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
售價:HK$
66.1
《
三神之战:罗马,波斯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售價:HK$
80.6
《
慢慢变富66招
》
售價:HK$
53.8
《
战国竹书复原综论
》
售價:HK$
98.6
《
走出内心的深渊:快节奏人群心理疾病与健康指南(原书第3版)
》
售價:HK$
77.3
《
趋势跟踪: 汤姆·巴索的交易谋略
》
售價:HK$
77.3
《
滚滚红尘(《滚滚红尘》电影原著)
》
售價:HK$
54.9
《
罗马之变(法语直译,再现罗马共和国走向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如果我爱你是因为你给了我什么,那么它就成了一件商品,成了市场上的一种交易。所以,能否有那样一份爱,我能否爱着你,而不想得到任何身体上、精神上、心理上的回报,完全不想得到任何形式的任何东西?那才是爱,它没有原因,因而广袤无边。你明白吗?就像智慧,它没有原因,它是无穷无尽、超越时间的;而慈悲亦是如此。
克里希那穆提
在精神世界是不存在权威的。但是如今到处都是权威。
人们需要权威,他们希望权威带来某种安全感。
克里希那穆提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了印度心灵大师克里希那穆提与各领域人士的对谈,包括:乔纳斯索尔克(医学博士);大卫博姆(英国皇家学会终身会员,伦敦大学物理学教授);普普尔 贾亚卡尔(作家);罗纳德艾尔(作家兼电视制片人)等等。在这些谈话中,面对来自各行各业人士的疑问和质疑,克氏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寓于对谈当中,但是个中感悟,需要读者自己体会。
|
關於作者: |
克里希那穆提,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五大圣者之一。他生于印度,少年时期开始专门的灵性修炼,将其彻底摒弃后成为彻悟的智者。他一生致力于引导人们认识自我,解放自我,帮助人们摆脱迷茫,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目前,他的著述已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全世界留下广泛深远的影响。
|
目錄:
|
目录
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001
人与人是否注定只能相互为敌? 如果改变依赖进化, 我们就会
毁掉自己(进化与时间的关系) 个人必须从此时此处开始 建
立正确的与自己的关系
你所讲的不正是佛陀所言吗? 026
你的教诲和佛陀的教诲是一回事 知识是不是实际上制约了人
类? 或知识能否通往自由? 领悟真理是革命, 而不是进化 我
们都受到了制约 生物学领域是存在进化的, 心理上却不存在
二元性并不存在 你可以摒弃理想吗?
我们如何才能得见至真? 058
宗教离间了人类 如果没有摩擦, 你就拥有了无穷的能量 真理
与我的存在本身有关 我 就是这世上的祸根 你就是看到了
而已 如何才能看清自己? 选择意味着更多的冲突 只要有偏
见, 就不会有觉知 爱是一种全然的关注 怎样才能带来一场彻
底的内心革命? 死亡是完美的秩序, 是混乱的终结 秩序是在
无选择的觉察中自然而然到来的 身份很重要吗? 对真理的追
求本身阻挡和封锁了真理
人类会有怎样的未来? 109
人类根本不存在心理上的进化 思想是被程式化了的电脑 不安
全源于人类没有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 我们从根本上是相同的
思想即是时间 精神层面的所有理想都是虚幻的 有没有可能过
一种毫无冲突的生活? 我们能不能结束痛苦? 结束我 ?
人类正在走向毁灭
谁是经验者? 148
思考者与他的思想是不同的吗? 善恶之间有差别吗? 欲望
的产生过程 爱不是依恋、 快感、 欲望 嫉妒就是我 我如何改
变? 一个善良的人没有冲突 我们为什么是支离破碎的? 如
果我指望你来拯救我, 我就迷失了 永恒是时间的终结
人脑与电脑可有不同? 193
电脑是机械的、 有局限的 人脑是无限的吗? 洞察力不是机械
的 人脑的洞察力怎样才能发生呢? 你如何发现我有没有洞察
力? 你能帮助我发现自身的洞察力吗? 如果心不再机械, 洞
察力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把插头拔掉! 洞察力和逻辑争辩毫无
关系
心智可有东西方之分? 228
印度人更多地活在抽象概念里 是什么把世界划分成了东方和西
方? 文化是什么? 什么能为人类的大脑带来改变? 我儿子
死了, 这是个事实 至高无上的就是消融自我 我们觉察到自己
是时间和思想的囚徒了吗?
