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野圭吾:变身(来一场真正的烧脑 如果移植了别人的脑子,那是否还是我自己)
》
售價:HK$
64.9
《
推荐连接万物
》
售價:HK$
63.8
《
严复与福泽谕吉启蒙思想比较(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165.0
《
甘于平凡的勇气
》
售價:HK$
49.5
《
存在与结构:精神分析的法国转向——以拉康与萨特为中心
》
售價:HK$
52.8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多模态技术应用实践指南
》
售價:HK$
108.9
《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售價:HK$
97.9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HK$
437.8
編輯推薦:
★ 改写达尔文进化论,颠覆我们对生命历史的认知
本书弥补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巨大漏洞,揭示35亿年生命不断洗牌的真相,解密达尔文一生未能找到的关键证据,并证明了生物大灭绝造就了*伟大的演化宏图这个重要结论。
★ 当下*为流行的演化理论,任何人都可以读懂的生命大历史
无需复杂的遗传学知识,只需透过直观的化石证据,你便能认识生命演化的普遍真理。
★ 演化学界权威倾注45年的集大成之作
作者艾崔奇是当代*重要的演化学家之一,而本书浓缩了他超过45年的研究成果和思想精华。
★ 硬壳精装、全彩印刷,160幅精彩化石照片,展现揭示物种命运的200多件珍贵化石。
內容簡介:
什么是生命的秩序?达尔文一生所求的关键化石为何始终缺失?每次生命大爆发之前,都有大规模物种灭绝降临,在生命的轮回中大灭绝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作者艾崔奇为读者扫清了知识的迷障,他精准地把握了生命演化的脉搏,从跨度数十亿年的重要化石中寻找启示。生物演化并不像达尔文设想的那样是缓慢而渐进的变化过程,艾崔奇揭示:在大规模物种灭绝发生之前,物种都不会发生任何显著的变化。这一生命的律动,正如地球上古老动植物化石记录的那样,被认为是当下对演化*为合理的描述。
未读探索家~更多推荐:
进化的奇迹:耶鲁皮博迪自然博物馆150年发现与探索之旅
關於作者:
尼尔斯艾崔奇(Niles Eldredge)
美国最重要的演化学家之一,生物演化点断平衡理论之父,同时,他还是可与《自私的基因》作者道金斯比肩的演化学家和科普作家。在超过45年的时间里,艾崔奇凭借扎实的研究和精彩的著作极大地扩展了公众对生物演化的想象与认知。他至今出版过20多部科普著作,并发表过200多篇文章。2000年,由他撰写的《平衡中的生命》(Life in the Balance)被美国《出版人周刊》誉为史上最好的生物科普著作之一。
20世纪70年代,艾崔奇与好友史蒂芬古尔德(Stephen Gould)共同开创了生物演化的点断平衡理论,这一理论是演化学界的里程碑,不仅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形成了重要的补充,也成为了与自私的基因理论并驾齐驱的流行演化学说。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作为序幕的过去
第二章 适应
第三章 物种的起源
第四章 人类的演化
第五章 活化石
第六章 灭绝
第七章 宏演化
后记
摄影师的独白
致谢
图说明
內容試閱 :
【序言】
在我13岁那年的科学课上,和同学们一起乘校车越过一条河前往宾夕法尼亚州。校车停在一条偏僻的公路旁,路边有一座光秃秃的小山,只在山坡顶上长着几棵树。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把结实的小锤子,并教给我们怎么在坡上敲打岩石。一些同学爬上坡顶,躲在凉爽的树荫下锤打,而我更喜欢站在沥青路上,这就意味着我得待在大太阳底下辛苦作业。我能听到上面砰砰的声音,还时不时有小石片轻轻地掉在我头上。但我完全没有心思理会这些我敲的石块中逐渐露出一系列黑色的小石棱这正是我们此行要寻找的东西。
一旦岩石中露出一点石棱,我就开始在离它们几英尺外的地方敲,避免敲坏那些化石。终于,大块岩石碎开了,黑色的石棱原形毕露。我一边把锤子挂在左肩头,一边把黑色的石棱捧在右手心。
我至今还能想起那块石头的样子,我可能永远也忘不了。
老师几天前就向我们解释了这是什么,现在我正试着将老师讲的和我看到的联系起来。这不是一块石头,或者说,这不只是一块石头。它的外形是一种曾经活着的生物的样子。
我手里的是一种叫三叶虫的动物。那些石棱构成了它背部柔韧、富有弹性的盾甲。它的眼睛像一对闪闪发亮的宝石。三叶虫在2亿5000万年前就灭绝了,但在那之前它们像甲虫一样繁盛丰富、数目众多。我手心里的这只三叶虫曾在海底四处爬行,死后既没有腐烂,也没有成为细菌和食腐动物的美餐,而是被慢慢变厚的淤泥掩埋,经过一系列矿物学变化成为了一个保留原来模样的石头。它埋在那里,一过就是千百万年。在地球历史的这段时间里,大地上出现了恐龙;恐龙长出了羽毛、飞上了蓝天。埋藏了三叶虫的沉积物从海底被挤压拱起成为陆地,继而又抬升成为起伏的山脉;山脉被风化侵蚀,变成了平缓的山丘。又是几百万年后,这些山丘又被挥舞着锤子的无毛两足猿占领。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见到化石。在博物馆里霸王龙和乳齿象的化石前我度过了很多童年时光。但是站在那些化石展厅里,我并不能完全相信它们是从地球里挖出来的。可在那个炎热的夏日,站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那个山头旁,看着这个我刚刚从岩石中挖出来的鲎的小表弟(三叶虫和鲎同属于节肢动物,亲缘关系近),我的怀疑便烟消云散了。
《灭绝与演化》这本书把我带回了那个夏末。这或许是因为三叶虫对尼尔斯艾崔奇有重要的意义。
他不像我一样只挖到过一只三叶虫他花了许多年仔细观察了无数的三叶虫。在那些日日夜夜里,他不仅能够想象这种灭绝的动物怎么生活,还预想出三叶虫数百万年间一代又一代的演化图谱。一只三叶虫一生的冒险交配、产卵、最终被捕食者吃掉或被细菌分解成为了演化这一宏大拼图中的小小一块。唯有将整个图像尽收眼底,艾崔奇才能一探三叶虫演化兴亡的模式。
这本书中,除了三叶虫,还有许多其他化石。从螺旋盘绕的螺类外壳到尖牙利齿的鳄鱼嘴,书中每一张化石照片,都有着解剖学上的独特之美。但是演化理论的真谛在于它将所有的迥然不同汇聚到了一起。无论是细菌还是巨熊,它们的基因都遵循着同一套规则 :突变导致变异;自然选择和其他过程将此二者聚集起来形成新物种。新的生态系统建立起来,又反过来控制系统中每个物种的基因转变。事实上,有这么一个物种,能够意识到这几十亿年的演化历史,这是多么惊人啊!
我们可以说是幸运的,因为这个物种就是我们人类自己。
卡尔齐默(Carl Zimmer)
※ 作序者简介: 卡尔齐默,美国知名科普作家,《美国国家地理》《纽约时报》《探索》杂志撰稿人,演化与寄生生物领域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