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日本设计六十年:1950—2010

書城自編碼: 323449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设计
作者: [日]内田繁, 张钰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689135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9-15

頁數/字數: 520页
書度/開本: 32开

售價:HK$ 181.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售價:HK$ 761.2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HK$ 61.6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HK$ 76.8
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
《 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 》

售價:HK$ 52.8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

售價:HK$ 74.8
不被大风吹倒
《 不被大风吹倒 》

售價:HK$ 65.9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HK$ 107.8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售價:HK$ 64.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6.6
《刷屏:视频时代的疯传法则》
+

HK$ 82.4
《欧洲死刑史(1200-1700)》
+

HK$ 98.0
《人类成功统治地球的秘密:文化如何驱动人类进化并使我们更聪明》
+

HK$ 167.6
《图解欧洲艺术史:17世纪(巴洛克、伦勃朗、贝尔尼尼与凡尔赛宫》
+

HK$ 68.2
《工匠之国:日本制造如何走向卓越》
+

HK$ 82.4
《命运与狂怒》
編輯推薦:
首部日本设计史权威著作
日本设计大师内田繁以亲历者身份,梳理日本战后六十年的设计潮流变迁
揭秘日本设计的精神和内核
內容簡介:
日本设计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日本设计师一直与什么战斗至今?
作为一种文化力量,日本设计彰显了怎样的精神?
日本设计的价值是什么,它拥有一个怎样的未来?

本书作者内田繁先生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了日本设计近六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他在众多的设计师的作品中,
看到了他们的坚持和奋斗,
看到了遥远的战后设计史的残像与断片,
看到了他们与所处时代正面交锋的气慨,
看到了他们改变世界的决心和成果。

他告诉我们,设计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商业,但不应该全都做成生意,
一切都是为了创造人类生活的真正幸福。



◆日本设计大师内田繁以亲历者身份写就的日本设计全书。
内田繁,出生于1943年,作为日本乃至世界一流设计师,几乎参与、见证了六十年来日本设计的全部进程,可谓一个日本设计六十年的活化石。他以亲历者和设计师的身份、从切身体验出发的写作,对于我们了解日本现当代设计全貌,弥足珍贵。
与此同时,他带读者领略设计师协会、民间组织、企业、个人等协同促进日本设计发展的努力和成果,挖掘日本成为世界举足轻重的三大设计策源地之一的秘密。
◆透过日本设计的起步、发展、兴盛,直抵日本设计的精神内核,解读“日本设计”无论作为文化力量,还是实体形态,渗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全过程。
◆精选日本近六十年来重要的设计运动、设计作品、交流活动,展现日本工业界、艺术界、文艺界、企业等通力合作,创造设计促使日本制造繁荣、使设计成为日本名片的努力和成果。
◆以出现在我们身边的“MADE IN JAPAN”们为例,讲述日本造物为何受全球欢迎的故事。
丰田、索尼、本田、东芝、无印良品等日本企业如何通过设计发展自身?
胜见胜、柳宗理、龟仓雄策等老一辈设计师通过怎样的努力逐步撬开设计进入日本,并逐步进入大众视野的关卡?
包豪斯设计小组与日本设计委员会等日本设计组织有着怎样的关于设计的交流和沟通?
宇野亚喜良、横尾忠则、平野甲贺、及部克人、串田宏光、龟仓雄策、寺山修司等年轻设计师和作家们通过平面设计等参与了怎样的文化运动?
山本耀司、川久保玲、三宅一生等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名彰显了怎样的日本设计精神?
◆从历史事件、社会变迁、生活方式转变等角度介绍日本的设计历史,引导我们思考什么样的设计才是让人感到幸福的设计。
◆附录部分犹如一部日本设计师汇编,对近500位日本设计师做了简介和索引,一书多用。
◆ 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小矶裕司+中国著名平面设计师朱锷亲自操刀设计,使得书籍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32开精装,封面采用水瑟纸,内文特种纸全彩四色印刷,打造出最适合呈现日本设计内容的书籍模样,透出日本设计本该具有的气质。
關於作者:
[日]内田繁(1943—2016)

1943年生于日本横滨市,1966 年毕业于桑泽设计研究所,1970年创办了内田设计研究所。20世纪90年代以设计灯具和椅子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旧金山近代美术馆、丹佛美术馆珍藏,后来涉足室内设计领域、商业空间设计领域。2016年11月21日去世,享年73岁。

