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147·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
售價:HK$
85.1
《
能成事的团队
》
售價:HK$
111.9
《
现代无人机鉴赏(珍藏版)
》
售價:HK$
78.2
《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售價:HK$
427.8
《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增订珍藏版)
》
售價:HK$
557.8
《
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109.8
《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售價:HK$
76.2
《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框架,可以建构起跨文化传播的技巧。通过理解文化互动的复杂性,学生们可以为了职业生涯或私人关系,而更容易地学习其他文化。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框架,可以建构起跨文化传播的技巧。通过理解文化互动的复杂性,学生们可以为了职业生涯或私人关系,而更容易地学习其他文化。
|
關於作者: |
陈一鸣,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留英影视文化硕士,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文化研究博士生。曾合译《美国播音主持实用教程:媒体演播指南》。研究兴趣:口语传播、跨文化传播、电视与流行文化。 刘巍巍,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教师,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英文系,获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跨文化交际、文化研究、专门用途英语、语言测试。
|
目錄:
|
第一部分 跨文化传播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学习跨文化传播
2
第二章 跨文化传播:组成元素与障碍
28
第三章 历史与跨文化传播
64
第四章 身份与跨文化传播
88
第二部分 跨文化传播的过程
第五章 跨文化传播中的语言问题
132
第六章 非语言传播问题
170
第三部分 日常生活中的跨文化传播
第七章 流行文化与跨文化传播
200
第八章 文化、传播和冲突
224
第九章 日常生活中的跨文化关系
254
第四部分 跨文化传播的实际运用
第十章 旅游业中的跨文化传播
288
第十一章 跨文化传播商务
308
第十二章 跨文化传播与教育
334
第十三章 跨文化传播与医疗
358
词汇表
378
|
內容試閱:
|
十年前,也就是我们最初决定写这本书时,我们无论如何也预料
不到,在全球范围内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巨变。伴随着这些变化的
发生,我们在跨文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也进一步凸显了跨文化传播在当
今世界的重要性。当中国取代美国,变成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时,会有
哪些变化接踵而来?欧盟为了继续保持欧元作为通用货币,又将面临
哪些变革?未来经济问题可能主导跨文化传播的形式和特征因为
商业将决定人们更加频繁地接触哪种文化类型。
可以预见,政府体系也将迎来改变。继阿拉伯之春后,我们
无法预知阿拉伯民族以后的发展方向。日益发展的区域认同又将给一
些民族(如比利时、加泰罗尼亚和苏格兰民族)带来哪些变化呢?巴
勒斯坦国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吗?如果是的话将给中东带来怎样的变
化?随着这些变化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跨文化冲突?
在这些冲突中跨文化传播有何作用?
自然灾害也可能影响跨文化传播。气候变化会要求我们与全球范
围内的其他民族共同努力。干旱、地震、台风、飓风、海啸以及其他
自然灾害也凸显了跨文化传播的必要性,因为这能帮助有需要的人。
社交媒体的盛行也带来了新的跨文化问题。一方面其可以促进跨
文化理解;另一方面也导致对各种文化的负面性攻击。2012年,部分
奥运运动员因为在Twitter上发布种族偏见的言论而陷入困境。这起使
用社交媒体加剧跨文化冲突的事件,并非特例。正确使用社交媒体可
以建立与其他文化交流的桥梁,而使用不当则会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
隔阂。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跨文化传播到底有哪些作用?我们
应该如何利用跨文化技能为我们和他人的生活添姿添彩?研究跨文化
传播的学者们应该聚焦于哪些方面?在这个变化的世界,怎样才能更
好地理解跨文化传播? 随着世界的变化,认识和了解过去对我们有何
意义?我们是否应该关注特定文化相关的信息?或者我们是否应该致
力于发展一些通用的规则?我们怎样才可以了解世界上的每一种文化、
每一种语言?本书对以上以及很多关于跨文化传播的问题进行探究。
和之前出版的书籍相比,我们同样运用了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
