

从某种角度来说,成瘾者直接或间接地用自私的行为虐待着家人。有时成瘾者的家人也会在身体、性或情绪上做出虐待行为,以致任何正常人都想离开这段关系,而这和家人与成瘾者关系中第二个不理性的因素有关:在与成瘾者的关系中,他们没有选择离开,并且看起来陷入了一种共同的疾病中。

尽管关系中存在虐待行为,尽管酗酒者无视酒精可能带来的可怕后果,家人依然会留在这样的关系中。所以显而易见的是,酗酒者需要依赖酒精来应付自己强烈的情绪,而他的家人也以一种病态的、类似成瘾的方式依赖于成瘾者。换句话说,酗酒者和共依赖者在尝试解决同一疾病的同一基本症状成瘾者对酒精和毒品的瘾,以及共依赖者对关系的瘾。

这种对于成瘾者的依赖让治疗师意识到,一种令人痛苦的、对人造成伤害的心理疾病在作祟,而咨询师们随后发现,这种疾病也在美国无数不被成瘾问题困扰的家庭中存在着。

我们认为这些痛苦的人在被一种叫共依赖的疾病所折磨,而只有少数的人知道如何去改善上面所描述的那些折磨人的情况。然而处于共依赖中的人常常会陷入绝望或丧命其中,而在死亡证明书上,这种疾病的名字从不会被提起;而受害者的故事会提及的是绝望、自杀、事故、心血管疾病,与自我忽视、压力和被压抑的愤怒相关的致命疾病,以及与之相伴的抑郁。

外人很难将这种疾病辨认出来,因为被共依赖所折磨的人用成功与胜任作为自己的伪装,去赢得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的认可。但是他们犹如这些看起来毫无理由的却又难以压抑的情绪的奴隶,注定会面对一个接一个的挫折,以及羞耻感、痛苦、恐惧和被压抑的愤怒这些强烈的情绪。

实际上,许多努力从这些强烈情绪中逃脱的人,都找到了化学物品去使自己麻木。他们几乎注定会成为酗酒者或其他成瘾者。我们认为,共依赖是成瘾现象的内在原因。当酗酒者或其他成瘾者摆脱了令人上瘾的化学物品或行为后,他们所面对往往将会是各种共依赖的症状,而这是康复之路上的重要一步。

在过去的8年中,皮亚梅洛蒂在位于亚利桑那州的梅多斯治疗中心已经发展出了一套针对共依赖的治疗方案。她本人作为治疗师,已经让数百位受共依赖折磨的人踏上了康复之路。本书的目的并非介绍共依赖这个概念的发展历史,也不是为了证明共依赖确实是一种疾病。本书的目的是,从几百名患者的角度,同样也是从皮亚梅洛蒂的角度,从内部对共依赖加以描述。(虽然其他作者对本书均有贡献,但书中用第一人称对这种疾病的描述和治疗,是从皮亚梅洛蒂的视角出发的。)

书中涉及的治疗概念、方法和整合取向的语言,都出自皮亚梅洛蒂个人与这种疾病做斗争的个人体验,而非学院派的理论。而实际上,本书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某一理论概念的建立或辩护什么。准确地说,本书作者们的希望是:①从对日常生活与人际关系影响的角度,描述共依赖这种疾病的结构;②指出一个实用的、能够治愈挣扎于这些症状中的人的治疗模型。对于那些对共依赖这个概念在心理学领域的发展感兴趣的读者,我们在本书最后提供了相关附录。

本书中的许多概念,如童年被虐待的经历与共依赖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内在与外在边界感的描述,都是在数年前由皮亚梅洛蒂提出的。通过她的课程和音像制品,这些概念为越来越多的治疗师和共依赖者所熟知和使用,而这其实是对皮亚的见解的一种礼赞。我们很高兴有机会在本书中用自己语言去呈现她对于共依赖的观点。

我希望那些被共依赖折磨的人,读毕此书,便能够直面这种疾病并开始走上康复之路,因为直面共依赖且不再逃避的我们才能在生活中重新找到希望和疗愈。

安德烈亚威尔斯米勒
J.基思米勒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