内田繁设计生涯中获奖无数,其中包括:日本的设计类大奖“每日设计奖”、“商业环境设计奖”;艺术选奖文部大臣奖(2000年);第一个以设计师的身份获得的紫授褒章(2007年)等。

主要设计作品:山本耀司的精品店系列、HOTEL IL PALAZZO、神户时尚美术馆、茶室“受庵?想庵?行庵”、Crest Tower系列内部空间、东洋旅店广岛等。

主要著作:《空间与日本人》(インテリアと日本人)、《家具之本》(家具の本)、《普通的设计》(普通のデザイン)、《Design Scape》(デザインスケープ)等。
目錄
越过震后堆积如山的瓦砾

1 战后设计之启程── 20 世纪50 年代

2 在被占领的废墟下
8 进驻军的设计
8 美军家属房

18 设计运动之黎明期
18 日本设计委员会
23 优秀设计
24 纯色就更胜一筹吗

28 平面设计的集团化
30 日本宣传美术会
35 Graphic 55展

50 设计的社会性发展
50 G-MARK的启动
56 每日工业设计奖

59 战后的制造业与设计
59 1951年──日本的工业设计元年
64 工业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
66 开始出现工业设计师

2 对工业化社会的质疑── 20 世纪60 年代

78 高度成长的余波

79 战后时期早已结束
79 美式生活
82 新消费社会之形成
86 工业化社会的矛盾

87 世界设计大会

99 东京奥运会
102 梦想的超级特快列车
103 国立屋内综合竞技场──丹下健三
106 视觉传播与艺术总监

110 “PERSONA”小组展── 年轻人刮起的旋风
122 “空间到环境展”

132 室内设计的独立
135 呈现道德秩序的内部空间──岩渊活辉的出现
136 波普艺术带来的轻快的空间表现──境泽孝的挑战
138 极简主义与价值转换──仓俣史朗的活跃

144 典范的转换
144 震撼世界之年──1968年
145 激进主义──从工业化社会走向信息化社会

149 地下话剧与海报

155 日宣美解散

3 从工业化社会走向信息化社会── 20 世纪70 年代

162 战后终结
162 冲绳回归日本本土
164 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
165 日本列岛改造论
167 石油危机
168 政治道德改革

172 1970年大阪世博会
173 总体规划
174 从城市规划到总体规划
175 节日广场
177 代表未来城市的世博会与景观计划
178 冈本太郎与太阳塔,未来空间
180 节日广场的自动装置与艺术家的参与

181 企业策略与艺术总监
181 百货店变身街道──西武百货店的文化策略
187 从物质到现象──PARCO的形象策略
192 对美的追求── 资生堂的设计
197 梦幻物语──三得利的广告

205 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室内设计
210 藤江纺织物与北原进
212 吧尔康与内田繁、三桥育代
214 “收音机吧”与杉本贵志
217 “艺术收藏家之家”与植木莞尔
217 乱步凌房与森豪男

220 消失的混沌
222 内部研讨会
227 东京设计师空间与“ONE DAY ONE SHOW”

232 70年代的服装设计动向 —— 高田贤三与三宅一生

237 DECOMAS委员会与CI的普及

244 走向生活方式与个性化的工业
244 70年代的社会与工业的动向
247 团块世代的生活方式
251 制造商的组织能力与工业的变化
254 新游戏的诞生

4 设计多样性── 20 世纪80 年代

258 泡沫景气与泡沫时代
263 日常性的丧失─泡沫期的设计
269 变得更加多样的实验

271 错综复杂的平面设计
271 数字时代前夜
280 田中一光的牵引力
284 亚文化与杂志的盛行

291 不断挑战的室内设计
291 挑战多样性 ── 扩张时代的需求
304 Hotel IL Palazzo在设计方面的合作
314 “连续的时间”“被分割的时间”── 饮食空间与时装店
318 与服装设计师的对话
?三宅一生与仓俣史朗
?山本耀司与内田繁
?Commes Des Garcons 与河崎隆雄
?高田喜佐与三桥育代

