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淡水鱼类营养生理与饲料
》
售價:HK$
333.8
《
人体结构绘画重点
》
售價:HK$
143.4
《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增订版)
》
售價:HK$
221.8
《
于胥斯原 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
》
售價:HK$
177.0
《
以经治国与汉代社会
》
售價:HK$
98.6
《
我真正想要什么?:智慧瑜伽答问/正念系列
》
售價:HK$
58.2
《
元朝理财记 从成吉思汗的崛起到元朝的衰亡
》
售價:HK$
98.6
《
欧洲史:一本书历览欧洲数千年兴衰起伏,理解欧洲文明何以铸就今日世界
》
售價:HK$
333.8
|
內容簡介: |
本书选译了二十余位诗人近一百首诗。其中纳绥夫·雅齐吉、易卜拉欣·雅齐吉父子与纳吉布·哈达德可谓阿拉伯复兴运动的先驱,是黎巴嫩诗坛“复兴派”的代表。他们大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从西方引进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同时又努力发扬光大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让诗歌从僵滞、因袭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他们往往以传统诗歌的形式,表现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精神。特别是从黎巴嫩派生出的旅美派文学,更熔东西方文化于一体,在阿拉伯现代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關於作者: |
一九三八年出生。一九六一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〇年于开罗大学文学院进修。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资深翻译家,中国作协会员,阿拉伯作协名誉会员。著有专著《阿拉伯现代文学史》与《阿拉伯文学通史》。二〇〇六、二〇一三年获第四、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译有《阿拉伯古代诗选》《一千零一夜》《纪伯伦散文诗选》等。二〇〇五年获“埃及高教部表彰奖”;二〇一一年获“阿联酋谢赫·扎耶德图书奖之第五届年度文化人物奖(二〇一〇年至二〇一一年)”“沙特阿卜杜拉国王国际翻译奖之荣誉奖”“北京大学卡布斯苏丹阿拉伯研究讲席项目学术贡献奖”、中阿(拉伯)友协的“中阿友谊贡献奖”;二〇一五年获北京大学东方学创新发展基金奖励评审委员会颁发之“北京大学东方学学术研究贡献奖”。
|
目錄:
|
总序/1
前言/1
纳绥夫雅齐吉
我为诗的屈辱、卑贱感到悲戚/2
钱财过剩会胡花乱用/3
易卜拉欣雅齐吉
要战胜他们惟有造反!/5
醒来,阿拉伯人!/6
纳吉布哈达德
已经到了我以血拼搏的时刻/8
穆特朗
阿拉伯民族我们的母亲/10
赛勒玛,咱们别吵,别闹!/11
爱情若是软弱/12
题赠塔哈侯赛因的《鹬鸟声声》/13
小艾赫泰勒
我怎能忘记!/17
也许人在愁绪满腹时才会喝酒/18
真理知道该如何挣脱自身的锁链/19
富人与穷人/20
主啊,请创造出高尚的人!/21
爱情的吻/22
若是有人对爱情予以责难/23
爱情如同一座花园/24
艾布舍伯凯
刺伤心,让你的诗饮个够!/26
不公/27
我有一个遗愿/28
赛义德阿格勒
我爱你/30
梅齐娅黛
希望/32
尤素福哈勒
致玫瑰/34
致诗人/36
阿多尼斯
我崇拜火/38
誓同西绪福斯永在一起/39
我们之间不再有隔阂/40
无辜/41
诗之最/42
你的两眼与我之间/43
胡妲米尕特
爱情/45
纪伯伦
夜之歌/48
人间的爱情/49
小溪说什么?/50
声誉/52
你们若编织/53
泪与笑/54
爱情的生命/55
灵魂/57
火写的字/58
灵魂啊,求你怜悯/60
致我的穷朋友/62
致责难者/63
情语/65
情侣/67
一支歌/69
浪之歌/70
雨之歌/71
美之歌/72
幸福之歌/73
花之歌/74
啊!风/75
努埃曼
我不怕/78
艾敏雷哈尼
灰烬与星辰/82
艾布马迪
你何必总抱怨?!/84
富人们/87
修士/88
蚯蚓与夜莺/89
