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HK$
123.2
《
你当我好骗吗?
》
售價:HK$
120.9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HK$
96.8
《
精华类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手册
》
售價:HK$
217.8
《
经纬度丛书:出祁山:诸葛亮北伐得与失
》
售價:HK$
96.8
《
心理治疗中的真意:心理治疗师的心灵之旅
》
售價:HK$
96.8
《
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经典入门(第3版)
》
售價:HK$
142.9
《
无冕之王:齐桓公与齐国崛起
》
售價:HK$
63.8
|
編輯推薦: |
资深翻译家孙致礼经典译本,第八次修订,参照企鹅版注释。特别收录译者序言导读及奥斯丁逝世两百周年纪念文章。
|
內容簡介: |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初稿完成于1797年,原书名为《初次印象》。
奥斯丁曾自称:《傲慢与偏见》是她*宠爱的孩子。本书在英国浪漫主义小说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世界文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简奥斯丁以女性的特殊视角描绘了她对爱情的观点:寻找真正爱自己的人,追求完美的爱情。与作者的其他五部小说一样,《傲慢与偏见》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然而,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部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共计描写了四起姻缘,文笔辛辣而滑稽,发人深省,是作者喜剧色彩浓厚、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
|
關於作者: |
作者:(英国)简奥斯丁(Jane Austen) 译者:孙致礼
简奥斯丁(17751817),英国作家。不足四十二年的短暂生命中,她一共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曼斯菲尔德庄园》《诺桑觉寺》和《劝导》,被誉为与莎士比亚同样经久不衰。其作品集浪漫爱情与社会批判为一体,在学术界与大众读者间均收获广泛好评。六部小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屡屡被改编为电影与电视作品。
译者孙致礼,著名翻译家及翻译理论家,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导师组组长。已发表译作近三十部,包括《傲慢与偏见》在内的奥斯丁全部六部长篇小说,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哈代的《德伯维尔家的苔丝》,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等。出版专著两部,编写国家级教材两部,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以上作品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作者:(英国)简奥斯丁(Jane Austen) 译者:孙致礼
简奥斯丁(17751817),英国作家。不足四十二年的短暂生命中,她一共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曼斯菲尔德庄园》《诺桑觉寺》和《劝导》,被誉为与莎士比亚同样经久不衰。其作品集浪漫爱情与社会批判为一体,在学术界与大众读者间均收获广泛好评。六部小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屡屡被改编为电影与电视作品。
译者孙致礼,著名翻译家及翻译理论家,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导师组组长。已发表译作近三十部,包括《傲慢与偏见》在内的奥斯丁全部六部长篇小说,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哈代的《德伯维尔家的苔丝》,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等。出版专著两部,编写国家级教材两部,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以上作品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
孙致礼是简奥斯丁的权威学者。在翻译《傲慢与偏见》的过程中,参考作者日记、传记,以及国外学界大量相关论著和注解。译作出版后,于二十年间作了八次修订,译文日臻完美。
|
內容試閱:
|
译 序
早在上世纪后期,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认为:最近一百多年以来,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见伊斯沃特编辑的《简奥斯丁评论集》第35页。)
