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陆游传

書城自編碼: 337700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历史/地理人物
作者: 朱东润
國際書號(ISBN): 9787568051644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6-01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0.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TensorFlow自然语言处理及应用
《 TensorFlow自然语言处理及应用 》

售價:HK$ 75.9
信托法(第五版)
《 信托法(第五版) 》

售價:HK$ 184.8
敦煌究竟有多美
《 敦煌究竟有多美 》

售價:HK$ 97.9
我在唐朝穿什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服饰搭配 汉服研究 古代服饰)
《 我在唐朝穿什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服饰搭配 汉服研究 古代服饰) 》

售價:HK$ 96.8
优化你的2小时 : 基于神经科学和能量流的时间管理方法
《 优化你的2小时 : 基于神经科学和能量流的时间管理方法 》

售價:HK$ 54.9
经典与经学
《 经典与经学 》

售價:HK$ 85.8
颧种植理论与临床
《 颧种植理论与临床 》

售價:HK$ 437.8
《胡适留学日记》汇校本(全四册)
《 《胡适留学日记》汇校本(全四册) 》

售價:HK$ 748.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6.7
《从万里江山到灯火阑珊:辛弃疾传》
+

HK$ 40.2
《杜甫叙论》
+

HK$ 33.5
《元好问传》
+

HK$ 44.3
《梅尧臣传》
+

HK$ 56.7
《张居正大传》
+

HK$ 44.3
《陈子龙及其时代》
編輯推薦:
1.朱东润先生的匠心之作。2.展现一代诗人坎坷的风雨人生,感受陆游壮志难酬的悲情一生。3.体会作者始终不渝的爱国之志和感人至深的爱情生活。
內容簡介:
陆游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一生坚持抗金主张。本书以陆游的作品为脉络,叙述了陆游壮志难酬的悲情一生。在那个战乱频繁的年代,陆游的作品和他的人生轨迹都被打上了金戈铁马的印记,即便如此,他也始终抱有收复中原的执着信念,整部作品展现了陆游始终不渝的爱国之志和不朽的诗才。
關於作者:
朱东润(1896-1988),原名朱世溱,江苏泰兴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史家、传记文学家。早年留学英国,曾任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教授。著有《张居正大传》《陆游传》《元好问传》等传记作品,推动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发展,是我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开创者之一。另有《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中国文学批评论集》《中国文学作品选》等颇具影响力的学术著作多部。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童年
第二章 青年
第三章 大风暴的来临
第四章 隆兴的战事与隆兴的和议
第五章 入川
第六章 诗的开始转变
第七章 生的高潮诗的高潮
第八章 欢笑声中的涕泪
第九章 建安和抚州
第十章 再度起用再度罢免
第十一章 蛰居山阴的五年
第十二章 接近韩健胃
第十三章 坚持到后的一刻
內容試閱
前言1939年起,我开始对于传记文学,作一些初步的研讨。四年以后,写成《张居正大传》,由开明书店出版。中间曾经写过《王守仁大传》,所以这本《陆游传》的写成,应当是第三本了。传记文学是史,同时也是文学。因为是史,所以必须注意到史料的运用;因为是文学,所以也必须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史料运用方面,从搜集到掌握,从考订到识别,中间有一段相当复杂的过程。可是讲到人物形象,问题还要多些。传记中的传主,无论作者主观的意图如何力求与史实符合,其实一切叙述,都必须通过作者的认识。所以传主是不是和史实符合,主要还要依靠作者的认识。因此传记文学中的传主,正和一般文学中的主人公一样,是作者创造的成果。所不同的在于传记文学的作者,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学习,求得对传主的全面认识。一位有问题的传主,有时会给传记的作者以更大的兴趣。