黎巴嫩,不要责怪你的儿子们/90
奥秘(节选)/91
奴隶/92
叙利亚之声/93
我的天堂/94
笑吧!/95
瞎子/97
有两样东西,岁月无法让它消亡/98
爱是人生的歌声/99
花朵总会凋谢/100
痴情/101
纳西布阿里达
我的心是没有帆的船/103
如果我是天上伟大的主/104
我在底层/105
终极/106
我的笔/107
赖希德赛里姆胡利
如果你们要想不受欺压/109
开斋节有感/110
致帝国主义/111
回黎巴嫩/112
我回来是为了死在祖国的土地/113
医生难治我的病/114
你把青春埋葬在这样的国土上/115
若让我选择,我不会背井离乡/116
我不愿意在这里久住/117
你不露面世界就是一座墓园/118
切莫对那些人指斥/119
法齐马鲁夫
似青春梦幻/121
情人相爱就在默无一言之中/122
舍费格马鲁夫
邮递员/124
农夫/126
伊勒亚斯法尔哈特
邻居/128
若非良心/129
整个阿拉伯都在我们心里/131
故土/132
一绺头发/133
迈斯欧德赛马哈
我会用日月做成你的项链/135
侨民/136
尼阿迈拉哈志
海外游子渴望回到母亲的身旁/138
译后记/139
|
內容試閱:
|
黎巴嫩属于阿拉伯世界,位于地中海东岸,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与基督教者约各占二分之一。
黎巴嫩有悠久的历史与古老的文明。早在公元前三千纪末,腓尼基人就在这一地区建立了许多奴隶制城邦,他们创造的拼音字母传到希腊后,成为现代西方各国字母文字的起源。公元七世纪中叶,黎巴嫩成为阿拉伯帝国组成部分。十一世纪末,曾一度被十字军所侵占。一五一六年后,被纳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版图,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下,人民深受苏丹、总督和本地封建主的三重剥削和压迫。土耳其统治者还实行恶毒的愚民政策,把土耳其语作为正规语言,强制推行,企图人为地消灭阿拉伯语。阿拉伯文化长期停滞,阿拉伯文学日趋衰落。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势力日渐深入这一地区,并极力扩大其影响。他们利用当地很多居民是基督教徒这一特点,积极进行文化渗透。西方随着传教活动,不仅在黎巴嫩创办大量的教会学校,而且引进了印刷机,办起了印刷厂。印刷的引进,为报刊的创建创造了条件。人们通过报刊发表各种政论、杂文、诗歌、小说,翻译,引进西方的文学作品。在客观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西方近现代的文明、文化和价值观念带了进来,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对本民族、本地区长期落后、停滞的现象进行反思,表示不满,从而决心进行社会改良,争取民族独立、平等、自由、民主;促使民族意识的觉醒。自十九世纪,特别是自十九世纪下半叶,复兴运动的先驱者们登上了文坛,并日益发挥他们启蒙者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不堪忍受奥斯曼土耳其政府的专制统治和残酷迫害,许多诗人、作家离开黎巴嫩出走,其中一部分去美洲,形成阿拉伯近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旅美派,另一部分定居于埃及,在埃及近现代文坛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一九二○年的圣雷莫会议上,把刚摆脱土耳其统治的黎巴嫩又划归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阿拉伯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法国被迫于一九四一年十一月正式宣布黎巴嫩独立,但直至一九四六年,英、法占领军才最后撤出,黎巴嫩才获得完全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这一国家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由于宗教派别的纷争,由于阿拉伯、以色列长期的争端,更由于超级大国的插手及各种政治、宗教势力的反复较量,黎巴嫩局势长期动荡不稳,内战不休。
