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维京人新史:从斯堪的纳维亚到丝绸之路
》
售價:HK$
97.9
《
孩子·挑战(全新图解版)
》
售價:HK$
85.8
《
大明1644(全二册)
》
售價:HK$
105.6
《
爱的流动
》
售價:HK$
64.9
《
帝国之翼:胡林翼的官场与战场
》
售價:HK$
85.8
《
史记全本注译(布面精装,全套9册) 附赠“朕来也”文创扑克牌1副!
》
售價:HK$
715.0
《
ROS 2智能机器人开发实践
》
售價:HK$
140.8
《
心理韧性:你总是能整装待发
》
售價:HK$
65.8
|
編輯推薦: |
本书结合空间特质研究,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建设现状进行了反思,并总结出影响城市日常公共空间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以及城市日常公共空间的本质特征。
|
內容簡介: |
本书分为理论与特质研究两大版块内容。在城市日常公共空间理论建构部分,分为四步。首先,通过阐明公共空间相关研究产生的背景和特征,结合中国实际及当代现实,梳理、明晰、完善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其次,结合日常生活相关理论,从日常生活角度重新定义了城市日常公共空间并总结了其特征。再次,从理论上论证其概念的理论价值、意义及其特点,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法与策略。终,结合空间特质研究,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建设现状进行了反思,并依据对城市日常公共空间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性建议。在城市日常公共空间特质研究部分,则以汉口原租界为例,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分整体城市日常公共空间和具体城市日常公共空间两个层面,从空间实际的行为使用、发展与现状出发进行研究。在时间维度上,梳理自汉口原租界创建开始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状况及其特征,展现出城市日常公共空间产生、发展变化的脉络以及与其他城市空间要素的相互关系。在空间维度上,在城市尺度上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城市日常公共空间空间分布与已有建成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探讨城市日常公共空间在研究片区内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形成原因。在具体城市公共空间层面,通过对四个案例的研究,详细探讨其形成原因、过程、具体的时空特征以及公共实践的意义。并总结出影响城市日常公共空间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以及城市日常公共空间的本质特征。
|
關於作者: |
陈立镜,女,湖北武汉人,工学博士。博士研究生阶段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要研究城市公共空间、城市非正规性方向。近年在国内外各类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现为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讲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公共空间、产业类历史建筑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
目錄:
|
1绪论(1)
1.1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与城市更新(1)
1.2日常生活中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3)
1.3公共空间相关研究综述(4)
1.4日常生活相关研究综述(11)
1.5汉口原租界相关研究(14)
2城市公共空间话语演进与日常生活基本理论(16)
2.1城市公共空间话语演进(16)
2.2日常生活概念辨析及其特质(48)
3城市日常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建构(60)
3.1城市日常公共空间的概念及界定(60)
3.2城市日常公共空间研究的方法建构(64)
4汉口原租界城市日常公共空间城市尺度的时间特质(82)
4.1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82)
4.2设计建设的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日常公共空间(105)
5汉口原租界城市日常公共空间城市尺度的空间特质(109)
5.1城市日常公共空间与城市尺度建成环境间的关联性(109)
5.2基于不同活动类别的城市日常公共空间的内部组构特征(157)
6汉口原租界具体城市日常公共空间案例研究(169)
6.1具体案例的选择(169)
6.2广场舞空间:个人身体的书写(170)
6.3摊贩空间:流动的城市公共空间(180)
6.4棋牌游戏空间:无处不在的城市客厅(197)
6.5摄影活动空间:另一座城(210)
6.6个性案例对城市日常公共空间共同特性的彰显(220)
7城市日常公共空间形成及演变原因(222)
7.1自身需求作为源动力(222)
7.2社会因素作为日常公共空间的土壤(223)
7.3国家管控催生日常公共空间的张力(226)
7.4城市空间管理激发空间自组织(229)
7.5城市规划及土地制度促使空间形成(233)
7.6多方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城市日常公共空间(235)
8城市日常公共空间特质与实践启示(236)
8.1永续性与城市日常公共空间(236)
8.2城市日常公共空间空间实践方法的启示(239)
参考文献(246)
后记(249)
|
內容試閱:
|
前言今天的中国城市进入到城市建设的转型期,城市空间从增量转型到存量发展。通过对城市空间的长期观察研究能够发现,面对经由规划设计的城市公共空间不能完全满足使用需求的现状,城市居民在日常中会自发地组织、创造自己的公共空间,从而形成了城市日常公共空间。这类空间具有自己独有的循环模式,战术性地抵抗着资本开发对公共领域的侵蚀,但在城市设计及建设过程中长期被忽视,从而成为了本书的研究对象。本书分为理论与特质研究两大版块内容。在城市日常公共空间理论建构部分,分为四步。首先,通过阐明公共空间相关研究产生的背景和特征,结合中国实际及当代现实,梳理、明晰、完善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其次,结合日常生活相关理论,从日常生活角度重新定义了城市日常公共空间并总结了其特征。再次,从理论上论证其概念的理论价值、意义及其特点,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法与策略。终,结合空间特质研究,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建设现状进行了反思,并依据对城市日常公共空间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性建议。在城市日常公共空间特质研究部分,则以汉口原租界为例,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分整体城市日常公共空间和具体城市日常公共空间两个层面,从空间实际的行为使用、发展与现状出发进行研究。在时间维度上,梳理自汉口原租界创建开始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状况及其特征,展现出城市日常公共空间产生、发展变化的脉络以及与其他城市空间要素的相互关系。在空间维度上,在城市尺度上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城市日常公共空间空间分布与已有建成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探讨城市日常公共空间在研究片区内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形成原因。在具体城市公共空间层面,通过对四个案例的研究,详细探讨其形成原因、过程、具体的时空特征以及公共实践的意义。并总结出影响城市日常公共空间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以及城市日常公共空间的本质特征。陈立镜2018年9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