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心理韧性:你总是能整装待发
》
售價:HK$
65.8
《
大学问·运动场内外:近代江南的女子体育(1895—1937)
》
售價:HK$
97.9
《
无凶之夜
》
售價:HK$
65.8
《
机器人自动化集成系统设计(NX MCD)
》
售價:HK$
61.6
《
原生家庭,一所隐秘的学校
》
售價:HK$
96.8
《
信托一本通:财富传承的模式、案例与实务(丰富案例+专业解读,讲透10大信托业务功能、法律风险与实操)
》
售價:HK$
107.8
《
AI绘画:技术、创意与商业应用全解析
》
售價:HK$
85.8
《
新民说·经济学家的恶习
》
售價:HK$
46.2
|
內容簡介: |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着重从理论层面全面阐释军事战略思维,分别从战略文化与战略学研究、认识论与方法论、军事辩证法、战争与和平等角度阐释了军事战略思维的内涵、价值、研究领域,并从全球化这一时代背景下论述了中国的安全环境问题;下编侧重从军事战略思维理论的指导下对中国的战争历史及实践做了比较系统的回顾和考察,在此基础上,又从战略遗产的角度论述中国的国家安全状况及应当汲取的经验教训,探讨了我国的军事改革特别是陆军改革问题,对我国当前的国防政策做了具体的阐释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
關於作者: |
李际均,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国内著名的军事战略思维理论体系的积极倡导者和领军人物,曾任第38集团军军长、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兼任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国防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战略学博士生导师。
|
目錄:
|
上编
第一章导论:战略思维与军事决策
第二章战略思维与战略文化
第三章战略思维与战略学研究
第四章战略思维与战争认识论方法论
第五章战略思维与军事辩证法
第六章不确定因素与战略战役主动权
第七章战略思维与战争计划
第八章战略思维与联盟战略
第九章战略思维与国际战略控制
第十章战略思维与新军事革命
第十一章战争历史与军事理论
第十二章战争的动因及和平存在的方式
第十三章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
第十四章国际战略关系与危机管理
第十五章情报与战略判断、战争指导
第十六章二战时苏美英三巨头的战略思维与战后冷战的开启
第十七章战略遗产与国际安全
下编
第十八章中华民族解放战争与中国统一
第十九章国家的安全稳定和统一是人民的最高利益
第二十章抗美援朝战争的战略遗产
第二十一章军事改革与历史经验
第二十二章中国陆军的改革与转型
第二十三章正规化是军队建设的必由之路
第二十四章强边固防,经略海洋
第二十五章现代战役理论与战役指挥问题
第二十六章战役军团在独立方向上作战的指挥与行动特点
第二十七章战略战役行动与创造战场的历史经验
第二十八章关于战役军团作战能力论证的方法问题
第二十九章中国军事思想传统与防御战略
第三十章军语规范与军事学术层次概念的区分
第三十一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探源
第三十二章《孙子兵法》战略思维与当代国际安全
第三十三章中国传统军事文学与战争
第三十四章中国军事史概论
附录:典型战略计划简析
|
內容試閱:
|
自序
一
军事战略思维研究的终极目的是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求索与解决。早熟的战争与晚熟的和平贯串了人类迄今为止的全部文明史,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为超越自身而迈出的每一步足印。由对立的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技术力量剧烈碰撞而激起的战争浪涛,能够推动社会历史的航船前进,也能无情地把它倾覆;能够造就出类拔萃的时代精英,也能淹没一代甚至几代人的青春。对于付出了极大生命牺牲的战争历史事件,不应让它像沙滩一般浪过无痕。要让用生命和鲜血写在天幕和大地上的历史留下来,成为一部让历史告诉未来的教科书,教育和激励后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上,事后认识的浅显道理在当时的实践中却要付出很大的牺牲。历史是反思,哲学是对反思的反思。如果事后仍然没有上升为理性认识,那么未来还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专家学者都在寻找不知芳踪何处的和平世界,各国的思想者也忙着给新时代下各种定义。从军事角度遥望未来的国际安全形势,在隐约可以看清的轮廓后面,是浓云重盖下的许多不确定因素:进入21世纪之初,超级大国就剑拔弩张、咄咄逼人、四面出击、一意孤行,推行单边利己主义的国际政策;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现在,日本虽然没有产生过让人信服的世界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但却总是不乏为侵略战争翻案的右翼政客;一位被称作患了政治狂犬病的日本高层官员,怀着仇视中国的心理,断言中国必将是一个分裂的国家我热切期待着中国的崩溃。