威尔逊此言绝非过甚其词。奥斯丁所著六部小说,经过两百年的检验,受到一代代读者的交口称赞,部部堪称上乘之作。尤其是这部脍炙人口的《傲慢与偏见》,实属世界文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难怪毛姆将其列入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
简奥斯丁生于一七七五年,卒于一八一七年。其间,英国小说正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过渡时期。十八世纪上半叶,英国文坛涌现了菲尔丁、理查森、斯特恩、斯摩莱特四位现实主义小说大师,但是到了七十年代,这些小说大师都已离开人世,接踵而来的是以范妮勃尼为代表的感伤派小说和以拉德克利夫夫人为代表的哥特传奇小说。这些作品虽然风靡一时,但是终因带有明显的感伤、神奇色彩,而显得有些苍白无力。由于有这种作品充斥市场,英国小说自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至十九世纪头十年,四十年间没有产生任何重要作品。一八一一年至一八一八年,奥斯丁先后发表了《理智与情感》(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爱玛》(1815)、《诺桑觉寺》(1818)、《劝导》(1818)六部小说。这些小说以其理性的光芒照出了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的矫揉造作,使之失去容身之地,从而为英国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现实主义小说高潮的到来扫清了道路。
《傲慢与偏见》属于作者的前期作品。初稿写于一七九六年十月至一七九七年八月,取名《初次印象》。一七九七年十一月,作者的父亲乔治奥斯丁写信给伦敦出版人卡德尔,说他手头有一部小说手稿,共三卷,与勃尼小姐的《埃维利娜》篇幅相近,不知对方能否考虑出版,如作者自费出版,需付多少钱。遗憾的是,卡德尔正热衷于出版拉德克利夫夫人的哥特小说,对别类书稿盖无兴趣,于是便回绝了乔治奥斯丁。大约在一八一一年冬,简奥斯丁将《初次印象》改写成《傲慢与偏见》,一八一二年秋以一百一十英镑的价格将版权卖给了出版人埃杰顿。一八一三年一月二十八日,《傲慢与偏见》出版,封面注明:一部三卷小说《理智与情感》作者著一八一三年。有资料显示:第一版可能印刷了一千五百册,每册定价十八先令。
奥斯丁曾自称:《傲慢与偏见》是她最宠爱的孩子。一八一三年十月,埃杰顿发行了该书第二版;一八一七年,又出了第三版。但跟《理智与情感》再版时不同,奥斯丁对《傲慢与偏见》的这两次再版,都没做出什么修订,倒是出版人在发行第三版时,将小说由三卷改为两卷,章数重新编排,定价降为十二先令。
奥斯丁将这部小说的初稿取名《初次印象》,显然是受到拉德克利夫夫人的小说《尤多尔弗的奥秘》的启发。在这部小说最后一章的开头处,圣勃特告诫自己的女儿:不要相信初次印象,只有养成沉稳、端庄的心性,才能抵消强烈情感的作用。这本来非常符合《傲慢与偏见》的道德说教意义,但有研究者指出:很可能是由于霍尔福德夫人于一八〇一年抢先使用了《初次印象》作她小说的名字,奥斯丁便决定放弃这个书名。而她后来将书名改为《傲慢与偏见》,很可能是受范妮勃尼的小说《西西丽亚》的启发:在小说的结尾处,傲慢与偏见被用大写字母在一段里重复了三次。在《西西丽亚》中,傲慢与偏见都集中在男主人公身上,而女主人公是无可指摘的;可在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傲慢属于男主人公达西,偏见则来自女主人公伊丽莎白。
与作者的其他五部小说一样,《傲慢与偏见》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然而,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部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共计描写了四起姻缘,是作者最富于喜剧色彩,也最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
英国文艺批评家安塞布雷德利指出:简奥斯丁有两个明显的倾向,她是一个道德家和一个幽默家,这两个倾向经常搀混在一起,甚至是完全融合的。(见朱虹编选的《奥斯丁研究》第63页。)显然,奥斯丁在本书中通过四起婚事的对照描写,提出了道德和行为的规范问题。
首先,作者明确划定了婚姻的好坏标准。照奥斯丁看来,不幸的婚姻大致有两种情况:一像夏洛特和柯林斯那样,完全建立在经济基础上;二像莉迪亚和威克姆那样,纯粹建立在美貌和情欲的基础上。夏洛特本是个聪明女子,只因家里没有财产,人又长得不漂亮,到了二十七岁还是个老姑娘。她之所以答应嫁给笨伯柯林斯,只是为了能有个归宿,有个能确保她不致挨冻受饥的保险箱。婚后尝不到任何天伦之乐,她倒也无所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的可悲命运。莉迪亚是个轻狂女子,因为贪婪美貌和感情冲动的缘故,跟着威克姆私奔,后经达西搭救,两人才苟合成亲,但婚后不久即情淡爱弛,男的常去城里寻欢作乐,女的躲到姐姐家里寻求慰藉。与夏洛特、莉迪亚相反,伊丽莎白和简的婚事则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这是真正的美满姻缘。诚然,伊丽莎白与达西也好,简与宾利也好,他们的结合并不排除经济和相貌方面的考虑,但是他们更注重对方的丽质美德,因而结婚以后,尽管在门第上还存在一定差异,夫妻却能情意融洽,恩爱弥笃。尤其是伊丽莎白,她对达西先拒绝后接受,这充分说明:没有爱情可千万不能结婚。