姑以张居正为例,他的一生,始终没有得到世人的了解,善意的评论,比居正为伊、周,恶意的评论,比居正为温、莽。有的推为圣人,有的甚至斥为禽兽。其实居正既非伊、周,亦非温、莽:他固然不是禽兽,但是他也并不志在圣人。他只是张居正,一个受时代陶熔而同时又想陶熔时代的人物。替张居正写传的人,就有责任把自己的认识交代出来。陆游是和张居正不同类型的人物。他有他的一番抱负,但是他对于时代所起的影响和张居正所起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可是有一点却相同后代对于陆游的评价分歧很大,因此陆游也是一位有问题的传主,他的生活值得仔细分析,做出比较近情的结论。陆游的一生,八十五年当中,经过不少的变化,他的政治关系,也有过相当的转变。《宋史陆游传》说他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记》、《阅吉泉记》,见讥清议;又说朱熹尝言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终其晚节。因此,有人把陆游看成权门清客,这当然是很错误的。现代都认陆游为爱国诗人,这是正确的,但是要认陆游是一位爱国的志士,必须举出具体的事实来,否则不容易取信。空头文学家固然是要不得的,可是没有具体行动的爱国志士也不会引起更多的敬意。既然要为陆游写传,就有必要把具体的事实加以疏通证明,然后才能塑造出这位爱国诗人的形象。要理解陆游,必须抓三个关健:隆兴二年1164他在镇江的工作,乾道八年1172他在南郑的工作,以及开禧二年1206他对于韩侂胄北伐所取的政治态度。可是要理解这三个关键,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陆游在镇江和南郑的工作,我们所能掌握的只是很有限的史料,理解不易全面。韩侂胄的发动北伐,当时的议论已经不一,及至失败以后,一般人都认为他是专权误国,《宋史》甚至把他列入《奸臣传》。是不是如此呢?初,陆游和侂胄是有距离的,后来他们逐步接近了,直到侂胄被杀以后,陆游始终没有放弃他的立场。他们是在什么基础上接近的?陆游的立场是什么?这些问题必须搞清楚,我们才能对于陆游获得比较正确的认识。有时我们必须做一些考证。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记:陆游晚年为韩侂胄作《南园记》,除从官,杨诚斋寄诗云:君居东浙我江西,镜里新添几缕丝,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盖切磋之也。万里这首诗是有的,作于绍熙五年1194,他们在淳熙十六年1189相别,前后六年,所以诗中说花落六回。《南园记》作于庆元五年或六年1199或1200,和绍熙五年中间相去五六年。万里此诗,与《南园记》全不相关,这是第一。刘埙《隐居通议》卷二十一说陆游本欲高蹈,一日有妾抱其子来前日:独不为此小官人地耶?乃降节从侂胄游。陆游幼子子聿生于淳熙五年1178,作《南园记》时,子聿已逾二十,更无可抱之理,这是第二。罗大经、刘埙的时代,和陆游都很近,两书亦颇有名,其不可信如此。陆游和韩侂胄的关系,中间有不少的纠缠,没有经过考证,很容易走人歧途。尽管陆游自己说到不愿做一位诗人、但是毕竟他是一位诗人,而从他的主要成就讲,也只是一位诗人。为一位诗人作传,和为平常人作传不同,必须把诗的成就写出来。任何一位诗人的作品,都有一个来源,中间也必然要产生变化;诗人的传记就必须把作品的渊源变化交代清楚,同时还得指出之所以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的作品的评价又是如何?尤其如陆游这样的一位诗人,大家都知道他的诗起过几次变化,但是如何分期,每一期的特点是些什么,尽管有人曾经指出,是不是完全符合实际?这些问题都必须在传记中交代出来。要写这本传记,事前必须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我所写的《陆游诗选注》、《陆游研究》,实际上只是准备工作的一部分,但是还很不够。这本书的写法,和我从前写《张居正大传》时一样,尽量引用作者的原著,因为传主关于自己的叙述,总是比较可靠一些。十几年前,自己开始写《张居正大传》的时候,写传的人还不多,近年写传的人多了,而且不断地看到优秀的作品。传主也不限于历史上的或是近代的显著人物。作者对于传主的内心世界,正开始做深入的探讨,因此也必然会增加教育的意义。近两年中,大量回忆录的出现,使人从这里看到英雄人物的面目,在塑造形象方面获得更多的启示,也就为更多更好的传记文学的出现,铺平了道路。作为一个爱读传记文学的我,生在这样的时代,是值得庆幸的。从另外一面说,自己只能写出这本平凡的作品,无论在思想内容上或写作技巧上,都必然有若干的错误和缺点,可是因为受到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限制,一时还没有看清,因此也不及订正。希望同志们指示出来,给我一个修订的机会。 朱东润1959年国庆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