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鬼神录
》
售價:HK$
190.2
《
投机苦旅:一位投机客的凤凰涅槃
》
售價:HK$
88.5
《
重返马赛渔场:社会规范与私人治理的局限
》
售價:HK$
69.4
《
日子慢慢向前,事事慢慢如愿
》
售價:HK$
55.8
《
场景供应链金融:将风口变成蓝海
》
售價:HK$
111.8
《
汗青堂丛书146·布鲁克王朝:一个英国家族在东南亚的百年统治
》
售價:HK$
91.8
《
人生是旷野啊
》
售價:HK$
72.8
《
疯狂树屋第4辑91层上下全2册 漫画桥梁书The Treehouse中英文双语版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该书稿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
內容簡介: |
该书以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四代人与中国国民党的关系为主线并对他们的政治主张及其思想渊源进行了较深刻的分析和阐述,弥补了国民党史研究中的疏漏。该书以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中国国民党的百年历史的溃变,功过是非作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评述,颇多新意、发人深省,并从总结中国国民党史研究的整体状况出发,指出既往研究的得失,并进一步提出如何深化的意见、切中肯綮,极有学术价值。该书也是到目前为止公开出版的中国国民党史中时间跨度长,内容比较完整的一部著作。
|
關於作者: |
茅家琦 ,国际知名历史学家,南京大学终生成就奖获得者, 历任南大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台湾研究所所长等职务,曾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史学会理事、江苏省历史学会会长、江苏省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会副会长等。20世纪50年代,师从罗尔纲、陈恭禄等前辈史家研究太平天国史。80年代开始研究晚清及1949年以后台湾的历史。
|
目錄:
|
目录
总 序
第一编 孙中山与中国国民党
导 言
第一章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国民党百年党史的开端 3
第一节 孙中山反清革命思想的形成 3
一 民族危机与涌动的救国保种社会思潮 3
二 孙中山救国保种思想的形成 4
三 社会改良主张的破灭 8
第二节兴中会
中国国民党最早的组织形式 10
一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10
二 兴中会的扩大与发展 12
三 武装起义的初步尝试 15
第二章 孙中山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 21
第一节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21
一 20世纪初的国民爱国运动 21
二 众多革命组织纷纷建立 24
三 孙中山赴日,合成一个大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26
四 中国同盟会的特点 28
第二节 同盟会进行的革命活动 32
一 宣传革命理论 32
二 发动武装起义 35
第三节 同盟会内部的政见分歧和矛盾冲突 40
一 政见分歧 40
二 国旗问题的分歧 41
三 赠款与倒孙风波 42
四 第二次倒孙风潮及革命党人的各自为战 42
第三章同进盟会的理论基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45
第一节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45
一 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论述 45
二 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 49
三 同盟会成员对三民主义的不同理解 53
第二节民国元年以后三民主义思想的曲折发展 56
一 由三民主义到一民主义、二民主义的演变 56
二 三民主义的恢复和发展 58
第四章推翻专制王朝,建立中华民国 62
第一节武昌起义成功 62
一 中部起义计划的确定 62
二 共进会、文学社联合行动 67
三 武昌起义成功,各省光复 68
四 孙中山由美经欧归国 73
第二节同盟会短暂的执政 78
一 孙中山到达上海 78
二 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82
三 颁布一系列新的法律、法令和政策 90
第三节同盟会失去执政党地位 95
一 临时政府的困境 95
二 南北议和,达成协议 104
三 未雨绸缪,制定《临时约法》 106
四 孙中山让位,袁世凯上台 109
第五章中国同盟会等五党合并组为国民党 113
第一节各政党的分合转化 113
一 同盟会改组为公开政党 113
二 政党林立及其分化组合 115
三 五党合并改组为国民党 118
第二节政党内阁破产,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 121
一 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 121
二 宋教仁被刺身亡 122
三 二次革命及其失败 127
第六章 孙中山改建中华革命党 131
第一节二次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人思想上的混乱 131
一 国民党遭到严重破坏 131
二 孙、黄思想的分歧 132
第二节孙中山改建中华革命党 135
一 中华革命党政纲 135
二 中华革命党与讨袁护国运动 139
三 中华革命党与护法运动 147
第三节欧事研究会的革命活动 151
一 欧事研究会的成立 151
二 欧事研究会在讨袁护法活动中的作用 152
