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售價:HK$
55.8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HK$
110.9
《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售價:HK$
87.4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挣脱束缚、改写命运的6种时间观
》
售價:HK$
77.3
《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
》
售價:HK$
177.0
《
纯粹·我只要少许
》
售價:HK$
80.6
《
投机苦旅:一位投机客的凤凰涅槃
》
售價:HK$
88.5
《
重返马赛渔场:社会规范与私人治理的局限
》
售價:HK$
69.4
|
編輯推薦: |
黄浦江作为上海的中心线,将上海分为浦西和浦东,它不仅孕育了宋元时期的上海,而且一百多年来,随着两岸的码头、仓栈、渡口林立,工厂、公司密布,更成为近代上海城市扩张、兴盛的依托。本书为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之一种, 分五个部分,介绍了黄浦江的由来、黄浦江的码头、航运与海关、黄浦江的渡船、桥梁和隧道,黄浦江边的商埠、新市区与工业区以及外滩、陆家嘴与小渔村的掌故。本书基本从地图入手,并辅以近五十幅不同时期的照片,图文并茂地勾勒出上海傍水而生,以港兴市,凭海临风的发展脉络。黄浦江,正如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一样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当之无愧的近代上海母亲河。
|
內容簡介: |
黄浦江作为上海的中心线,将上海分为浦西和浦东,它不仅孕育了宋元时期的上海,而且一百多年来,随着两岸的码头、仓栈、渡口林立,工厂、公司密布,更成为近代上海城市扩张、兴盛的依托。本书为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之一种, 分五个部分,介绍了黄浦江的由来、黄浦江的码头、航运与海关、黄浦江的渡船、桥梁和隧道,黄浦江边的商埠、新市区与工业区以及外滩、陆家嘴与小渔村的掌故。本书基本从地图入手,并辅以近五十幅不同时期的照片,图文并茂地勾勒出上海傍水而生,以港兴市,凭海临风的发展脉络。黄浦江,正如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一样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当之无愧的近代上海母亲河。
|
關於作者: |
傅林祥,1961年4月出生于上海市。1984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政区地理、上海史地。
|
目錄:
|
综述:城市因水而灵动
黄浦江的由来
黄浦江的形成
黄浦江的别称
说浦东,道江东
黄浦江的整治
码头、航运与海关
上海务与乌泥泾
明代的港口
最据雄胜江海关
十六铺的兴衰
各行自筑码头出滩
说渡说船说越江
短渡与长渡
风里雨里话渡船
轮渡与轮渡线
民国年间的建桥、建隧道设想
商埠、新市区与工业区
闲话吴淞开埠
大上海计划与新市区
高昌渡的江南制造局
从黄浦渡到闵行工业区
外滩、陆家嘴与小渔村
外滩的外,外滩的滩
陆家嘴的前身今世
小渔村的来龙去脉
水龙会与巡游 57
作为景观的外滩
黄浦江的今天 后记
|
內容試閱:
|
总序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上海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曾以突出的贡献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重;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者,更是以辉煌的成就赢得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瞩目。上海,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劳动者来奋斗、创业,还吸引了大批海外企业家来投资。上海的人口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000多万激增至2400万。这些新上海人一边在上海工作,一边被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魅力所吸引,他们渴望了解上海,不仅想了解上海的今天和未来,还想了解上海的昨天;不仅渴望了解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上海,更想了解一个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的上海。新上海人渴望了解上海,那么,我们这些祖辈世代居住在上海的老上海就一定了解上海了吗?
