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李白诗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

書城自編碼: 307589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古诗词
作者: 薛天纬
國際書號(ISBN): 9787020115655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10-01
版次: 1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5.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传播与流动:移民、手机与集装箱(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传播与流动:移民、手机与集装箱(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售價:HK$ 109.8
《证券分析》前传:格雷厄姆投资思想与证券分析方法
《 《证券分析》前传:格雷厄姆投资思想与证券分析方法 》

售價:HK$ 134.3
当我点击时,算法在想什么?
《 当我点击时,算法在想什么? 》

售價:HK$ 78.2
服务的细节136:提高成交率的50个销售技巧
《 服务的细节136:提高成交率的50个销售技巧 》

售價:HK$ 65.0
变法与党争:大明帝国的衰亡(1500—1644)
《 变法与党争:大明帝国的衰亡(1500—1644) 》

售價:HK$ 96.3
史学的性别
《 史学的性别 》

售價:HK$ 80.2
中国女军史
《 中国女军史 》

售價:HK$ 151.0
大学问·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
《 大学问·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 》

售價:HK$ 105.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9.5
《乐府诗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
+

HK$ 41.2
《王维诗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
+

HK$ 61.1
《元稹诗文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
+

HK$ 59.6
《宋诗选注(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
+

HK$ 59.6
《苏轼诗词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
內容簡介:
李白是唐代*有名的诗人,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性的人物,人们将他与杜甫并称李杜,又被人们誉为诗仙。李白诗历来为人传诵,经典作品家喻户晓,这本诗选以清代王琦《李太白全集》为底本,共选李白诗歌289题343首,将李白诗之精华囊括无遗,较好地体现了李白精神和他的艺术风貌,也比较完整地展现了诗人的生平经历。这是一部较好的李白诗歌选本。
關於作者:
薛天纬,陕西省宜川县人。生于1942年11月。1959年9月至1963年7月在西北大学中文系读本科。1963年7月毕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到新疆,在乌鲁木齐第一师范任教,经历了文革。1978年9月至1981年12月在西北大学师从傅庚生、安旗读研究生,专业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毕业获硕士学位,重返新疆。其时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已归入新成立的新疆师范大学,遂于1982年1月起在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直至2009年年底退休。1992年获教授职称。曾任中文系副主任、教务处长,1994年4月至2002年12月任副校长。2011年5月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2005年至2013年任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兼《中国李白研究》主编。现任中国李白研究会学术咨询委员、兼《中国李白研究》执行主编。1984年至2012年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并任《唐代文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2005年被陕西师范大学聘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顾问等。
薛先生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诗学及唐诗,尤重李白研究。主要著作有《李白年谱》(与安旗合著)、《李诗咀华》(与安旗、阎琦合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安旗主编)、《李太白论》、《唐代歌行论》、《高适岑参诗选评》、《李白唐诗西域》、《李白诗解》等。
目錄
前言

