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HK$
109.8
《
危局
》
售價:HK$
84.0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HK$
53.8
《
肌肤会说话 : 听懂自己肌肤的语言,呵护肌肤
》
售價:HK$
98.6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HK$
77.3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HK$
99.7
《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售價:HK$
132.2
《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售價:HK$
55.8
|
內容簡介: |
《农业微生物实验技术》涵盖了微生物学教学、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必不可少的基本技术,内容包括五部分,分别是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微生物纯种分离技术与应用、微生物菌株的形态学特征观察和测定、微生物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农业微生物应用实验。
《农业微生物实验技术》可以作为农林院校设施农业、植保、资环、园艺等专业的实验教材,也可供微生物学工作者研究中参考。
|
關於作者: |
张玉苗,博士,毕业于中科院植物所,研究方向为甜高粱遗传育种。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多项,发表SCI文章多篇,申请专利1项。立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
|
目錄:
|
农业微生物实验守则1
第一章微生物的培养技术3
实验一微生物基础培养基的配制3
实验二固氮微生物选择性培养基的配制7
实验三微生物鉴别性培养基的配制8
实验四无菌操作及微生物接种技术11
实验五微生物实验常用消毒与灭菌技术18
第二章微生物纯种分离技术22
实验六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培养22
实验七水中细菌总菌落数的测定25
实验八解磷菌和聚磷菌的筛选29
实验九双孢蘑菇培养料中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与纯化34
实验十苯酚生物降解菌的筛选38
实验十一产表面活性剂菌的筛选42
实验十二外生菌根真菌的分离与纯化44
第三章微生物菌株的形态学特征观察与测定47
实验十三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及细胞形态的观察47
实验十四细菌的涂片及简单染色法52
实验十五细菌的革兰氏染色54
实验十六细菌芽孢、荚膜的染色及观察58
实验十七比色法测微生物的生长曲线61
实验十八微生物数量的测定63
实验十九微生物大小的测定67
第四章微生物菌株的鉴定实验71
实验二十大分子物质的水解实验71
实验二十一糖发酵实验74
实验二十二IMViC与硫化氢实验76
实验二十三厌氧微生物的培养80
实验二十四质粒DNA的提取86
实验二十五16S rDNA序列鉴定细菌种类实验89
第五章农业微生物应用实验96
实验二十六乳酸发酵与乳酸菌饮料制作96
实验二十七酒精发酵及糯米甜酒的酿制100
实验二十八食用菌栽培技术103
实验二十九耐盐碱自生固氮菌的分离与纯化107
实验三十植物叶际冰核细菌的分离、筛选109
实验三十一常见药用植物内生菌的分离、筛选112
实验三十二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的选育115
实验三十三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离及抑菌、杀虫活性的鉴定119
实验三十四微生物遗传育种实验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123
附录127
附录1微生物实验常用菌种及其学名127
附录2常用培养基成分及其配制128
附录3常用染色液和试剂的配制131
附录4常用缓冲液配制表135
附录5常用消毒剂表136
参考文献138
|
內容試閱:
|
农业的本质是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传统农业是利用植物、动物资源形成二维结构。将传统农业调整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资源组成的三维结构新型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性调整之一。地球上三大生物资源之一的微生物资源是至今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宝库,应用高科技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微生物资源,创立微生物产业化利用的工业型农业。这类新型农业是在洁净生产车间内进行生产,人们穿戴白色工作服从事劳动,故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白色农业,与以水土为主的绿色植物生产绿色农业和以海洋为主的水产农业蓝色农业并称为三色农业。
农业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变革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必将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科技部门研究的重点。在当前研究中,应充分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同时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开发出优质的菌株与产品,为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农业微生物实验技术》是为微生物学系以外各专业设施农业、植保、资源环境科学、园艺等开设的一门介绍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课程,涵盖微生物学教学、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必不可少的基本技术。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得到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使他们初步了解或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与迅速发展的学科前沿接轨。
本书由张玉苗滨州学院主编,张洪勋中喜生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范延辉滨州学院和张韩杰滨州学院副主编。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国内外许多相关的教材和文献资料,借鉴了一些前沿科研成果,在此向各位前辈和同行致以衷心的感谢。本教材还得到了学校、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书中若有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和同行以及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2019年4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