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HK$
63.8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HK$
43.8
《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
》
售價:HK$
74.8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HK$
107.8
《
大处着眼:持久战与《论持久战》
》
售價:HK$
85.8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HK$
96.8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HK$
97.9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HK$
173.8
|
編輯推薦: |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如果说,40年前的1978年,是我们开启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第二次革命的特殊年份,那么,40年后的2018年,同样是一个特殊年份。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这40年中,上海始终努力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力争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更大贡献。而今天,我们要进一步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坚定不移推动上海改革开放再出发。
本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诞生的。过去40年,见证了上海在各个方面的转型升级。在这许许多多个日夜中,上海实在有太多太多的内容可以写,要从中挑选40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标准为何?本书就给出了解答:要透过具体的事件,看到人;透过具体的人,看到行为;透过具体的行为,看到精神。因此,精神是本书的落脚点。总体来看,本书有理论、有细节、有依据、有总结。
|
內容簡介: |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上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历史时点。*总书记指出,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过去40年,上海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实现了自己的华丽转型。
本书深度回顾了过去40年中40个具有上海特色、全国影响,且涵盖各历史阶段和各领域的重要事件,以讲故事的形式,梳理背景、挖掘细节、分析意蕴,生动展现上海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改革开放历程,立体刻画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揭示出改革开放何以成就上海。
|
關於作者: |
本书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政党研究所副所长赵刚印教授组织编写。赵刚印教授是第三届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获得者,中组部首批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获得者,入选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全国干部教育培训精品库。上海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长期从事执政党建设和党的历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在他的发起下,来自市委党校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哲学教研部、经济学教研部、社会学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发展研究院的王瑶、赵大朋、程曦敏、张永杰、李敦瑞、刘博、周建勇、胡霁荣、李宽、于健宁、周静组成了强有力的编写团队。在这12名青年教师中,既有本土上海人,也有新上海人,而他们在各自的教学、研究方向上都有着深厚的理论积淀和丰硕的学术成果,他们更是上海改革开放这一研究课题的积极探索者。
|
目錄:
|
序言
01 改革后卫蓄势待发
02 于无声处听惊雷
03 改革开放第一桩
04 城市规划绘蓝图
05 不说再见桑塔纳
06 开市鸣锣交易所
07 三张face换新颜
08 94专项解燃眉
09 放开经营敢尝鲜
10 苏州河里又见鱼
11 实事工程暖人心
12 土地批租勇破冰
13 黄浦江上画彩虹
14 高架道路破困局
15 小平的上海牵挂
16 浦江东岸热潮涌
17 拉近与世界的距离
18 城市精神新提升
19 东方明珠新地标
20 纺织砸锭促转型
21 百万下岗再就业
22 地下巨龙穿城过
23 两级政府三级管
24 小巷总理连万家
25 凝聚馆里说凝聚
26 三湾一弄变形记
27 把支部建在楼上
28 人造森林绿都市
29 东方大港铸传奇
30 精彩难忘忆世博
31 不做盆景建苗圃
32 廿年牵手迪士尼
33 守护城市的文脉
34 红色基因融血脉
35 梦想成真大飞机
36 五个中心再布局
37 四大品牌叫得响
38 一体发展长三角
39 迈向卓越全球城市
40 重整行装再出发
后记
|
內容試閱:
|
一
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迎来不惑之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见证、参与了这一波澜壮阔的伟大进程。相对于上海的历史,40年虽属短暂一瞬,但就是在这弹指一挥间,上海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从业态上看,上海已经从一个以传统工商业为经济主体的城市发展成为一个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正全面发力。