第七章孙中山总结建党经验教训
试析其三篇著作 154
第一节激励革命的哲学思考
《孙文学说行易知难》 154
一 《行易知难》学说的主要内容 154
二 立意崇高,论证粗疏 158
第二节启迪民心的天真设计
《民权初步》 163
一 改造国民性的初步探索 163
二 《民权初步》的主要内容 166
三 《民权初步》的基本评价 170
第三节浪漫恢弘的现代化蓝图
《实业计划》 173
一 国际共同开发中国实业之幻想 173
二 《实业计划》的根本性失误 177
第八章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182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的规约和章程 182
一 吾党实系于中国之存亡 182
二 中国国民党的新规约 183
三 体现以三民主义为宗旨、五权宪法为目的的新章程 185
第二节重建党的革命根据地,重组新政府 189
一 重组新政府,选举大总统(非常) 189
二 挥师北伐,中途受阻 191
三 陈炯明叛变 193
第九章改组中国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196
第一节孙中山与共产国际 196
一 共产国际将视线转向中国国民党和孙中山 196
二 中国共产党召开西湖会议,做出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199
三 鲍罗廷来华,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苏 202
第二节筹划改组中国国民党 209
一 成立党务改进案起草委员会 209
二 孙中山任命鲍罗廷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 211
第三节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14
一 大会概况 214
二 通过《宣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216
三 讨论党章过程中的争论 219
四 改组后党的各级机构和一届一中全会 221
第十章中国国民党的新发展,孙中山逝世 226
第一节一全大会后国民党的新局面 226
一 国民党各地分支机构的建立 226
二 党军的建立与壮大 229
三 工农运动的发展 232
第二节在坚持国共合作问题上的斗争 235
一 弹劾共产党案 235
二 孙中山坚持容共政策 237
第三节孙中山北上及病逝 241
一 北上和谈寻求和平统一 241
二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44
三 历史的贡献 248
第二编蒋介石与中国国民党
导言
第一章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崛起 256
第一节孙中山逝世后广东的革命形势 256
一 国民党同志俱乐部与一届三中全会 256
二 组建党军与平定杨、刘之乱 259
三 中华民国广州国民政府建立 262
第二节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地位的上升 264
一 抓住了历史机遇 264
二 第二次东征,声望陡增功成名就 269
第三节国民党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272
一 西山会议 272
二 二全大会 273
第二章从北伐到清党 277
第一节中山舰事件 277
一 共产国际对蒋介石的看法 277
二 中山舰事件 278
三 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对三二○事件的反应 281
四 蒋介石抛出整军肃党准备北伐及整理党务案 283
第二节北伐之役 287
一 蒋介石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287
二 北伐军攻克武汉 288
三 江西之役 290
四 攻占江南 292
第三节南昌、武汉,谁主沉浮? 293
一 蒋介石出尔反尔 293
二 二届三中全会 296
第四节血腥清党,镇压工农 297
一 破坏各地工会、农会组织 297
二 南京四一○惨案 299
三 上海四一二清党事变 300
四 清党扩大到全国 301
第三章国民党统一全国,召开三全大会 304
第一节宁汉对立与汉方的二次北伐 304
一 蒋介石在南京组建国民政府 304
二 汉方讨蒋 305
三 武汉国民政府的二次北伐 307
第二节汪精卫集团转向反共 308
一 马日事变 308
二 郑州会议与徐州会议 309
三 汪精卫集团宣布分共、反共 310
四 成立中央特别委员会 314
五 二届四中全会 315
第三节南京国民政府的二次北伐和统一全国 318
一 蒋介石完成内部整顿 318
二 二次北伐统一全国 319
第四节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321
一 二届五中全会 321
二 三全大会 322
第四章蒋介石国民党的思想理论 326
第一节国民党内解释三民主义的主要流派 326
一 戴季陶的民生三民主义 326
二 胡汉民的连环三民主义 328
三 改组派的科学三民主义 329
第二节蒋介石思想之源 330
一 蒋介石思想来源之一:传统的儒家思想《大学》 330
二 蒋介石思想来源之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与致良知 332
三 蒋介石思想来源之三:封建帮会思想 333
四 蒋介石思想来源之四:日本武士道精神与德意法西斯思想 335
第三节蒋介石与三民主义儒学化 338
一 三民主义与孔子之道 338
二 三民主义与忠君爱国 341
三 三民主义与传统道德 343
四 政治生活全系权谋 344
第五章三全大会后国民党内派系争斗与蒋汪合作 346
第一节党内派争战火不断 346
一 蒋桂战争 346
二 蒋冯阎战争 347
三 中原大战 348
第二节国民党的两次大分裂 350
一 南京与北平两个中央的对立 350
二 南京与广州两个中央的对立 352
第三节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356