事情就是这样严重:人类一个世纪的战争苦难和劫后余生的智慧,既没有感动也没有教会怀有野心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懂得在何处止步。石油柔似棉,核弹亮如金,都沉默地等待着玩火者。中国人民既然已经看透了西方大国天鹅绒手套里的铁掌的真面目,就不得不认真思考并切实准备如何对付更严峻、更富挑战性的未来。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意味着人类思维的又一次全面发展,而且意味着各个国家和民族在生存智慧上的竟争更趋激烈。战略问题的最高层次是战略思维,这是一种伟大而又危险的思维:创造文明或毁灭文明、正义或邪恶、社会进步或倒退,都取决于战略思维的正确与否。冷战后,超级大国从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以及一连串的颜色革命中受到激励,强化了以武力与和平演变两手图谋霸业的观念。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文件中说:也许现代战争的一条经验,就是战争再也不能被称为战争,而美国无须取得任何明确的一致意见或正式的法律授权,就可以稀里糊涂地卷入战争,稀里糊涂地打完战争,稀里糊涂地退出战争。简而言之,就是美国想打就打,想打谁就打谁,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其实那几场战争都是以技术的高超和道德的低下而载入史册的,其消极后果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发酵。
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战略、战术与技术的界限可以轻易跨越。美国B-2轰炸机从本土起飞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是战略级的决策、战术级的行动。同样,处于防御地位的一方在抵抗侵略时,如果能造成对方难以承受的伤亡或指挥系统的瘫痪,其作战手段可能是战术性和技术性的,而其作用和影响则是政治性和战略性的。既然战略与战术、技术的门槛能够如此轻易迈过,决策艺术就更要知彼知己、慎之又慎。
处于防御地位的国家需要清醒地明确自己根本的战略利益和稳定的安全因素之所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面对全球化的冲击,国家的战略制定已不再局限于过去的战略方针和军事部署的范围,而是国家的综合安全战略,包括国家利益范围、地缘战略边界和综合国力在国际范围的运用等,其内涵扩展到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生态环境与资源安全、科技与文化安全等。中国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必须抓紧发展自己必备的高技术武器装备,还要创造出以等效威慑手段为后盾的不对称作战理论与战法,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从建军伊始,我军就是在敌强我弱、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奋斗过来的,其中最突出的如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东北抗日联军等,而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当时,美国前总统赫伯特胡佛说:联合国(军)在朝鲜被共产党中国打败了,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军队足以击退中国人。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中华民族经过这场战争迎来了又一次历史的辉煌。
不寻常的年代是历史的浓缩版,聚集着亿万人民创造的翻天覆地的伟业。同时,它又是一所伟大的学校,经过那个时代历练的人,都会有一种无法磨灭的爱国激情。回望60多年前烽火未熄的1950年,那是新中国开国以后最复杂、最艰难的第一个年头,但也是比历史上所有社会巨变都更耀眼的年份。且不说新生的共和国面对包围和封锁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复杂斗争,单是军事上的大事就是和平年代几十年都难以遇到的,而那个年代则充分表现出中国人民顽强的生存能力和艰苦奋斗精神,特别是显示出了国家领导者的战略智慧、胆识与魄力。毛泽东在1950年亲自起草的指挥军事斗争的近300份电文中,就包括:建设海军和空军;解放海南岛和舟山群岛;准备登陆台湾作战;建立东北边防军,应对朝鲜半岛局势突变;指导中国军事顾问团和越南人民军围歼法国侵略军的边界战役;布置闽浙和桂粤湘剿匪;进军新疆;巩固华东防务,准备对付美蒋可能的登陆进犯;部署昌都战役和进军西藏(此时美国正阴谋策动西藏独立);特别是果断决定派志愿军入朝作战,并直接指挥决定朝鲜战局、把以美国为首的16国侵略军赶回三八线的震惊世界的战争行动。这些大事,每一件都是一部鲜活的史诗,都够得上立一座丰碑。
