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趣学CCNA——路由与交换(第2版)
》
售價:HK$
100.6
《
世界航空地理(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
》
售價:HK$
244.2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HK$
87.4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HK$
77.3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HK$
95.2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HK$
212.6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HK$
42.6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HK$
154.6
|
編輯推薦: |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贫困与教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扶贫脱贫现实背景和问题,本书主要围绕教育与贫困陷阱展开论述,通过持续性陷贫和持续性脱贫的分析,说明贫困家庭要实现持续性脱贫需要满足一定的门槛。文章主要按照现象分析理论模型计量检验政策建议的思路,首先对贫困陷阱与贫困、教育之间地关系进行文献梳理,界定和明晰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接着对我国教育脱贫历程及其阶段性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我国教育脱贫的得与失;然后,在文献梳理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之上,本书以家庭为单位构建了一个代际交叠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子女教育投资与家庭陷贫和脱贫的各种情形,并且提出家庭脱贫*阈值和实现家庭效用*化的第二阈值;接下来,采用相关的资料和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和动态面板等方法,对贫困户进行陷贫和脱贫的自身家庭状况和政府提供的强制教育和助学贷款情况进行实证检验,为理论模型提供资料支持和实证支撑。按照这一研究思路,本书结合发展经济学、教育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注重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统一的逻辑框架中系统分析我国贫困家庭要实现脱贫的教育机理与策略选择。
|
內容簡介: |
目前摆脱贫困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五个一批之一,成为脱贫的根本之策。本书主要围绕贫困、贫困陷阱以及教育与贫困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通过研究发现:
*,贫困家庭脱贫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以及不同教育类型下呈现出不同特点取得不同效果。从纵向时间发展来看,我国教育脱贫经历了五个阶段:改革开放前普及工农教育阶段、以制度性变革进行教育帮扶阶段、以开发式扶贫普及初等教育阶段、以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义务教阶段和以精准扶贫提高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阶段。从横向教育类型来看,我国教育脱贫的形式主要有以普及教育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以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和追求个人发展的高等教育,各类教育形式满足了不同贫困家庭的需求,对贫困家庭脱贫意义重大。 目前摆脱贫困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五个一批之一,成为脱贫的根本之策。本书主要围绕贫困、贫困陷阱以及教育与贫困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通过研究发现:
*,贫困家庭脱贫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以及不同教育类型下呈现出不同特点取得不同效果。从纵向时间发展来看,我国教育脱贫经历了五个阶段:改革开放前普及工农教育阶段、以制度性变革进行教育帮扶阶段、以开发式扶贫普及初等教育阶段、以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义务教阶段和以精准扶贫提高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阶段。从横向教育类型来看,我国教育脱贫的形式主要有以普及教育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以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和追求个人发展的高等教育,各类教育形式满足了不同贫困家庭的需求,对贫困家庭脱贫意义重大。
第二,由于社会的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本价值和家庭的效用函数不同,不同的家庭要形成代际教育投入增加和福利水平提高的良性循环,所需要的初始条件是不同的,也即可能需要满足一个*的条件。而由于家庭初始财富的不同,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贫困家庭难以从信贷市场获取足够资金,以提高未来的收入和福利水平,很可能导致家庭达不到实现代际教育投入增加和福利水平提高所需要的*条件,从而陷入贫困陷阱。在这种情形下,政府可以通过对贫困家庭进行教育资助和为贫困家庭的教育融资进行担保等办法,帮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陷阱。
第三,从陷贫家庭来看,贫困家庭的教育投资面临诸多困境,背负较重的教育成本。表现在:*社会层面,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第二个体层面,贫困家庭承受过重的教育费用;第三机会成本层面,表现为劳动力市场不均衡造成的贫困家庭教育投资的机会成本较高。处于贫困陷阱之中的贫困家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表现出收入水平低、家庭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偏低、学生辍学率高等特征,这些因素影响了贫困家庭脱贫的教育投资行为,造成教育投入不足,难以脱离贫困陷阱。
第四,对于贫困家庭而言其自身资本具有稀缺性,需要政府提供教育资助。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资助体系,资助效应正逐渐释放。首先,贫困家庭走出贫困陷阱需要政府提供免费、强制教育,我国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脱贫成效主要体现在从收费到免费、从失学到强制、从普及到公平等方面。其次,贫困家庭脱贫需要政府资助保障其拥有一技之长,雨露计划的实施使得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意愿的贫困对象通过技能技术培训提高了收入。再次,贫困家庭脱贫需要政府提供信贷支持,在教育方面我国主要实施的是助学贷款政策,我国贫困信贷得到快速发展,为贫困家庭脱贫提供了资金支持。
本书综合发展经济学、教育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统一的逻辑框架中,从贫困家庭教育的视角,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教育脱贫的机理与策略,为如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供了理论和政策参考。
|
關於作者: |