一 三个四全大会 356
二 四届一中全会 358
第四节各有所图的蒋汪合作 359
一 蒋汪合作及其政见之异同 359
二 国民党连续围剿中共苏区 363
第六章安内攘外方针的出台与贯彻 365
第一节安内攘外方针的形成及其后果 365
一 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之形成 365
二 对日本侵略的一再妥协 368
第二节安内的首要目标 372
一 加强组织控制 372
二 加强精神控制 374
三 围剿红军,打击地方派系势力 376
四 着手经济建设,巩固国民党统治 378
第三节反对安内攘外方针的力量 383
一 中国共产党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83
二 冯玉祥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384
三 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 385
四 宋庆龄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386
五 其他国民党政要反对安内攘外方针 387
第四节坚持安内攘外的四届三中、四中全会 388
一 四届三中全会 388
二 四届四中全会 389
第七章国难当头,国民党内外方针的转变 391
第一节五全大会前后方针政策的宣示 391
一 四届五中、六中全会宣示党内团结救亡图存 391
二 国民党五全大会将国策重点转向攘外 394
三 五届一中全会后一系列的政策调整 396
第二节时局转变的标志 397
一 六一事变的和平解决 397
二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400
第三节五届三中全会确定团结抗日方针 402
一 五届三中全会 402
二 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404
三 国民党转向联共抗日的原因 405
第八章国民党的抗战活动与第二次国共合作 408
第一节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民党的应变政策与措施 408
一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408
二 南京政府的三不应战方针 411
三 战时领导体制与机构的建立 413
第二节淞沪抗战 415
一 国军队在宁、沪、杭地区的备战与作战行动 415
二 战役的失利与战略的成功 418
第三节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与初期抗战 420
一 南京会谈,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420
二 迁都重庆,确立持久抗战的方针 423
三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抵抗 426
第四节国民党内对日妥协的暗流 429
一 陶德曼调停失败 429
二 高宗武访日,蒋、汪分歧 433
第五节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434
一 实行总裁制,强化党内集权 434
二 制定《抗战建国纲领》 436
三 召开国民参政会 437
四 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 439
第九章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国民党 441
第一节广州、武汉失陷后汪精卫的投降活动 441
一 汪精卫与日方秘密勾结 441
二 汪精卫出逃与艳电的发表 445
第二节二期抗战方针与五届五中全会 447
一 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 447
二 五届五中全会 448
三 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 450
第三节民主的倒退与独裁的加强 451
一 国民参政会实施宪政的要求被搁置 451
二 国民党加强一党专政 454
三 从反共军事摩擦发展到皖南事变 457
四 五届八中全会与战时三年计划 459
第十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内外政策的变化 462
第一节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462
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与五届九中全会的召开 462
二 签订26国宣言,中国名列四强 464
三 中国军队入缅作战 469
四 中、英、美关系的新发展 472
第二节战后建国方针的总宣示
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 476
一 加强抗战与反共并举的五届十中全会 476
二 《中国之命运》的发表 478
三 国民党五届十一中全会与国民参政会三届二次会议 481
第三节战时经济的急剧恶化 484
一 推行战时经济统制 484
二 国家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486
三 国民党的战时土地政策 490
四 恶性通货膨胀 492
第十一章抗战胜利前后外强中干的国民党 494
第一节加强与美合作,坚持反共独裁的内战政策 494
一 美国加强对国民党的援助 494
二 召开六全大会,坚持独裁、反共、内战 498
第二节对日苦战 500
一 豫湘桂战场的大溃败 500
二 滇西缅北的反攻与豫西、鄂北、湘西的会战 503
第三节损害中国主权的《雅尔塔协定》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505
一 《雅尔塔协定》出笼 505
二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谈判与签字 507
