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英伟达之道 黄仁勋和他的科技帝国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授权采访图书 全面公开英伟达成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奥秘 讲述黄仁勋的传奇人生和创新历程
》
售價:HK$
86.9
《
甲骨文丛书·德意志人:一部诗人、作家、哲学家和思想家的自传
》
售價:HK$
129.8
《
盛世滋生:清代皇权与地方治理
》
售價:HK$
162.8
《
循序渐进Node.js企业级开发实践
》
售價:HK$
97.9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早期的星象学和天文学
》
售價:HK$
152.9
《
管道的力量(畅销美国30年的财富经典,销量超100万册)
》
售價:HK$
54.8
《
长安曾有少年郎
》
售價:HK$
43.8
《
何以为园:中国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经济解释
》
售價:HK$
74.8
編輯推薦:
u 两次普利策奖得主,两次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美国传奇历史学家,总统自由勋章获得者大卫麦卡洛扛鼎之作。
u 英国原版一经上市即登陆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榜,《纽约时报》《出版人周刊》《洛杉矶时报》、美国图书馆协会《书单》杂志等争相报道。
u 19世纪美国精英的巴黎文化寻根之旅,再现19世纪文化之都巴黎的盛况。
u 精美小精装,50余幅珍贵图片,全景展示19世纪的法国历史。
內容簡介:
《美国人在巴黎》讲述了1830年至1900年间美国的艺术家、作家、医生、政治家、建筑师等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在巴黎探索学习的经历。这些人志存高远,经历艰辛,终于学有所成,其中许多人成为了所在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的故事让人着迷,催人奋进,同时又带着几分神秘。
關於作者:
大卫麦卡洛,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分别以《杜鲁门传》和《约翰 亚当斯传》问鼎普利策奖。以《大海之路》和《马背上的早晨》两次问鼎国家图书奖。麦卡洛的著作还包括《1776》《大桥》《约翰斯敦的洪水》和《怀特兄弟传》等。已是耄耋之年的麦卡洛赢得了无数的奖项和荣誉,包括美国平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目錄 :
代序:一批美国人在巴黎
Part 1
第一章 越洋之路
第二章 这就是巴黎!
第三章 摩尔斯在卢浮宫
第四章 医学界
Part 2
第五章 美国热潮
第六章 风雨欲来
第七章 城市大变革
第八章 注定成功
Part 3
第九章 围城
第十章 疯狂
第十一章 重返巴黎
第十二章 法拉格特
第十三章 才华横溢
第十四章 再见了,巴黎!
尾 声
致 谢
內容試閱 :
代序
那还是在我上大学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学校举办的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讲座中,我得知了美国音乐家格什温的音乐诗作品《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第一次听到了掺杂在经典交响乐和爵士乐中的怪腔怪调,竟然有如此奇异的城市噪音,明显的是汽车的喇叭声,隐约的好像是各种叫喊,总之,人声鼎沸,喧哗与骚动。格什温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从声音上活灵活现地再现了一个落后的美国乡巴佬 来到先进文明之都城巴黎时眼花缭乱的感受。
而眼前的美国历史学家大卫麦卡洛的这一部著作《美国人在巴黎》是从文字上,把一大批美国人在巴黎生活的情景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无论是那部音乐诗,还是这本历史记录,主题都是美国人在巴黎,但与格什温不同的是,大卫麦卡洛书中的美国人是一大批人。当然,他们依然还是文化人、科学人、艺术人。另一方面,时间上也不同了:格什温写的应是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而麦卡洛笔下美国人看到的则是19世纪的巴黎。