每当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和大变革的时代,便是呼唤和产生大战略思维的时代。如今面对霸权主义及其追随者的敌视、干扰、围堵甚至威胁时,如果我们在战略思维与举措上只能做出它们预测评估内的反应,或者降低目标,那么就会丧失主动地位。驾驭这样复杂的战略环境,维护并发展自己的国家利益,是对战略能力的考验。在扑朔迷离的国际斗争中,迷失方向的军事理论比没有理论更危险,例如对中国安全威胁的判断是非国家行为体、非武装集团、非战争行动样式,显然是一种误导。不能把相对和平状态固定化,排除国家利益冲突激化的可能性,更不能淡化我国领土、岛礁被侵占和蚕食的现实,特别是不能无视霸权主义及其追随者敌视中国的一系列举措,企图以武力侵犯中国领土,阻挠中国统一的严重性。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同时,绝不可以弱化对传统安全威胁的防范,避免主次颠倒,误导军队建设,转移军队根本职能和涣散战斗意志。
军事理论的探索水远是未完成的。军事斗争的客观逻辑决定本书内容的主观逻辑,即通过对军事历史和战争现象的研究,试图揭示其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进而形成军事哲学、战略思维、战略文化、战略遗产、战争动因、军事变革、战略控制等概念及其内容。把以往军事斗争的经验教训上升为理性认识,这种研究不是出于兴趣和为了获得一种发现的快乐,而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军人,怀着强国的夙愿,参与我们饱经忧患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集体沉思。
三
我庆幸自己是中国人,并且生活在一个动荡的、艰辛的和进行伟大变革的历史时期。我的青少年时期就是在动乱的战争年代度过的,对我的人生道路有着重大的影响。我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沦陷的中国东北,这使我和日本一一这个地理上离我们很近而心理上离我们很远的侵略者相遇,饱受日寇欺压之苦。16岁时,我走上朝鲜战场,又和美国军队相遇,体验战场的惨烈,也得到战争熔炉的锻炼,在把敌军从鸭绿江打回三八线的胜利中,更体会到了作为新中国军人的光荣与骄傲。
从幼年到少年,我就有一种生于乱世的惶恐、被侵略者压迫的悲愤和报效祖国的夙愿。回首往事,那遥远而疏离的时空,又走近眼前。1950年11月10日凌晨4点,我离家去参军。母亲拽住我的衣襟不放,我只好把她的手掰开,向火车站走去。年纪越大,就越发想念那些在战场上倒下的每一个年轻的战友,也就越能理解诀衣而别带给母亲的伤痛。中国革命之所以伟大首先是中国的母亲们伟大。
如今我已步入老年,深感在生活道路上,或许要经历从惶恐到无畏的三次升华,才算是完整的人生。当一个人初上战场,身边枪炮齐鸣、弹片横飞时,不论立场多么坚定,那颗未经战火洗礼的心总是不由自主地剧烈跳动。如果不克服惶恐心态,人的所有才华在面临危急的时刻都会毫无用处。随着战争的历练和血与火考验的增多,一个真正的战士终归会通过这一关,成为英勇无畏的人。这是一个征服自己心灵的过程。任何豪言壮语甚至悲情式的宣告都代替不了沉着坚毅和勇敢无畏的精神。这是人生从惶恐到无畏的第一次升华。
从惶恐到无畏的第二次升华,是心智的成熟,是认识论、方法论的领悟,即凡事立足于最困难的情况,做好充分准备,如经典中所说的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罔或无畏,宁执非敌(不要自认无畏而轻敌,宁可从不如敌人出发来考虑问题);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首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等待战胜敌人的时机);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等。这时的无畏就是认识必然之后的自由,是摆脱了私欲之后的无所求也无所惧,即无欲则刚不以盛衰易节的坚定和超越自我的思想境界。
从惶恐到无畏的第三次升华,是到了人生的冬季,能积极而坦然地面对生命的凋谢。今天的中华民族是以先人的血泪洗面才得以容光焕发的。比起先烈们壮丽的人生,自己是何等渺小;比起那些伟大的生命,自己又是多么微小。步入老年,没有了往日那般风华正茂,却不乏睿智与坚定;少了一些浮躁与偏狭,多了一些深沉与恢宏。不论是与生俱来的缺陷,还是成长中的伤痛,都渐渐淡化,是非恩怨也都随风飘去。从回忆与沉思中重新省察和感悟自己的人生体验,并从中得到欢乐和心灵的平静,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在人生谢幕之时,可以坦荡地说: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我并不是说自己已经达到那种境界,而是用以自勉自励。
记得一位外国将军曾说,老兵不怕死,怕被遗忘。其实老兵既不怕死也不怕被遗忘,唯独不能遗忘的是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我作为一名老兵,身无长物,只有在工作中研究积累的对军事理论若干问题的探索,它既是经验之谈又是学习的体会,现结集出版供读者参考。
李际均
2017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