328 推动文化的家具设计
328 家具东京设计师周1988
331 家具设计于日本人的意义

334 走向世界的服装设计
340 被创作的流通与工业
340 新流通方式的抬头
343 无印良品与AXIS
349 被组织化的工业

5 在环境时代生存的设计── 20 世纪90 年代到21 世纪10 年代

356 后泡沫期社会的设计

358 看向日常的眼光

360 三宅一生的周边产品
360 褶皱革命
362 探求制衣原点诞生的服装

365 不断扩大的平面设计师的领域
365 数字时代兴盛之中
368 商品开发与传媒设计

373 地方主义与全球主义之间
373 从茶室看到的
376 米兰家具展的价值是什么

380 环境时代的新工业
381 可持续性与通用性
388 自由设计师们的建议

394 后泡沫期的城市与设计
394 不断变化的东京风景
398 地区开发与设计总监

401 战后设计贯穿了什么
401 “SO+ZO展”的意义

终章 以人为本的设计

410 何谓设计
410 设计与人类文化学
411 脱离物质至上主义
414 从“物质逻辑”到“关系逻辑”

416 21世纪设计的应有姿态
417 “弱小”感觉的设计
418 变化 ? 细微 ? 当下
420 今后的设计
人类 ? 社会共同体 ? 关系
设计 ? 信息 ? 印象
设计 ? 环境 ? 技术

结束语 从“无常观”到“无常美观”

452 “美”是一种哲学
454 何谓“侘”之样式

附录
460 图片版权说明
462 中译人名索引
501 参考文献
502 日本年号与公历对照表
內容試閱
序言
越过震后堆积如山的瓦砾

2011年3月11日,我刚刚写完这本书,突然就发生了东日本大地震。这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不仅夺走了上万人的宝贵生命,它所伴随的海啸还把灾区曾有的生活、工业、教育、乃至行政功能统统冲走,引起了人们对核电站的恐惧,并影响到了电力供给、原材料及其他物资供给,甚至给全国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影响。日本社会通过这场东北大地震,对于人类与生产、流通、基建之间竟有如此紧密的关系,应该是终于有了一次切身的体会。

日本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天灾不断的国家。它刚好就位于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亚欧大陆板块的交界处,地基非常不稳定,日本境内有多条火山带,也是每年台风的必经之路。地震、海啸、台风、火山爆发,这些自然现象随时都会袭来,当大自然肆虐发威时,人类是束手无策的。虽然人类不断制定多重防御措施,不断研究着如何预测预报,但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却永远能超出人类的想象。

日本人一直以来都与大自然共生,享受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淡水资源、美丽的国土及多彩多姿的季节变化,并由此培养出了与大自然相关的审美意识、对大自然的信仰乃至感情文化,形成了现在的社会结构。比如说,因为听从祖先传下来的地震一来就躲进山里的教导,而获救的大有人在。我甚至觉得,所谓的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我们的社会变得忽视了传统,却只偏听偏信科学。

同样,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对本土文化的缺失有很深的感受。这或许是日本在战后引进美式民主主义的背后,也就是在第二次打开国门建造欧美模式社会的过程中,被侵蚀过多的部分。就像核电站事故报道一样,其实日本从来就不是一个喜欢公开信息的国家。遇到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大部分的做法就是保持沉默或隐瞒,谁也不提责任二字。包括最近几年频发的企业违法事件,在貌似已经成为现代化的法治国家里,有一种潜规则,就是执行法律时多少还保留着一些想要愚民的做法。战后的日本在经济上和国防上都需要依赖美国,人们对景气和股价忽喜忽忧,在大开发大发展的潮流中不断扩大进口资源,这种做法其实也是某种变相的破坏自然和重新利用,我们一边重复着这些行为,一边试图躲避生存风险。但我感到在这种似乎极有规律性的运转中,却缺少了一点点本土文化来调节和平衡这种生活方式。

走到今天,支撑战后国家发展的日本制造业已经呈现出了停滞的苗头,我认为现在恰恰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回顾日本固有的文化,重建生活的结构与核心骨架。正像明治维新时期我们曾经做过的那样,需要将全球化与本土化相融合,摸索哪些是只有日本才能采用的方式。而设计,本来就担负着一个重任,就是要把这种方式用实际的形状表现出来。

设计,当然不是生存的必须食粮,但一定是能为生存的快乐做出贡献的精神食粮。设计,不应该成为某种商业工具,它应该是将古老再现于当下,以有形去表现无形的未来的一项工作。今天人们对设计的理解,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在重新回顾战后日本的设计潮流变迁到今天人们对设计的理解时,我一直重视三个观点,这三个观点与其他同类书籍多少有些不同。