19世纪是美国人向法国人学习的世纪,一批又一批有志的美国青年来到巴黎学习。《美国人在巴黎》几乎就是一部美国文化名人巴黎游学记。这些青年来巴黎时大概还是毛头小子,多年后,结束了这伟大的历程而离开巴黎时,却已经是功成名就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了。当然,他们后来或多或少又来过巴黎,或为了事业,或为了生活,或干脆就是为了再次来到巴黎,来巴黎再看一看。
这些医生、雕塑家、画家、小说家、物理学家、教育学家中,有詹姆斯库柏、塞缪尔摩尔斯、爱玛哈特薇拉德、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小詹姆斯杰克逊、乔纳森 梅森 沃伦、威廉与理查德莫里斯亨特兄弟、查尔斯萨姆纳、奥古斯塔斯圣高登斯、约翰辛格萨金特、梅森沃伦、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托马斯阿博顿、亨利朗费罗、玛丽卡萨特他们都是仰慕当时法国在科学和艺术上的先进和发达,不远万里,从美国乘船渡过大西洋而来巴黎学习深造的。我们在书中可以了解到这些人的留学生活,其艰辛,其刻苦,其勤奋,其有趣,其五彩缤纷,其满怀希望,其孜孜不倦,其婀娜多姿不一而足。
同时,《美国人在巴黎》也从一大批美国文化人的角度,写下了19世纪巴黎的历史,说得更广一些,甚至是法国的历史。读者在书中看到了1830年七月革命 仅仅持续了3天的动荡,看到了1848年火山爆发一般的巴黎起义,看到了拿破仑三世的政变和统治,看到了第二帝国时期奥斯曼主持的巴黎城市大改造,看到了普法战争风云突变的硝烟,看到了巴黎饥寒交加的围困,看到了巴黎公社破坏性的动乱,看到了第三共和国在激愤中的诞生,看到了让巴黎这个现代都市扬眉吐气的几次世界博览会的盛景,看到了凯旋门的多年建造,看到了埃菲尔铁塔的骄傲矗立,看到了巴黎歌剧院的横空出世
这本书也让我们见识到了法国与美国的某种民间交往史。书中提到了一些人与事,是我们中国读者可能不太知道的,如那位传奇人物拉法耶特将军在法美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有,被一些人误认为是美国制造的自由女神像的设计、建造和赠送。
传奇人物拉法耶特将军(17571834) 出生于贵族家庭,早年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同美洲殖民地的人们共同抗击英军,被任命为少将,与美军总司令华盛顿结下了深厚友谊。他在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两个世界的英雄。回国后,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也有所作为,曾向议会提出过著名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多年来在巴黎的美国人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当7月4日独立日时,都要举行盛大的国庆宴会,每次拉法耶特将军都是特邀嘉宾。1824到1825年拉法耶特侯爵返美访问时,他作为一个神话般的老英雄 而广受欢迎。他在巴黎的府邸,简直就是美国驻法国的第二大使馆。1830年,他还指挥国民自卫军,推翻国王查理十世,帮助路易菲利普登位。老年的拉法耶特俨然是一个老兵的形象。顺便说一句,中国游客熟悉的巴黎老佛爷商店,就是以拉法耶特的名字命名的。
至于自由女神像,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纽约自由女神像,还真的是法国人在1876年美国独立百年庆典时送给美国的一份大礼。它的设计者是法国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他到过美国,走了一些地方,结识了许多珍惜美法友谊的美国人。巴托尔迪返回法国后计划完成一个纪念法美友谊的艺术作品,即在纽约港入口处的小百德娄岛上建一座巨大的雕像,叫自由女神照亮世界。
今天,不仅在纽约,在巴黎的塞纳河上,我们也可以见到一尊自由女神像:靠近法兰西广播大楼的格雷奈尔桥下有一条长长的河心大堤,名天鹅小道。天鹅小道顶南端,竖立着一尊自由女神像。这个自由女神像虽不如雕塑家巴托尔迪送给纽约的那一尊名气响, 身材 也不如纽约的那一尊高,但千真万确是后者的按比例缩小,而且是由侨居巴黎的美国人送的回礼。