一蜀中时期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登峨眉山
登锦城散花楼
上李邕
别匡山
峨眉山月歌
宿巫山下
二酒隐安陆时期及初入长安前后
渡荆门送别
荆门浮舟望蜀江
秋下荆门
望庐山瀑布二首
望庐山五老峰
望天门山
长干行
杨叛儿
金陵酒肆留别
夜下征虏亭
别储邕之剡中
越中览古
苏台览古
采莲曲
越女词五首(选三)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山中问答
静夜思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长相思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赠新平少年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行路难三首(选二)
燕昭延郭隗(《古风》其十五)
大车扬飞尘(《古风》其二十四)
蜀道难
送友人入蜀
梁园吟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梁甫吟
春夜洛城闻笛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山中与幽人对酌
赠内
酬崔五郎中
襄阳歌
赠孟浩然
大堤曲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太原早秋
观放白鹰
将进酒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夜泊牛渚怀古
三移家东鲁及供奉翰林时期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齐有倜傥生(《古风》其十)
嘲鲁儒
客中作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答友人赠乌纱帽
赠从弟冽
凤笙篇
游泰山六首(选二)
南陵别儿童入京
从驾温泉宫醉后赠杨山人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效古二首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清平调词三首
阳春歌
乌栖曲
君子有所思行
少年行三首选一
白鼻
前有一樽酒行二首(选一)
送窦司马贬宜春
塞上曲
塞下曲六首(选三)
关山月
子夜吴歌四首(选二)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秋夜独坐怀故山
赠裴十四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郢客吟白雪(《古风》其二十一)
玉壶吟
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鞠歌行
惧谗
于阗采花
白头吟
长门怨二首
玉阶怨
怨情
夜坐吟
美人出南国(《古风》其四十九)
宋玉事楚王(《感遇》其四)
齐瑟弹东吟(《古风》其五十五)
月下独酌四首
越客采明珠(《古风》其五十六)
桃花开东园(《古风》其四十七)
登高望四海(《古风》其三十九)
松柏本孤直(《古风》其十二)
题东溪公幽居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送贺宾客归越
灞陵行送别
凤饥不啄粟(《古风》其四十)
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秦水别陇首(《古风》其二十二)
山人劝酒
四去朝十年
赠崔侍御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
送蔡山人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
怀仙歌
朝弄紫泥海(《古风》其四十一)
仙人骑彩凤(《拟古》其十)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东鲁门泛舟二首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
苍耳作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况之秦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
沙丘城下寄杜甫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别中都明府兄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梦游天姥吟留别东鲁诸公
鸣皋歌送岑徵君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淮海对雪赠傅霭
留别广陵诸公
金陵歌送别范宣
登金陵凤凰台
劳劳亭
丁督护歌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对酒忆贺监二首(选一)
登高丘而望远海
秦王扫六合(《古风》其三)
送杨燕之东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金陵凤凰台置酒
酬崔侍御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
侍御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寄东鲁二稚子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醉后赠从甥高镇
战城南
胡关饶风沙(《古风》其十四)
大雅久不作(《古风》其一)
丑女来效颦(《古风》其三十五)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羽檄如流星(《古风》其三十四)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行行且游猎篇
出自蓟北门行
幽州胡马客歌
北风行
倚剑登高台(《古风》其五十四)
戏赠杜甫
殷后乱天纪(《古风》其五十一)
三季分战国(《古风》其二十九)
战国何纷纷(《古风》其五十三)
一百四十年(《古风》其四十六)
书情赠蔡舍人雄
远别离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横江词六首(选三)
江上答崔宣城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游敬亭寄崔侍御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观胡人吹笛
寄崔侍御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独坐敬亭山
听蜀僧濬弹琴
哭晁卿衡
宿湖
清溪行
宿清溪主人
秋浦歌十七首(选五)
赠汪伦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铜官山醉后绝句
秋浦寄内
自代内赠
五从璘及长流夜郎前后
北上行
奔亡道中五首(选二)
赠武十七谔并序
西上莲花山(《古风》其十九)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猛虎行
扶风豪士歌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菩萨蛮
忆秦娥
赠韦秘书子春
别内赴征三首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南奔书怀
上留田行
在寻阳非所寄内
狱中上崔相涣
上崔相百忧章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并序
万愤词投魏郎中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赠张相镐二首
流夜郎闻酺不预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
流夜郎永华寺寄寻阳群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望鹦鹉洲怀祢衡
赠别郑判官
放后遇恩不霑
流夜郎赠辛判官
上三峡
南流夜郎寄内
流夜郎题葵叶
望木瓜山
早发白帝城
六晚年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早春寄王汉阳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剋复之美书怀示息
秀才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选一)
江夏赠韦南陵冰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
良宰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巴陵赠贾舍人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荆州贼乱临洞庭言怀作
临江王节士歌
草书歌行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
此赠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江上吟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天马歌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豫章行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游谢氏山亭
宣城见杜鹃花
九日龙山饮
九月十日即事
哭宣城善酿纪叟
临路歌
七未编年
送杨少府赴选
长歌行
日出入行
把酒问月
长绳难系日(《拟古》其三)
月色不可扫(《拟古》其八)
待酒不至
对酒
送友人
春怨
陌上赠美人
代别情人
三五七言
內容試閱
前言


