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年处男:一份日本社会纪实报告
》
售價:HK$
49.5
《
行动的勇气,畅销书作家弘丹主编,30余位大咖分享人生高效秘诀。
》
售價:HK$
64.9
《
人生财富靠康波
》
售價:HK$
119.9
《
富人是怎么赚钱的
》
售價:HK$
74.8
《
时刻人文·富与穷:英国政治经济学思想史(1750—1834)
》
售價:HK$
107.8
《
影像中的侦查学:刑侦警务类节目研究
》
售價:HK$
52.8
《
俄国社会阶层与历史变迁(1700—1900)
》
售價:HK$
96.8
《
博弈与平衡:奥格斯堡城市宗教改革研究(1518-1537)
》
售價:HK$
118.8
|
編輯推薦: |
★ 丁玲的命运起落沉浮,与时代的风云变幻紧紧纠缠。看透丁玲,就明白如何去追求自由。在二十世纪文学史上,丁玲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她既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作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文艺战士。她的坎坷一生,是现代中国知识女性命运的缩影。从丁玲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向往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 著名女性传记作家整理史料,妙笔生花,全面展现丁玲的厚重人生。张晓立在女性名人传记创作领域成绩斐然,拥趸无数。作者能以女性情感去体会传主在所处情境下的心理活动,所以从她笔端所流泄出来的文字十分打动人。张晓立通过对丁玲的权*资料进行细致整理,细腻而真实地再现了丁玲多舛而又绚烂的人生。
★ 特邀知名插画师绘制封面唯美手绘,版式采用清新花卉作为设计元素,内文采用双色印刷,装帧诚意满满。封面手绘由知名插画师耗时半年绘制而成,六易其稿。正文采用80克进口纯质纸进行双色印刷,触感顺滑,质感绝*。
|
內容簡介: |
丁玲既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学家,也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在写作上,她凭《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而名声大噪;在情感上,她不顾世俗争议,勇敢追逐爱情;在革命道路上,她坚定不移,为解放事业奋斗终身。对于这样一个既深受鲁迅赞赏,又被张爱玲崇拜的丁玲,作者钩稽史料,用细腻的笔触,全面而生动地描述了丁玲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和充满艰辛的创作生涯。读完此书,你会从丁玲身上深切地感受到她虽然饱尝风霜,但如飞蛾扑火般追求自由和光明的精神。
|
關於作者: |
张晓立,青年作家。手握灵珠常奋笔,心开天籁不吹箫。已出版图书:《世间曾有林徽因》《秦淮八艳之陈圆圆传》等。
|
目錄:
|
第一章 蒋家有女,眉目如画
1慈父病故
2寡母不易
3寄人篱下
4九姨警予
第二章 少小离家,逃婚上海
1痴迷文学
2包办婚姻
3求学上海
4转投南京
5少女情思
6闺蜜辞世
第三章 转战北平,共许鸳盟
1初识君颜
2折戟而归
3千里寻芳
4比翼双飞
5从文印象
第四章 结缘缪斯,笔耕不辍
1素简生活
2苦学日语
3师生情缘
4芙蕖红泪
5重回上海
6母女相聚
第五章 三尺讲坛,挥斥方遒
1鸿雁传书
2教书生涯
3巧女愚夫
4明星梦碎
5潜心创作
第六章 情牵一生,缘散西湖
1西子湖畔
2天各一方
3手足之情
4再度相逢
第七章 痛失所爱,天人永隔
1 初为人母
2喜得麟儿
3浮世悲欢
4 天道无常
5 天人永隔
6 千里送儿
第八章 在世相逢,擦肩而过
1 上海散记
2 心悦君兮
3造化弄人
4 左联中坚
第九章 风雨延安,苦乐人生
1 缘来错爱
2 抵达延安
3 千里盼儿
4 母子团聚
5 心灵追念
第十章 转角相依,岁月无恙
1 延安结缘
2 相忘江湖
3喜结连理
4创作巅峰
5 情迷芭蕾
第十一章 安然离世,浩气长存
1 晚年助手
2嶂头岁月
3 念念不忘
4 安然辞世
|
內容試閱:
|
丁玲出生于一个被称为安福蒋家的大家族,但丁玲出世时,这个家族已经走向没落。丁玲的父亲蒋保黔早年曾留学日本,性情豪爽大方,丁玲四岁时,蒋保黔便英年早逝。丁玲的母亲余曼贞思想开明、坚忍刚强、勤奋豁达,丈夫去世后,她顶着各方压力,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带着丁玲到常德、长沙等地求学读书,汲取新知,毕业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给子女树立了榜样。
1919年,在桃源湖南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预科读书时,丁玲曾和同学一起,参加呼应北京五四运动的游行和讲演,并到贫民夜校担任小先生。
1922年初,因向往 一个更遥远的更光明的地方,未满十八岁的丁玲,和好友王剑虹一起奔赴上海,就读于陈独秀、李达等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后辗转进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1923年,丁玲又到北京大学旁听,这一年,丁玲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处女作《梦珂》。
五年后,思想和笔力日渐深厚的丁玲完成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好似在死寂的文坛抛下了一颗炸弹,一时引起热烈反响。
茅盾说,丁玲的首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她的名字在文坛上是生疏的,可是这位作者的才能立刻被人认识了。接着她的第二篇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也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人们于是更深切地认识到一位新起的女作家,在谢冰心女士沉默了的那时,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于文坛。
1930年,丁玲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韦护》。此年,丁玲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成为一名极具影响力的左翼作家。1931年,丁玲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5月,丁玲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囚禁于南京,失去写作和活动的自由,漫长而艰苦的牢狱生活中,丁玲的心志历久弥坚,始终不肯屈服。丁玲被囚禁期间,鲁迅、宋庆龄、蔡元培、罗曼罗兰等国内外著名人士积极为她奔走。
1936年9月,丁玲在中共地下党党组织的帮助下,逃离南京,奔赴心中向往已久的那片热土延安,由此成了红色根据地的第一位知名作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欢迎。在解放区,丁玲积极投身根据地革命斗争,以文艺的形式反映斗争生活。
1948年,丁玲以半生积淀、三载心血,写成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并于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新中国成立初期,丁玲是新的人民文艺的重要代表,也是新中国文艺体制的创建者之一,她活跃在国内外的文学舞台上,并先后担任《文艺报》主编,《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领导职务。
尽管有后来长达二十余年的个人磨难,生活被摧毁,写作亦中断、受阻,但丁玲却从未因此沉沦。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丁玲于1979年重返文坛。复出之后,丁玲在写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续篇《在严寒的日子里》的同时,发表了相当数量的散文、随笔和文学评论。
老年时的丁玲,眼角有了密密的细纹,岁月的积淀使她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淡然气度,她将著书所得和奖金几乎都捐了出去。
她时常戴上老花镜,坐在院子里看报,或于夕阳的余晖中远望静思。1986年春天,八十二岁的丁玲静静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