曾经有一位老上海问我,我们这座城市为什么叫上海,而不叫下海呢?我说,您是老上海了,怎么会不知道呢?老人摇摇头说,别看我在上海生活了一辈子,其实我不知道的还很多呢!除了上海为什么叫上海之外,为什么有人说上海有两条母亲河?上海明明只有两个租界,为什么有人说是有三个租界?有些影视剧甚至说上海除了英法租界,还有日租界和德租界,这对吗?我告诉他,这大概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此身在山中吧。像这位老上海那样抱有各种疑问的人为数不少。这说明,即使是我们这些祖辈世居上海的上海人,也迫切需要学习和了解上海的历史和地理知识。
为此,上海通志馆遵循以真实为前提,以知识为目的,以通俗为手段的原则,发起编写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的计划,从2015年起,结合已出版的权威方志、年鉴、各种地情资料,陆续编撰出版了《上海地情导览》《海上红韵》《申江赤魂》《海上潮涌》《楼藏风云》《年味乡愁》等图书。这些图书一经推出,便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019年初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落实上海2035总体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强黄浦江、苏州河(以下简称一江一河)沿岸规划建设的工作部署,制定了《关于提升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规划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针对人们对上海历史地理知识缺乏了解的实际情况,采取大学者写大众通俗读物的方法,我们特地邀请了葛剑雄、傅林祥、薛理勇、张雪敏、田兆元等五位著名专家学者,分别撰写《上海源》《黄浦江》《苏州河》《老城厢》《古名镇》这五本上海地情读物,配合指导意见的实施,主动服务中心工作。这五本书篇幅都不大,每本书仅五至八万字左右,内容生动,文字活泼,并配以大量的历史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读者,从而达到将浩如烟海的地方志文献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地情知识,使地方知识更接地气、更符合大众口味的目的。
这五位专家学者都是学问深、文章好的高手。他们能将复杂深奥的历史地理问题,写得明白晓畅,可读可诵。如,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在讲述上海的来历时,这样写道:其实,之所以叫上海,是因为这个聚落出现在一条河流的边上。这条河是吴淞江的一条支流,名字叫上海浦??这也非常符合聚落形成的规律。一个聚落、一个居民点要形成,要延续下来,肯定要就近解决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还要考虑到它与外界的联系。在还没有机械交通工具的情况下,最方便的一种运输手段就是水运。所以江南这一带的聚落、居民点,包括那些市、镇、县,毫无例外都在河边、水边。上海就是这么形成的。
同样,薛理勇研究员在写黄浦江与吴淞江合流,写到上海先后有两条母亲河时,也是这样的接地气:原来,上海的母亲河是吴淞江(后称苏州河),后来吴淞江淤塞,渐成水患。明朝永乐年间,水利大臣夏元吉奉命主持江南水利工程。他采纳了叶宗行的建议,决心重新调整吴淞江下游的水系。具体做法是,把(上海县城东面的)上海浦拓宽、挖深、延长,使它在今浦东新区与奉贤区接壤的闸港处与黄浦相接,成为新的黄浦下游水道,引黄浦之水向东北流,在吴淞口注入长江,排入大海;同时,放弃今江桥以下吴淞江水道,拓宽、挖深、延长一条叫范家浜的河流,引吴淞江水向东流入新的黄浦下游水道。这样江浦合流后,吴淞江就从主流变成了支流,黄浦江也就从支流变成了主流,也是从此刻开始,黄浦江就取代吴淞江成了上海的母亲河。这就是上海有两条母亲河的缘由。读着这两段文字,就像是朋友间的喝茶聊天,那样亲切,那样和顺。这五本书的文字都是这样的接地气,这样的具有亲和力。这也是这套书必将广受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人说,上海像大海一样,宽广无垠,深不可测。有关上海的知识,也是浩如烟海,不可穷尽。因此,宣传上海,让世界了解上海,让全国了解上海,让上海人了解上海,就是一项浩大的长期工程。这正是我们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史志学会以及上海通志馆和《上海滩》杂志所应承担的光荣任务,编撰出版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就是为完成这一光荣任务所从事的一项长期工作。在过去的几年内,我们的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和热情的读者以及出版单位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衷心地表示感谢!并希望在今后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
此为序。
王依群
二〇一九年五月
(本文作者为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史志学会会长、《上海滩》杂志主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