公元8世纪中叶的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中国封建社会步入了它的黄金时代,经济发达、政治开明、思想解放、文化繁荣,都达到了空前的历史水平。在这堪称盛世的年代,天才诗人李白应运而出,以其独特的人格才情与艺术个性创造了既反映时代精神、又张扬人类本性的不朽诗篇,诗人因而站上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顶峰(与他并肩而立的是诗人杜甫),他的诗歌则成了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垂辉映千春的宝贵文化遗产。
李白(701763),字太白。诗人在至德二载(757)写过一篇《为宋中丞自荐表》,自述年五十有七,由此推算,他的出生年份是确定无疑的。他又在诗文中写到自己的出身家世:白,陇西布衣。(《与韩荆州书》)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赠张相镐二首》)自谓汉飞将军李广的后代。关于李白家世,还有两条原始记载:一是李阳冰《草堂集序》(以下简称李序),曰: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一是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以下简称范碑),曰: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以来,漏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李阳冰,当涂县令,李白称之为族叔,晚岁投靠其处,并托付李阳冰为自己编集文集。所以,李阳冰所记李白家世乃出自诗人口述。范传正,宣、歙、池等州观察使,在李白去世五十五年后为其迁葬,所记李白家世出自诗人之子伯禽手疏。将以上资料加以梳理,得出关于李白家世的基本结论是:一,祖籍(族望)陇西,汉飞将军李广之后。二,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李暠系李广之后。当晋安帝之末,据河西五郡,国号曰凉)。李唐王室也是李暠后裔,所以,李白与王室同宗。三,先世于隋末窜于碎叶(碎叶在隋代属西突厥,在唐代是安西都护府属下的一个军镇,碎叶城遗址在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条支在唐人心目中是个大概念,碎叶可包含于其中)。四,其家于中宗神龙之初(705)潜回蜀地,居住广汉(汉代郡名,唐为绵州)。李白的故乡江油,在唐代称昌明,系绵州属县。可以推想,李白先世长期在西域生活,诗人身上很可能有非汉族的血统,但有的研究者说李白是胡人则缺乏根据。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时下主流看法,是碎叶,因为他的父辈是705年左右才来到蜀地,这一年诗人已经五岁。但细读李《序》和范《碑》,按其叙事顺序,似李白之家归蜀在前,诗人出生在后。曾受李白之托为其编集文集的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以下简称魏序)中亦云:身既生蜀,则江山英秀。所以,学术界也有李白生于蜀地之说。
李白的生平经历可分为六个时期,即:蜀中时期、酒隐安陆及初入长安前后、移家东鲁及供奉翰林时期、去朝十年、从璘及长流夜郎前后、晚年。贯穿其一生的,是为了实现从政理想而发生过的初入长安、供奉翰林、北游幽州、入永王军幕、投李光弼军五次重大行动。
青少年时代,李白在故乡蜀中接受了多种文化的教育熏陶。他尝自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十五学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与韩荆州书》)还曾从赵蕤学习属于纵横术的《长短经》。这些内容总括起来,无非儒、道二家。儒家文化引导李白积极用世,作赋、学剑术、学《长短经》,都是用世的准备。为了谋求政治前途,李白在出蜀前就开始了干谒活动,他曾向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苏颋路中投刺,又谒见过渝州刺史李邕。道家文化则引导李白出世而向往仙界,实质是引导他超越世俗功利而追求精神自由。儒、道二家文化相反相成,相互辉映,构成了李白堪称完美的人生观。他以《庄子》中的大鹏形象来寄寓自己的人生理想,企望乘运而起,并顺时而行藏。大约在二十五岁时,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走向蜀中之外的广阔天地,踏上了为实现理想人生的奋斗历程。
李白出蜀后,漫游江汉、吴越,于开元十五年、二十七岁时来到安陆(今湖北安陆)。高宗时故相许圉师家见招,妻以孙女(《上安州裴长史书》),由此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据研究者考证,李白之妻并非许圉师嫡孙女,而是许圉师安陆老家的一位他房孙辈。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李白对其人生理想有具体表述: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即首先建功立业,然后归隐江湖。这种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前半是儒,后半是道,实际上是儒、道二家观念糅合而成。李白于开元十八年西入秦海,一观国风(《上安州裴长史书》),即初入长安。他本欲通过干谒王公大人,扣开君门。但在长安遭到以卫尉卿张垍为代表的权贵的排斥,铩羽而归。初入长安的经历,是对李白天真而充满诗意的人生理想的严重打击,但他毕竟涉世未深,所以,对未来仍满怀期望。