其次,作者认为,恋爱婚姻既然是关系到终身幸福的大事,那就一定要严肃谨慎,切不可让表面现象蒙住眼睛。伊丽莎白因为受到达西的怠慢,便对他产生了偏见,而当风度翩翩的威克姆向她献殷勤时,她便对他萌发了好感,直至听信他的无耻谰言,进一步加深了她对达西的偏见和憎恶。事实证明:初次印象是不可靠的,而偏见又比无知更可怕。
另外,作者还向我们表明,恋爱婚姻不仅是个个人问题,而且也是个社会问题。莉迪亚的私奔引起了全家人乃至所有亲友的惊恐,因为大家都明白,这件丑事假若酿成丑闻,不但会害得莉迪亚身败名裂,还会连累亲友们,特别是她的几个姐姐,将因此而很难找到体面的归宿。后来,多亏达西挽救,莉迪亚才没有一失足成千古恨。与此相反,伊丽莎白和简圆满出嫁之后,自然给另外两个妹妹带来了希望和机会。这就告诉我们:人们考虑婚姻大事,不能光顾自己,还要对亲友负责,对社会负责。
英国学者H.沃尔波尔有句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转引自《简奥斯丁评论集》第4页。)奥斯丁凭借理智来领会世界,创作了一部部描写世态人情的喜剧作品。这一部部喜剧作品犹如生活的一面面镜子,照出了世人的愚昧、盲目和自负。
书中有两个滑稽人物。贝内特太太是个智力贫乏、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女人,因为嫁女心切,完全生活在一厢情愿的幻觉之中,每遇到一个有钱的单身汉,她便要将其视为自己某位女儿的合法财产。与贝内特太太不同,柯林斯牧师是个集自负和谦卑于一身的蠢汉,他一方面对贵族德布尔夫人自卑自贱,另一方面又对他人自命不凡,经常生活在妄自尊大的幻觉之中。他到朗伯恩,准备施恩式地娶贝内特家一个女儿为妻,借以弥补将来继承财产对其一家造成的损失。贝内特太太一听大喜,于是两个蠢人导演了一出笑剧。小说把两个蠢人刻画得惟妙惟肖。类似这种滑稽场面,在小说中俯拾皆是。
奥斯丁的讽刺艺术,不仅表现在某些人物的喜剧性格上,也不仅表现在众多情节的喜剧性处理上,而且还融汇在整个故事的反讽构思中,让现实对人们的主观臆想进行讽刺。男主人公达西最初断定,贝内特家有那么多不利因素,几个女儿很难找到有地位的男人,可后来恰恰是他娶了伊丽莎白。而伊丽莎白呢,她曾发誓决不嫁给达西,可最后还是由她做了达西夫人。再看看那个不可一世的凯瑟琳德布尔夫人,为了阻止伊丽莎白与她外甥达西攀亲,她不辞辛劳,亲自出马,先是跑来威吓伊丽莎白,继而跑去训诫达西,殊不知正是她这次奔走为两位默默相恋的青年通了信息,促成了他们的美满结合。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这几位智者受到现实嘲笑的同时,书中那位最可笑的愚人贝内特太太,最后却被证明是最正确的。她认为: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种荒谬与真理的滑稽转化,尽管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是非观念,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索。
对话,是文学创作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和基本手段。奥斯丁在创造人物对话时,一方面注意运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又善于利用说话人、听话人、读者在动机和理解上的差异,制造多层次语调,致使她的对话具有既鲜明生动、富有个性,又含意丰富、耐人寻味两大特色。例如第一卷第十章,达西趁宾利小姐弹起一支苏格兰小曲的当儿,邀请伊丽莎白跳舞:贝内特小姐,你是不是很想抓住这个机会跳一曲里尔舞?达西这话说得虽然有些傲慢(很想抓住四个字足以表明这一点),但他主观上还是想讨好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听起来却不以为然。她认为里尔舞是一种乡土舞,达西请她跳这种舞,是想蔑视她的低级趣味,于是正颜厉色地说道:我压根儿不想跳里尔舞现在,你是好样的就蔑视我吧。达西回答了一声:实在不敢。这句答话可能做出多层解释:伊丽莎白仅仅看作对方是在献殷勤,宾利小姐可能理解成想结良缘的表示,而读者只要多读几段便会发现,达西心里可能在想:这位迷人的小姐着实厉害,我这次只得认输,以后可得谨慎从事。最后,达西和伊丽莎白正是克服了傲慢与偏见的缺点,才真正两心相悦,终于结成伉俪。
奥斯丁在《诺桑觉寺》第一卷第五章,曾用饱含激情的语言赞扬了新小说:总而言之,只是这样一些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智慧的伟力得到了最充分的施展,因而,对人性的最透彻的理解,对其千姿百态的恰如其分的描述,四处洋溢的机智幽默,所有这一切都用最精湛的语言展现出来。其实,若用这段话来概括《傲慢与偏见》,倒是再恰当不过,因为该书的确运用最精湛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最透彻的理解,四处洋溢着机智幽默,令人感到光彩夺目,情趣盎然。
孙致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