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14.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50.7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8.2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9.8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82.9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1.2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HK$
113.9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9.3
編輯推薦:
美国在线CEO史蒂夫凯斯震撼力作!
《乔布斯传》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亲笔作序!
谢丽尔桑德伯格、沃伦巴菲特、杰夫伊梅尔特、布拉德菲尔德等鼎力推荐!
向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致敬!
这是一本回忆录、一份宣言,也是一本关于未来的运作手册。对于所有希望在这瞬息万变的数码时代中生存并茁壮成长的人来说,这本书是必读之物!
內容簡介:
作为一位具有开拓性的企业家和投资者,史蒂夫凯斯从几十年的工作中汲取经验,向我们揭示了我们正在进入的新时代,一个将会颠覆主要产业、并带来一场创业复兴运动的时代,即互联网第三次浪潮。
先开始的浪潮中,美国在线以及其他企业为消费者与因特网的链接铺设了基础。在第二次浪潮中, Google和Facebook等企业以互联网为基础,打造出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的可能性;而Snapchat和Instagram等应用程序则利用智能手机革命而一夜成名。凯斯表示,现在我们正在进入第三次浪潮之中:在这个时期,企业家将会运用科技在现实世界的重要领域做出改革,包括卫生、教育、交通、能源、以及食品,并在此过程中颠覆我们的生活方式。
这是一本回忆录、一份宣言,也是一本关于未来的运作手册。对于所有希望在这瞬息万变的数码时代中生存并茁壮成长的人来说,这本书是必读之物!
關於作者:
史蒂夫凯斯(Steve Case)美国在线的联合创始人。这家公司在繁盛时期曾处理过美国近半的互联网流量,开创了美国互联网公司IPO的先河,且公司股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业绩名列前茅。
2005年,凯斯联合创建了总部设于华盛顿特区的公司革命风投,作为董事长及CEO,他与有远见的企业家们联手并进,建立了包括Zipcar和Sweetgreen在内的诸多公司。他是由The White House为加速全美高增长创业推出的美国创业计划的创始负责人,也是奥巴马总统的全球创业大使团队成员之一,还在与妻子吉恩于1997年共同创立的凯斯基金会担任董事长。他居住在弗吉尼亚州的麦克利恩。
目錄 :
序
言
自
序
第 1 章
崎岖之路
我的第一次创业
第一次重启
合作转瞬即逝
第 2 章
美国上线
转型
公司上市
第 3 章
互联网第三次浪潮
医疗体系
教育改革
食品的未来
扬帆远航
第 4 章
初创公司,马力全开
拒绝微软
死里逃生
第 5 章
第三次浪潮中的生存法则
合作
政策
坚持
第 6 章
不畏颠覆
直面浪潮
自我颠覆
积极进攻
如果无法创造未来,那就投资未来
第 7 章
创业:永不停歇的脚步
新生势力
第三次浪潮与其他势力崛起
新奥尔良的机遇
降低壁垒
迎接新挑战
第 8 章
影响力投资
影响力投资的崛起
全方位出击
汇流
第 9 章
一切靠信念
合适的对象出现
一场求爱的开始
史上最大的合并案
泡沫破裂
静策政变
成为孤儿
小结
第 10 章
可见之手
创新者政府
政府与第三次浪潮
作为消费者的政府
如何与政府打交道?
优步是个例外吗?
旧金山湾区与华盛顿特区之争
第 11 章
被颠覆的美国
不要再将初创公司和小型企业混为一谈
赶在第三次浪潮的前端
在研发上投资
降低初创公司融资的难度
扫除雇用顶尖人才的障碍
为新浪潮书写新法规
时间不等人
第 12 章
乘风破浪
我的忠告
给创业者的话
给企业的话
给政府的话
给各界人士的话
给你的话
致
谢
內容試閱 :
一不小心,我便亲眼见证了数字媒体过渡期的一个最重要的历
史时刻,而在世纪之交,当时的环境背景简直违和到了极点。在这
一资本主义的里程碑事件发生之际,我们正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庆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 周年。
1999 年,我在《时代周刊》担任编辑的时候组织过一次新 闻之旅,其中一项活动是我们将时代华纳董事会和其他几家美国 企业的领导者带到了中国。中国国家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以 12 道菜
