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疯狂树屋第4辑91层上下全2册 漫画桥梁书The Treehouse中英文双语版
》
售價:HK$
109.8
《
疯狂树屋第4辑104层上下全2册 漫画桥梁书The Treehouse中英文双语版
》
售價:HK$
109.8
《
甲骨文丛书· “安国之道”:英国的殖民情报系统及其在亚洲的扩张
》
售價:HK$
88.5
《
台北人(2024版)
》
售價:HK$
87.4
《
万千心理·成人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应用实例
》
售價:HK$
132.2
《
让孩子更有力量:赋权型家庭教育指南
》
售價:HK$
67.0
《
白夜追凶(上下)
》
售價:HK$
109.8
《
财富、战争与智慧——二战股市风云录
》
售價:HK$
132.2
|
編輯推薦: |
彩绘插图版《宽容》,71幅房龙亲笔插图重新上色,全彩印刷震撼呈现 白岩松、傅佩荣、郁达夫推荐 入选新华网、香港大学必读书单 硬壳精装,锁线工艺,极具收藏价值的版本 序言入选人教版语文课本的必读经典 据1925年Boni&Liveright原版全新翻译,增加注释两百余条 多次再版,畅销近百年,被译成十几种文字,畅销二十多个国家
|
內容簡介: |
《宽容》是荷裔美国作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龙所著的一本宗教历史普及读物。《宽容》一书以基督教发展脉络为依托,用生动又智慧的笔触描述了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新事物是如何产生,如何被旧势力打压,及如何与世间的不宽容做斗争的。
《宽容》全书共三十章,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部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及近代新篇章。每一章都以一个特定的人物或历史事件为主题,如苏格拉底之死、宗教裁判所、十字军东征等,讲述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发生过的宽容与不宽容。这是一部西方宗教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人类文明进化史。
|
關於作者: |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作家、历史地理学家。房龙青年时期先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著有《宽容》《人类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
|
目錄:
|
目 录Contents
序言 001
PART Ⅰ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第一章 无知的暴虐 003
第二章 希腊人 012
第三章 桎梏的开端 048
第四章 诸神的黄昏 057
第五章 囚 禁 075
PART Ⅱ 中世纪时期
第六章 生活的纯洁 089
第七章 宗教裁判所 098
第八章 求知的渴望 115
第九章 向文字宣战 125
第十章 书籍与历史 132
PART Ⅲ 文艺复兴时期
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 137
第十二章 宗教改革 143
第十三章 伊拉斯谟 154
第十四章 拉伯雷 167
第十五章 新瓶装旧酒 176
第十六章 再洗礼派 194
第十七章 苏西尼叔侄 202
第十八章 蒙 田 211
第十九章 阿民念 217
第二十章 乔尔丹诺布鲁诺 227
第二十一章 斯宾诺莎 233
PART Ⅳ 近代新篇章