第四节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失民心 510
一 日本政府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510
二 接收类同劫收,国民党大失人心 512
第十二章战后的国内外形势与国民党发动内战 514
第一节战后的基本形势 514
一 战后形势的特点 514
二 蒋介石的错误决策 516
第二节破坏和平谈判,镇压群众和平民主运动 517
一 破坏双十协定,进攻解放区 517
二 马歇尔调停失败 519
三 镇压群众和平民主运动 522
第三节戡乱建国方针的确立 524
一 六届二中全会推翻国共和谈的基础 524
二 提出戡乱口号,发布全国总动员令 525
三 强行召开制宪国大与行宪国大 526
第四节反共内战失利,经济危机加剧 530
一 反共内战接连失败 530
二 国统区社会经济迅速崩溃 533
第十三章内战失败 538
第一节蒋介石兵败言和 538
一 国民党大势已去 538
二 桂系跃跃欲试 544
第二节李宗仁代总统,开始北平和谈 547
一 宗仁代理总统 547
二 国共北平和谈及破裂 548
目录
总 序
第一编 孙中山与中国国民党
导 言
第一章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国民党百年党史的开端 3
第一节 孙中山反清革命思想的形成 3
一 民族危机与涌动的救国保种社会思潮 3
二 孙中山救国保种思想的形成 4
三 社会改良主张的破灭 8
第二节兴中会
中国国民党最早的组织形式 10
一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10
二 兴中会的扩大与发展 12
三 武装起义的初步尝试 15
第二章 孙中山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 21
第一节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21
一 20世纪初的国民爱国运动 21
二 众多革命组织纷纷建立 24
三 孙中山赴日,合成一个大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26
四 中国同盟会的特点 28
第二节 同盟会进行的革命活动 32
一 宣传革命理论 32
二 发动武装起义 35
第三节 同盟会内部的政见分歧和矛盾冲突 40
一 政见分歧 40
二 国旗问题的分歧 41
三 赠款与倒孙风波 42
四 第二次倒孙风潮及革命党人的各自为战 42
第三章同进盟会的理论基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45
第一节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45
一 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论述 45
二 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 49
三 同盟会成员对三民主义的不同理解 53
第二节民国元年以后三民主义思想的曲折发展 56
一 由三民主义到一民主义、二民主义的演变 56
二 三民主义的恢复和发展 58
第四章推翻专制王朝,建立中华民国 62
第一节武昌起义成功 62
一 中部起义计划的确定 62
二 共进会、文学社联合行动 67
三 武昌起义成功,各省光复 68
四 孙中山由美经欧归国 73
第二节同盟会短暂的执政 78
一 孙中山到达上海 78
二 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82
三 颁布一系列新的法律、法令和政策 90
第三节同盟会失去执政党地位 95
一 临时政府的困境 95
二 南北议和,达成协议 104
三 未雨绸缪,制定《临时约法》 106
四 孙中山让位,袁世凯上台 109
第五章中国同盟会等五党合并组为国民党 113
第一节各政党的分合转化 113
一 同盟会改组为公开政党 113
二 政党林立及其分化组合 115
三 五党合并改组为国民党 118
第二节政党内阁破产,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 121
一 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 121
二 宋教仁被刺身亡 122
三 二次革命及其失败 127
第六章 孙中山改建中华革命党 131
第一节二次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人思想上的混乱 131
一 国民党遭到严重破坏 131
二 孙、黄思想的分歧 132
第二节孙中山改建中华革命党 135
一 中华革命党政纲 135
二 中华革命党与讨袁护国运动 139
三 中华革命党与护法运动 147
第三节欧事研究会的革命活动 151
一 欧事研究会的成立 151
二 欧事研究会在讨袁护法活动中的作用 152
第七章孙中山总结建党经验教训
试析其三篇著作 154
第一节激励革命的哲学思考
《孙文学说行易知难》 154
一 《行易知难》学说的主要内容 154
二 立意崇高,论证粗疏 158
第二节启迪民心的天真设计
《民权初步》 163
一 改造国民性的初步探索 163
二 《民权初步》的主要内容 166
三 《民权初步》的基本评价 170
第三节浪漫恢弘的现代化蓝图
《实业计划》 173
一 国际共同开发中国实业之幻想 173
二 《实业计划》的根本性失误 177
第八章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182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的规约和章程 182
一 吾党实系于中国之存亡 182
二 中国国民党的新规约 183
三 体现以三民主义为宗旨、五权宪法为目的的新章程 185
第二节重建党的革命根据地,重组新政府 189
一 重组新政府,选举大总统(非常) 189
二 挥师北伐,中途受阻 191
三 陈炯明叛变 193
第九章改组中国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196
第一节孙中山与共产国际 196