总体上来看,黎巴嫩由于历史、地理、宗教等多方面的原因,在阿拉伯近现代的文化复兴和启蒙运动中走在了前列。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相比,这一国家人民的文化素质较高,更容易接受世界各国的新思想、新派别,而较少保守性。特别是从黎巴嫩派生出的旅美派文学,更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在阿拉伯现代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黎巴嫩诗选》选译了二十余位诗人近一百首诗。其中纳绥夫雅齐吉、易卜拉欣雅齐吉父子与纳吉布哈达德可谓阿拉伯复兴运动的先驱,是黎巴嫩诗坛复兴派的代表。这些先驱者的特点是:他们大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从西方引进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同时,他们又努力发扬光大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让诗歌从僵滞、因袭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成为现实斗争的武器。他们努力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倡导民主、自由、平等,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土耳其的封建专制统治和对人民的奴役,号召人民起来战斗。因此,他们往往以传统诗歌的形式,表现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精神。
穆特朗在黎巴嫩现代文学史上是最重要的一位诗人。他的重要性在于他在时间上跨两个世纪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两个时代近代与现代;在空间上他是两国诗人黎巴嫩诗人与埃及诗人;从艺术形式方面讲,他既是新古典复兴派诗人的一员,又是创新的浪漫主义派的先驱。其诗富于想象,感情强烈、深沉。他在艺术上反对单纯拟古,敢于冲破旧体诗的束缚,认为诗歌应该体现时代的思想和感情,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埃及学者塔哈侯赛因在评论他时曾说:穆特朗同创新派站在一起,要对旧诗革新。他走过古人的路,但并不欣赏,于是他撇开了诗,随后,又不得不重回诗坛,但他重回诗坛却是设法创新而不是仿古。
穆特朗的大半生都是在埃及度过的,而在黎巴嫩本土,与穆特朗相似,跨近、现代两个时代,在十九、二十两个世纪,在守旧的古典派与创新的浪漫主义派之间铺路搭桥的却是诗人小艾赫泰勒。他原名白沙赖胡里,以古代伍麦叶朝名诗人艾赫泰勒自况,且以小艾赫泰勒为笔名蜚声诗坛,有爱情与青春诗人之称。他于一九六一年在贝鲁特继埃及的邵基之后,被推举为阿拉伯的诗王。有人指责他不关心政治,脱离社会、群众,其实,这一指责并不完全公正。在很多诗篇中,他还是明确地表现出自己的爱国热忱与民族感情。其诗既继承了古诗的传统,又勇于创新,想象神奇,充满激情,追求意境美、意韵美,富有音乐感,多为歌唱家争相传唱。
浪漫派的代表诗人是艾布舍伯凯。人生道路的艰难坎坷,使他深知世态炎凉、人世的酸甜苦辣;加之他深受法国缪塞、拉马丁、维尼等浪漫派、象征派诗人的影响,很自然地成为黎巴嫩浪漫派核心骨干。他强烈反对因循守旧,认为诗歌贵在创新。他反对雕词琢句,认为诗歌是自然感情的流露,说:真正的诗人无法推敲词句,因为他那汹涌如潮的感情使他不会去做这种游戏。我觉得诗歌降临时就是穿着完美的衣服的,这种诗是感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在诗中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表现主观自我意识;他抒写真挚、强烈的爱,也刻意表达内心的痛苦。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黎巴嫩诗歌普遍受法国诗歌的影响。除形成以艾布舍伯凯为代表的浪漫派以外,还有象征派,其代表诗人是赛义德阿格勒。他被认为是黎巴嫩象征派诗歌泰斗。他认为诗歌不应喋喋不休地重复陈词滥调,亦不必华词雕琢,而应重视思想内涵,超凡脱俗。其诗追求交感效果,在意义上多用隐喻和联想,暗示多于解释,意境新奇;又强调诗句的音乐性,诗句间具有内在的节奏与旋律。
