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售價:HK$
77.3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HK$
67.0
《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售價:HK$
98.6
《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售價:HK$
66.1
《
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自传)
》
售價:HK$
76.2
《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
售價:HK$
66.1
《
三神之战:罗马,波斯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售價:HK$
80.6
《
法国通史(全六卷)
》
售價:HK$
985.6
|
編輯推薦: |
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本书装帧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锁线胶订,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
內容簡介: |
《史通》是中国*部系统的史学评论专著,共20卷,分为内篇10卷36篇,外篇10卷13篇。内篇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外篇主要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尤其强调史家须兼具史才、史学、史识,是对唐以前中国史学的*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因而拥有极高史学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史通》的宋刻本已不可见,留存至今的*早的版本是明刻本。此次影印的底本,乃明张之象刻本,现藏国家图书馆,迭经名家收藏。今按原书扫描,影印为平装本,以飨广大读者。
|
關於作者: |
刘知幾(661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举进士。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骑常侍等职,兼修国史。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幾一生专攻史学,通览前代各史,明其利弊得失;又屡任修史之职,深感宰相大臣监修,多所干预,不能秉笔直书,遂撰《史通》,详论史书之体例及内容,阐述自己对史学的见解。书成于景龙四年(710年),是中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对后世影响很大。
|
目錄:
|
第一册
邓邦述跋一
史通序三
史通序录一三
订阅史通名氏一五
内篇
第一卷
六家第一二三
第二卷
二体第二三九
载言第三四三
本纪第四四六
世家第五四九
列传第六五二
第三卷
表历第七五七
书志第八六〇
第四卷
论赞第九八一
序例第十八六
题目第十一九〇
断限第十二九五
编次第十三一〇〇
称谓第十四一〇五
第五卷
采撰第十五一一三
载文第十六一一九
补注第十七一二六
因习第十八一三〇
邑里第十九一三六
第六卷
言语第二十一四一
浮词第二十一一四八
叙事第二十二一五五
第七卷
品藻第二十三一七五
直书第二十四一八一
曲笔第二十五一八四
鉴识第二十六一八九
探赜第二十七一九五
第八卷
摸拟第二十八二〇五
书事第二十九二一五
人物第三十二二四
第九卷
核才第三十一二三一
序传第三十二二三五
烦省第三十三二四〇
第十卷
杂述第三十四二四七
辨职第三十五二五五
自叙第三十六二六〇
第二册
外篇
第十一卷
史官建置第一一
第十二卷
古今正史第二一九
第十三卷
疑古第三五七
惑经第四七三
第十四卷
申左第五九一
第十五卷
点烦第六一〇五
第十六卷
杂说上第七一二七
第十七卷
杂说中第八一四九
第十八卷
杂说下第九一六七
第十九卷
汉书五行志错误第十一八九
汉书五行志杂驳第十一二一〇
第二十卷
暗惑第十二二二五
忤时第十三二四三
题蜀本史通后二五五
|
內容試閱:
|
瞿林东
中国古代史学历来有开展批评、重视理论的传统,唐代史学家刘知幾撰写的《史通》一书,即是这方面较早的代表作。
刘知幾(六六一七二一),唐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子玄。睿宗时,因避太子李隆基音读之讳,故以字行。少年喜《春秋左氏传》,受家学之教,通览群史,与兄知柔俱以善文词知名,二十岁举进士,被授以获嘉县(今河南新乡西南部)主簿(典理文书、办理事务之官)。刘知幾自武则天长安年间(七〇一七〇四)至唐玄宗开元年间历任史职近二十年,参与《唐书》《则天实录》《中宗实录》《睿宗实录》以及《姓族系录》的修撰,并自着《刘氏家史》《刘氏谱考》《史通》等书。
一九六一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明张之象刻本《史通》,但发行量不多,现在较难见到。时隔半个多世纪,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为满足有关研究者和广大读者的需要,计划影印明张之象刻本,并保留原书之批校、题跋,同时对《史通》版本流传情况作了简要帮助,足资参考(见《出版帮助》)。这里,仅就刘知幾的史学贡献、《史通》一书的性质,以及《史通》读法,谈一点浅见,供读者参考。
一
刘知幾任职史馆期间,在理论上和撰述上有三件事情对后世史学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一,揭示当时史馆修史之弊,并把这种弊端概括为五不可。唐中宗景龙年间(七〇七七一〇),朝廷要员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共同监修国史,均可直接干预修史,成为国史之弊,具体表现为:一是著述无主,条章靡之,故首白可期,而汗青无日;二是材料不足,史臣编录,唯自询采;三是实录、直书则见雠贵族,人之情也,能无畏乎;四是十羊九牧,其令难行;一国三公,适从何在;五是监之者既不指授,修之者又无遵奉,坐变炎凉,徒延岁月。因有五弊的存在,致使史馆修史困难重重。刘知幾针对萧至忠的著述无课的指责,上书萧至忠揭露史馆弊端并求罢史任。刘知幾的这种做法,自然会获罪于某些权贵,但萧至忠惜其才,不许解史职。
需要指出的是,刘知幾所揭示的史馆修史之弊,是指他任职时的遭际,并非史馆修史必然存在这些弊端。自唐太宗贞观三年(六二九)设立史馆修史起,历代史馆修史大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能因刘知幾对武则天、唐中宗时期史馆修史的混乱无序的批评而否定史馆的作用。
第二,回答郑惟忠自古已来,文士多而史才少之问,提出史才三长之论,成为千古名对。《旧唐书刘子玄传》记载了这一历史瞬间:
子玄掌知国史,首尾二十余年,多所撰述,甚为当时所称。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子玄曰:自古已来,文士多而史才少,何也?对曰: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夫有学而无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籯,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如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楩楠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犹须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此则为虎傅翼,善无可加,所向无敌者矣。脱苟非其才,不可叨居史任。自敻古已来,能应斯目者,罕见其人。时人以为知言。
这一记载表明,刘知幾虽对史馆修史提出尖锐的批评,但他本人在史馆的撰述活动却为当时所称。这是上述问对之所以出现的学术基础。
(节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