第二十二章 新的天国 247
第二十三章 太阳王 260
第二十四章 腓特烈大帝 264
第二十五章 伏尔泰 267
第二十六章 百科全书 285
第二十七章 革命的偏执 292
第二十八章 莱 辛 301
第二十九章 托马斯潘恩 314
第三十章 最后一百年 320
|
內容試閱:
|
序言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快乐地生活在宁静的无知山谷中。
山谷的东南西北皆被永恒的山脉包围着,只有一道智慧之源,自古老的西山而来,流经狭长的深沟,最后注入未知的东江。她不若大河澎湃,却能满足山谷里村民们的基本需要。
每到夜里,村民们都会在智慧之源边上汲水,饮牲口,然后把村里的长老们扶出来,坐在一起谈天说地。长老们平日总爱待在阴凉的角落里,捧着远古部落之人所撰写的书籍,思考其中的玄机。有时,他们也会向儿孙们念叨起书里那些奇特的文字;但对于贪玩的小孩而言,晦涩难懂的词汇还不如一颗从远方捎来的鹅卵石来得新奇。
无知山谷里的村民向来敬重历史遗物,古书的地位也因此变得神圣且不可亵渎。谁要是胆敢质疑祖先的教诲,定会遭到其他村民的冷漠以对。表面上山谷里一团和气,但村民心里的不安总是挥之不去:自给自足的平衡一旦被打破,他们日后该如何生活?于是一声声低语开始在小镇的窄巷间穿梭,讲述着昔日那些勇于挑战权威的年轻人的传说。他们有些人头也不回地往前冲,最后不见所踪;有些人试图翻越那遮天蔽日的悬崖,却只落得个尸骨散落无人收的下场。
岁月周而复始,来而复往,人们在无知山谷中的生活一如寻常。直至
一个游子撕裂黑暗从远方蹒跚归来。
他双手的指甲尽已磨破,双脚上缠满了染血的布条,无声地诉说着长途跋涉的苦难。他跌跌撞撞地敲响了村口小屋的门,没等到回应,便不醒人事。村民们就着微弱的烛光,战战兢兢地把他抬到简陋的小床上。
第二天,太阳刚露脸,他回来了的消息就已在整个村落传遍。
村民们站在他的床边,叹惜着摇头。他们知道,他始终难逃一劫。屈服和失败是祖先给予那些胆敢离开村落的人的唯一结局。在村子的一角,长老们甚至已经在低声演练审判的程序。实在不是村民们狠毒,只是祖宗规矩摆在那里如有违者,必遭严惩。一旦伤愈,他就不得不面临这注定的悲剧。长老们也想过对他宽大一二,尤其是每每记起他母亲那双充满哀求之意的眼眸之时,每每回想起他那30年前就迷失在茫茫沙漠的父亲之时可是,律法自有律法的尊严,惩恶扬善,应无一例外。而长老们,就是它忠诚的执行者。
终于,游子被带到市集。在那里,村民们早已站成一圈,鸦雀无声地等待着。
考虑到他因饥渴身体还很虚弱,长老们特地允许他就坐。
但他拒绝了。
无视长老们让他噤声的命令,他背过身去,一边用炽热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那些曾与他志同道合的人,一边恳求道:听我说!
他的声音虚弱却坚定。
当年我离开了村庄,如今我成功地回来了。在山的那边,我的脚踏上了崭新的土地,我的手拥抱了异族的善意,我的眼看到了不一样的壮丽。
从前,我的世界便是这山谷中的一切。打我记事起,就只看见永恒的山脉在东南西北无尽地绵延。每当我问起山的另一边,父辈们马上就不住地摇头,噤口不言。偏偏我就爱刨根问底,于是他们把我带到悬崖上,让我目睹那胆敢违逆神祇之人尸骨无存的下场。
可我不相信。当年的我大喊:骗人!神明明喜欢勇于冒险的人!长老们见我冥顽不灵,便祭出祖宗遗留下来的古书。他们说,律法中已列明了神对天地万物的旨意。这片山谷是我们的,由我们掌管,山谷中的动物、花草、果实、鱼虾任我们取用。但山的另一边是神的领域,我们无权窥探,直至时间的尽头。
长老们在撒谎。就像欺骗了当年的我一样,他们也欺骗了如今的你们。
山的另一边不但有丰沃的草原牧场,还有和我们一样的男女老少,以及他们用千年辛劳积累起来的辉煌城邦。
在跋涉中,我找到了更美好的家园,找到了更令人向往的应许之地。跟着我,让我带你们踏上那条康庄大道,去见证神明无处不在的微笑。
他的话音刚落,人群中便爆发出一阵阵撕心裂肺的惊吼。亵渎!这是对神圣的亵渎!长老们失声大叫,他疯了,竟敢嘲弄这千年来的律法!他罪有应得!他死有余辜!