大约在开元二十八年(740),李白携女平阳、子伯禽移居东鲁,许氏夫人去世应是诗人离开安陆的直接原因。在东鲁,李白与韩准、裴政、孔巢父等结为竹溪六逸,隐于徂徕山。经故交元丹丘及玉真公主荐举,天宝元年(742)秋,李白奉玄宗诏入朝,为翰林供奉(天宝年间,翰林供奉也可称翰林学士)。入朝之初,玄宗对李白恩宠有加,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序)当年十月,李白在《从驾温泉宫醉后赠杨山人》诗中写道: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在诗人看来,功成身退的美好人生理想距离他似乎只有一步之遥。据李序和范碑所记,李白在朝确曾担任过潜草诏诰、专掌密命等机要事务,李白自己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中也说当年既润色于鸿业,或间草于王言,雍容揄扬,特见褒赏。但身为翰林供奉的诗人,其主要职分乃是以其诗歌才能侍奉玄宗的风流生活,《清平调词三首》的创作即是典型例证。生性爱好自由的诗人很快厌倦了这种类似俳优的生活,再加上宫中奸佞之徒的谗毁,李白渐被疏远。当他意识到建功立业的理想不可能实现时,遂于天宝三载上疏请还。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李序)魏序云:许中书舍人,以张垍谗逐,游海岱间,应是当时实情。供奉翰林既给李白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也使他的从政理想经历了一次大幻灭。
去朝之初,李白一度被出世思想支配,他履行了加入道教的仪式,并沉迷于求仙幻想之中。但事实上他并不能放弃从政的理想。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况之秦》)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他仍期盼着君王的再顾。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书情赠蔡舍人雄》),去朝后的十年间,他四处漫游,约在天宝十载,于梁园所在地宋城(今河南商丘)与宗氏(武后时故相宗楚客的孙女)成婚。为了寻找政治出路,天宝十一载前后,李白曾怀着且探虎穴向沙漠(《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的冒险心情,北游幽州。他在幽州看到安禄山叛逆势力坐大的危机形势,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只好逃离。幽州归来后,李白于天宝十二载春夏间似有三入长安之行,欲就时局危机向朝廷建言,无果而去。李白于天宝十二载秋来到宣州(今安徽宣城),在皖南山水间休憩疲顿的心灵。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报国无门,暂在庐山隐居。十五载(即至德元载)岁末,奉永王李璘征召,下山入幕。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永王是接受了玄宗的任命,为江陵大都督,在南方经营水军,并沿江东巡。李白怀着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同上诗)的报国热忱入幕,却没有意识到朝廷内部政治斗争的复杂与险恶。已经在灵武登基的肃宗,认为永王有异志,发兵征讨,永王于至德二载(757)二月兵败丹阳,李白因从璘而获罪陷狱。虽经江南宣慰使崔涣及御史中丞宋若思营救,一度出狱,但朝廷最终还是判处李白流刑中最重的一种,即流放极为边远的夜郎(今贵州桐梓)。魏序云:宗室有潭者,白陷焉。 李白乃是宗室斗争中无辜的牺牲品。李白于乾元元年(758)踏上流途,次年春行至巫山,朝廷因天旱颁发赦令,因而被侥幸放还(研究界也有认为李白是到达夜郎后遇赦的看法)。
晚年,李白在江南飘流,景况十分凄凉,但仍期待着见用于朝廷的机会。宝应元年(762)秋,李白作有《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可知李白有一次请缨从军的行动,只是因病半途而废。贫病之中,李白来到当涂(今安徽当涂),投靠县令李阳冰。当年十一月,李白于疾亟之时枕上授简,将编集及作序的后事托付给李阳冰。旧说以为李白这年冬即病逝,但李白《游谢氏山亭》诗开首即云沦老卧江海,再欢天地清,显然是指代宗广德元年(763,即宝应二年)正月安史之乱彻底平定的时事,诗中又写了大病稍起的景况,所以,可以判定李白的生命延续到了这一年。广德元年冬,李白逝于当涂。次年初,朝廷尚不知李白死讯,曾为其授官,范碑记曰:代宗之初,收罗俊逸,拜公左拾遗,制下于彤庭,礼降于玄壤,生不及禄,殁而称官,呜呼命与!李白初葬于龙山,范传正为其迁葬谢家青山,成全了他的终焉之志。青山李白墓留存至今,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白诗歌传世约千首。李白的优秀诗篇之所以不朽,说到底,是因为它张扬了人性。人性是永恒的,而在人类历史上,只有相对文明、进步的盛世,才能为人性的发展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人是社会之人,人性的基本内容,一是在生存温饱解决之后,希望生活得更幸福;二是要施展其才能抱负,谋求事业的发展与成功,在为社会群体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要维护人格独立和保持个人精神自由。有才有志之士,其人性的核心,是实现人生价值。对于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来说,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步入仕途,将自己的才智贡献给朝廷,建功立业,济苍生,安社稷。这种家国情怀体现了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传统精神,这种精神实具有人性的合理内核。李白本分是诗人,他十分清醒地知道诗的久远价值远甚于现世功业,正所谓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江上吟》),但他仍把建功立业视为人生头等大事。李白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这个时代纠正了此前数百年间朝廷用人选官唯豪门世族是举的九品中正制,而代之以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科举制。李白那个时代的科举制度虽然尚不完善,而且每年录取的名额甚少,远不能在实际上解决士子们的出路问题,但毕竟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提高了读书人的用世热情,给他们带来了人生向上的希望。