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HK$
119.9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HK$
85.8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HK$
64.9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HK$
151.8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HK$
104.5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HK$
107.8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HK$
49.5
《
巴拉吉预言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合肥张家大弟张宗和的战时绝恋
一部民国版的《浮生六记》,一段被遗忘的纸质时代的爱情
逃难和战乱中的儿女情长及柴米油盐
抗战时期大后方文人生活的真实记录
除了合肥四姐妹与沈从文、周有光,巴金、萧珊、卞之琳、罗隆基、杨振声、冰心、吴文藻、梅贻琦、杨荫浏等诸多现代文化名人的遗闻轶事散落其间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体部分是著名的合肥张家合肥四姐妹的大弟张宗和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为纪念亡妻孙凤竹而写的一本小册子,读来感人至深,既可称为一段纸质时代的爱情传奇,也可以借此窥见抗战时期大后方文人的真实生活状态。这个小册子在当时就被赵景深先生拿来和冒辟疆《影梅庵忆语》比较。书中还辑录张宗和孙凤竹的战时书信、宗和的一部未完的自传体小说及宗和写的部分散文、旧体诗,同时还附有张充和、巴金等人就出版《秋灯忆语》的信件。
书中写到*多的家人是宗和*亲密的四姐张充和,三姐张兆和和三姐夫沈从文、二姐张允和和二姐夫周有光、大姐张元和和大姐夫顾传玠也多次提到。此外,一些现代文化名人如巴金、萧珊、卞之琳、罗隆基、杨振声、邓宛生、冰心、吴文藻、梅贻琦、杨荫浏等等都屡次提及。因为是书信,全无禁忌,虽然有的人只涉及一言半语,但情感色彩跃然纸上。在逃难和战乱中,也有文人相轻,也有儿女情长;也有柴米油盐,也有飞短流长。这对我们读到的正史是可贵的补充,对关心现代文化名人的读者也是难得一见的资料。
|
目錄:
|
■ 目录一览
前言:为《秋灯忆语》而写的几句话 张以靖
甲 编 秋灯忆语(宗和战时回忆录) 1
给凤竹(代序) 5
(一)北平青岛苏州南京合肥汉口 7
(二)汉口长沙桃源广州 13
(三)广州柳州贵阳重庆昆明 19
(四)昆明宣威呈贡 29
(五)呈贡宣威昆明昭通 36
(六)昭通昆明 42
(七)昆明重庆 50
(八)重庆成都西安洛阳界首六安张老圩 59
(九)张老圩张新圩立煌 75
后记 84
乙 编 战时两地书(宗和凤竹战时书信) 85
宗和致凤竹 87
凤竹致宗和 166
丙 编 烽火(宗和自传体小说) 241
(一)武汉 243
(二)广州 289
丁 编 月色(宗和战时散文) 317
别离 319
初恋 322
感伤 324
红叶 326
生死 328
谈战时男女关系 330
湘君 335
信件 338
眼泪 340
音乐趣味 342
月色 344
生气 346
温情 349
寂寞 351
装订修复后的《秋灯忆语》封面
纳凉 354
附录一 关于《秋灯忆语》的通信 356
巴金致张兆和(两封) 356
张充和致刘文思(一封) 358
张充和致张以靖(两封) 360
张兆和致刘文思(两封) 362
附录二 张宗和存诗小辑 364
《秋灯忆语》的故事(代后记)张以? 367
再版后记张以? 370
|
內容試閱:
|
■
目录一览
前言:为《秋灯忆语》而写的几句话
张宗和夫妇
早在六十八年前,我还不懂得什么是死的时候,我的妈咪就溘然离开了我们。一年后,我爸在安徽立煌古碑冲教书,课余闲暇时,写了这本小册子,取名《秋灯忆语》,以此纪念我二十五岁就离世的母亲以及他俩在一起的那段刻骨铭心、催人泪下的日子。书写好后,由于当时地方小,印刷条件和纸张都很差,用草粉纸印了约百本,分送给各地亲朋好友,也没有发表。
文革把我家造得天翻地覆,所有的文字及相片均被抄走,劫后还回一部分,但大部分业已荡然无存,其中就包括《秋灯忆语》。
等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切走上正轨,在亲朋的点拨下,我猛然醒悟这本书的意义,心想一定要找回这本书,为了我不久前去世的父亲和已去世多年的母亲。我四处打听,所有的长辈、亲友同样遭洗劫,像这样的四旧谁还敢保存?最后打听到昆明一家姓周的亲戚,名字不记得了,他说他家还有一本,世上仅存的一本。我万分感激地到昆明去拿了回来,已经很旧了。
