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以经治国与汉代社会
》
售價:HK$
98.6
《
我真正想要什么?:智慧瑜伽答问/正念系列
》
售價:HK$
58.2
《
元朝理财记 从成吉思汗的崛起到元朝的衰亡
》
售價:HK$
98.6
《
欧洲史:一本书历览欧洲数千年兴衰起伏,理解欧洲文明何以铸就今日世界
》
售價:HK$
333.8
《
趣学CCNA——路由与交换(第2版)
》
售價:HK$
100.6
《
世界航空地理(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
》
售價:HK$
244.2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HK$
87.4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HK$
77.3
|
內容簡介: |
本书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领导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本书将近百年的演变和人物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本书看待历史事件的视角、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让我们耳目一新,颠覆我们的认知。;
李军全博士带着我们一起读《中国近代史》,了解蒋廷黻先生其人,梳理《中国近代史》的亮点与价值,帮助我们迅速把握《中国近代史》的精髓,了解近百年来中国历史。
|
關於作者: |
蒋廷黻(18951965),著名历史学家。1923年担任南开大学首任历史系主任,与梁启超成为南开大学史学的奠基者。1925年担任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后弃学从政,先后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常驻联合国代表、驻美国大使等职,被誉为国民党官员中*知外交的人。1965年病逝于纽约。蒋廷黻先生研究历史反对治史书而非史学的传统方法,采用重综合、重分析、重整体把握的新史学方法,并将其引入当时尚属荒漠的近代史领域,从而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被称作拓荒者开山的人近代史尚无第二人。
|
目錄:
|
《中国近代史》导读;001
总;论;025
第一章;剿夷与抚夷
一;英国请中国订立邦交;030
二;英国人做鸦片买卖;034
三;东西对打;037
四;民族丧失二十年的光阴;041
五;不平等条约开始;044
六;剿夷派又抬头;046
七;剿夷派崩溃;049
第二章;洪秀全与曾国藩
一;旧社会走循环套;056
二;洪秀全企图建新朝;059
三;曾国藩刷新旧社会;062
四;洪秀全失败;066
第三章;自强及其失败
一;内外合作以求自强;072
二;步步向前进;076
三;前进遇着阻碍;078
四;士大夫轻举妄动;083
五;中日初次决战;091
第四章;瓜分及民族之复兴
一;李鸿章引狼入室;102
二;康有为辅助光绪变法;105
三;顽固势力总动员;109
四;孙总理提民族复兴方案;113
五;民族扫除复兴的障碍;118
六;军阀割据十五年;122
七;贯彻总理的遗教;125
附录一;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
一;中西方关系发生变化;131
二;欧洲人的蚕食;133
三;葡萄牙设法通商;136
四;国外殖民势力更替;141
五;康熙帝的外交;146
六;外交策略不进反退;148
七;马戛尔尼来华;152
八;英国输入鸦片;158
九;鸦片战争前后;162
十;抚夷的难题;165
十一;剿夷外交的代价;168
十二;俄罗斯侵吞国土;171
十三;自强运动的兴起与失败;172
十四;尾;言;173
附录二;琦善与鸦片战争
一;引;言;176
二;琦善与鸦片战争的军事关系;179
三;琦善与鸦片战争的外交关系;190
附录三;南京的机会与日本的和平
一;小;序;200
二;九一八的责任问题;202
三;国联调查团所指的路;207
四;南京的机会;214
五;热河失守以后;218
六;长期抵抗中如何运用国联及国际;223
七;这一次的华府会议;229
八;我们目前对于中央最要的希望;234
九;九一八两年以后;237
十;国际现势的分析;241
十一;论日本和平;247
十二;经过满洲国;252
十三;民族复兴的一个条件;259
十四;中国近代化的问题;262
|
內容試閱:
|
蒋廷黻,曾经一个誉满学界和政界的名字,一个以史学改革和知外交著称的名字。就时下情形而言,蒋廷黻又是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陌生是因为斯人早已远去,与民众生活没有多少交集,很难在人的记忆中留存;熟悉是缘于最近兴起的蒋廷黻热,不论是在中国学术领域,还是在图书出版领域,都在发掘蒋廷黻个人及其思想价值,尤其是他的《中国近代史》备受推崇。
一、求学之路:鲤鱼跳龙门