于是,村民们捡起一块块沉重的石头,砸向游子,让他在痛苦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他的尸体被抛下悬崖,成了最有力的警示祖宗的智慧不可质疑。
不久之后,旱灾降临。潺潺的智慧之源枯竭了,牲畜接连着干渴而死。田里的庄稼枯萎了,无知山谷中饿殍遍地。然而,长老们并不灰心。他们说古书有记,黑暗之后必是光明。况且,他们已经老了,并不需要太多的吃食。再之后,冬天来了,山谷里更显破败凋零。
半数以上的村民在绝望中死去,活着的人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到山的另一边。可律法不许,村民们该何从何去?
终于,绝望把勇气赋予了因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并促使他们向权威发起了一次最激烈的抗争。那些所谓的长老被推到一旁,他们一边抱怨着自己的命运不济,一边诅咒着后辈们的忘恩负义。只是,当最后一辆马车即将驶出山谷时,他们竟抛弃了自己的坚持,强迫车夫带着他们一同逃离。
未知的旅程,就在这一刻,开始。
由于多年前游子所说的路径已模糊不清,他们一路上忍饥挨饿,几经艰辛。直至找到第一座用石子堆起来的标记,才总算迎来了黑暗后的光明。
幸亏游子有先见之明,早早地在一望无际的丛林和乱石中烧出一条康庄大道,否则村民们还不知要吃多少苦头,才能找到游子口中美好的绿色家园。
面对此情此景,村民们沉默地面面相觑。
他说的都是对的。长老们欺骗了我们。他的尸首还在悬崖下腐烂,长老们却坐在我们的车里,念叨着老掉牙的调子。他救了我们,我们却害死了他。如果当年我们知道真相的话,就不会唉
历劫重生的人们决定在这里定居,他们解下马具,把牛羊圈进圈里,然后慢慢地建造起自己的房子,规划好自己的土地,又一次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
数年以后,村民们决定把游子的遗骸迎回,并为这位勇敢的智者建墓立碑。
怀揣着这样的念想,一支肃穆的队伍再次回到了早已荒废的山谷中。可怜悬崖下白骨累累,唯独游子的尸骸遍寻不见也许它早已被胡狼拖入了自己的洞穴。
不得已,人们只好在那座拯救了他们的石头路标上再竖起一块小石碑,以感谢游子把村民引向了新的自由,而这位敢于向未知和恐惧挑战的先驱也因此被子孙们世代追忆。
这样的故事,在过去并不罕见,如今也时有发生,但我们衷心希望,它不会再出现在我们的将来。
苏格拉底之死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陈小颖 译
每当谈论起世界文明的停滞不前或希腊文明的不进反退时,人们总会以苏格拉底的不幸为例来佐证雅典人的冥顽不灵。如今,经过翔实的考察和研究,我们对苏格拉底,以及他的生前身后之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位街头演说家虽然有点招人厌烦,却才华横溢,他用追求学问的一生致敬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盛行的思想自由精神。因为当时的老百姓还相信神明的存在,于是苏格拉底便自称神的使者,能预示以何事不当为。虽然大家不能完全理解他所谓的灵迹,却知道他对常人视作神圣的东西嗤之以鼻,对传统习俗置之不理。最后,当政者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这位饱学之士。
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雕刻匠,他子女众多却收入菲薄。因为没有办法负担两千元一节的课程,苏格拉底从小没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在年少的苏格拉底看来,追求纯粹的真理和研究无用的科学现象简直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他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培育自我的信念:不懂几何学没关系,叫不出彗星或行星的名字也不碍事,反正这些外在的东西于个人灵魂的提升无益。
