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儒家心学及其意识依据(中大哲学文库)

書城自編碼: 343673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张祥龙
國際書號(ISBN): 9787100179010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19-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28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1.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述异记汇笺及情节单元分类研究(上下册)
《 述异记汇笺及情节单元分类研究(上下册) 》

售價:HK$ 104.5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

售價:HK$ 261.8
桑德拉销售原则   伍杰 [美]大卫·马特森
《 桑德拉销售原则 伍杰 [美]大卫·马特森 》

售價:HK$ 96.8
理论的意义
《 理论的意义 》

售價:HK$ 74.8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售價:HK$ 52.8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售價:HK$ 52.8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HK$ 140.8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HK$ 108.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8.0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中》
+

HK$ 101.3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从《春秋》到荀子(中大哲学文库)》
+

HK$ 91.8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中大哲学文》
+

HK$ 132.3
《道体学引论(对勘西方“本体论”传统,作者丁耘教授为我们思考中》
+

HK$ 106.2
《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从董仲舒到陆象山》
+

HK$ 119.6
《复见天地心(当代大陆新儒家文丛——当代大陆儒学研究的高水准、》
編輯推薦:
在本书中,张祥龙教授探讨了儒家心学的起源。从印度教、印度佛教到孔孟,*后到阳明及其后学。以现象学为解释视角,追根溯源地探讨了心学的发展脉络。
內容簡介:
《儒家哲学讲演录》(四卷本)是张祥龙先生关于儒家哲学史四次讲座稿的汇总,即: 1.《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 2.《从〈春秋〉到荀子》 3.《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 4.《儒家心学及其意识依据》。 在这一系列讲座中,张祥龙先生以现象学的方式对从先秦到晚明的儒家哲学发展历程做了系统的重新阐释,既是现象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对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创造性再阐释,开启了中国古典哲学进入现代哲学话语的新可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思想史意义。
關於作者:
张祥龙,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已退休),曾在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任教。研究方向:现象学、儒家哲学、东西方哲学比较。
已出版著作:《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海德格尔传》、《从现象学到孔夫子》、《西方哲学笔记》、《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德国哲学、德国文化与中国哲理》、《复见天地心:儒家再临的蕴意与道路》、《家与孝》等。
译作:《致死的疾病》(与他人合译)、《精神的婚恋》。
目錄
开篇辞............................................................................. 1
第一讲 儒家心学出现的条件(一):古代印度的正统心学 .................. 10
第一节 概述 ............................................................................... 10
第二节 《吠陀》和《奥义书》中的心学 ........................................... 19
第三节 《瑜伽经》:修心之法 ..................................................... 31
第二讲 儒家心学出现的条件(二):印度佛教心学 .............................. 59
第一节 释迦牟尼的唯心证悟 ........................................................ 59
第二节 唯识学的基本主张和来源 ..................................................... 65
第三节 阿赖耶识的原时间性和转识成智 ......................................... 90
第三讲 儒家心学出现的条件(三):禅宗和本心意识的当代理解
(威廉詹姆士) .................................................................. 103
第一节 禅宗 ..................................................................... 104
第二节 什么是本心?如何识本心?
詹姆士的解说:显潜意识的边缘交汇 ....................... 124
第四讲 华夏心学:《周易》和道家心学 ................................................. 145
第一节 《周易》提供的心学土壤 ..................................................... 145
第二节 老庄心学 .................................................................. 158
第五讲 北宋心学 ................................................................... 167
第一节 周敦颐 ..................................................................... 167
第二节 程颢 ...................................................................... 174
第三节 谢良佐 .................................................................... 187
第六讲 南剑三先生和陈白沙 ................................................... 194
第一节 杨时 ...................................................................... 195
第二节 罗从彦 ..................................................................... 212
第三节 李侗 ....................................................................... 227
第四节 陈白沙 ..................................................................... 233
第七讲 王阳明的人生与开悟经验 .............................................. 253
第一节 王阳明一生概述(一):出生至贬谪贵阳 ........................ 256
第二节 王阳明一生概述(二):复起、平叛和晚年学说的
确立 ....................................................................... 285
第八讲 王阳明生平特点分析 ...................................................... 305
第一节 王阳明的家庭与亲人 ............................................... 307
第二节 王阳明的个性和身体 ................................................... 311
第三节 王阳明为学行教的阶段 ....................................................... 319
第四节 王阳明悟道的特点 ...................................................... 322
第九讲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一) ..................................................... 344
知行合一说的要义:吾性自足,吾心即理 ................. 345
第二节 知行合一于心体诚现时 ....................................................... 350
第十讲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二):现象学阐释 ............................ 361
第一节 知行合一说的要害:对象与价值的共生 ..................... 361
第二节 知行关系的现象学分析(一):胡塞尔的视野 ................ 365
第三节 知行关系的现象学分析(二):舍勒的新解 .................... 371
第四节 对象 价值、知 行的合与分 ............................................. 378
第五节 《五经臆说》残篇如何佐证龙场之悟
和知行合一? ............................................................... 385
第十一讲 王阳明致良知说(一):致良知的含义
及与知行合一的关系 ....................................................... 394
第一节 致良知之义 ........................................................... 394
第二节 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关系 ..................................... 399
第十二讲 王阳明致良知说(二) ..................................................... 407
第一节 新视野中的致良知之义:回到生命情境时晕中的
原发意向构造 ............................................................ 407
第二节 致良知之法的得与失 ...................................................... 413
第三节 致良知与禅宗的悟得心体的比较 ....................................... 423
第十三讲 四句教和阳明学中的弱普遍主义倾向 ............................. 428
第一节 王阳明的哲理新贡献 .................................................... 428
第二节 四句教的出现 ......................................................... 431
第三节 王阳明提出无善无恶心之体的理由(一) ................. 436
第四节 王阳明提出无善无恶心之体的理由(二) ................. 440
第五节 王阳明学说中的普遍主义向度 ....................................... 448
第十四讲 阳明后学的分流 ......................................................... 456
第一节 四无与四有:钱德洪致良知的工夫论 .................. 456
第二节 王龙溪的良知见在说 ................................................... 459
第三节 对王龙溪良知见在说的批评 ............................................... 467
第十五讲 罗近溪以赤子之心致良知:宋明心学的又一高峰 ............... 480
第一节 王心斋的安身立本、日用是道学说 ................................... 480
第二节 罗近溪的生平和悟道 ..................................................... 484
第三节 罗近溪学说宗旨(一):孝悌慈的人生依据与《周易》
解证 ............................................................ 488
第四节 罗近溪学说宗旨(二):赤子之心 .................................... 493
第五节 对罗近溪学说的总评 ............................................ 504
结 语 ...................................................................... 507
主要引用文献 ................................................................. 512
后 记 ...................................................................... 518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