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209.0
《
我可以近乎孤独地度过一生
》
售價:HK$
96.8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HK$
74.8
《
古文观止(上+下)(2册)高中生初中生阅读 国学经典丛书原文+注释+译文古诗词大全集名家精译青少年启蒙经典读本无障碍阅读精装中国古代著名文学书籍国学经典
》
售價:HK$
96.8
《
问物:可触摸的意义
》
售價:HK$
82.5
《
宠物革命:动物与现代英国生活的形成
》
售價:HK$
79.2
《
世界杂货店:罗伯特·谢克里科幻小说集(新版)
》
售價:HK$
74.8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蔑视大众:现代社会文化斗争的实验
》
售價:HK$
60.5
|
內容簡介: |
《谁在你家:中国个体家庭的选择》是《个体家庭iFamily:当代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家庭和国家》的再版。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家庭主义逐步被个体化进程消解,但显然也并没有形成个人主义的文化。一方面,个体选择决定了家庭的结构和关系,但是另一方面,家庭依然是个体*后的堡垒,也是社会福利体系的单位和支柱。这种两面性带来了家庭生活的各种挑战。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也是相似的。各种各样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家庭故事背后涉及的问题如果非要总结的话,无非是一件事情:那就是这是谁的家,到底该听谁的?作者认为,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首先了解个体家庭的结构和认同,把家庭成员的权责利理清楚,才能做好分工,才能让1 1≧2,让家庭成为休息的港湾,成为每个人的能量站。
书中呈现了各种真实的个案,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线索和一些值得大家思考的总结,比如作者认为,理想的家庭结构是两扇门,一碗汤;双职工家庭需要第二个妻子,这时有些家庭的老人就充当了这一角色。作者针对当下很多家庭面临的问题也进行了调查研究,比如更可能和父母共同居住的已婚独生子女,对配偶父母的孝道困境,嫁娶与经济地位决定的第三代姓氏问题,等等。
|
關於作者: |
沈奕斐博士
复旦大学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副教授,
复旦大学 家庭发展研究中心 主任
中国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
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 副会长
中国社会学社会性别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
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会 理事
哈佛大学燕京学者
上海家庭时光社区服务中心 理事长沈奕斐博士
复旦大学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副教授,
复旦大学 家庭发展研究中心 主任
中国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
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 副会长
中国社会学社会性别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
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会 理事
哈佛大学燕京学者
上海家庭时光社区服务中心 理事长
复旦大学2011年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上海市2018年三八红旗手
沈奕斐家庭2017年被评为上海市海上最美家庭和文明家庭
研究领域:社会性别、家庭关系、质性方法(深度访谈、文本分析)、体验式教学和家庭教育实践
1999、2002年,复旦大学法学院国际政治系学士、硕士毕业;2002.7---2004.9获香港中文大学女性学学士后文凭;2010年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毕业。
专著:
《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中国特定政策领域中的性别主流化》,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个体家庭iFamily: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家庭和国家》,上海三联书店,2013。
公众号能量逗创始人
|
目錄:
|
再版序言一
序一张乐天
序二阎云翔
导论:个体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家庭
第一节 家庭现代化的海市蜃楼:核心家庭
第二节 从“家族主义”到个体家庭
第三节 个体家庭分析框架
章 深度访谈的混合模型:个案金字塔阵
第一节 主题和方法的确定
第二节 建立深度访谈的“个案金字塔阵”
第三节 访谈过程中的技巧与伦理
第二章 理想的家庭结构:“两扇门,一碗汤”
节 “两扇门,一碗汤”
第二节 双职工家庭需要第二个“妻子”
第三节 为什么父母愿意做“第二个妻子”
第三章 多元而流动的家户结构
第一节 多元的家庭结构-
第二节 流动的家庭结构
第三节 变化和流动的节点:第三代的出生和成长
第四节 一户两家
第四章 从个体出发的家庭认同
第一节 谁是“家里人”
第二节 谁的家?
第三节 家庭认同与经济行为
第五章 家与家的关系:融合与对立。
第一节 家与家的融合:单边亲属关系
第二节 两个原生家庭的关系:两亲家,不聚头
第三节 两个个体家庭的汇合点:嫁娶与第三代姓氏
第六章 血浓于水:以已婚独生子女家庭为例
第一节 更可能和父母共同居住的已婚独生子女
第二节 两户一家
第三节 欧莉的故事:双独夫妇。
第七章 水难溶于血:对配偶父母的孝道困境
第一节 孝顺的逻辑一
第二节 与配偶父母的矛盾
第三节 从陌生人到亲人的历程
第八章 后父权制时代:性别与代际交叉视角下的个体家庭
第一节 中国的父权制
第二节 夫妻关系:平衡还是平等-
第三节 第二个“妻子”:父母对小家庭的服务
第四节 后父权制家庭中的弱势方:老年父母
第九章 结论:个体家庭的时代
参考文献
附录1 个案简介
附录2 家庭生命周期中的同行者
附录3 参与年轻夫妻年龄图
附录4 夫妻收入图
后记
|
內容試閱:
|
再版序言 《个体家庭iFamily》出版后,我就一头扎到了家庭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领域,本来是想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探讨何种家庭模式和方式最能促进孩子的成长。结果发现,五年过去了,当年《个体家庭》一书中提到的问题和冲突愈演愈烈,很多当年担心的问题在今天都成了现实。想要前进就先要清除障碍。如果想要让孩子成长得好,首先要造就一个和谐的家庭,那么家庭冲突必须一一解决,才能让孩子在一个愉快有能量的环境中成长。所以,我经常送我的受访者们《个体家庭》这本书。虽然《个体家庭》是一本学术书,采用了规范的学术写作,但由于是质性研究,里面有很多的个案,并不妨碍一般读者的阅读感受,因此,这本书意外地受到了非学术界的欢迎。我的很多受访者告诉我,我书里的那个某某某就是他她,那个故事一模一样的发生在他们家里,以致他们怀疑我就是写得他们家的故事,只是匿名处理了。甚至,有一位朋友说:我怀疑你一直在监视我们的家庭,我觉得你里面一半的故事都是我家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其实不幸的家庭,或者家庭冲突也是相似的,背后涉及的问题无非是:这是谁的家,到底听谁的?搞清楚这个问题,把家庭的权责利理清楚,才能做好分工,才能让1 1≧2,让家庭成为休息的港湾,成为每个人的能量站。这本书聚焦的就是这个问题,力图把这个问题背后每个家庭成员为什么这么想,这么做的理由呈现出来,使得你能看到别人的行为逻辑,更好的理解他人,从而找到合作的方式。同时,随着心理学的普及和90后、00后的成长,自我这个概念被越来越多的提及,家庭和个体之间的张力也被学术界更为重视。这一议题的探讨既是中西方学术对话的一个空间,也是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一个切入点。对于我们了解、解释中国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重要的意义。感谢三联出版的支持,这本书在这样的需求下,再次出版,并且我们把书名修改为《谁在你家中国个体家庭的选择》,把背后的问题直接点明,希望这一问题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在这第二版中,我修改了一些语言和细节,以使得全书阅读更流畅,细节更为清晰,总体的框架和内容并没有做大的调整。了解家庭,是了解中国和了解我们自己最重要的切入点之一,期待有更多的朋友一起为家庭研究努力,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家庭的运作,更好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