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
售價:HK$
106.4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HK$
87.4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HK$
66.1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HK$
110.9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HK$
132.2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HK$
109.8
《
危局
》
售價:HK$
84.0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HK$
53.8
|
內容簡介: |
《法律与伦理》定位在法学与伦理学的交叉研究上,以问题为导向,秉持兼容并包的原则,开拓一片法学家与伦理学家自由交流的学术空间,构筑有助于互相理解、凝聚基本共识的思想论坛。本书为第二期,分为自然法、法律方法研究、法律与信用伦理、法律与环境伦理、法律与财税伦理、法律职业伦理、域外法、人物访谈、论学书信及新书会谈10个模块。
|
關於作者: |
侯欣一,1960年出生,天津财经大学近现代法研究中心负责人。法学博士,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天津市委副主委,教授,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学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法律文献古籍整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法学会副会长等。
|
目錄:
|
001/自然法专题
003/德沃金法律阐释性研究【郭俊义】
028/目的性言说与自然法理论【王 峰】
037/论公民诉权的正义价值及其限度【任瑞兴】
047/法律方法研究
049/秦汉时期司法审判形成的比考析
兼驳中国古代存在判例法之说【赵晓磊】
069/法律与信用伦理专题
07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背景下个人信用信息权利的冲突与协调【高国梁】
085/法律与环境伦理专题
087/我国多地生态破坏的治理研究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抉择【卫乐乐】
095/现代环境法治的习惯法资源发掘
从温州八块生态碑谈起【林雅静】
109/法律与财税伦理专题
111/财政与国民性关系机理探析
兼论对国民性培育的现代启示【姚轩鸽】
139/法律职业伦理专题
141/论辩护人对翻供的态度与策略
兼谈律师的职业伦理【骆福林】
149/域外法苑
151/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之预防
【〔美〕J.大卫霍金斯 托德I.赫伦科尔 著 赵 赤 译】
177/人物访谈
179/论法治与德治梁治平教授访谈【梁治平 夏纪森】
193/论学书信选
195/与邓正来先生问学书信选【邓正来 夏纪森】
207/新书会谈
209/《创制、运行及变异民国时期西安地方法院研究》会谈【侯欣一 等】
250/稿约
|
內容試閱:
|
发刊词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这句话是一种文学性的现代性症候(韦伯语)的描述。现代性是一个包含了尖锐矛盾冲突的领域:一方面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政治体制的进步;另一方面这种启蒙理性现代性慢慢变成了工具理性,导致了对文化、对个体生活的囚禁和异化。
与现代性观念相伴的现代法治观念,强调个体权利的不可侵犯。高扬权利话语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并且勇敢地捍卫。但是,权利话语的极端化会导致巨大的负面效应:权利间的相互对峙会增加社会冲突,阻碍社会必要的沟通;责任话语的缺失将导致整个社会变成陌生人的疆域,公民对参与社会生活毫无热情。因而,法律的自治不应该仅仅是对实在法的片面追求和机械贯彻,要保持法律的品质和精神,必须融入伦理道德的要素。适切的法律自治应是在注重实在法范畴的同时对伦理道德给予适度的吸纳。
在一个文化多元的风险社会中,尽管人类对于特定事实必将形成若干不同的意见,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停止对伦理道德的探究。正如康德所言,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我们需要本着敬畏之心,在未知之中,在不确定之中,继续向前迈进。为此,我们需要宽容,即为了能够掌握未来,我们必须对新事物抱有开放的态度。开放不是无原则的,面对着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危机,我们应该把希望、知识和行动结合起来,为积极的目标创造客观条件使之尽快实现,为消极的后果切断因果链条使之无法到来。
基于上述认识,作为一份新生的刊物,本刊将秉持兼容并包的原则,以集刊的形式,开拓一片法学家与伦理学家自由交流的学术空间,构筑一个有助于互相理解、凝聚基本共识的思想论坛。同时,本刊还将为青年学者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希望能与学界的大批新人同步成长。
本刊的宗旨可以用十六个字来表述,即正义理念、伦理关怀、中国问题、世界视野。这个宗旨意味着我们不能简单地复制西方的概念、范畴、体系,而要在吸收、反思和借鉴的基础上积极创建中国的法律哲学。同时,我们要向世界发言,积极参与到世界结构的重塑中。
法治的基本精神在于限制政府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这种精神蕴含着法律至上、权力制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法律的正当程序等法治原则。当然,由于法治关涉从理想到原则、从立法到司法、从制度到意识各个方面,因而,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中曾呈现出不同的法治秩序形态。天理、人情和国法的文化传统与中国转型时期的多重面相会使法治中国呈现出自身的文化形式,也只有在现代法治与中国意义的两相沟通中,才能构筑中国法治的主体性。
《法律与伦理》编辑委员会谨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