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小白学编织
》
售價:HK$
65.8
《
Android游戏开发从入门到精通 第2版 王玉芹
》
售價:HK$
108.9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HK$
217.8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HK$
108.9
《
潜能觉醒
》
售價:HK$
86.9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HK$
53.9
《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售價:HK$
53.9
《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
售價:HK$
184.8
|
編輯推薦: |
你从来不知道你不知道。文化史、海洋研究、旅行文学融而为一,自然律动与历史变迁繁复交错。改变你对地球、海洋、天空的认知,巡礼浪潮之巅的人类文明。
1.一部笔调诗意、研究扎实、情节跌宕的潮汐环球行记。关于这无边无涯亦生机勃勃的涌动来回,你将了解到许多幽微的知识和真实的故事那些令你震惊和着迷的一切。2.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及博物学家彼得马修森、美国海洋学家及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卡尔沙芬纳领衔推荐。3.近百张来自丰富典籍的照片、地图、线稿、插图贯穿全书,另有16幅全彩照片,精彩而专业地呈现了令人惊叹的潮汐涨落。4. 装帧精致,32K圆脊精装,米色草浆纸外封,在圆形起鼓拼成的一弯月亮上,烫印出一道道水纹,暗示宇宙星辰对江河波涛的牵引与关联。
|
內容簡介: |
潮汐一书以丰富的旅行记事为主线,爬梳了人类文明与海洋律动相依相存的历史演进,展现了别开生面引人深思的科学研究。乔纳森怀特极具张力的精彩文笔,令读者穿过文字的虫洞,来到这个世界上*汹涌澎湃的角落,真切感受这让地球之水翻来覆去,强大又神秘的自然现象。在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旅行记事中,怀特用诗意的笔调,探索着神学向科学的嬗变,天文对水文的牵引,物理与地理的叠加。牛顿的死亡面具,钱塘江奔涌的大潮,阿拉斯加搁浅的帆船,在海浪中伫立千年的圣米歇尔山修道院,被急流延滞的地球转速,让人心跳的*冲浪,潜力巨大的潮汐能齐聚于这本精彩绝伦的书中。
|
關於作者: |
乔纳森怀特 (Jonathan White)美国作家、航海家、冲浪运动员、海洋环境保护者,其作品文笔灵动,研究扎实,相得益彰。他成长于南加州海滩,对海洋有着异乎寻常的热爱,曾自己造船扬帆远航11年,在太平洋与大西洋航行里程超过几十万公里。期间在船上举办沙龙,广邀知名作家、环境学者及科学家,讨论主题从航海、人类学、自然史、鲸类研究到诗歌、文化、艺术、音乐。
|
目錄:
|
引言 深海执迷第1章 完美舞姿:候鸟与大潮汐第2章 星辰大海:潮汐史话冥思第3章 银龙:钱塘江大潮的奇观第4章 牛顿:最后一位魔法师与科技革命第5章 巨浪:冲浪者与潮汐理论第6章 急流:降速地球、牵动月亮、扭曲时间第7章 共振:掀起海湾大潮的力量第8章 潮汐能:从小麦碾磨到家庭供电第9章 更高潮:不断上升的海平面致谢图片版权术语表尾注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对潮汐的兴趣源于我对海洋的痴迷。我在南加州海岸长大,冲浪、潜水、扬帆出海、打渔都是家常便饭。大学毕业后,我自己造了一艘近8米长的单桅帆船。在之后的几年里,我乘着它在大西洋里和加勒比海里进行过几次近海航行。1980年初,我25岁,购置了一艘有点漏的木质纵桅船,长20米,取名十字军号。以这艘船为基地,我成立了一个公益教育组织资源研究所(Resource Institute)。11年间,我们驾驶着十字军号从美国的西北海岸出发,从西雅图到阿拉斯加,环游温哥华岛和夏洛特皇后群岛。我们在海上举办过为时一周的各种研讨会,话题从自然史、摄影、鲸类研究,到心理学、音乐、诗歌、美国西北海岸印第安原住民艺术、文化及神话。