包括传统社会心理学方法、民族志研究以及最近主流社交媒体研究等
渠道获得的信息。然而,本书强调的是跨文化传播的实践性和经验性特质。我们认为,许多跨文化情景都没有固定统一的答案 。但是,
当意识到跨文化传播学学生面临的复杂任务时,我们尝试提供一些
可靠实用的指南。
本书的特征
本书在第一章介绍一系列技巧,并通篇强调跨文化传播的概念
和技巧,尝试阐述跨文化传播的主要问题和关注点。本书包括技巧
和理论的平衡。
. 技巧方面主要围绕文化和传播的概念方面展开。每个章节都
有培养跨文化技能的部分,为提升读者的跨文化传播能
力提供指南。
. 为理解跨文化传播提供一个框架,聚焦于建立四个板块(文化、
传播、语境与权力)以及四个障碍(民族优越感、刻板印象、
偏见和歧视)。
. 重点强调个人经历,包括学生的叙述和作者的个人经验。
. 材料尽量以学生易懂的方式表述。边栏处提供了四种引人深
思且有趣的信息板块,供学生兴趣阅读 。本版本还提供了最
新案例和相关网址。
你怎么看?包含的信息和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他们自身的
文化和交流方式。
极速冲浪提供了几个网站,学生可以访问获得更多关于文化
和交流的信息。
流行文化聚焦 描述了当今主流文化里跨文化传播的实例。
信息频道主要陈述一些关于跨文化传播的有趣事实和图例。
. 包括关于历史和身份的独立章节,部分章节涉及白人种族,
帮助欧美学生了解他们自身的文化。
. 聚焦于流行文化,有单独的章节和贯穿全文的实例进行阐述。
. 将概念运用于真实生活,该书有四个章节探讨跨文化传播对
日常中旅游业、商业、教育和健康的影响。
第5版新增内容
本版本新增了如何应对跨文化传播面临的最新挑战,包括与日
俱增的全球范围内的宗教和种族冲突,政治语境对跨文化人员的影
响,以及科技上的挑战。 例如,第六章描述了欧洲国家禁止戴头巾
产生的影 响;第八章延续了美国当前宗教的紧张局势,并新增了对
序言
III
平息种族冲突的探讨。
我们也意识到政治问题对跨文化语境的持续性影响。例如,第
二章探讨了DREAM中的文化纷争;第四章讨论了作为美国民主的
一部分的两性权益的影响;第十二章阐述了针对学童的亚拉巴马州
移民法的影响。
进一步意识到科技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与日俱增的作用,第一
章中我们更新了对电子设备探讨和统计;第四章中我们新增了关于
Facebook上虚假身份的新材料;第五章新增了关于传播中新媒
体对文化差异的影响,以及网上跨文化传播中文字的作用;第七章
探讨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Twitter如何被用于表达种族主义观
点的;第十一章我们新增了对全球工作环境下虚拟传播中文化差异
的讨论;第十章描述了新媒体在旅游业的作用。
全书内容概述
第一章重点阐述了社会生活和全球环境的动态变化,为跨文
化传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文中认为跨文化学习不仅可以改变个
人,在这个联系日益紧密的地球村,社会和其他文化群体也受益
匪浅。在该版中,我们更新了一些统计结论和实例,对社会偏见
进行延伸探讨,强调了文化群体(如流浪者和网上欺凌受害者)
的社会参与。
第二章就全书内容进行概括,并提出跨文化传播的四个板块建
设文化、传播、语境和权力,以及四个态度和行为上的障碍:
民族优越感、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此外,该书就民族和种族刻
板印象方面提供了最新的实例。
第三章着眼于让学生意识到历史对了解当代跨文化传播的重要
性,并探讨了后殖民历史如何与当今的全球外包和商业交织在一起。
该版列举了历史帮助了解当代形势的最新实例,并强调影响跨文化
关系的可能因素。
第四章探讨了身份和跨文化传播有关的问题。该章节论述了各
种身份[性别、年龄、种族、民族(包括白人身份认同)、生理能力、
宗教、阶层、国家和区域认同等]。我们还探讨了多文化认同
居住在交界处的人的跨境问题以及文化差异和适应。该版亦新
增了美国政府政策对两性权益的影响、流行文化产品最新实例及其
对各种文化认同的影响。
第五章论述了跨文化传播中的语言表达问题,描述了文化在语
言和交流形式上的变化,言谈、书写和沉默的态度以及权力和语言
问题。 本版讨论了幽默和俚语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使用,并讨论了社
交媒体Facebook, Twitter对文化差异交流方式的影响。同时还增加
了对书面交流中性别和文化差异的讨论。
第六章重点讨论了跨文化互动中的非言语行为的作用,描述了
非言语交流中通用的以及文化特有的内容,以及非言语习惯可能造
成刻板印象和偏见。 该章节也论述了文化空间和其动态变化的本质,
并将网络空间作为一个文化空间进行讨论。本版本还提供了伴随语
言行为的文化演变的最新资料,进一步探讨了沉默在文化交流中的
运用。
第七章阐述了流行文化和跨文化传播。首先阐述了流行文化的
定义,探讨了流行文化如何让我们形成对文化群体的印象,以及我
们对流行文化产品的消费(或抵触)方式。本版本列举了关于流行
文化的最新实例,包括国际焦点俄罗斯暴力小猫朋克乐队,及
伦敦奥运会运用Twitter来表达种族主义观点等。
第八章讨论了文化的作用和冲突。本章定义了跨文化冲突的特
征,描述了个人、社会和政治层面的冲突,审视了宗教在跨文化冲
突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文化应该采取的冲突管理方式。本书对经济
状况和社会不平等在跨文化冲突中的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第九章主要关于日常生活中的跨文化关系。定义了跨文化关系
中的挑战和益处,审视了不同文化中这种关系的不同,并探讨了各