一 共产国际将视线转向中国国民党和孙中山 196
二 中国共产党召开西湖会议,做出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199
三 鲍罗廷来华,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苏 202
第二节筹划改组中国国民党 209
一 成立党务改进案起草委员会 209
二 孙中山任命鲍罗廷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 211
第三节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14
一 大会概况 214
二 通过《宣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216
三 讨论党章过程中的争论 219
四 改组后党的各级机构和一届一中全会 221
第十章中国国民党的新发展,孙中山逝世 226
第一节一全大会后国民党的新局面 226
一 国民党各地分支机构的建立 226
二 党军的建立与壮大 229
三 工农运动的发展 232
第二节在坚持国共合作问题上的斗争 235
一 弹劾共产党案 235
二 孙中山坚持容共政策 237
第三节孙中山北上及病逝 241
一 北上和谈寻求和平统一 241
二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44
三 历史的贡献 248
第二编蒋介石与中国国民党
导言
第一章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崛起 256
第一节孙中山逝世后广东的革命形势 256
一 国民党同志俱乐部与一届三中全会 256
二 组建党军与平定杨、刘之乱 259
三 中华民国广州国民政府建立 262
第二节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地位的上升 264
一 抓住了历史机遇 264
二 第二次东征,声望陡增功成名就 269
第三节国民党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272
一 西山会议 272
二 二全大会 273
第二章从北伐到清党 277
第一节中山舰事件 277
一 共产国际对蒋介石的看法 277
二 中山舰事件 278
三 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对三二○事件的反应 281
四 蒋介石抛出整军肃党准备北伐及整理党务案 283
第二节北伐之役 287
一 蒋介石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287
二 北伐军攻克武汉 288
三 江西之役 290
四 攻占江南 292
第三节南昌、武汉,谁主沉浮? 293
一 蒋介石出尔反尔 293
二 二届三中全会 296
第四节血腥清党,镇压工农 297
一 破坏各地工会、农会组织 297
二 南京四一○惨案 299
三 上海四一二清党事变 300
四 清党扩大到全国 301
第三章国民党统一全国,召开三全大会 304
第一节宁汉对立与汉方的二次北伐 304
一 蒋介石在南京组建国民政府 304
二 汉方讨蒋 305
三 武汉国民政府的二次北伐 307
第二节汪精卫集团转向反共 308
一 马日事变 308
二 郑州会议与徐州会议 309
三 汪精卫集团宣布分共、反共 310
四 成立中央特别委员会 314
五 二届四中全会 315
第三节南京国民政府的二次北伐和统一全国 318
一 蒋介石完成内部整顿 318
二 二次北伐统一全国 319
第四节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321
一 二届五中全会 321
二 三全大会 322
第四章蒋介石国民党的思想理论 326
第一节国民党内解释三民主义的主要流派 326
一 戴季陶的民生三民主义 326
二 胡汉民的连环三民主义 328
三 改组派的科学三民主义 329
第二节蒋介石思想之源 330
一 蒋介石思想来源之一:传统的儒家思想《大学》 330
二 蒋介石思想来源之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与致良知 332
三 蒋介石思想来源之三:封建帮会思想 333
四 蒋介石思想来源之四:日本武士道精神与德意法西斯思想 335
第三节蒋介石与三民主义儒学化 338
一 三民主义与孔子之道 338
二 三民主义与忠君爱国 341
三 三民主义与传统道德 343
四 政治生活全系权谋 344
第五章三全大会后国民党内派系争斗与蒋汪合作 346
第一节党内派争战火不断 346
一 蒋桂战争 346
二 蒋冯阎战争 347
三 中原大战 348
第二节国民党的两次大分裂 350
一 南京与北平两个中央的对立 350
二 南京与广州两个中央的对立 352
第三节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356
一 三个四全大会 356
二 四届一中全会 358
第四节各有所图的蒋汪合作 359
一 蒋汪合作及其政见之异同 359
二 国民党连续围剿中共苏区 363
第六章安内攘外方针的出台与贯彻 365
第一节安内攘外方针的形成及其后果 365
一 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之形成 365
二 对日本侵略的一再妥协 368
第二节安内的首要目标 372
一 加强组织控制 372
二 加强精神控制 374
三 围剿红军,打击地方派系势力 376
四 着手经济建设,巩固国民党统治 378
第三节反对安内攘外方针的力量 383
一 中国共产党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83
二 冯玉祥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384
三 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 385
四 宋庆龄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386