后来,我四姑回国时把它带到美国去抄写。几经辗转寄回来时已经很破旧,快散架了。我的高班学友,贵州作家、书法家戴明贤先生爱书如命。他借去后细心加上封面,亲手用针线缝合,写上书名。在他的引荐下,热心肠的小妹张以?认识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杜丽编辑,杜丽对书中记录的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人生活很感兴趣,认为具有珍贵的社会学意义。同时,书中涉及的一些现代文化名人及父母通信中的闲谈也是难得的野史材料。
在我有生之年终于得以见到该书面世,我感到十分慰藉。
在此之前,《香港笔荟》在小妹的努力奔走下也曾连载过四期。感谢所有帮助、支持过我们的人,尤其是戴明贤老先生。我和我的妹妹们都感念在心。
很老的小以靖
■《秋灯忆语》的故事(代后记)
先父宗和公遗著《秋灯忆语》,于抗战后的1945年,在安徽立煌印过一版。草粉纸,字迹模糊,装帧简陋,典型的抗战版书籍。这本书是孙凤竹妈咪(大姐以靖的生母)病逝后,父亲对这段爱情、婚姻生活的回忆录。父亲在后记中说,原想等打完仗,条件好了,再好好印出来,但看来一时无望,只好先因陋就简印一批,赠送亲友,纪念死者。这以后,就一直没有正式出版过。父亲和孙妈咪,结合在战乱中,诀别在战乱中,这本书从它的内容、写作、出版到保存,承载了太多太多的苦难。同时,它也承载着半个多世纪深厚的亲情和爱情。
结婚前的孙凤竹
1985年春节前,在美国居住了三十多年的四姑充和,终于回国来探亲了。四姑是我父亲的小姐姐,只大他一岁,小时候一起游戏读书,长大一起到北平上清华,在众多的兄弟姊妹中,感情最深。但四姑回国时,我父亲已去世近十年了。她为了要看看她挚爱的大弟生活和离去的城市,特地到贵阳来,与我母亲相聚了一个月。记得我们去机场接她,她一下飞机,就抱着我妈失声痛哭,那种疼爱伤心无以言表。在筑小住期间,她每天夜不成寐,翻看我父亲的日记和信件。这时候,家里那本《秋灯忆语》早已被抄家抄没了,大姐以靖好不容易从云南一位亲友处访得一个孤本,四姑看后,准备把它重新印刷出版。她带了此书回到美国,手抄了一遍。并让三姑兆和(沈从文夫人)转求巴金先生为书作序,可是巴金先生当时已患帕金森症,不能执笔了。但他写了两封情深意切的信给三姑,信中说:宗和的《秋灯忆语》寄来了,读着它我好像又在广州开始逃难了,我又在挖掘自己前半生的坟墓。我还想到从文,想到您,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的许多事情是忘不掉的。翻开稿子我便想起三八年我和宗和同船逃出广州的情景巴金先生和三姑二姑夫妇都是好朋友,曾经一起度过艰苦的抗战岁月。三姑把巴金先生的信和四姑抄件的复印件寄还以靖,我母亲(刘文思)就以四姑手抄《秋灯忆语》复印件为底本,动手用毛笔抄在稿纸上,说是要抄三份,留给我们姐妹三人作纪念。
1998年6月,我到深圳参加全国藏书票大会,开会期间结识了《香港笔荟》的编辑胡志伟先生。他听到有关《秋灯忆语》的故事后,非常愿意为此书出版提供帮助。我回贵阳后,把母亲的抄稿复印件寄给他,经过他的努力,《秋灯忆语》得以在《香港笔荟》复刊号(1999年12月)、千禧年期(2000年3月)、第十五期(2000年6月)、第十六期(2000年9月)、第十七期(2000年12月)上全文连载。胡先生逐期寄给我,我又寄往北京、苏州等地,亲友们收到后都非常高兴。衷心感谢胡志伟先生!后来此书又在我们的家庭杂志《水》上连载过。
时间一晃又过去了十几年。四位姑母中,硕果仅存的四姑快奔百岁了。我母亲也日渐衰迈。我退休后,把全副精力用来整理父亲的文稿、书信、日记。在仔细辨识手迹模糊的陈年手泽时,父亲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眼前,无比亲切。四姑给我大姐的信说:你爸爸原意是要好好印一本,加上照片同日记以及你妈妈的亲笔字迹,《秋灯忆语》写得真情实意,你爸爸做人真率坦白,文章也是,从不天花乱坠,花言巧语。你爸爸一辈子做教书匠,抗战中颠沛流离,文革中更是受尽苦难,他的著作并无一本留世,我想把这本东西好好印出,第一是他的希望,第二也给你们子孙看看爸爸这个时代的辛苦。四姑的这几句话,说过又是多年。逝者已矣,生
张宗和与女儿张以靖
者还在盼望。我父亲的同辈亲人们,现在除了四姑和我母亲,就只有北京的周有光(二姑爹)、苏州的张寰和(五爷)夫妇、南京的四妈(周孝棣)、比利时的七妈(吉兰),尽都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
而今,此书终于得到了正式出版的机会。我和母亲、姐姐感到无比的欣慰,解开了一个多年的心结,也了了四姑她们老一辈的宿愿。这是所有亲人对父亲的最好的怀念方式。
由于年龄和时代的原因,我虽是父亲的女儿,受他特别的宠惯,却真的全然没有了解他。近几年在整理他的数量浩大的遗稿过程中,才真切地、深刻地体会到四姑对父亲的评价:坦诚、真率、善良。我也才知道他们走过的人生之路是多么艰辛痛苦,从他们身上,我领悟了爱情的真谛、人生的担当,以及许多许多此前我所不知道的
张以?
