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705.6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HK$
74.8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HK$
78.2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HK$
92.0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HK$
66.7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HK$
92.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HK$
81.4
編輯推薦:
《现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环境的述说,1521世纪》(第三版)是全球史研究领域独树一帜的经典。它打破了关于现代世界历史的欧洲中心论叙事,用清晰而又简明的语言建构出一套全球的、环境的现代历史叙事,具有很强的智识冲击力。全书涵盖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的主题包括俄罗斯、中国、奥斯曼、莫卧儿等帝国的扩张,美洲的征服,伊斯兰教的扩散,工业革命,美国的兴起等,并从全新的视角对这些主题做了别开生面的阐发;叙述了与当下关切紧密相关的重大议题,如全球变暖、人口增减、病菌传播、能源危机、全球不平等等在现代世界历史上的起源和演变。此外全书论证清晰、行文晓畅、配图精当、译文贴切,颇具可读性。
內容簡介:
本书是全球史研究领域独树一帜的经典。它打破了关于现代世界历史的欧洲中心论叙事,用清晰而又简明的语言建构出一套全球的、环境的现代历史叙事。第三版更把亚洲和环境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对于我们现今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提供了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见解。作者突出印度洋在现代早期的全球贸易中所处的中心地位;强调旧生物体制的危机、在本土开采煤矿之便利以及发现新大陆等诸因素的偶合,共同促成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还阐发了全球氮循环对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制约与影响。这些见解都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關於作者:
马立博(Robert B. Marks),美国南加利福尼亚惠蒂尔学院历史学和环境研究教授,2000年曾获该校哈利W.纳霍德杰出教学奖。马立博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横跨中国史和世界史、并在两个领域都卓有成就的历史学家。他常年开设中国史、东亚史、环境史和现代世界起源等课程,主要关注人与环境在历史上的关系。代表作有《虎、米、丝、泥:帝制晚期华南的环境与经济》(1998)、《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2013)、《现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环境的述说,1521世纪》(2015)等。 夏继果,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地中海史、中世纪西班牙史、历史上的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目前主要开设与全球史和地中海史有关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代表作有《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外交政策研究》(1999)以及与杰里本特利(Jerry Bentley)共同主编的《全球史读本》(2010);主要译著有《12世纪文艺复兴》(2005)、《现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生态的述说》(2006)等。
目錄 :
中文版序
第三版序言
导 论 西方的兴起?
第一章 1400年前后的物质世界和贸易世界
第二章 从中国说起
第三章 帝国、国家和新大陆,15001775年
第四章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17501850年
第五章 差距
第六章 大转折
结 论 改变、延续及对未来的展望
注释
索引
译后记
內容試閱 :
中文版序
本书的最新版本在中国出版、与中国读者见面,我感到非常荣幸。本书第一版的读者会发现,第三版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特点,其中尤其需要提到的是,它所涉及的内容一直延续到现今,并且增加了关于环境的篇幅。
与现代世界历史的大多著作不同,本书带给读者一种基于全球的、环境的叙事;对于我们现今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提供了新的、有时是让人吃惊的见解。
有关现代世界的大多历史著作都特别关注欧洲:西方的兴起或者资本主义(首先兴起于西欧)的发展。关于现代世界形成的大多著作因循卡尔马克思和其他19世纪欧洲社会理论学家的观点,认为,现代性的最初萌发始于西欧,由那个时代和那个地区的特殊原因所致;现代性导致了工业资本主义的产生,并且由欧洲人以其美国兄弟传播到全球,现代世界应运而生。现代世界历史的叙事通常都是欧洲中心论的,原因在于它们把欧洲放在核心的位置,把欧洲人的所作所为当作现代历史的驱动力。
本书的研究路径以及所提出的观点与此颇为不同,它把亚洲和环境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
首先,只有在全球的语境中,把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放在从大约1400年到1800年蓬勃兴起的全球经济的核心,我们才能够理解现代世界的历史。在近代早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和印度是最为先进的经济体,欧洲国家则由于远离以中国和印度洋为核心的经济引擎而相对落后,正在千方百计谋求获取亚洲财富的途径并迎头赶上。
其次,只有在环境的语境下才能理解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向化石燃料工业经济跨越的原因。到1800年,包括中国和西欧在内的世界上所有最为发达的农业经济都在努力挣脱环境的限制,主要原因在于森林采伐已耗尽了能源,无论对家庭取暖、做饭还是对工业生产来说都是如此。所谓的工业革命的确最早发生在英国,但其中的原因并不在于我们想象中的英国之于世界其他地区来说所具有的文化、政治或经济优越性。
本书还把世界历史放到全球氮循环的语境中来理解。氮是一种化学品,对地球上的生命至关重要。没有氮,人类就无法生存。问题在于,几乎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能够被动植物(包括人类)所利用的氮受到自然过程的严重制约。人类的生存状况限制着任何一个社会和整个世界的人口数量。那些拥有高产农业的地区能够开发利用最大量的自然过程产生的氮,并养活大量人口。在20世纪,氮对可能性的制约被打破了,一种工业生产方法被发明出来。现如今,这种方法所生产的可供动植物利用的氮已超过了所有自然过程所产生的氮的总量,导致今天的世界人口已猛增到70多亿。
读者也许想知道我有什么资格撰写这种把中国和环境作为重要故事情节的现代世界的历史。从专业训练、研究和出版的角度来说,我是研究中国的历史学家。1978年,我在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得中国史博士学位,我的第一部中国史著作(关于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彭湃)也在不久之后出版。我的第二部著作是一部明清时期华南地区的环境史,已有中译本出版。本书的研究让我相信,帝制晚期的中国经济,特别是农业和市场体系,丝毫不逊色于世界其他地区,因此那时的中国并不落后。最近出版的第三部著作研究中国与其环境的关系,涉及从九千年前农业的起源到今天的漫长历史进程。该书中译本也已经出版。
在过去25年的时间里,我自己和另外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使我们几位同仁由于我们在加利福尼亚的多所大学工作所以有时被称为加州学派对现代世界起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叙述方式产生了怀疑。很幸运,我非常熟悉这些中国史学者的研究工作,因而能够把他们的成果综合起来,形成此英文著作,把关于中国的最新学术成就呈现给世界史学者。
正像我乐于把关于中国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世界史学者那样,我也荣幸地把这本关于世界史的新解读中国和环境在其中至关重要推荐给中国读者。
马立博
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