这个塌鼻梁、不修边幅的小个子白天在街头巷尾与无业游民争辩,晚上回家听妻子唠叨。苏格拉底一生清贫,对谋生之事不甚在意。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他的妻子不得不帮人洗衣以帮补家计。他曾多次参加远征,也曾多次上阵杀敌;他做过雅典公民大会的议员,也是不少著名学者的老师。为了自己的信仰,他宁可慷慨赴死。
为了了解事情的起因,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在苏格拉底为人类的知识进步作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时,雅典的政治状况是什么样子的。苏格拉底被处死时已年逾七十,终其一生他都在告诫人们莫要虚度年华,浪费生命把过多的时间花在空洞的快乐和虚无的胜利上没有意义,为了满足短暂的虚荣和一己的私欲而挥霍神明的恩赐更是不智。他坚信人具有崇高的命运。他的理论打破了旧哲学体系的界限,甚至比普罗泰戈拉走得更远。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则教导人们,每个人心中的自我才是衡量万物的标尺,塑造命运的不是神明,而是我们自己。
负责审判苏格拉底的是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成员。他们大多是苏格拉底的政敌们精心安排的人选,其中还包括不少学者。面对这些居心叵测的法官,苏格拉底发表了一席通俗易懂又鼓舞人心的演讲。
他说:世人无权随意左右或强行夺去他人信仰的自由和思考的权利。人只要坚守善本,即使没有朋友的认同,没有家庭或物质的支持,也足以俯仰无悔于天地。然善本乃世之大道,只能通过反复深入的研究才能悟明,因此世人应拥有自由讨论所有问题的权利,且不受政府或权威的干预。
遗憾的是,这是在最不合适的场合上发表的最不合时宜的言论。早在伯罗奔尼撒半岛战争爆发之初,雅典社会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主仆关系也有些剑拔弩张。苏格拉底作为一个温和分子,既看到了双方各自的利弊,又尝试着找到折衷的方案让大部分理智的民众满意,这自然得不到任何一方的好感,不过当时争吵的双方势均力敌,一时间也腾不出手来对付他。
到了公元前403年,贵族失势,民主派控制了希腊全境,苏格拉底便大难临头了。他的朋友预见到了他的结局,纷纷劝他尽早逃离。苏格拉底平生树敌众多,同时也交友广阔。在大半个世纪里,他以丰富的学识针砭时弊。对于那些自认为是社会支柱的,苏格拉底热衷于撕下他们的伪装,并将其思想骗术公诸于世。久而久之,他的名字在希腊家喻户晓,甚至于他在上午才说到的一些趣事,晚上就成了街头巷尾的谈资。还有人把他的经历编成了戏剧。直至他被捕入狱,关于他的一切全希腊上下已是无人不知。那些在审判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例如那个不识字却因为通晓神意而卖力叫嚣的粮油贩子深信他们是在为社会尽职,为城市除掉一个只会教给奴隶懒惰、罪孽和不满的学术界的危险分子。
颇为有趣的是,即使在那样的情况下,苏格拉底仍满怀激情地舌战群儒,让大部分法官越听越想放他一马,但前提是,他得改掉那喜欢争辩和说教的坏毛病,并承诺此后不再干涉别人享乐或无休止地给人提问题。
苏格拉底拒绝了。
恕难从命!他回答道:只要我的良知还在敦促我向前,只要那微弱的心声还在提醒我把理智之道展现于人前,我便会继续提问、说教、争辩,把一切倾囊相授,无惧人言。
至此,法庭已别无他法,只好判处苏格拉底死刑。按雅典法律规定,每年一度前往提洛岛朝拜的圣船还没返航前不能行刑,于是苏格拉底被缓刑三十天。整整一个月里,苏格拉底没表现出丝毫焦虑,只一心钻研改进他的逻辑体系。他本有机会逃跑,但最终还是选择笑着留下。他说他已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含辛茹苦;现在他累了,只想静静地等待属于他的归宿。临刑时,他还在和友人交谈,教导他们分明是非,劝诫他们莫要沉迷于物质享受,要重视精神修养。
接着他饮下鸩毒,躺在床上,让一切争辩伴随着他最后一口呼吸,尘埃落定。
苏格拉底之死让他的学生们心有余悸,他们一度离开过去的活动场所默默度日;而在风波稍有平息后,他们又回到了老地方,继续公开讲学。正因为他们的努力,在苏格拉底死后的十多年里,他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