种关系类型,包括朋友、同性恋、恋人和夫妻关系 。本书中,我们
进一步讨论了各种关系中的冲突协商,并新增了网上跨文化关系有
关的材料。
第十至十三章主要探讨了特定语境中的跨文化传播。第十章论
述了旅游业中跨文化传播相关的问题,探讨了本地人和游客之间可
能的互动方式,不同的文化规则会如何影响游客的遭遇、语言和交
流方式,以及本地人对游客的态度等。 本书中亦探讨了最近经济下滑、
政治不稳定、健康问题及环境灾难(地震和飓风)等对游客的影响,
更新了一些关于医疗旅游的资料,并进一步讨论了可持续旅游项目。
第十一章聚焦于商业背景中的跨文化传播,提出国内和国际交
流中面临的几个挑战(工作价值、管理方式的不同、语言问题以及
反歧视行动)。另外我们还探讨了权力关系如何影响跨文化商业从业
人员。本书还新增了一章节,探讨了跨文化与多元化训练和国际商
业背景下的关系处理。
第十二章研究了跨文化传播和教育;探讨了不同的教育经验(如
出国留学、特定文化背景)及交流面临的挑战(学生、老师、分数
和权力扮演的不同角色);强调了社会关怀以及文化在入学、反歧视
行动(平权法案)及标准化测试的作用;并审视了教育移民带来的
挑战。 我们还探究了教育环境中欺凌和零容忍扮演的角色。
第十三章阐述了跨文化传播和卫生保健,重点聚焦于影响卫生
保健的跨文化障碍、文化群体的历史待遇、权利变化、宗教信仰、
影响交流的语言障碍等。 卫生保健方面探讨了一些替代和补充医疗
方法。本书亦提供了卫生保健中针对语言使用的法律要求和平价医
疗法案(奥巴马)等有关信息。
附录
学生网上学习中心包括学生测试和一些有用的学习工具。
导师网上学习中心是一个受密码保护的网站,提供导师手册,
测试试题库和幻灯片教案。
访问www.mhhe.comexperiencing5e,阅读全文,可访问 www.
CourseSmart.com. CourseSmart可以帮助节省50%的课本打印费,
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获得有效的网上学习工具。 CourseSmart上
提供多种电子教科书,包括各种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遍采用的
教科书。 CourseSmart教科书可以兼容一千多种网上阅读器,支持
全文搜索,带笔记和知识重点,以及实时邮件与同学们交流。
鸣谢
一如既往,我们向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文理学院人类传
播系的同事们以及校外的同事表示衷心感谢。ASU的同事们,基于
他们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意见和见解。我们的同
学也为该书贡献良多。感谢他们乐于分享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和故事,
并积极支持该项目。
另外诚挚感谢我们的助理编辑Priyadersini Eramath Murali,
Gladys Muasya,和帮助我们完成空白处材料的学生助理Monica
Vuppalapati,感谢他独立创新地努力工作,并在不太可能完成的时
间里独立完成了该工作。我们尤其要感谢以上学生的帮助,感谢他
们完成我们提出的诸多生活和工作上的要求。
此外感谢其他传播学院同事们的贡献,包括Anneliese Harper
教授斯科茨代尔船舶学院,指出需要更多基于具体语境和经验的
跨文化传播课程,因此启发了我们著写本书; Shelley Smith 明尼苏
达德卢斯大学、Dawn Braithwaite教授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 和
Denis Leclerc 教授雷鸟国际管理学院 等人为我们第一版书籍的内
容提供了材料和建议。感谢北加州梅克伦堡放射学协会的医学博士
Robert Barr,为卫生保健传播提供了贴心建议。
感谢McGraw-Hill的优良团队,让一切可能成为现实。感谢高
级编辑Susan Gouijnstook,为我们整个出版过程提供了技巧性指导。
我们亦感谢本书的内容项目管理人员M. Jane Lampe、全程服务项目
管理人员Vivek Khandelwal,以及文字编辑Sue Nodine,尤其要特
别鸣谢开发编辑Nicole Bridge,感谢他一如既往的耐心,帮助我们
有条不紊地完成进度。感谢营销专员Alexandra Schultz和管理编辑
Penina Braffman。
此外我们向以下读者和评论者表示诚挚感谢,你们洞察秋毫、
极富见解的评论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修订,改进手稿内容:伊利诺
伊大学春田校区的Amie D. Kincaid、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贝克斯校
区的Cheryl L. Nicholas、达顿学院的 Kevin C. Lee、胡德社区学院
的Marilyn Brimo, 以及迈阿密达德学院的Michael Lenaghan。
感谢以下朋友和同事,感谢他们帮助我们充实生活,了解跨文
化生活意味着什么:Amalia Villegas博士、 Laura Laguna、Cruzita,
Aurelio Mori、Lucia Madril和他的家人, 波特兰俄勒冈跨文化传播暑
期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作人员和参与人员, 以及比利时蒙斯埃诺
大学 Universite de Mons-Hainaut的Jean-Louis Sauvage。最后感谢
我们的搭档Ronald S. Chaldu、David L. Karbonski,感谢他们时时刻
刻的陪伴和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