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留学早规划
》
售價:HK$
76.2
《
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
》
售價:HK$
88.5
《
布鲁克林有棵树(孩子喜欢的阅读经典读本 基于真实生活的全球经典成长小说 走出成长困境 追逐梦想 人生励志 自我塑造小说)
》
售價:HK$
76.2
《
构建未来教育图景: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
》
售價:HK$
87.4
《
技术统治(未来哲学系列)
》
售價:HK$
53.8
《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散文精选集三册
》
售價:HK$
127.7
《
全球城市案例研究2023:基于网络的合作与竞争国际经验借鉴
》
售價:HK$
199.4
《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
售價:HK$
85.1
|
編輯推薦: |
读历史 学古文 长少年豪情
帝王、名将、谋士、群雄 三国豪雄齐亮相
《三国志》《后汉书》《晋书》 历史典籍寻真相
这是一套有趣的三国人物传,
48个人物,生动丰满,线索清晰,
轻松了解百年三国历史!
陕西省作协会员、文史学者南门太守研究三国历史近三十年,
数易其稿,精心打磨,力求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创作此书,诚意满满
每篇包含人物故事、知识链接、另眼看历史、原典精选、词语沙龙五大板块,帮助孩子感受三国精神、积累历史常识、明辨人物是非、领略古文之美、丰富汉语词汇,实现多功能阅读。
|
內容簡介: |
全套书共48篇,聚焦48个三国代表人物,尽显48个风云人物的丰满个性和跌宕人生,浪花淘尽,清晰展现百年三国历史全景。作者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将48个人物故事娓娓道来,让少年读者轻松了解三国历史,感受历史中的家国情怀、义胆忠魂、鞠躬尽瘁、百折不挠每篇人物故事后配有知识链接另眼看历史原典精选词语沙龙四个板块,知识丰富、内容全面,有助于开阔青少年的视野,培养青少年明辨是非、独立思考的能力。
|
關於作者: |
南门太守,本名陈忠海,陕西省作协会员,文史学者。致力于后汉、三国历史研究,三十年来穷搜广集,遍访各地三国历史遗迹,严于考证,忠于史实,创作出版了《三国全史》(上下卷)、《司马懿》、《曹操秘史》(三卷)、《孙权传》、《刘备传》、《三国英雄记》(全六册)等书。是我们爱历史等多家知名自媒体平台专栏作家,累计发表历史类、经济类文章千余篇。
|
目錄:
|
少年读三国之有梦不怕千里远(帝王卷 目录
1.非常之人,超世之杰魏武帝曹操的故事 011
2.有才又任性的诗人皇帝魏文帝曹丕的故事 033
3.性格有些孤僻的皇帝魏明帝曹叡的故事 047
4.有梦不怕千里远蜀汉先主刘备的故事 059
5.果真是扶不起的阿斗?蜀汉后主刘禅的故事 075
6.从少年英雄到乱世英豪孙吴武烈皇帝孙坚的故事 089
7.英年早逝的江东之主孙吴长沙桓王孙策的故事 105
8.生子当如孙仲谋孙吴吴大帝孙权的故事 119
9.最能折腾的暴君孙吴末代皇帝孙皓的故事 135
10.乱世里的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的故事 149
11.一生隐忍成大业晋宣帝司马懿的故事 165
12.他的心思路人都知道晋文帝司马昭的故事 183
故事取材 196
少年读三国之金戈铁马入梦来(名将卷) 目录
1.忠义与勇敢的化身蜀汉前将军关羽的故事 011
2.擅长书法的万人敌蜀汉车骑将军张飞的故事 025
3.他的品格比战绩更可贵蜀汉征南将军赵云的故事 039
4.内心深受煎熬的名将蜀汉骠骑将军马超的故事 055
5.扬名后世逍遥津曹魏前将军张辽的故事 071
6.令诸葛亮忌惮的名将曹魏车骑将军张郃的故事 087
7.晚节不保的一代名将曹魏安远将军于禁的故事 103
8.赤壁之战的总指挥孙吴偏将军周瑜的故事 117
9.专打硬仗的大将军孙吴上大将军陆逊的故事 133
10.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孙吴虎威将军吕蒙的故事 149
11.诸葛亮遗志的继承者蜀汉大将军姜维的故事 165
12.从放牛娃到一代名将曹魏征西将军邓艾的故事 181
故事取材 196
少年读三国之一谋动千危(谋士卷) 目录