有可能终结恐惧吗? 253
嬉戏 是不是就是一种关注? 消遣活动是对恐惧的逃避 正
是对生的恐惧让我们害怕死亡 为什么生活变得如此没有意义?
人有没有可能不执着地活着呢? 所有时间都是现在 死亡是不
永恒, 而占有是希望获得永恒 是否存在真正的对立面? 现
在 恐惧, 能否被彻底消除? 知识的终结本身就是创造
你的秘诀是什么? 284
我的生活中从未有过冲突 你必须做自己的明灯 必须摆脱思想
制造的所有幻觉 别让时间溜进来! 你能教会我们如何正确地
生活吗?
人能在这乱世上拥有清明吗? 300
如何 根本不该出现在脑子里 不存在任何心理上的权威 一
个人有没有可能彻底摆脱恐惧? 了解恐惧就要面对恐惧, 觉察
恐惧 人大多数时候都活在过去 理想是概念性的东西里最为愚
蠢的形式
为何你的教诲如此难以实行? 322
真正优秀的教育者既在施教又在受教 一个人必须真诚无比 那
种心灵状态发生在自我缺席的时刻 我的思想就是全人类的思
想 他们做不到只是因为不想做 你不需要做的就是努力 如果
不执着, 你就有了自由 我不会推你穿过那道门 只有你保证给
我另一个, 我才会放弃这个
何为冥想? 355
个人经验对于真理没有任何价值 要解决人类的混乱问题, 需要
冥想吗? 彻底的秩序就是心的彻底安静
如何克服丧亲之痛? 366
我们为什么要执着? 爱是执着吗? 死亡是什么? 有没有可
能活得没有原因?
你是谁? 378
出处 381
|
內容試閱:
|
吉度 克里希那穆提(18951986)的生平与教诲引发了相
当大的争议,从世界导师20 世纪的弥勒佛或者弥赛亚
这样的溢美之词,到尽管非同寻常,但他仍是个错漏百出的人
这样的看法,各种评价不一而足。很多认识他的人,都被从他身
上涌出的一股神圣感和无条件的爱所深深折服,甚至颇感敬畏。
另一些人只有些许类似的感受,还有少数人则感觉受到了严重的
不公正待遇或者轻慢,进而怀着一种痛苦的矛盾心理做出回应。
对于那些多年来与他关系密切的人而言,他的性格甚至在某些方
面依然是个谜。然而,无论关于此人有着怎样在所难免的神秘感,
毕竟有大量的书籍、视频和录音带可以向世人表明,半个多世纪
以来,克里希那穆提是如何饱含激情地大声疾呼:我们所面临的
诸多问题,亟须人类意识发生彻底的转变。
他是在提出不可能实现的要求吗?克里希那穆提本人历经了
这样的转变吗?如果是的,那对我们其他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
本书由他生命最后 20 年中的 14 场对谈集结而成,上述问题
在对谈过程中得到了充分辩论。参与谈话的人包括数名科学家、
哲学家、艺术家、一名佛教学者和一名耶稣会教士。他们当中没
有一个人可以被称作信徒,他们只是前来提问、澄清和质疑的
人。而这正是克里希那穆提毕生一直在敦促他的听众和读者去做
的事只不过也许并非每次都很奏效。
书中有一个如同脉搏般跳动着的问题:人类能否毫无冲突
地活着?贯穿这些对话的始终,克里希那穆提坚持认为,只有
看清了外在的冲突无论是与他人的冲突还是战争中的集体冲
突都源自于个人内在的冲突,只有看清了这一点,那样的生
活才可能实现。这种冲突的根源,乃是错误地将重点放在了应
当如何而非现在如何之上,无论对我们自身还是对待他
人。或者换言之,人们潜移默化地认为,理想和目标比观察和了
解事实更具吸引力。通常情况下,如果事实即实际发生的事
情是令人不快的,我们的倾向便是去抗拒、逃避或者压制它。
但这种对事实的逃避这是克里希那穆提给它的称谓
是危险的。他坚称,通过做出这样的反应,我们便从我们实际的
经验中,分裂出了一种虚假但强烈的自我感,将观察者从
被观察者中分裂了出来。这个具有分裂性的自我,是思想基于
必定有限的经验虚构出来的产物,是一个精神上的傀儡,在克里
希那穆提看来,它即是暴力的核心,无论是人与人还是国与国之