■ 再版后记
《秋灯忆语》再版了,这次是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2013年曾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过一次;再早一点,世纪之交时曾在《香港笔荟》上连载过五期;更久远一点,该书初版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安徽立煌印行。这本书是父亲为了纪念前妻孙凤竹而写的,书中记录了父亲与孙凤竹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有人说,它可以和巴金的《寒夜》媲美。我每次读它,都会流下眼泪。
这本书即将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我曾打电话给远在美国的四姑充和,并请她为新书题写书名。四姑听了,非常高兴,并很快将题字写好,寄给我。她一再嘱咐我,说书出版了,赶紧把书寄过去给她看。后来新书出版了,我赶紧把书寄到美国。听美国的亲友们说,四姑病时躺在床上,就把这本书放在被窝里,时时拿出来看,一边看一边流泪。
这本书顺利出版,也算完成了四姑的一个心愿。但是还留有一个小遗憾:四姑题写的书名,不知什么原因,没有用上。四姑是十分慎重地给这本书题写书名的,因为我后来在一次拍卖会上,见过一张写有秋灯忆语的条幅,和我收到的不完全一样。我想,她当时为了题写书名,是预先写过好几张,最后才把自己最满意的那张寄给我的。
这次浙江大学出版社再版此书,封面特意选用了四姑的字,我由衷感到欣慰。
陈安娜女士曾经把我四姑生病时及弥留前的情况告诉我们。她说,四姑102岁生日那天,大家去给她祝寿,那时她已经不能吃饭了,但是看见了蛋糕,自己拿着叉子,吃了一大块,然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如果如果,我想的人,我都可以看见,那样那样多好啊。
张宗和孙凤竹夫妇与同事在云南昭通
这本书,一直陪伴四姑走完生命最后的旅程。这是她最亲爱的弟弟这一辈子出版的第一本书。
我又想起我小的时候,父亲常常牵着我的手出去散步,给我讲故事。我生病的时候,父亲在我的床头,给我放唱片,放《病中吟》,父亲那种寂寞凄凉的神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我十来岁的时候,曾经看过《秋灯忆语》,黄草本子的,又是许多的繁体字,我觉得读起来很晦涩,看不懂,不好玩,那时的我喜欢看《林海雪原》。后来四姑回国探亲,把《秋灯忆语》带回美国,抄了一份寄给我们,那时我才认认真真地看了它。那时,我真正地看懂了它,我悄悄地看,我悄悄地流泪,我第一次理解了父亲,懂得了爱情,懂得了爱情的凄楚和无奈。后来,我老是想着要把这本书再版,想让更多人能看到它。父亲在自己日记里说,这本书在立煌第一次出版后,他就送给了他的兄弟姐妹们看当时我的母亲也在立煌念书,她也看到了这本书。当时的许多女孩子,都被这本书感动了,为这本书流泪。
父亲的这本书,写得平实无华,可是真真切切地叙述了他们的爱情,叙述了那个时代生活的无奈和艰辛。
人民文学版的《秋灯忆语》出版以后,我把它分别寄给国内外的亲友们,大家都十分高兴。直到前几天,还有朋友问我要这本书。我真盼着第二版赶快出来,好让更多朋友们能够看到它,喜欢它。
我的父亲母亲在贵阳花溪下葬的时候,我把这本书仔细地包好,放在父母的墓里。我想,他们也一定能看到。
老一辈的人都逐渐逝去了,现在轮到我来担起这份责任。其实我只不过是一个抄书匠,在抄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许多许多,也更加理解老一辈。在有生之年,我将努力地做好这一份工作。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光荣。
张以?
2019年7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