1.从乡村青年到千古名相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故事 011
2.劳苦功高结局却令人叹息东汉尚书令荀彧的故事 029
3.有着惊人预言力的乱世奇才曹操的军师祭酒郭嘉的故事 045
4.是功臣,还是历史罪人?曹魏太尉贾诩的故事 061
5.一位善于模仿笔迹的谋士曹魏司徒董昭的故事 075
6.谋国大才的悲剧曹魏太中大夫刘晔的故事 093
7.与诸葛亮齐名的人刘备的军师中郎将庞统的故事 107
8.是军事天才,还是只会纸上谈兵?蜀汉丞相参军马谡的故事 121
9.一个眼光远大的谋士孙吴横江将军鲁肃的故事 137
10.从江东士人领袖到投降派孙吴辅吴将军张昭的故事 151
11.口才超一流的谋士孙吴骑都尉虞翻的故事 167
12.足智多谋却选错了人吕布的谋士陈宫的故事 181
故事取材 196
少年读三国之是非成败任凭说(群雄卷 ) 目录
1.由功臣到千古罪人东汉太师董卓的故事 011
2.汉末三国的领头大哥东汉冀州牧袁绍的故事 029
3.眼高手低的历史狂人东汉后将军袁术的故事 045
4.飘忽而逝的一匹白马东汉前将军公孙瓒的故事 063
5.从问题少年到称雄一方东汉徐州牧陶谦的故事 079
6.乱世里的搅局人东汉左将军吕布的故事 093
7.空有雄才无大略东汉荆州牧刘表的故事 109
8.差点儿当上皇帝的野心家东汉益州牧刘焉的故事 125
9.毫无主见的割据者东汉益州牧刘璋的故事 139
10.盘踞辽东成霸主东汉辽东郡太守公孙度的故事 155
11.盲目冒险只会加速灭亡曹魏辽东郡太守公孙渊的故事 169
12.顺应历史潮流的俊杰东汉镇南将军张鲁的故事 185
故事取材 196
|
內容試閱:
|
《少年读三国之有梦不怕千里远(帝王卷)》前言
权利与约束
三国,指的是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出现的魏、蜀、吴三个政权,它们的开创者分别是曹操、刘备和孙坚,曹操、孙坚虽然并不是开国皇帝,但他们仍被认为是各自王朝得以建立的最关键的人物。
曹操、刘备和孙坚出身各不相同。曹操是宦官之后,虽然生于上层社会,但一直为人所诟病;孙坚一家虽然世代在吴地做官,但官职都很低,属于社会的中层;刘备是汉室宗亲,不过家世早已没落了,父亲死得早,家境贫寒,生活在社会的下层。
从经历上看,他们也有很大差异:曹操很早就步入了仕途,担任过东汉王朝的多个官职;刘备早年长期在社会上奔波,辛辛苦苦才换来一官半职;孙坚从最基层的官吏做起,后来趁乱起家。
如果要找他们的共同点,会发现他们都担任过一种官职:县吏。
也许正是有基层工作的锻炼,他们才变成更加成熟和坚韧,也才更了解社会的实际,这无疑是他们事业成功的基础之一。
但是,他们所开创的这三个政权延续的时间都不长。曹魏从正式建立到被晋朝取代共四十六年,蜀汉前后延续了四十二年,孙吴存在的时间最长,也只不过五十一年。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人自古崇信大一统,希望国家实现统一,三国分裂的局面毕竟是暂时的,在想要实现国家统一的愿望的驱使下,魏、蜀、吴三个王朝的短命也是大势所趋。
然而,最终实现统一的却不是它们三者之中的任何一个,而是新建立的晋朝,从成败的角度看,这三个王朝最终都是失败者。虽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成与败是值得探讨的,在探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增长智慧。
有人说后继无人是三国短命的原因,他们的开创者非常优秀,但他们的子孙都过于平庸了,没有能力将荣耀发扬光大。比如孙吴的孙皓,那就是胡作非为的暴君了,权力在他手中没有任何约束,成为一种毒药,既祸害了臣民,也将他自己毒死了。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更何况是乱世里的江山?不能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必然会受到历史的惩罚。考察三国时代帝王们走过的路,虽有叱咤风云的辉煌,但更多的是日薄西山式的崩落。
本书所选的12个人,均是汉末三国时代的帝王,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汉末三国是广泛的历史概念,指的不仅是魏、蜀、吴三个政权存在的那段历史时期,还包括之前的东汉末年和之后的晋朝初年,所以本书将汉献帝刘协、晋宣帝司马懿、晋文帝司马昭也选入其中,有了他们,三国的故事才更加完整。