晋代诗人左思在《咏史》中曾无奈地感叹: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李白则满怀解放感、幸运感地回答了左思之叹,他在《送杨少府赴选》诗中朗声高咏:时泰多美士,京国会缨簪。山苗落涧底,幽松出高岑。时代既然给了士子们建功立业的机会,他们当然就要一显身手、踊跃攀上人生事业的高峰。李白正是这个时代广大士子的代言者。他之所以有资格担任这个代言者,是因为只有他把人人追求的功业理想发挥到了极致,他要做辅弼之臣,即姜尚、管仲、鲁仲连、谢安那样的人物,建立不世功业。李白企望的建功立业方式和途径是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梁甫吟》)、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古风》其十)、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李白终身未参加科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应是经由科举的上升途径与李白期望的虎变式进身有很大不同,此即范碑所说: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由是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器度弘大,声闻于天。这种绕过科举常规的超现实理想明显带着幻想性,但李白却并不觉得虚幻,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终生为其大鹏之志的实现而奋斗不舍。
李白的功业理想注定无法实现。这是因为他在追求功业的同时,又极端地坚持了人性之另一面,即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他追求无拘无束、快意自在的生活。这里有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体现了道家文化以自然为宗的精髓。道家精神同样具有人性的合理内核。士人一旦步入仕途、或如李白那样进入朝廷,他便处在了皇权笼罩之下,进入了官场的人际关系网中。为了实现功业理想,他必得在一定程度上放弃独立人格、削减精神自由。然而这却是李白所不堪忍受的。他蔑视权贵,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东鲁诸公》)。他甚至在皇帝面前也要保持平等的身份,居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不妨设想,李白入朝之初受到那样的宠遇,他如果能稍稍委屈、约束自己,功业理想当不无实现的可能。然而,他的态度却是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当李白意识到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时,把建功立业与精神自由放在人性的天平上衡量,他毅然决定放弃前者,于是上疏请还。功成身退的美妙人生理想遂成泡影。
李白终生都在追求建功立业与坚持精神自由的矛盾中跌荡拼搏,这种矛盾无法调和、克服,所以李白的遭遇始终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由此造成了他的万古愁,造成了他满含悲壮色彩的诗意人生。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玉壶吟》),李白那些悲慨豪纵、震撼人心的饮酒诗,有着共同的主题,就是宣泄人生之愁,或如范传正所说取其昏以自富。李白遇到的人生矛盾其实具有普遍性和恒久性,普通人也会遇到同样的矛盾,李白与普通人的区别,正如李长之所说:就质论,他其实是和一般人的要求无殊的,就量论,一般人却不如他要求得那样强大。(《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所以,李白的诗篇就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李白就成了从古到今人们心中的精神偶像。
当然,李白也有许多饮酒诗并非举杯消愁之作,这些诗篇抒写饮酒之乐,充溢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生活热情,这是对人性之另一侧面的表现,即人在世间总是希望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李白那些表现乡情、友情、亲情和爱情的诗篇,从本质上说,也是对追求生活幸福之人性的表达。
李白属于主观之诗人,他的作品大多是以我为主体的抒情诗。李白做人崇尚本真的人性,他的诗歌同样崇尚本真,绝去人工,绝去雕饰,追求天然真率之美。他抒写情感,一任真情流注,没有任何顾虑,不受任何成规约束,甚至看不出艺术上的追求而独臻大匠运斤之境。他最擅于歌行与绝句这两种利于自由抒写的诗体。他的歌行随手挥洒,恣意铺张,浑灏流转,起落无迹,正所谓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此殆天授,非人可及(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他的绝句脱口而出,信手而成,清澈如水,流转如珠,正如李攀龙所说:盖以不用意得之,即太白亦不自知其所至。(《选唐诗序》)李白的诗无从效仿,无法复制,真正是自由的艺术,解放的艺术,高度人性化的艺术。
这个选本主要以清代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为据,选诗289题343首,为李白传世诗作的三分之一强。诗歌文本偶有与王注本不同处,均做了说明。选诗的原则,一是最能体现李白精神与艺术风貌的作品,二是诗篇编排起来能比较完整地展现诗人的生平经历。为了方便读者对李白其人其诗的理解,诗的编排采用编年体(其中有些作品只是大体按写作时期安放,并非确切的编年),编年基本依据安旗主编、笔者亦为撰稿人之一的《李白全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2015年版)。注释中对学界前辈及时贤的成果多有吸收,限于体例不能明确标示,特此说明并深致谢忱!欢迎读者诸君对注释文字的讨论与批评,以期我们共同走近更为真实的李白。一蜀中时期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