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被大风吹倒
》
售價:HK$
65.9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HK$
107.8
《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售價:HK$
64.9
《
浪潮将至
》
售價:HK$
86.9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HK$
57.2
《
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格罗斯曼“战争二部曲”的第一部,《生活与命运》前传)
》
售價:HK$
184.8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HK$
85.8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HK$
140.8
|
編輯推薦: |
1、近些年中国传统文化有复兴之势,国学渐成显学,作为国学大家龚鹏程的数十年心血力作,本书称得上是一部质量上乘的传统文化百科全书!
2、龚鹏程老师曾任台湾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南华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传播国学于世界各地,国学造诣深厚!
3、本书曾被北大、北师大、武大等高校列为国学入门基础课程,值得信赖!
4、本次出版对书中提到的传统典籍原文作了一一查证,力求给读者提供一部完备、准确的国学入门教材!
5、典雅装帧,精美印刷,既适合个人收藏,又是赠送亲友不二之选!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经史子集、儒释道等国学的基本课程入手,系统阐述了国学的入门途径和治学方法,并通过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全书论证严谨,见解深刻,是不可多得的国学入门佳作,堪称一部中国人不可不读的传统文化百科全书。
|
關於作者: |
龚鹏程,1956年生于台北市,祖籍江西吉安。曾任报社主笔、书局总编,创办过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志。主要著作有《文学散步》《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书艺丛谈》《国学入门》《龚鹏程四十自述》《中国诗歌史论》《《侠的精神文化史论》等。
|
目錄:
|
自 序
甲 门径篇
第一章 名义
第二章 材料
第三章 方法
第四章 语言
第五章 文字
第六章 训诂
第七章 经
第八章 史
第九章 子
第十章 集
第十一章 儒
第十二章 道
第十三章 佛
第十四章 余论
乙 登堂篇
国学之书目:胡适与梁启超
康有为先生的国学
章太炎先生的国学
马一浮先生的国学
清华国学院传奇
|
內容試閱:
|
我写这本书,有些缘故。
一是近年北京、南京、武汉、人民诸大学纷纷开办国学院、国学研究所、国学班、国学营;社会上各类国学讲习机构与活动,更是不计其数,而其实皆乏教材。唯翻印八十年前梁启超、钱穆,或三十年前台湾杜松柏、朱维焕诸先生之作以应时需而已。旧作不废江河,当然该重印;但无论语言、材料、观念,现在似乎总应有一本新的作品才好。
其次是我自己对于做学问,有个基本看法,那就是什么都该由国学传统中发展出来。故国学非一门专业、一个科目,而是各种学问之土壤。这个道理,本不难懂,也绝不会错。但只要一说,立刻就会有无数不知学问为何物的妄人来乱嚷嚷,说是故步自封啦、文化保守主义还魂啦、遗老复辟啦、不能与世界接轨啦、西学才能救中国啦等等等。此辈对中国学问根本未尝究心,固然是不懂的;他们对西方学术之发展,又何尝有所了解?试问:西方学术之发展,难道不是由其文化学术传统中生长起来的?难道竟是切断了来搞,或向中国借来的?
还有些人则不断质疑:国学范围如此浩瀚,皓首尚且不能穷经,想把国学都弄通了,再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一些东西,怎么可能?
欸!有什么不可能呢?不说别人,我自己就淹贯四部、博涉九流、兼综三教。这些话,听起来像是自夸自炫,其实一点也不。以我之鲁钝,做到这一步,也不过就花了三几年工夫。在我大学时期,便已把国学诸领域大抵摸熟了,掌握了中国学问之大纲大本,此后不过渐次精修,并与西学新学相孚会、相激荡、相印发而已。前辈学者,如康有为、刘师培、章太炎、王国维谁不是这样?皆不过二十许岁,于国学皆已通晓,且亦不妨碍其吸收西学。以后因机触会,赓为发皇,工力之积,固然远胜少时,但若说国学非皓首不能究知,则天下没这个道理。
其中关键在于:通晓国学,重点在通。淹贯四部三教九流百家,打通文史哲及社会学科,正是通人之业。通人不是什么都懂,天底下没这种人,更没这种需要。通人只是通达博雅,故在知识与心态上可以通贯地去掌握事理。做学问,精力和时间,大家都是一样的,天资尤其相去不远,可是入门路头不同。为通博之学者,略沉潜,即能致广大而极精微,成为通人。走专家狭士一路者,则终究只能成为专家狭士。专家狭士,对于自己花了那么多气力才终于在某个领域里稍微有了点知识,既自卑又自负,根本不相信有什么通人竟能在极短的时间里通贯他们那些专业。夏虫不足以语冰,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不幸近百年来之学风,趋新骛外,国学颇遭鄙弃;为学又贵专业,而不知天地之大美、学术之全体大用。以致一种宽易博大的治学之道,反而甚为寂寥。偶欲从事者,亦以为必是荆棘榛莽之绝学,非有绝大愿力,不敢问津。
其实此道甚为平易,圣贤教人,本来如此,今人自己犯糊涂罢了。我偶得师友护惜,于此稍有所见,自然就常想略述心得,接引同道,共窥国学之堂奥。十六七年前,与林安梧等人游贵州龙场驿,访阳明书院时,安梧即劝我好好聚生徒、讲国学,传此一路治学方法。
然传道之机缘一时尚未具备,倒是获得了创办南华、佛光两所大学之机会。当时集资募化的星云法师,与我本不相识,或问为何请我来办?老和尚都说:仰慕他是个国学大师啊!其实那时我也才三十多岁,长者厚意,闻之不无感奋,于是略依通识博雅之义,以为规擘。制礼作乐,讲习人文;并根于国学,发展出许多新学科。一时震动,以为能稍复古代书院之旧。社会观听,不无兴发,教育部亦迭有奖励。可见这个路子,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仍然是能发展的;如何发展的制度规划,亦经试验而颇见实绩。在未来教育史上,当可有一席之地,较昔年北大清华之国学门更值得研究。因其规模意量皆较宏阔,制度性之建构也多得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