还要说明的是,本卷书所收录的曹操、孙坚、孙策以及司马懿、司马昭虽然生前没有称帝,但他们所开创的王朝正式建立后,分别追封他们为魏武帝、孙吴武烈皇帝、孙吴长沙桓王以及晋宣帝、晋文帝,所以本书将他们一并收入。
《少年读三国之金戈铁马入梦来(名将卷)》前言
勇敢与忠义
人们喜欢给那些著名的将领排行,论一论谁是第一,评一评谁是第二。有俗语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里面说的无,不是没有的意思,而是说武将与文人不同,是可以分出第一、第二的。
战场上,或者亲身上阵、真刀真枪,或者排兵布阵、攻城守寨,一仗下来就会产生输赢。赢得多、输得少的武将就很了不起,就有机会进入名将的行列。
汉末三国,天下陷入动荡,各地大大小小的势力纷纷涌现,为了争人争地,几乎每天都有战争发生,每天都有输赢,时间长了,自然就有了常胜将军和常败将军的区别。
蜀汉有五虎上将,这是人们对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总称,刘备手下还有其它将领,将他们五人并列在一起,彰显了他们在蜀汉军中的地位,这些荣耀无疑来自于他们经受住了无数次战争的考验。
在曹魏方面,有人也归纳出一个五子良将的说法,说是的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他们的经历和战绩大致相同,最后的军职也最接近,足以与五虎上将匹敌。
孙吴没有类似的叫法,但它也拥有周瑜、陆逊、吕蒙这样的名将,在他们的军事生涯中,虽不说百战百胜,但也胜时居多,尤其在关键战役中常常获胜。
上面这些将领们有哪些共同特点呢?什么样的将领才有资格步入名将的行列呢?
一个从未打过胜仗的将军无论如何进不到名将的行列里,但战绩并不是评判名将的唯一标准。所以一名将领要想成为名将,首先要勇敢,有不怕牺牲的精神;其次要有智慧,既要有勇也要有谋;再次要有良好的品德,这非常关键。
很多人都喜欢赵云,其实赵云一生取得的军职并不是特别高,虽打过一些大仗,但算不上很突出,人们喜欢他另有原因。赵云坚持原则,敢说真话,直言不讳,不怕惹怒主公,也不怕得罪同僚,这一点很宝贵。他两次救幼主的故事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种舍身忘我的精神感染了很多人,人们还在正史记载的基础上编了很多故事来进一步称颂他。
按照正史记载,关羽的一生其实打过很多败仗,仔细算下来,败仗的次数竟然远远多于胜仗,但人们仍然喜欢他,还把他尊为武圣,认为他是古代军人的楷模。这是因为,在关羽身上有比战绩更可贵的东西,那就是忠义。关羽曾兵败被俘,面对荣华富贵他毫不动心,放着稳定、可靠的前程不要,非去寻找失散的兄长刘备。因为他有忠诚、重义的品质,所以人们愿意忽略关羽曾经失荆州、走麦城,仍把他列为五虎上将之首。
本书选取了汉末三国12位名将,讲述他们一生中最精彩的故事,那个时代将星璀璨,那些未入选者其实也耀眼夺目,限于篇幅,只能舍弃了。
作为将领,他们是战争的主角,作为普通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是否在杰出军事才华之外还具备优良的品质,是评价他们的标尺。
《少年读三国之一谋动千危(谋士卷)》前言
智慧与底线
乱世争雄,拼的是实力。实力主要表现在人马和地盘的多少,但在汉末三国经常出现另一种局面:人马多的一方有时候并不能取胜,地盘大、经济实力强的一方反而被相对弱小者打败。
这种以弱胜强的事例在汉末三国屡屡出现,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都可以归为这一类情况。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马、地盘、财富只能算一种硬实力,还有一些看不见的因素在左右着战争的结局,比如士气、民心向背等,它们可以称为软实力。
在软实力中,谋略无疑也占重要的位置,运用谋略,可以提前预知危险从而加以避免,可以找到对方的弱点从而集中攻击,也可以在没有机会的时候创造出机会。
总之,谋略可以弥补硬实力的不足,是以弱胜强的关键。
谋略是一种思想,它产生于人的头脑之中,谋士就是专门制定谋略的人才,可以把他们称为军师或者智囊,他们的主要职责和任务都是一样的,就是为帝王或群雄们提供正确的谋略。
汉末荆州流传着一句话:伏龙、凤雏,得一人则安天下。伏龙指的是诸葛亮,凤雏指的是庞统,他们都是出色的谋士,在人们眼中,他们的作用比那些号称万人敌的将领们还重要。刘备遇到诸葛亮后,事业也出现了转机,实力不断壮大。曹操早年也有过事业的低谷,正是在那时他遇到了荀彧,有荀彧的出谋划策,曹操一改颓势,连打胜仗。这些都是谋士的作用,是智慧的力量。
