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学问·运动场内外:近代江南的女子体育(1895—1937)
》
售價:HK$
97.9
《
无凶之夜
》
售價:HK$
65.8
《
机器人自动化集成系统设计(NX MCD)
》
售價:HK$
61.6
《
原生家庭,一所隐秘的学校
》
售價:HK$
96.8
《
信托一本通:财富传承的模式、案例与实务(丰富案例+专业解读,讲透10大信托业务功能、法律风险与实操)
》
售價:HK$
107.8
《
AI绘画:技术、创意与商业应用全解析
》
售價:HK$
85.8
《
新民说·经济学家的恶习
》
售價:HK$
46.2
《
阅世奇言:靖康生死局
》
售價:HK$
74.8
|
內容簡介: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史著作。本书系统地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问题的论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思想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本书的特点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整体和基本理论关系中把握社会建设概念的科学内涵。第二,注重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发展的历史线索,阐释各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逻辑。第三,注意发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的思想,特别是列宁领导俄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经验。第四,着眼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全面性阐释,但又突出重点,着重民生问题及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奠定了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解的基础,对于正在进行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建设实践具有根本指导意义。
|
關於作者: |
梁树发,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现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基金项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首席专家,主持教育部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基础理论研究。近期主要研究成果:主持修订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主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一般原理的基本观点研究》,参与主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十卷本;发表论文《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主题的深度发掘》《马克思主义者身份认同与马克思主义发展主体意识自觉》《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是一个有机整体》等。
|
目錄:
|
目录
导论
一、什么是社会建设
二、社会建设理论的提出
上编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利益问题
一、利益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发轫
二、对利益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
三、利益对立的雇佣劳动制度分析
四、解决资本主义利益矛盾及冲突的根本途径是实现
共产主义制度
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主义教育
一、对资本主义教育的批判
二、关于教育的本质与目的
三、关于教育的功能与作用
四、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主张
第三章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主义就业
一、关于就业的基本概念
二、对社会主义就业问题的探索
三、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就业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主义分配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生产与分配一般关系的阐述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理论
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初期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理论
第五章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主义社会保障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批判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设想
第六章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主义社会管理
一、国家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的基础
二、资产阶级国家社会管理职能的性质及其有限性
三、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社会管理思想
四、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社会管理思想及其目标
下编列宁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第七章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思想
一、教育发展与社会建设
二、教育建设的实施
三、处理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几对关系
第八章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劳动就业制度建设的思想
一、劳动就业制度建设的基础
二、劳动就业制度建设的实践
三、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四、就业权益维护与劳动保护
第九章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建设的思想
一、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
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三、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
四、收入分配制度建设中应处理好几个分配关系
第十章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医疗卫生的思想
一、沙皇俄国医疗卫生事业概述
二、列宁关于医疗卫生的思想和实践
三、列宁关于妇幼卫生的思想
四、列宁关于发展体育的思想
第十一章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的思想
一、列宁社会保障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列宁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基本原则
三、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体的社会保障模式的初步实践
第十二章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思想
一、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概述
二、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内容
三、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