史志乐,女,江苏徐州人,经济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现就职于中国农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与反贫困。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 3项,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 1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
|
目錄:
|
序 言 1
序 001
第一章 走进贫困的教育 001
1.1 扶贫开发没有硝烟的战场 003
1.2 贫困的教育推动可持续发展 006
1.3 艰难的攻坚摆脱困境的出路 008
第二章 从贫穷到贫困:世界难题 011
2.1 贫困问题 013
2.2 贫困陷阱 021
2.3 贫困与教育投资 031
2.4 小结 044
第三章 我国教育脱贫历程:沧桑巨变 047
3.1 教育的反贫困功能 049
3.2 我国教育脱贫历程及成效 052
3.3 我国教育脱贫类型及特征 064
3.4 教育脱贫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067
第四章 教育与贫困陷阱:理论构建 071
4.1 基本思想与假设前提 073
4.2 效用最大化 075
4.3 稳态 082
4.4 模型拓展 092
第五章 家庭教育投资与贫困陷阱:父母之望 095
5.1 贫困家庭的教育投资背景 097
5.2 陷贫家庭的教育投资特征 104
5.3 家庭教育投资与陷贫脱贫的实证检验 111
5.4 小结 126
第六章 政府教育资助与脱离贫困陷阱:政府之责 129
6.1 我国教育资助整体情况 131
6.2 各类教育资助情况及其脱贫成效 138
6.3 政府教育资助与脱贫的实证检验 153
6.4 小结 162
第七章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结论与建议 165
7.1 主要结论 167
7.2 政策建议 168
参考文献 175
后记 185
|
內容試閱:
|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摆脱贫困已经成为我国当
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目标。贫困问题既是一个宏观经济问
题,也是一个微观经济问题。从宏观经济层面来说,摆脱贫困的
过程本身就是经济发展过程;从微观经济层面来说,解决贫困问
题就是解决贫困家庭福利水平低下问题。对于贫困家庭而言,贫
困又可以分为暂时性贫困和持续性贫困。暂时性贫困是一种短时
间陷入福利水平低下的状态;而持续性贫困,则是指贫困家庭
所处于的一种长期的、持续性的福利水平低下状态(本书称之
为贫困陷阱),如果外界不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贫困家
庭难以摆脱贫困陷阱。因此,本书将研究焦点集中于微观层面的
家庭贫困陷阱问题,从贫困家庭陷贫脱贫的视角研究持续性贫困
问题。
导致贫困家庭陷入持续性贫困状态的原因复杂,它既与贫困
家庭的个体特征(如贫困家庭的效用函数和约束条件等)有关,
也与贫困家庭所处的经济社会状态(如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意识
形态等)有关,应该说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多年的扶贫
脱贫实践表明,通过教育可以提高贫困家庭的人力资本水平、充
分发挥贫困家庭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贫困群体的可持续发展能
力。因此,本书试图从家庭教育投资的视角研究持续性贫困家庭
的陷贫和脱贫问题。
本书通过对家庭代际教育投入与福利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的
研究发现:
由于社会的劳动力成本(从家庭来说是劳动力报酬)、人力
资本价值(从家庭来说是教育投入所获得的超过劳动力报酬的额
外收益)和家庭的效用函数(影响家庭的消费、储蓄和教育投
入)不同,不同的家庭要形成代际教育投入增加和福利水平提高
的良性循环,所需要的初始条件是不同的,也即可能需要满足一
个最低的条件(本书称这种最低的条件为第一阈值,详见本书第
四章理论模型部分)。而由于家庭初始财富的不同,以及信息不
对称的存在,贫困家庭难以从信贷市场获取足够资金,以提高未
来的收入和福利水平,很可能导致家庭达不到实现代际教育投
入增加和福利水平提高所需要的最低条件,从而陷入贫困陷
阱。在这种情形下,政府可以通过对贫困家庭进行教育资助和
为贫困家庭的教育融资进行担保(以解决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问题)等办法,帮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陷阱。
本书沿着文献综述理论模型经验检验结论与
建议的研究思路对家庭贫困陷阱与持续性贫困家庭的陷贫和脱
贫问题进行研究:
首先,本书对贫困、贫困陷阱以及教育与贫困之间的关
系进行文献梳理,以明晰本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接着,本
书对我国教育脱贫历程及其阶段性特征进行总结,以分析我国教
育脱贫的得与失;然后,本书构建了一个家庭代际交叠理论模
型,分析家庭在不同的效用函数和约束条件下,实现教育投入增
加和福利水平提高良性循环所需要满足的最低条件,以及政府在
帮助贫困家庭脱贫中的作用;接下来,本书利用相关资料和数
据,通过多元回归和动态面板等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一定的实
证检验;最后,本书给出了结论并提出了政策建议。按照这一研
究思路,本书结合发展经济学、教育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
理论和方法,通过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
结合,在统一的逻辑框架中,从家庭教育投入的视角,比较系统
地分析了我国贫困家庭摆脱贫困陷阱的机理与策略选择。
本书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理论层面,本书通过构建家庭代际交叠模型分析
了教育投入与贫困陷阱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在扶贫脱
贫实践经验方面比较丰富,但是在贫困理论研究方面仍显不足,
对于现有扶贫脱贫实践进行理论提升很有必要。本书在巴汉姆
(Barham,1995)关于教育与贫困陷阱思想的基础上,构建
了理论模型,对教育投入与家庭陷贫和脱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
析,以便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
脱贫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历史成就的理论线索,并为进一步指导
我国扶贫脱贫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在实证方面,本书综合采用了国务院扶贫办建档
立卡数据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对相关教育指标的选
取,从贫困家庭的微观视角来对教育投入与陷贫和脱贫问题进行
实证分析。经过实证分析发现,本书发现要走出贫困陷阱,
贫困家庭子女的受教育年限需要至少达到初中水平(也即我国贫
困家庭要实现教育投入增加和福利水平提高良性循环,所需要的
最低教育投入水平)。这为中央政府在我国脱贫攻坚过程中,所
采用的保障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政
策提供了实证依据。
第三,在政策层面,本书比较系统地梳理了我国教育脱贫的
历程和发展特点。一是以历史发展的纵向视角,对扶贫开发历程
中的教育扶贫工作和教育脱贫成绩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归纳;二是
以教育结构性功能的横向视角,对我国教育脱贫的不同类型进行
了区分和对比;三是以义务教育、雨露计划、助学贷款为核心,
分析了我国政府在提供强制教育、技能教育和信贷支持方面的经
验和脱贫成效。
关键词:贫困家庭;贫困陷阱;教育扶贫;代际传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