与会者包括彼得马修森(三度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自然作家)、琳马古利斯(享誉国际的进化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加里斯奈德(美国垮掉的一代重要诗人,深度生态主义者)、保罗温特(热衷环保的音乐家,格莱美七度提名、三度获奖)、罗伯特勃莱(美国著名诗人、将陶渊明白居易诗作译成英文的翻译家)、阿尔特沃尔夫(世界顶级摄影大师、环保主义者)、格蕾特尔埃利希(201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罗杰佩恩(研究鲸类的权威动物专家)。通常都是6~8位来自美国的参与者(有时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某个海滨小镇会和,然后一起出海,往往直到研讨会结束我们都看不到其他有人居住的地方。这11年里充满了精彩美妙的冒险,然而其中也有不是那么美妙的时候,比如在阿拉斯加加里宁湾遇到大潮汐的那次。我以前也搁浅过,事实上,搁浅的次数比我愿意承认的只多不少。通常都是因为我错估了某个潮汐的威力或者读错了潮汐表,然后我们就会搁浅在石滩或沙洲中。有时困在原地,只得等到涨潮才能重新起航。大多数搁浅的遭遇都还算有惊无险确实很痛苦,且往往尴尬难堪,好在船没有损伤。这些经历时刻提醒着我,让我去思考,到底谁在主宰这一切。毋庸置疑,那个人一定不是我。在我所居住的北美西北海岸,海员需要像调整船帆一样频繁地观察潮汐。虽说我们觉得是在海面上航行,其实也是穿梭于满潮之峰与干潮之谷之间。御潮而行的旅者绝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这是加里宁湾教我的。1990年8月,我们一行12人,其中包括3名船员,已经沿克鲁佐夫岛和奇恰戈夫岛偏僻的海岸行驶了一周。人类学家及作家理查德德纳尔逊出席了我们的海上研讨会,主题是自然、文化与世界观。我们在克鲁佐夫岛北端加里宁湾的一个小湾口停泊过夜,准备第二天登岛徒步,然后再驶向锡特卡小城,结束旅行。当晚我们入睡时,夜色寂静,繁星密布。但在凌晨时分,我被呼啸的风声惊醒,便立刻穿上橡胶靴,爬上甲板,查看是否一切都完好无损。事与愿违。我们的船已经拖曳着锚横穿了海湾,搁浅于淤泥之中。简直如鲠在喉,我从驾驶室赶快抓起潮汐表。如果现在是干潮,一会儿就涨潮的话,那么我们还算幸运。如此,十字军号就能轻松地随着涨潮浮起来,和以前一样逃过一劫。但如若碰上满潮,且准备退潮的话,这将会是一场灾难。只要潮高达到4.3米,退潮时,海水将全部从十字军号下退离,我们便会完全淹没于淤泥之中。翻到8月19日星期日那一页,上面写着满潮:05:00,干潮:09:50。我反复看了好几遍。真的吗?如果真是如此,那我们刚好在满潮最高峰时搁浅了这是最糟糕的情况。在接下来的9到10个小时里,加里宁湾不会有那么大水量可以让十字军号成功浮起来;而与此同时,我们只会越来越深地沉入淤泥里,甚至到最后,根本就再也出不来。我和船员们喊醒所有人,并用小船把他们送到陆地上的帐篷。理查德德手里端着一把来福枪,防止熊的攻击。狂风以每小时40多海里的速度凶猛地从群山间咆哮而至,将海湾抽打成白沫。它撕毁了十字军号甲板上的一艘小船,好像扔掉牙签一样把它掀入海湾。倾盆大雨刺得我的眼睛睁不开。锡特卡是距离最近的救援之地,但乘船过去也至少得4个小时。通常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船长不会去寻求支援。可海潮不涨我就无法判断我们是否需要帮助,而一旦真正到那时候,可能一切支持都于事无补了。好几个时辰过去了,我看着十字军号仿佛一只濒死的困兽,在挣扎中越陷越深,先没了膝盖,然后四肢,最后周身。水面涨到她的胸腔。当潮水退去的时候,70吨重的她会完全陷入泥淖,再也不愿出来了。莱拉希尔顿和我留在船上,游走于各个船舱间,试图抢救一些重要的对象。我担心那个引擎,一台拖拉机大小的底特律柴油机。没有了它,在锚地或船坞就无法调控。我盯着升起的水面舔舐油盘,接而将它吞没。下一个是电池,再下一个是喷油器。到上午十点左右,整块引擎铁匣子都已消失在浑浊的水中。食物、鞋子和水果们仿佛为找到自由而雀跃。袋装的葡萄干和薄荷饼干这里那里地上串下跳。米粒在卧室舱铺板上方盘旋成球状的鲱鱼群。还有书。那些书啊!两百多本书与大海一起膨胀,与苹果、梨还有网球鞋结为舞伴。我永远不会忘记从我面前漂浮而过的名字:爱德华瑞克特的《太平洋潮汐之间》、罗伯特勃莱的《当沉睡者醒来》、拉姆达斯《我能给你什么样的帮助?》。莱拉捡起一本湿透了的书,挤出无奈的笑,那是马可辛库敏的《深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