中国民间有则传说:鲤鱼经过努力跳过龙门,便会幻化为龙。后来,此说被寓意为一个人学业有成。细细想来,在中国传统社会,底层民众要改变自身命运,真的是鲤鱼跳龙门般的艰苦过程。之所以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政治伦理文化集聚而来的科层制的社会结构。学者们将传统中国社会结构归之为金字塔式的形态,这种归纳直接、形象,是对中国长期以来的君主专制权力制度所造成的社会分层的一种概括。底层学子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谋取前程,实现由金字塔底座向上层、由农向士身份的转化,完成跳龙门的蜕变。通常,蜕变的时刻,不仅是个人身份、地位的提高,还是家庭和家族,乃至整个村落的荣耀,因而寒门学子往往背负着更为沉重的人生使命。蒋廷黻便出生于这样一种社会文化环境中,只不过此时的清王朝积贫积弱,统治力日渐衰退,已无以往天朝之荣光,但是随着国门大开,西方现代文明的输入让蒋廷黻的跳龙门之旅充满了异域风景。
1895年12月7日,蒋廷黻出生于湖南省宝庆府邵阳县(今属邵东)楮塘铺(今属廉桥),迎接他的是一个较为富足的农商之家,一个属于中国传统村落的鱼米之乡。1895年,不仅对于清王朝来说,乃至对于整个民族而言,都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中日两国战争以中国战败结束,除却割让台湾岛和赔偿巨额白银的苦痛,实际上也宣告了中国政治上层学习西方文明的努力获得了一个失败的结局。面对此种结果,国人意识到清政府的软弱无力,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感,坚定了在更深层面学习西方文明的决心。于是,一股救国救民的新兴政治力量旋即而起,先是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后有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中国的开化程度走向深入。对此,学者马勇言道:假如说近代中国确有一个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话,那么这个变局的具体年份不是1840,也不是1860,而是18941895年。1襁褓之中的蒋廷黻自然不会知晓其中的大变局意义,但是在后来的求学经历中,社会上的那种救国救民情怀还是感染了他。
蒋家属于典型的中国传统家庭,整个家族聚居在一起。虽然西方文明早已进入中国内陆,但是包括蒋家乡在内的很多乡村并未受到西方近代文明的影响,仍然处于孤立、闭塞的生活状态中。据蒋廷黻讲,童年时期邵阳的信息通信手段极为落后,没有报纸和邮政电信设施,中日甲午战争的消息直到很久民众才知晓,他也从未看见或使用过外国货,连最普通的外国货洋油、洋烟、洋布等一概没有,只有一种外国货:针。2从历史发展的大格局来看,这种恬静的田园生活不会长久地持续下去,毕竟世界文明已经迫不及待地涌进来,传统中国终究要接受近代文明的洗礼。
蒋廷黻的父辈,兄弟三人,大伯文弱,二伯接受的教育比较多,立志成为蒋氏家族第一个获得功名的人,结果屡屡受挫,转而经商。虽是如此,他并未丧失考取功名的信念,寄梦想于下一代,希望子侄们能够光宗耀祖,因而不遗余力地鼓励、安排子侄们接受教育。蒋的父亲排行老三,颇有商业意识,经营着祖辈留下来的一间铁器店铺,还是乡间能人,经常为邻居们排忧解难,通常是将争执双方邀约在一起吃饭,说明利害,调停争执点,促成双方和解。他并不在意商在四民社会中的末位排序,反而认为经商是一种不错的职业,坚持让蒋廷黻学经商。只是蒋的父亲的意见并不算
数,因为蒋的二伯极力坚持下一代应该走科举、考功名的人生道路。源于二伯的执念和努力,蒋廷黻开始了跳龙门的旅程。
在当时科举取士的大环境中,私塾几乎是乡村学子实现人生进阶的唯一通道,因而遍布各个村落,有些财力的家庭更是高薪聘请教书先生,教授自家子弟。1901年,蒋廷黻六岁时进入二伯在家中创办的一所私塾,接受启蒙教育。一年后,二伯将他转到赵家私塾,两年后,又转到邓家私塾。之所以如此频繁地转学,是因为蒋的二伯认为应该到教育水平高的私塾求学。《三字经》是必备的开蒙课程,每句三字,带有韵律,并不难读,主要培养学生修身、睦邻、齐家的处世理念;较高序列的课程便是与科举考试紧密结合的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主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教育和宣扬;此外,较好的私塾还能够让学生读到少量的其他经典著作。对于蒋廷黻来说,五年的私塾生活,不仅让他熟读了四书五经,还能作些诗文,甚至还阅读了具有政治意味的编年体史学巨著《资治通鉴》。重要的是,他接受了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的教育,还受到了出则为仕求学观念的熏陶。