从形态上看,逼仄的住房、拥挤的交通、老旧的城区,是上海曾经给人留下的印象。而今,一个立体、多彩、生动的上海,一个融汇古今、兼容中外的上海让八方来客流连忘返。
从生态上看,一度烟尘弥漫的上海现在拥有了更多的蓝天白云,一度恶臭扑面的苏州河、黄浦江水质在变好,一度缺树少绿的钢筋混凝土城市正被越来越多的绿地、公园装扮。
从心态上看,过去因起步晚、发展慢而造成的市民心理,被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所替代,被改革创新、时不我待、奋发有为、再创辉煌的时代精神所取代。从姿态上看,昔日的改革开放后卫,不断被中央寄予厚望,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努力在新时代为中国转型升级蹚出一条新路。
对比今昔,不是为了否定过去,而是为了向世人说明,上海并非一直是今天这个样子,上海也并非应该就是今天这个样子。我们有过局促、困顿、迷茫、失落,我们走到今天,实属不易,所以要倍加珍惜。同样,我们总结过去,是为了走好未来的路。正如一位领导所说:过去能看得多久,未来才能望得多远。
回首上海改革开放40年历程,有几个重要界标值得我们铭记。
第一个界标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话剧《于无声处》上演、宝钢工程奠基、德国大众落户、飞乐音响股票发行、94专项融资、首次土地批租等,都发生在此后十余年间。但总体视之,在20世纪80年代,上海是负重前行、步履蹒跚。由于在财政、经济等方面的分量重,而改革开放又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事业,在对待上海如何改革、如何开放等问题上必须慎重。所以负重前行的重不完全是沉重,而意味着责任、付出和担当。
第二个界标是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此后20年间,上海发展的特点是抢抓机遇、疾步前行。借助浦东开发开放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东风,上海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是这一时期最好的注脚。四个中心目标的提出,东方明珠等一系列地标性建筑的出现,地铁、越江大桥、隧道、高架路、浦东机场、洋山深水港的建设,百万工人再就业,百万市民大动迁也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第三个界标是2010年世博会。此后的上海步入转型升级、登高望远新阶段。如果说,世博会以前上海的发展更多带有还债、补课性质,更多是城市功能、外在形态的改头换面;那么,世博会以后上海的发展更多带有强身健体性质,更多是城市内涵、品质的提升。以自贸试验区为牵引,上海努力在全面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创新创造创业方面展现新气象。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部分,上海有着与其他地方的共性特征,也有其自身独特之处。与南方沿海新设立的经济特区比较,上海的转型不是另起炉灶、白纸作画,也不是轻装上阵、无忧无虑;与内地其他省区比较,上海没有更广阔的空间可以自由腾挪,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反复试错。上海是在各种约束下艰难探索,可谓螺蛳壳里作道场。正因为如此,上海的华丽转身更难能可贵,对于城市改革更具启发与借鉴意义。
二
上海改革开放40年,可以书写的事例很多,可以概括的经验很多,但透过具体的事件,我们看到了人;透过具体的人,我们看到行为;透过具体的行为,我们看到精神。
在一些人看来,上海基础雄厚、区位优势多、经济条件好,所以有干事的冲动,所以精神状态好。这种看法有点倒因为果。实际上,正是因为广大党员、干部精神状态好,上海的各种优势才得以发挥出来,并培育出新的优势,从而实现历史性跨越。我们之所以看重精神,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唯有精神才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这里的时,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里的空,是指各个领域、各个地区。具体做法或许会时过境迁,但精神能够烛照一切。
上海改革开放的精神品质是什么?我以为,与五个关键词息息相关。
一是格局。上海是全国的上海。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全国发展大局中,把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家战略视为己任。无论是浦东开发开放、四个率先,还是五个中心建设、自贸试验区试点,均寄托了党中央的殷切期望。上海的成就得益于上海的努力,同样得到全国资源、人力、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上海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有能力更好地服务全国。这种格局或者说大局观、全局观是上海使命意识的内在源泉。
二是情怀。把上海建设好,是对两千多万名市民的庄重承诺和神圣责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进动力。在不同时期,人民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上海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也不同。从住房、出行、入学、就医到生态环境、公共空间、文化休闲,从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管理到城市精神塑造、文脉传承、城市形象提升,都是回应人民关切的结果。没有对群众困难的切肤体认,便无法激发出奋起直追、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当然,在大变革、大调整过程中,人民群众也给予上海改革发展极大的理解、参与和付出。纪念改革开放,首先要向人民致敬!
