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俞可平有一篇文章获得广泛的关注,题目是《民主是个好东西》。民主是个时髦的话题,我用Google搜索这个词,有6300万个相符的结果;用百度搜索这个词,也能找到4100万个结果,比平等公正之类的关键词频率高得多,显然也更受人重视。恐怕绝大多数人都同意民主是个好东西。谈民主无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规范性的讨论,其着眼点是民主到底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如果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如果坏,为什么坏?坏在哪里?断言、争辩或推演民主是个好东西就属于规范性讨论。现在,这一类讨论充斥了讲堂、书店、报刊、互联网,相当多的人都可以侃侃而谈,说出民主的N条好处。他们对民主有一种玫瑰色的期待,似乎只要这个神奇的东西降临大地,它将摧枯拉朽、荡涤污流浊水,让一切变得美好起来。即使是那些对此抱怀疑态度的人,往往也不会否认民主的终极价值。他们只是坚持,中国现在的条件仍然不成熟;假以时日,中国也终有一天会实现民主。
不过,依据经验材料论证民主是个好东西就不那么简单了。首先,人们对民主的理解未必一致,而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却异口同声地欢呼美是个好东西,我们是否觉得有点奇怪?同理,当人们对民主有着不同定义时,他们说民主是个好东西,意义到底有多大?
其次,作为一种政治体制,民主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而在头2300多年,它一直被看作是个坏东西;直到最近100来年,它才时来运转,被当作好东西。为什么坏东西会变成好东西?到底是什么发生了变化?是民的概念变了,还是主的方式变了,还是民主的外部经济、社会环境变了?
再次,如果民主是个好东西,为什么民主出现在某个历史阶段,而不是其他历史阶段?为什么民主出现在某些国家或地区,而不是其他国家或地区?这个东西的出现是否需要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条件才会变成好东西?
第四,民主概念是抽象的,民主政体是具体的,其存在方式(如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立法行政关系、中央地方关系)千差万别,也不可能与特定的经济社会体制相分离。这样便产生了自由民主与社会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差别,议会制民主与总统制民主的差别,单一制民主与联邦制民主的差别。即使退一万步讲,我们把各式各样的民主都当作好东西,逻辑上,我们是否还应追问,哪一种民主更好一些,哪一种民主的问题比较多?
第五,我们都知道,自称民主的体制未必民主;其实,形式上看似民主的体制(如有定期选举和多党竞争)运作起来也未必符合民主的原则。例如,当民主这部机器的关键部件要靠金钱的润滑剂来维持运转的话,民主变成了钱主,那些看似好的东西还是真正的好东西吗?
最后,即使是民主最衷心的拥戴者也会承认,他们捍卫的民主未必完美;但其中不少人满足于用丘吉尔那句民主是最坏的政体,只不过其他政体更糟糕(Democracy is the worst form of government except all the others that have been tried.)。这绝不是真正的民主主义者应该采取的态度。如果满足于一种最不坏的政体,我们是否能够接受雅典那种奴隶制的民主、一百多年前欧美那种有产者独享的民主?正确的态度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同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下,应该不断探索实现民主的新方式。那么,现实世界里已经出现了哪些可以将最不坏体制加以改善的新型民主试验呢?我们是否应该不拘泥于现在大行其道的民主形式,探索更接近民主理念的、更好的政治体制呢?
以上六个方面的问题不是规范性的问题,而是实证性的问题,其关注点是现实世界里的民主体制是什么?它们如何形成?如何运作?实效如何?这本小册子分为四讲,试图以被当作楷模的成熟的西方民主(尤其是美国民主)为例来讨论这些实证性的问题。第一讲是民主的起源和演化,主要讨论民主发展的历史过程,探究为什么它会从坏东西变成了好东西?第二讲是西式民主出现以及巩固的条件,它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下得以巩固?第三讲是西式民主的机制与运作,分析有哪些机制支撑这类民主政体,这些机制是怎么运作的?第四讲是西式民主的实效和反思,看它们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民主的理念,并探讨有没有实现民主理念的更好方式。这本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介绍,也不仅仅是为了赞赏;在很大程度上,它的目的是要对西式民主进行批判和反思。这一思路会贯穿在本书的始终,包括其内容的取舍、结构的安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