1905年,对于中国学子实在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年份。这一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一下子断绝了乡村学子的跳龙门途径。消息散开,学子们极为震惊、烦恼,于彷徨中寻求出路。其实,除旧布新本是历史发展规律,当旧事物无法抵御新文明时,旧事物自然会被淘汰,更何况检验旧事物的是发生在中国本土的日俄战争。日本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彻底让清王朝认识到了维新的迫切性,连保守派领军人物慈禧太后都涌起了变革的政治热情。就这样,科举制度在历史舞台上消失了,可能对很多学子来说,人生未来也一同消失了。这件事情同样让蒋的二伯伤神,但是其心中信念始终不变,认为不管中国怎么变,他的侄辈欲求发展只有读书一途1。为应付变局,二伯将蒋廷黻送入省会长沙的一所新式学堂明德学堂就读。由此,蒋廷黻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他在所寻求的传统进阶之路被封死后,转而走上了另一条跳龙门之路,只是迎接他的不再是中国传统文明,而是具有吸引力的西方现代文明。
1906年春,蒋廷黻与其兄长一同进入明德学堂。该学堂完全不同于乡村私塾,有着现代化的建筑、地板和玻璃窗,学生身穿统一制服,排成队列出入教室和宿舍,还有充足的游戏时间,学习科目也不再是四书五经,而是国文、数学、图画、自然等。最特殊的是,学生在晚间课后要到礼堂听代校长训话,训话内容大多是告诫学生爱国,强调中国被列强欺辱,希望年轻人努力学习,吸收新知识,报效国家。后来,蒋廷黻得知明德学堂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有关联,故而革命爱国气息浓厚。对于明德学堂的这种爱国教育,蒋廷黻感觉到又新又刺激2。明德学堂的学习生活是短暂的。秋季,蒋廷黻与兄长便被二伯转入湘潭益智中学,原因是学习英语、数学等课程。益智中学是一所教会学校,又不同于明德学堂,没有强烈的政治气氛,学生不穿制服,也没有军训,大多时候都是宣传西方宗教文化。在益智中学,蒋廷黻学习了英语等新式课程,还阅读了麦尔斯的《通史》,接触到了世界历史和文明,当然也学习了令他烦恼的《圣经》。在此期间,他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学校教师林格尔夫人的青睐。现在来看,如果没有林格尔夫人的照顾和帮助,蒋廷黻很难登上出国留洋的轮船。通常在一个人的人生历程中,总是会遇到乐意帮助自己的贵人,对蒋而言,林格尔夫人就是改变他人生际遇的一位贵人。
1911年秋,辛亥革命爆发,引起了江南社会的骚动,也给在华的外国人带来了不安,他们大都认为中国的革命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纷纷准备离华,林格尔夫人亦决定返回美国。此时的蒋廷黻已经16岁了,这是一个有独立思维的有理想且不惧风险的年龄,他决定随林格尔夫人到美国,继续读书。途中,中国革命势头消减,林格尔夫人中止了返美计划,但是准备好一切的蒋廷黻没有放弃,毅然赴美,踏上了异域的求学道路。
留美初期,蒋廷黻面临语言、资金等诸多生活困难,只好进入半工半读的密苏里州派克学院就读,除了语言训练有所进步外,他难以接受到系统的西方教育,这种困境在申请到湖南省官方奖学金后才有所改善。1914年秋,蒋廷黻转入俄亥俄州奥柏林学院,正式接受到美国式的大学教育,由于国内政治环境变故,蒋的奖学金被取消了,他只得再次自力更生。奥柏林学院主要是自由教育,注重训练学生的品行和信仰。在这里,蒋廷黻的心智日益成熟,智识水准逐步提高,他学习了化学、生物学、植物学等自然科学,培养了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还熟知了认识自然现象的科学方法。同时,他开始关注自己国家的政治局势,萌发出救国思想。为此,在获得奥柏林学院学士学位后,他果断地接受基督教中国学生青年会的邀请,参加一战华工服务,前去法国的中国劳工营鼓舞士气。赴法时期,蒋廷黻感受到了世界和平的意义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尴尬,尤其是对战后巴黎和会上关于中国决议的失望。
1919年夏,蒋廷黻返回美国,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或许是受到赴法经历的影响,蒋廷黻深知中国政治的无力,几次转换专业,以求救中国之专业。最初,他选择的是新闻专业,期望以报界大亨左右中国政治,一段时间后,认为只有知晓政治,才能左右政治,旋即专攻政治科学,不久又认为政治也有一定的限度,只有懂得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政治,转而攻读历史。多年后,在谈到此段经历时,蒋廷黻言道: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我曾改行很多次,从教历史到公务员,再到新闻记者,换来换去。直到最后,我还无法确定究竟哪一行能使人对政治有最佳、最正确、最深入的了解。1
1923年春,蒋廷黻顺利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这个学位表明了蒋廷黻的求学之路终有所成。对于此时的蒋廷黻而言,经历艰难后终于跃过龙门,自然踌躇满志,期待回到自己的祖国施展抱负。而此时的中国,业已经历民国政府治理十余年,虽对西方文明制度的认识和建设有所建树,但是积贫积弱的国情仍未变化,依旧内忧外患,诸多层面亟待变革,迫切需要蒋廷黻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回国效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