还有一些历史人物的面目,是我们原本不太清楚,而这本《美国人在巴黎》可以帮我们认识的。如1830年上台的法国七月王朝的国王路易菲利普,他早年曾在美国长途游历,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还曾走访印第安人的部落,明显是一个文化人 的形象。书中提到: 路易菲利普出身于法国奥尔良有势力的贵族家族,这位新的统治者年轻时就支持1789年的大革命,在1793年逃离恐怖 之前,一直在共和军中担任军官,作战勇敢。他在外流亡多年,不能返回法兰西。还有一些历史事件,我们过去可不是那样认识的,例如巴黎公社期间的一些奇闻,尤其是对大主教乔治达尔布瓦的残杀:1871年,巴黎公社起事两月有余,行将失败之际,于流血周期间的5月24日匆匆处死了多位著名人质,包括不少天主教教士,其中就有大主教达尔布瓦。这也让美国大使馆花费了好几个星期的外交斡旋终为泡影。当然,《美国人在巴黎》一书中对凡尔赛政府对巴黎公社社员的屠杀,也是揭露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当时的美国驻法大使埃利胡 沃什波恩在一封给国务卿费什的函件中这样报告:凡尔赛部队的所为和公社这些史无前例的暴行并无二致杀戮、撕碎、刀刺、毒打、火烧那些男女老少,不管是有罪还是清白,这些政府军的所作所为将会玷污法国近代的历史,对这些行为负责的那些人的名字会被记录到人类暴行的清单上,让人性蒙羞
没读《美国人在巴黎》之前,我曾有疑问:在中国出版这样的书,讲美国人在巴黎,是不是会有读者?是不是有文化价值?阅读之后,答案自然就出来了,应该是肯定的。
美国和法国一直是中国人比较关注的两个大国。一个是当今的经济、军事超级强国,一个则是老牌的文化和历史大国。一个是我们要学习并且想赶超的,一个则是我们常常拿来做比较和衡量的。
当今的美国相比于中国是比较先进的,然而,在19世纪,相比于法国,美国的落后则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在前半叶比较明显。故而当时有那么多美国人到法国学习和游历,来取经和寻找榜样,所以才有了这一段伟大的历程。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医学。19世纪初期,法国的医学研究、教学和实践要大大先进于美国,因此美国留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是来学医的。而到了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医学就迎头赶了上来,国内的工作和研究条件明显改善,所以到巴黎留学的医科生也明显少了很多。
相比较20世纪最后20来年和本世纪十几年的中国人留学欧美的历史,当年美国人留法的历程确实可以提供一面镜子。19世纪的美国和当今的中国,同是比较落后的一方,应该向先进学什么,也是一目了然的。当年美国留学生与当今中国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也是很有意思的讨论话题:美国留法学生对专业、对生活大多持积极态度,学习刻苦,生活简单,对故乡更是思念情切,拳拳报国之心明月可鉴;当然也有一些人耽于他乡优厚的生活条件,一心图谋在欧洲的发展和出名,这就不去说了。什么时候、什么国家都有那样的人嘛。
《美国人在巴黎》书中有一句话很是发人深省,再度游历法国的圣高登斯在信中告诉威尔娄,回到巴黎是一段美好的经历,他发现了许多惊人的方面,尤其是,只是在这时候他才发现我在多大程度上是美国人。我想,这应该也是我们中国赴欧美的留学生的心声。
我是学法国文学的,20世纪80年代也曾留学法国,而且就是在巴黎待了4年多,在那里的左岸和右岸有过很多曲折的经历。归国后则在法国文学这方面做了很多的介绍、翻译、批评工作,算是小有成果吧。如今读到这本《美国人在巴黎》,自然会生出很多感叹,一言难尽。
而今天,我对麦卡洛这本《美国人在巴黎》的中译本所做的审阅和校改工作,则是又一个相关的小小成果。
这本书中有句话非常精彩,至少,它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我愿把它摘录在此:
一百多年前,亨利亚当斯的曾祖父约翰亚当斯独自一人在巴黎的一张书桌旁写下了他生活的目的:
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就是为了让我的孩子们能自由地来研究数学和哲学。我的孩子们应当研究数学、哲学、地理、自然、历史、造船学、航海、商业和农业,目的是让他们的孩子们有权利研究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编织和陶瓷。
这句话在亚当斯家族中流传了下来,成了一条家训。这其实也是我对我们的留学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