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逆风翻盘 危机时代的亿万赢家 在充满危机与风险的世界里,学会与之共舞并找到致富与生存之道
》
售價:HK$
137.5
《
工业互联网导论
》
售價:HK$
97.9
《
木偶的恨意(法国悬念大师米歇尔普西悬疑新作)
》
售價:HK$
64.9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HK$
85.8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HK$
64.9
《
形而上学与测量
》
售價:HK$
74.8
《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售價:HK$
74.8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家是生活的容器,是心灵休憩的角落,是与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生活的地方……
村上春树、三谷龙二的住宅设计师、建筑师中的生活家中村好文带你解读住宅,教你打造一个与内心和生活习惯wan美契合的理想之家。
|
內容簡介: |
家是什么·对于“家”这个承载着生活重量的名词,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定义。在本书中,日本最著名建筑师中村好文从“住宅设计师”和“居住者”的双重身份出发,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理想中的家宅图景。
与一般家居类书籍不同的是,中村好文观察住宅,常常着眼于发生在住宅内外的日常琐事和生活机微。相对于宽阔的居住面积和*华的装修,他认为温柔的触感、自然的光线、暖洋洋的炉火、一个让心灵休憩的舒适角落、一处让孩子孕育梦想的小天地等,这些与人们日常生活和内心更贴近的元素,才是一座理想住宅*不可或缺的。他更认为:“所谓住宅,不仅仅是一个让人的身体栖息在内过日常生活的容器,还必须是能让人的内心安稳地、丰富地、融洽地持续住下去的地方。”
|
關於作者: |
中村好文(Nakamura Yoshifumi),建筑师,1948年生于日本千叶县,1972年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建筑系。1976年到1980年,在吉村顺三设计事务所工作。1981年设立Lemming house事务所。1987年以“三谷先生的家”获得第壹届吉冈赏。1993年再以“一系列的住宅作品”获得第18届吉田五十八赏te别赏。现在,担任日本大学生产工学部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授。著作有《住宅巡礼》《走进建筑师的家》等。
|
目錄:
|
前言 朱蒂·阿伯特和丹波先生 7
第1 章 风景
当我们注视一座与周围景色wan美融合在一起的房子…… 15
第2 章 one room
建筑家因one room 而名留史上…… 25
第3 章 居住感
给家里设计一个te别舒服的角落…… 37
第4 章 火
远古以来,火就是家的中心…… 45
第5 章 玩心
建筑设计里的玩心…… 53
第6 章 厨房和餐桌
凌乱得很优美的厨房,或者…… 61
第7 章 孩子
孕育孩子梦想中的家…… 73
第8 章 手感
是触觉让人心生眷恋…… 81
第9 章 壁龛
不讲排场的壁龛…… 87
第10 章 家具
与家具一起生活…… 95
第11 章 持续住下去
一座能世代住下去的房子的打造方法…… 103
第12 章 光
“光”有两种含义…… 113
|
內容試閱:
|
我一直对普通住宅和住宅里的市井生活很感兴趣,所以这些年来我的工作重心也一直在住宅设计上。
屈指一算,我投身住宅设计的世界已近三十年了。当然,我对建筑的兴趣并不只限于住宅,所以只要有机会我也做餐馆、小型精品商店、旅馆设施和小型美术馆一类的设计。但我突然意识到,不知什么时候,我已经被贴上了住宅设计家的标签。我喜欢普通住宅,喜欢住宅内外发生着的日常琐事和生活机微,所以就算被贴了标签,我也觉得是一种勋章,为此很自豪。
本书诞生的契机是《艺术新潮》杂志的《住宅是什么》专刊,不过我想,这个杂志专刊找我,可能也是因为我身上有这个标签吧。在编辑找我商量专刊之前,我也时常思考 什么样的住宅才称得上好 住宅最不可或缺的要素是什么,在设计工作的间隙里,这些问题不时在我脑中浮现,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坐下来仔细想想这些问题,此时正好有杂志的这个策划案,我也就顺理成章地参加了。
现在有一种风潮越来越流行,就是正视环境、能源和国土资源等问题,并从建材对人体的影响出发,去重新考量建筑资材,这一风潮已经从行业内发展到了普通百姓中间。另外,在住宅设计领域里,设计师从长远角度预测家庭成员关系和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变化,让房间配置能够适应这些变化,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总之,坐在缘侧a 廊下剪剪指甲的悠闲心态已经跟不上潮流了,住宅的世界已经急速进入了一个必须认真对待、重新思考的时代。
话虽这么说,但本书的目的不是思考什么才是顺应社会局势的理想住宅,我想做的是,把眼前世上的纷扰放到一边,找个晒得到太阳的缘侧廊下暂时坐坐,静下心来,从居住的角度,也就是从穿着家居服放松过日子的角度出发,对住宅是什么 好住宅应该必备哪些要素等问题,从许多方面畅想开来,找找答案。
在这里我还想补充一句话,就是请读者务必把从生活的内侧这句话,和从心灵的内侧放在一起考虑。所谓住宅,不仅仅是一个让人的身体栖息在内过日常生活的容器,住宅还必须是能让人的内心安稳地、丰富地、融洽地持续住下去的地方。大约五年前,在我收拾家里堆积如山的书架时,一本我中学时代当课文读过的书简伟伯斯特(Jean Webster)的《长腿叔叔》,从书架深处掉了出来。
我很惊讶,没想到这本书一直埋在我的书架里,怀旧之情涌上来,我随手翻看着,竟然看入迷了,都一大把年纪了,说起来惭愧。如果把它当作一封柔软感性的年轻女孩写给自己的信来读,这本书非常动人。虽然一眨眼就读完了,放下书后,书中的一个会心之处,却在我心中回荡了很久,让我不愿意放下。
那是书中女主角茱蒂阿伯特到朋友家做客留宿时,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的一封信,信中描述了朋友家中模样和她自己的印象、感想。茱蒂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直到十七岁,所谓普通人家的内部情景和房子里的日常生活她都不了解,在她看来住宅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呢?她信中的描述可以被看作一种住宅观,我直觉到她的视点很重要,能给人带来启发。茱蒂性格敏感,要她把孤儿院称为家,也许她心里不太情愿,正因为她这种成长经历,正因为她是孤儿无家可归,所以毫无疑问,她更能清楚地看出什么是家与居里必不可少的东西。
虽然有点长,我还是想引用这部分原文。
来莎莉家玩,是我最愉快的假期。她家在小街最深处,一座宽敞的古旧砖房,四周围绕着白墙。我在孤儿院时曾好奇地从人家房子外面细细眺望过,想象里面会是什么模样,莎莉家就和我那时的想象一模一样。我连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我能亲身踏入这种房子,亲眼看到里面的陈设。不过,看啊,现在我正在这个家的里面呢!
这个家每个角落都很舒服,让人放松,特别亲切。我漫步在各个房间,细看每一个房间的摆设和墙上装饰,心中充满了幸福。这是个非常适合小孩成长的家。这里有让小孩玩捉迷藏的幽暗角落和能烤爆米花的壁炉,屋顶阁楼适合百无聊赖的下雨天在里面跳来跳去,楼梯边还有光滑的扶手,顺着扶手滑下去,下端有一个形状好像压扁了的圆面包一样的柱头,让人忍不住想来回抚摸对了,房子里还有一个非常宽敞明亮的厨房。那儿有一位十三年来一直和这个家庭一同生活的胖胖的、亲切的、总是面带笑容的厨师,随时为孩子们准备着发酵好了的面团,烤面包给孩子们吃。即使是长腿叔叔您看到这个房子,也一定会想重新回到孩童时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