三是视野。改革开放过程中,每遇大事、新事、难事,上海总能虚心向兄弟省市学习,也能认真研究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比如,20世纪90年代,上海学习深圳等地人才政策,形成新一轮各地人才涌向上海的局面,为城市注入了活力。再比如,首次土地批租、创办证券市场、自贸试验区建设等,都始终坚持对标国际标准,许多活动还有境外人士的直接参与。敢于把上海放到国际舞台上比拼,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铸就了上海的开放品质、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
四是创新。在社会实践中,绝大多数创新是结合的产物。历史上,上海以其巨大的包容性和整合力,成为中外文明融合的典范。这种城市基因在过去40年间得到发扬光大,塑造出高版本的合金型城市文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带来活力,活力带来创新,创新驱动发展。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城市才能始终充满生机。从操作层面看,成功的创新充满智慧,也就是能在不可能之处看到可能,在看似对立矛盾处找到破解两难多难的方案。
五是务实。作为一个由江南文化、现代文明滋养的城市,上海把求真务实、精耕细作的精神贯穿到了改革开放之中。对待事物,不尚空谈,善于就事论事、问题导入。对待重大决策,总是小心论证,看似费时费力,却减少了后来翻烧饼的几率。对于认准的事情,接续奋斗,同时注意细节,讲究可操作性,追求精致精美。而对于正在做的事情和已经取得成效的事情,则不事张扬,低调谦和。正因为如此,上海才能做到波澜不惊、平稳致远。
胸怀全局、勇于担当,开拓创新、敢为人先,坚忍不拔、善作善成,求真务实、追求卓越,上海改革开放40年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宝贵资源。
党的十九大、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是上海改革发展进程中的新界标。卓越的全球城市、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美好愿景令人神往。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建设五个中心、打响四大品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鸣笛启航。
与过去40年相比,上海发展的目标变了,任务变了,外部环境变了,自身条件也变了。在更加复杂的环境下实现新目标、完成新任务,其难度系数并不比过去40年要小。在这种背景下,更需要总结经验,更需要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更需要当年攻坚克难的精气神。
三
在凝练、传播上海改革开放经验、精神方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近年来作了点尝试。2016年9月,上海改革开放党性教育主题教室正式建成。这是国内第一个以改革开放为主题、以教师讲授为主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党性教育主题教室。该教室一经使用,就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得到学员、各级领导好评,并入选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好课程。
时值上海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认为应该在此基础上再做些事情,于是便有了本书的策划、撰写与出版。本书定位于面向普通读者的通俗读物,因此没有写成鸿篇巨制,没有作全景式回顾,而是选取40个典型事例或角度,以讲故事形式来讲述上海改革开放历程。让人们通过这些故事感悟改革开放何以成就了上海。这些事例大致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在叙述事件本身的同时兼顾后续情况。考虑到上海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交往越来越多,本书还将推出英文版,让更多的境外人士了解上海并透过上海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与经验。
继十九大精神十九人讲给90后讲讲马克思后,我们与上海党建服务中心、人民网上海频道、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阿基米德、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单位继续合作,推出回响40年我们再出发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实景党课。党课选择代表性场所,综合运用广播、APP、网络、现场访谈等形式,进一步扩大受众,让上海改革开放的故事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以说,音频党课与本书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还需要提及的是,本书12位作者中有10位是新上海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改革开放的成果,反映出这座城市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即使是两位上海出生、长大的作者也都是青年人,对上海最艰难的岁月没有多少深刻印象。但无论是不是本土上海人,无论是否经历上海改革开放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真诚且认真地投入这本书的写作,都说明他们对这座城市的认同与热爱。
同样作为一名新上海人,我在上海学习、工作、生活已经27年。27年来,我最大的感受是,不论你来自何处、背景如何,一个人只有在思维、能力、言行方面充分体现这座城市的精神,才能被这座城市接纳,才能真正融入这座城市。反之,即使你生于斯、长于斯,即使你在这里待得再久,也会与这座城市格格不入。
能受邀为《改革开放成就上海》作序,也算是我这个具有27年城龄的新上海人的一份荣幸。虽然我不治史,但我始终相信,记录历史、回顾历史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创造历史。有改革开放40年奠定的制度基础、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在新时代再创辉煌,上海一定会在新时代书写下新篇章。
曾峻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2018年9月1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