兴起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的自由体诗派,是在浪漫派和古典彩锦体的基础上,嬗变出的更新的流派。他们主张写形式、内容都不受限制的自由体诗。这种诗歌诗行长短不一,韵律宽松,节奏富于变化,内容也往往自由、奔放,内涵丰富而深邃,具有强烈的个性,但有的诗显得朦胧、晦涩、费解。这一流派虽发轫于伊拉克,但在黎巴嫩却不乏属于该派的诗人。阿多尼斯与尤素福哈勒更是这一流派杰出的创新先锋诗人。他们都生于叙利亚,却成名于黎巴嫩,因而亦有人将他们列为叙利亚诗人。两位诗人于一九五七年共同创办的《诗歌》杂志曾在阿拉伯诗歌现代化新潮中起过很大作用,是阿拉伯先锋诗人的讲坛。他们对祖国、对民族、对人类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勇于为理想的新时代而斗争。他们的诗常具有象征、朦胧、神秘的色彩,富有深邃的哲理内涵。尤素福哈勒于一九八七年逝世,阿多尼斯则至今仍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曾多次访华。
梅齐娅黛与胡妲米尕特是相隔两代驰誉于阿拉伯诗坛的女将。梅齐娅黛曾以创办周二文学沙龙而名噪阿拉伯文坛,她与阿拉伯海内外文坛名士都有广泛交往,特别是与纪伯伦之间有不同寻常的友谊,被认为是阿拉伯的女才子。胡妲米尕特是诗坛新秀,以擅长写情诗著称。
不难看出,《黎巴嫩诗选》将多半的篇幅给了旅美派诗人。
如前所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大批黎巴嫩、叙利亚人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政治压迫与宗教迫害,抱着寻求自由、发财致富的梦想,纷纷拥向美洲大陆侨居,并很快在那里创办报刊,出版诗集、文集,成立文学社团,形成一个在阿拉伯近现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的流派旅美派。由于黎巴嫩、叙利亚在历史上同属叙利亚地区,故而旅美派文学又称叙美派文学。一九二○年,北美的阿拉伯旅美文人在纽约成立了笔会,公推纪伯伦为会长,努埃曼任秘书长(亦称顾问)。主要成员还有艾布马迪、纳西布阿里达、迈斯欧德赛马哈、尼阿迈拉哈志等。据最新资料显示,艾敏雷哈尼亦是笔会最早的成员。一九三三年,在巴西的圣保罗城又成立了安达卢西亚社,这是旅美派在南美的文学团体。著名诗人赖希德赛里姆胡利(又称乡村诗人)和舍费格马鲁夫相继任过该社社长。这一团体其他重要成员还有诗人法齐马鲁夫、伊勒亚斯法尔哈特等。旅美派文学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并加以创新,是阿拉伯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他们在诗歌中歌唱自由,追求个性解放,并抒发了爱国、思乡之情;在艺术形式上不愿蹈常袭故,而勇于创新。
应当提及的是,纪伯伦是我国广大读者最喜爱的阿拉伯作家、诗人,我当然也是他的粉丝,故而翻译了他的许多作品。读者也许不难发现,《黎巴嫩诗选》中除选译了他的一些属于传统公认体裁的诗歌之外,还选译了不少所谓散文诗。我觉得这些散文诗太像诗了,只是不分行罢了。其实,中外不少诗选都把他的散文诗作为诗选入,我也随之仿效,因为我实在舍不得弃而不选。
在古代,海、陆的丝绸之路(海上的丝绸之路又称香料之路)将中国与天方(古代的阿拉伯世界)连接起来。当今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实际上就是现代版的丝绸之路,它在世界政治、经济方面的重大意义与影响,已为举世有识之士所公认。黎巴嫩自古至今都是这条丝路的必经之地。其实,除了丝路,我们还应创建一条诗路,把我们同各国、各民族的诗坛连接起来。这项光荣的任务自然就落在我们这些从事外国语言、文学事业者的肩上。我既然是这些人中的一员,虽年近老朽、志大才疏,但仍感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故不揣冒昧,选译了这部诗集。
我自一九五六年考入北大,一九六一年毕业留校任教,作为北大人,至今也有六十多年的校龄了。二○一八年是北大建校一百二十周年,值此,这部拙译也算是我献与母校的一份薄礼吧。
当然,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慧眼阅后,不吝指教。谢谢!
仲跻昆
二〇一七年七月十三日于龙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