间的暴力。他主张,这并非只是少数精神失衡的人才有的问题,
而是整个人类都身陷其中。
观察者即被观察者这一关键而又艰深的概念,在这里只是
非常粗略地勾勒了出来,其丰富的内涵在与大卫 博姆的对谈中
得到了深入的探讨。大卫 博姆 David Bohm 是英国皇家学会
的会员,同时,就像另外几位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样,他也是
位哲学家。
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克里希那穆提并没有给出行动方案,
而是邀请听者在自己的生活中不作评判地与事实共处,去检
验当下一刻的经历是否会揭示并澄清它自身的意义。他坚称,在
这么做的过程中,我们探索的不仅仅是我们自身的意识,而是人
类意识的整体。因此,这并非神经质的、片面的、自私的内
省,恰恰相反,我们在进行没有观察者的观察,其中没有思
想活动,没有贴标签,没有维护,没有谴责,也没有改变的欲
望,而只有一种爱与关怀感。这也不是某种神秘的、超脱尘世
的理念。在与阿西特 钱德玛尔 Asit Chandmal 和大卫 博姆
David Bohm 谈话的结尾,克里希那穆提讲述了自己在弟弟尼
亚去世之际的反应:绝对没有半点逃离那个事实、那种悲伤、那
种打击、那种感受的活动克并未寻求安慰除了那个事
实,别无其他。此时另一个维度的心灵便可以发挥作用了。我们
与经验如此共处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在与美国哲学教授瑞
尼 韦伯的谈话中得到了探讨。
这次对谈是一个很清晰的例子,说明了克里希那穆提的教
诲将如何直抵我们所共有的那种经验的核心。他向我们提出了
有关此种经验的各种观点,邀请我们去检验,而不是接受。在与
伯纳德 列文的对话中,他将教条和信仰斥为领悟的绊脚石。只
有通过认真的检验和试验看清所说的话是真是假我们才
能亲自探明真理。其他任何一种对真相的判断方式,比如依赖权
威或者经文,他认为都会把我们变成二手人。
正如对书中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所表明的那样,克里希那穆
提拒绝了一切诸如我们其他人的某种榜样之类的地位。正
如他在 1983 年的一次讲话中所说:讲者为他自己而讲,不为其
他任何人。他也许在欺骗自己,他也许试图假装成什么人,他也
许是这样的,你并不知道。所以要保持高度的怀疑:质疑、询
问他不仅拒绝接受这样一种角色,他还坚称,寻找任何一
种榜样,无论从自身还是从别人那里,都会在精神上致人残废。
在他人的权威中形成一种孩子般的依赖和遵从,树立一种短暂但
终究虚妄的安全感,会使头脑萎缩。这在宗教上,而且通常在
政治上,都会造成分裂,因为此类榜样的扩散,必定会在他们
和我们之间建造虔诚的壁垒。而且就像内在的冲突一样,
这种愚钝的屈从浪费了能量,而我们需要那些能量来探索和重新
面对时刻变化的真相面对生命的本质。
在大多数谈话中,这些问题都以热情而又幽默的方式得到了
善待,包括与剧作家兼节目主持人罗纳德 艾尔 Ronald Eyre
对死亡的探讨。尽管编辑尽了全力,但还是没能充分再现当时的
情景。
克里希那穆提所言,是不是东方宗教哲学的产物,而且与
西方的思维方式格格不入?关于这个问题,读者也许会在与佛
教学者沃普拉 拉胡拉的对话,以及与耶稣会教士尤金 沙勒特
Eugene Schallert 的对话中找到答案。这些对话可能会让把克里
希那穆提简单归类为东方神秘主义者的人感到吃惊。事实上,
克里希那穆提关注的问题,在西方思想中也有很多显著的共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