的规格举办了一场千人晚宴,迎来整个活动的高潮。
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看着时任时代华纳副总裁的特德特纳(Ted Turner)一面在镀金红色天鹅绒椅子之间利落穿行,一面向别
人介绍他的亲共派妻子简芳达。与此同时,我一直在用余光
注意着史蒂夫凯斯。表情平静却双目如炬的他,正在与时代华纳
的首席执行官杰瑞莱文和梅尔夫安德尔森(Merv Adelson)等董事会成员进行热切的交谈。
大家聚作几团,谈性甚酣,晚餐结束时更是聊得热火朝天。而
一场倾盆暴雨打断了我们的谈话,将等车的我们困在人民大会堂的
门廊和台阶上。特纳和凯斯这两位打趣高手正兴致勃勃地互开玩
笑。凯斯奚落道:看来,你的大集团也不能帮我们找到出路呀。
特纳反唇相讥:你那几十亿美元也一样没法让你们有什么作为。
然而,这对话并非打趣这么简单,话语中暗示着一个更加深
层的事实。一方是成就了电影、杂志和有线电视并不断扩张的传统
媒体,一方是曾让你有新邮件成为全美消遣方式、而今却受到
网络和宽带威胁的炙手可热的在线服务。那天晚上,在印着毛主席
笑脸的几百张海报底下,凯斯与时代华纳的领导者讨论起双方应该
通过何种方式展开合作的问题。
杰瑞边听边点头,俨然一副睿智官员的模样。史蒂夫则佯装出
一副不以为意、惜字如金的架势,好像有关双方合并可能性的讨论
并没有勾起他太多的兴趣。不知是在当时就一目了然还是在回顾往
事时才逐渐看清,但我知道,会有大事发生。第二年 1 月,距该理念被首次提出不到 4 个月的时间,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的消息
便公之于众。
初见史蒂夫是在 1992 年,那时,美国在线和《时代周刊》结
为合作伙伴,共同成为在线服务的提供者。当时,史蒂夫的公司刚
以 7 000 万美元的估值上市,而至 8 年后合并完成,美国在线的估值已达到 1 600 亿美元。
当美国在线尚为一家初创企业时,史蒂夫就有了许多伟大的创
见,这些创见在这本书中都有所阐述。美国在线于 1985 年启动了
第一款服务,那时,美国的上网人数只占全民的 3%,而从那时起,
史蒂夫就相信数字领域不可能仅是资讯和贸易的天下。他坚信,数
字领域的首要任务是打造社区,即提供沟通的途径将人与人联系起
来。当准备写《创新者:一群技术狂人和鬼才程序员如何颠覆世
界》时,我对史蒂夫进行了人物专访,史蒂夫对我说:早在 1985 年,我们就把大注下在了所谓的社区概念上。我们认为,网络
的王牌应用,就是用户。
史蒂夫是正确的。美国在线利用的正是人们交流、沟通、合
作及构建社区的欲望。从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快拍(Snapchat)到红迪网(Reddit),层出不穷的社交平台都在巩固这
一趋势。而从很多方面来说,这些新的网络服务都只是对史蒂夫建
立美国在线之初的核心理念的回归
史蒂夫的另一个与此类似的创见也对数字革命起到助推作用,
那就是强调全民参与的重要性。在美国在线出现以前,网络世界只
是极客发烧友工作和玩乐的场所,而那些一听到你有新邮件的
声音就会兴奋不已的普通人却并无涉足。凯斯和美国在线领头为此
引领变革,实实在在地让美国上了线。
时间往前推移一年,当时的参议员艾伯特戈尔赞助并助推通过了一条法案,宣布允许将互联网作为商用和公用途径开放,此举让他卷入了发明(他其实并未使用这个词)互联网这一不公平
的玩笑。在此之前,互联网基本上仅限于研究人员和政府承包商
使用。戈尔的法案宣布,即便是那些通过美国在线或其他客户服务
器上网的网民,也有权登录互联网。凯斯回忆道:现在看起来虽
然很荒谬,但是直至 1992 年,通过美国在线这样的商用服务器连
接互联网还都属于违法行为。
这次转变缘起于 1993 年 9 月。当时,美国在线开放了一个端
口,允许会员访问互联网的新闻和公告系统。以资深网民为首的一
群人,轻蔑地将这股洪流称为永恒的 9 月。这个说法是指,每年 9 月,一波大一新生会进入大学并通过校园网络连入互联网。刚
开始的时候,很多新生的帖子都挺惹人厌,但不到几周的时间,绝
大多数人都已懂得了足够的网络礼仪,因此也便能够融入网络文化
之中。然而,美国在线于 1993 年打开防洪闸门导致网络新手源源
不断地涌入,冲垮了网络世界的社交规范和帮派文化。许多资深网
民对此表示不满。然而实际上,由美国在线及其他类似服务提供者
带来的互联网民主化可谓一个奇妙的转折点,铺开了通往兼容并蓄
的突破性数字革命的道路。
在这本书里,史蒂夫凯斯回顾了包括上文提到的经验教训在内的职业生涯心得,将这些内容整编成一本指导大家如何在新一轮
创新浪潮中获胜的前瞻性书籍。史蒂夫助力引领了互联网第一次浪
潮,又作为投资者积极参与到第二次浪潮中,他以其独特的经历为
我们提供一个框架,勾画出如何将互联网充分融入生活方方面面的
蓝图。
《第三次浪潮》是一本令人愉悦的好书,而这本书也是史蒂夫
给予我们的一项宝贵的服务。作为一个在 20 多年的时间里观察史
蒂夫,学习他的经验,以及惊奇于他的创见的人,想到这本书能够
让无数未来的创新者做出同样的创举,我感到兴奋不已。
沃尔特艾萨克森
阿斯彭研究所所长,《创新者》《乔布斯传》
《富兰克林传》《爱因斯坦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