一是不包罗万象。在选择日本的设计运动和设计师们创造的作品时,我只选择对后世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或作品。因此,通常情况下会涉及的事件或人物,在我的书中可能没有,我在书中对2010年以前的叙述是撰写设计通史的一种新的尝试。

二是尽量囊括更多的领域。虽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更加专业的设计史,但我要写的不是每个领域的纵向历史,而是更加注重了每个时代中设计在各个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三是内容基于自己的亲身体验。我本人就是设计师,而且很幸运地参与了战后日本与设计相关的众多事件,拥有诸多的切身体验。如果说亲身体验很稀有很珍贵,那么把我的体验记录在册一定很有意义。

战后的日本人,在一片燃烧殆尽的废墟中站起,环视满目疮痍究竟是什么感受?今年这场大地震中,众多的人看着房屋、办公楼、亲朋好友被海啸冲走,看着这遍地狼藉、瓦砾如山的情景又在想什么?灾后重建究竟意味着什么?人类生存的根源是什么?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又是什么?从战后到今天,从战争到地震,这两个大的灾难之间,众人艰难前行,这条道路上充满了荆棘也布满了陷阱,人们付出了数不胜数的努力和尝试,有过失败,也在日积月累的经验中获得过成功。在这段时期里,日本人失去了什么又获得了什么?设计行业都发起过哪些运动,设计师们一直与什么战斗至今?我想,先站在战后烧毁的一片荒原上开始叙述我们的设计史,并邀请大家和我一起走向未来。
文摘
"视觉传播与艺术总监

设计,通常是某个设计师的某个突出的设计会比较吸引人的眼球,但其实从沟通的角度来说,设计也应该是一项表现了整体风格,在某个指挥官的指挥下汇集了各种才能的一类工作。艺术总监就是为了提高设计技术、提高创造者的能力、汇集了多项才能的集合体,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才被重视起来。艺术总监这个领域开始明确,开始有了独立的分支,并在东京奥运会的视觉传播中发挥了卓越的作用,表现了正由于总指挥的存在才带来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同时也是清晰易懂的沟通设计。

东京奥运会从诸多的意义来看都是打造了一个时代的事件。除了基础设施和设备以及城市规划方面,在平面设计和沟通设计方面也为之后的城市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举办奥运会,日本成立了设计委员会,以胜见胜为最高负责人,专门负责与奥运会相关的设计,以期达到设计上的整体和统一。其核心任务是“奥运会期间使用的东京奥运会标志”“重点运用5轮标志的5种颜色”,以及“字体的统一”,对视觉表现极端重视。

“奥运期间使用的东京奥运会标志”这项要求,通过指名竞标方式采用了龟仓雄策制作的标识。这是在一个大大的圆太阳下方配上了奥运标志的5个轮子以及“TOKYO 1964”文字的设计,白地与圆太阳的红色以及与金色字体的搭配,简洁有力而美观,对普通人来说也是非常容易记忆的图形。竞标审查委员会的成员都被此简洁易懂美观的标志所打动,一致同意采用这项设计。

“重点运用5轮标志的5种颜色”这项要求,被运用在了识别会场场区的色彩上,而“字体的统一”这个要求则用于馆场及配套设施的标志,最终决定日文字体采用“Gothic”,罗马字体采用“Neue Haas Grotesk”,都被登载在了“设计指南手册”上。这种罗马字体后来被改名叫作“Helvetica”,成为国际使用的标准字体,今天我们在公共场合看到的各种标识──如铁道、道路、机场等交通机关以及街上──都已经被应用,变成了设计行业的常识。这也得益于举办东京奥运会才能够普及。

东京奥运会对图标[pictogram]的采用十分积极,第一次在厕所门上采用男女图标就起源于东京奥运会。当时设计委员会考虑到众多的外国人将要来观看比赛,就发明了人人都能理解的图标,让语言不通的外国人也能一目了然。

在胜见胜的指挥下,山下芳郎及田中一光等十几人组成的设计师团队制作了图标。由于日本本身就是使用汉字这种象形文字的传统国家,还拥有叫作家徽这种优秀的设计历史。虽说西方各国也有各自的名门家徽,但风格与日本的家徽风格完全不同,西方的设计极具装饰性,然而并不简洁明快。日本传统设计的简明风格才令图标得以诞生,并在国际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以至于东京奥运会之后的各届奥运会都延续了使用图标做标志的方法。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