但也存在另一种情况。袁绍的手下曾经谋士如云,审配、郭图、荀谌、许攸等人都有一流的谋略,在袁绍创业的初期,他们仅凭出色的口才就能瓦解对手的意志,袁绍能够取得界桥之战的胜利,最终能占据北方四州,与这些谋士们的出色表现密不可分。但这些谋士们后来却陷入到尖锐的派系之争中,围绕谁来当接班人袁绍集团内部形成了两大阵营,这两个阵营的骨干成员就是这些谋士们,他们的智谋都消耗在了内斗上,袁绍最终失败了。
谋略、智慧是构成软实力的重要部分,但智慧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被动为主动,运用得不好,或者掌握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手中,就会带来灾难和失败。
运用谋略,应当坚守正义的原则,应当坚持正确的方向,不能用谋略去作恶。这是谋略的原则,也是智慧的底线。
在汉末三国,杰出的智谋之士有很多,本书选取了12位最杰出的谋士,他们分属于魏、蜀、吴等不同的阵营,经历、地位各不相同,也并非都是最终的成功者,但他们都有高超的智谋,都曾焕发过智慧的光彩,读他们的故事,可以使我们获得多方面的启迪。
当然,他们也有缺点和不足,在阅读他们的故事时,还可以从他们的不足中吸取教训,使我们对智慧的认识更加全面。
《少年读三国之是非成败任凭说(群雄卷)》前言
奋斗与成败
有一首词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奔流不息、波涛澎湃的长江还在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去,而多少英雄豪杰都像那翻飞的浪花一样消逝了。
这首词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来被清代文学评论家毛宗岗父子评点《三国演义》时移置到了《三国演义》的卷首,从而有了更大的知名度。
汉末三国,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时局纷乱,皇权衰微,各种割据势力纷纷崛起,就像诸葛亮总结的那样: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按照现在的看法,不是所有的豪杰都能称为英雄,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说,英雄除了贵乎豪杰之外还必须能谋团体之幸福,以一群之公益为目的,他们要么是安邦定国、建立功业的领袖人物,要么是扬名疆场、保家卫国的勇士,要么是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侠客。
总之,英雄是有超出常人能力的人,他们必须为善、行善,必须有义和勇的品行,他们能够带领人们做出巨大的、对大家有意义的事情。
不过这些都是现代人的认识,是英雄这个概念不断发展的结果,而最早人们对英雄的认识,相对简单一些。
英雄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班彪所作的《王命论》中,在班彪看来,英雄主要指的是那些战绩突出的武将,他们与出谋划策的谋士们相辅相成,都是刘汉王朝兴起的重要保障。
到了汉末三国,英雄一词有了新的内涵,与曹操同时代的思想家刘劭认为:草之精秀者为之英,兽之特群者为之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
在那时的人来看来,特别优秀和突出的人都可以称为英雄,无论是文是武。
有人说,只有最终成功的人才值得赞美,失败者不会得到尊敬,但这是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逻辑,并不符合历史的发展观。
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追求,生逢汉末三国那样的乱世,有人渴望建功立业,有人渴望统一下天下、结束动荡纷争的局面,被胸中的理想所感召和驱使,不少人开始了奋斗与拼搏,但有成功有失败,在众多成功者的背后,往往有更多的失败者。
失败确实很无奈,但不能因为会失败就放弃理想和追求,消极避世并不可取。
面对权力,有人飞蛾扑火,有人激流勇退,对他们的是非成败,后人应该有自己的看法。
本书选择了汉末三国12位割据豪杰,讲述他们奋斗与成败的故事,他们虽然没有开创出自己的王朝,成为一代帝王,但他们都曾轰轰烈烈、风风光光,读他们的故事,同样会引起我们的慨叹与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