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思考的框架3: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
售價:HK$
64.9
《
被记忆的西周史(中山大学中珠学术译丛)
》
售價:HK$
151.8
《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售價:HK$
74.8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HK$
185.9
《
亚马逊六页纸 如何高效开会、写作、完成工作
》
售價:HK$
76.8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110.0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HK$
396.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思想的假死
》
售價:HK$
63.8
|
內容簡介: |
该书主题为国学大家精讲细讲阳明心学。将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吕思勉、熊十力五位近代国学大师的阳明心学精华集结成册,以他们的原著文字篇章剖析阳明心学,使读者通过这些主题归类与解读抓住阳明心学的关键,探讨阳明的心学内核,感悟心学的精神内涵。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光绪朝进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书法家。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章太炎(18691936),又名炳麟,字枚叔,浙江余杭人。近代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学者。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为现代史学四大家。熊十力(18841968),字子真,湖北黄冈人。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导言作者:杨国荣教育部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先后在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校作学术访问和学术研究。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哲学、中西比较哲学、伦理学、形而上学等,在海内外出版学术著作10余种。
|
目錄:
|
第一章康有为视界中的王阳明1
一、象山与阳明心学皆自孟子3
二、佛学渊源9
三、阳明讲心学实有得13
四、格外物17
五、从功夫下手28
第二章梁启超谈儒家哲学与知行合一31
一、从儒学说起36
二、陆王学派与青年修养65
三、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73
第三章章太炎谈哲学之流派与议王121
一、哲学之流派123
二、议王140
第四章吕思勉谈理学与阳明之学145
一、谈理学147
二、阳明之学176
第五章熊十力习心、言良知、释阳明之知193
一、《明心篇》自序195
二、明心篇节选199
|
內容試閱:
|
王学与中国近代哲学
杨国荣
在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在为独立自强的政治方案作论证或构筑其思辨体系的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将目光投向西方,另一方面又频频地向传统回顾,王学(王阳明的心学)则以其不同于正统理学的独特面目,受到了近代思想家的注重。除了严复等对王学有所批评之外,从魏源到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再到梁漱溟、熊十力、贺麟等,几乎无不推崇王学。可以说,王学在近代形成了复兴之势,它与东渐的各种西方思潮彼此交织,对中国近代哲学产生了颇为复杂的影响。
一 从心物一体到体用不二
王阳明在以心(良知)为本体的同时,又以为心体并不具有超验的形式,而即内在于天地万物之中。这种带有泛神论色彩的心物一体说为不少近代思想家所接受。魏源早年曾究心阳明之学,在其心在身中、身在心中、无外之非内也之说中,便明显地渗入了王学。康有为、谭嗣同等作为王学的信奉者,亦深受心物一体论的影响。不过与王阳明主要强调以心为体这一前提不同,康、谭开始将侧重之点转向心与物的彼此相通。在他们看来,心与以太、电等并无内外之分,而这种融为一体的心、电、以太等,归根到底又都是所以通之具。从以心为第1原理到以通为第1原理的转换,当然并不仅仅是思辨兴趣变化的结果,在它的背后,是更深刻的观念的更替。这一点,只要看一下康有为对通的理解就不难了然:在《孟子微》中,康有为便认为,通之象为平等。在这里,自然哲学构成了政治哲学的理论前提:植根于近代社会之中的人人平等的政治主张,在形式上直接表现为心物一体、物我相通等准泛神论的逻辑引申。正如在心与电(以太)之间划上等号可以看作是沟通传统哲学与西方近代科学的一种尝试一样,从心物相通引出人人平等表现了将传统思想与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加以会融的思维特点。后者固然仍带有幼拙比附的痕迹,但它又毕竟赋予康有为、谭翤同的心物一体论以王学所不可能具有的近代内容。
如果说,康、谭在以心物一体相通作为近代政治主张的哲学根据的同时,并没有在理论上对心物一体论本身作更多的思辨引申和发挥,那末,现代新儒学的重镇之一熊十力的注重之点,则恰恰在后者。作为专业哲学家,熊十力的兴趣主要不在糅合自然哲学与政治哲学,而在于解决形而上的哲学问题。他曾融贯华梵,建立了一个名之为新唯识论的思辨体系。从总体上看,熊十力虽然吸取了不少佛学的思想资料,并运用了佛家辨析名相的方法,但其思想根底,基本上不越儒学,熊十力本人即肯定新论确是儒家骨髓。而熊十力所说的儒学,主要也就是王学,从《十力语要》中的如下论述中,便不难看到这一点:儒者之学,唯有阳明善承孔孟。阳明之学,确是儒家正脉。熊十力在建构其新唯识论体系时,事实上也多方面地受到王学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其体用不二说上。
新唯识论的核心,是体用之辩。在熊十力那里,体用关系主要表现在本体与现象之间。何为本体?熊十力在《新唯识论》中提出的基本看法是:夫心即本体。如所周知,旧唯识论以万法唯识立宗,而万法唯识即意味着万物皆不离心。熊十力的以上观点与此大致一脉相承。不过,与唯识宗强调遮无外境不同,熊十力不仅反对唯遮境有,而且认为,心作为本体即内在于外境(天地万物)之中,而不是在一切物外。离开了外部之境,则心体本身亦不复存在。这样,心与物彼此交融,内外无间,完全合为一体。用熊十力《体用论》中的术语来概括,也就是体用不二。对体用、心物关系的这种规定明显地区别于旧唯识论而接近于王学。事实上,熊十力本人一再强调,王学的大处与深处,首先在于将心与物打成一片。他还进而以王阳明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之说作为体用不二的注脚。以心为万物之体,这当然是一种思辨之论,但就其强调本体不能离开现象而存在,反对将体与用加以割裂而言,则又多少包含了某些辩证的因素。这种二重性在王阳明的心物一体论中已显其大端,它同样构成了熊十力体用不二说的内在特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