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全球城市案例研究2023:基于网络的合作与竞争国际经验借鉴
》
售價:HK$
199.4
《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
售價:HK$
85.1
《
人类星球:我们如何创造了人类世(企鹅·鹈鹕丛书013)
》
售價:HK$
91.8
《
伏候圣裁:中国古代的君主与政治
》
售價:HK$
98.6
《
艺术图像学研究(第一辑)
》
售價:HK$
188.2
《
摆脱强迫的人生(修订版)
》
售價:HK$
88.5
《
知宋·宋代之司法
》
售價:HK$
99.7
《
空间与政治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2019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在此之际回顾百年前的史实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
|
內容簡介: |
作者在多年学术积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国近代的文化哲学,展示了历史上关键时期思想家围绕东西文化差异的本质与根源,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新旧东西文化能否调和等问题展开的思想交锋、文化哲学的重要内容。作者立足中国现代化及未来发展,对五四时期各种思想给予客观的评价,于当代的文化抉择颇多启示。
|
關於作者: |
张利民,笔名张天行。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毕业后,在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从事中国近现代哲学文化研究。曾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第五届、第六届常务理事、秘书长,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参与发起成立中医哲学研究会等。著有《十字街头与塔》(合著)、《规矩草》、《三大思潮鼎立格局的形成》(主编),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20世纪90年代后,参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二十世纪中国思想与文化现代中国思想论著选粹等丛书策划出版工作。
|
目錄:
|
引言
第一章伦理的觉悟: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旋律
第一节东西文明的异同与优劣
第二节孔子与现代生活的冲突
第三节德先生和赛先生:新文化的哲学内含
第二章梁漱溟:文化的三路向
第一节意欲与文化
第二节东西哲学的比较
第三节世界文化趋势与中国应持的态度
第三章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新探索
第一节思想变迁与经济基础
第二节第三新文明与艺术文明
第三节东方文化的命运
第四章胡适:文明的再造
第一节传统价值的重估与评判的态度
第二节健全的个人主义
第三节科学的人生观的追求
第四节重视物质文明差距的东西文化观
第五节充分世界化的主张
第五章文化变革的歧路与新抉择
第一节五四后期思想界的不同探索
第二节历史回顾中渗透的实践态度
第三节新时代的文化抉择
附录
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成就的宏观估价
中国传统道德与当代价值观重建
主要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由于五四运动内容本身的多样性,给后来的评论者和研究者以广阔的空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回顾大陆几十年的五四运动研究史,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更侧重于把五四运动视为爱国的政治运动,浏览不同时期研究的代表作便不难看出此点。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对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道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灾难的反思,五四的启蒙思想、文化意义得到充分注意,而此时开始引入的海外学界观点,也或多或少地推动了这一趋势。对五四运动可作如下定义:它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以及新式知识分子的种种社会和政治活动。这一切都是由以下两方面因素促发的:一方面是由二十一条和巴黎和会的山东决议所激起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是由一种学习西方、试图从科学和民主的角度重估中国的传统以建设一个新中国的企望。它不是一个统一的有严密组织的运动,而是许多通常具有不同思想的活动的结合,尽管这个运动并非没有其主流。
潮起潮落,几度起伏。今天更多的人愿意接受下面的基本事实或论断: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在爱国救亡的大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又各有相对的独立性,五四运动是一场波及社会各阶层的爱国运动,而新文化运动则着眼于深层次的文化批判、引入、创造的工作,更具有复杂性、长期性;新文化运动前期尽管思潮林立,但其主潮是自由主义,宽泛一点说,陈独秀、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吴虞、周作人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各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1919年为界,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政治问题、民族危机的加剧,自由主义的阵营开始逐渐分化,直至分道扬镳,走上不同的道路。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知识分子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改造中国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新的社会理想和变革方案;而胡适、蔡元培、丁文江、傅斯年等知识分子仍高举自由主义的旗帜,进行着努力和挣扎;与此同时,梁漱溟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著名学术讲演,轰动一时,他傲然宣告:世界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有似希腊文化在近世的复兴那样。
从此,中国思想界就主流而言仿佛进入了三足鼎立的时代,联合、吸纳对方的观点而在根本问题上针锋相对地论辩,便成为20年代后思想界的常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