五 其他国民党政要反对安内攘外方针 387
第四节坚持安内攘外的四届三中、四中全会 388
一 四届三中全会 388
二 四届四中全会 389
第七章国难当头,国民党内外方针的转变 391
第一节五全大会前后方针政策的宣示 391
一 四届五中、六中全会宣示党内团结救亡图存 391
二 国民党五全大会将国策重点转向攘外 394
三 五届一中全会后一系列的政策调整 396
第二节时局转变的标志 397
一 六一事变的和平解决 397
二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400
第三节五届三中全会确定团结抗日方针 402
一 五届三中全会 402
二 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404
三 国民党转向联共抗日的原因 405
第八章国民党的抗战活动与第二次国共合作 408
第一节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民党的应变政策与措施 408
一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408
二 南京政府的三不应战方针 411
三 战时领导体制与机构的建立 413
第二节淞沪抗战 415
一 国军队在宁、沪、杭地区的备战与作战行动 415
二 战役的失利与战略的成功 418
第三节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与初期抗战 420
一 南京会谈,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420
二 迁都重庆,确立持久抗战的方针 423
三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抵抗 426
第四节国民党内对日妥协的暗流 429
一 陶德曼调停失败 429
二 高宗武访日,蒋、汪分歧 433
第五节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434
一 实行总裁制,强化党内集权 434
二 制定《抗战建国纲领》 436
三 召开国民参政会 437
四 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 439
第九章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国民党 441
第一节广州、武汉失陷后汪精卫的投降活动 441
一 汪精卫与日方秘密勾结 441
二 汪精卫出逃与艳电的发表 445
第二节二期抗战方针与五届五中全会 447
一 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 447
二 五届五中全会 448
三 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 450
第三节民主的倒退与独裁的加强 451
一 国民参政会实施宪政的要求被搁置 451
二 国民党加强一党专政 454
三 从反共军事摩擦发展到皖南事变 457
四 五届八中全会与战时三年计划 459
第十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内外政策的变化 462
第一节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462
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与五届九中全会的召开 462
二 签订26国宣言,中国名列四强 464
三 中国军队入缅作战 469
四 中、英、美关系的新发展 472
第二节战后建国方针的总宣示
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 476
一 加强抗战与反共并举的五届十中全会 476
二 《中国之命运》的发表 478
三 国民党五届十一中全会与国民参政会三届二次会议 481
第三节战时经济的急剧恶化 484
一 推行战时经济统制 484
二 国家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486
三 国民党的战时土地政策 490
四 恶性通货膨胀 492
第十一章抗战胜利前后外强中干的国民党 494
第一节加强与美合作,坚持反共独裁的内战政策 494
一 美国加强对国民党的援助 494
二 召开六全大会,坚持独裁、反共、内战 498
第二节对日苦战 500
一 豫湘桂战场的大溃败 500
二 滇西缅北的反攻与豫西、鄂北、湘西的会战 503
第三节损害中国主权的《雅尔塔协定》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505
一 《雅尔塔协定》出笼 505
二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谈判与签字 507
第四节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失民心 510
一 日本政府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510
二 接收类同劫收,国民党大失人心 512
第十二章战后的国内外形势与国民党发动内战 514
第一节战后的基本形势 514
一 战后形势的特点 514
二 蒋介石的错误决策 516
第二节破坏和平谈判,镇压群众和平民主运动 517
一 破坏双十协定,进攻解放区 517
二 马歇尔调停失败 519
三 镇压群众和平民主运动 522
第三节戡乱建国方针的确立 524
一 六届二中全会推翻国共和谈的基础 524
二 提出戡乱口号,发布全国总动员令 525
三 强行召开制宪国大与行宪国大 526
第四节反共内战失利,经济危机加剧 530
一 反共内战接连失败 530
二 国统区社会经济迅速崩溃 533
第十三章内战失败 538
第一节蒋介石兵败言和 538
一 国民党大势已去 538
二 桂系跃跃欲试 544
第二节李宗仁代总统,开始北平和谈 547
一 宗仁代理总统 547
二 国共北平和谈及破裂 5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