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吉奥莱昂内不是横空出世的。他爸是他的师父,而他的发小恩尼奥莫里康内是他命定的贵人。在《西部往事》以及后来的《美国往事》里,莱昂内要传达的是他的革命态度、男人态度和排在最后的美学态度。电影的画面与音乐效果对人的糊弄是电影产业的看家本领,几乎所有的所谓好电影都用了外在感官效果这个毒液对观众的阶级三观和思想路数发出致命的一击。而莱昂内是人类电影史上懂得利用七寸秘诀的高手,归根到底,他和观众要谈的是他的世界观乃至人类的终极情爱问题。直到他生命的末期,他雄心勃勃准备拍的《围困列宁格勒900天》也是要探讨因为欲望问题而带来的人类这个物种的缠斗和革命规律。 艺术家不能拿起枪,甚至于不能像肖斯塔科维奇那样抱起水龙头去救火,那也就只能通过艺术作品来参与社会的改造,朝着自己想象的一些终极理念昂首走过去。
这本书的原著书名Something to Do with Death通常会被理解为汉语的向死而生。 这个短语源自莱昂内导演的经典巨制《西部往事》中最后一场戏里夏延的台词。那时夏延已经身负重伤当然,也不一定这回就死了但他依然不改喜欢对人生发感慨的习惯,所以絮叨了一句英语里向死而生的这个意思。对于这句戏词,我琢磨了几年它的寓意,我认为它其实是想告诉我们活着还是要活个痛快这个意思,重点在知死然后知生。我也很好奇意大利语版的这句戏词是如何表达的,或者德文版、法文版是如何表述的。夏延的意思,人都有一死,死是早晚的事,与其无聊的死还不如活出点意思、活出点出息。总之,向死而生的字面意思在夏延嘴里别有所指;演员在导演的啰唆之后诠释得很好。对这个问题,译者也作了艰苦的斟酌,尽力表达出夏延的创造者莱昂内的话外之话。
今天,我的理解是:夏延发出的慨叹不仅是关乎西部大开发这一革命壮举的,同时也是关乎任何革命壮举和大规模拓展项目里离不开的一个因素那就是女性。影片中的这个女性就是克劳迪娅卡迪纳莱给我们展现的一位南方美女吉尔,她从新奥尔良坐火车过来,再换乘马车,一路劳顿,结果到了要娶她的男人给她准备的新家时,她却看到一切已然化为泡影。吉尔本是美国南方的一个窑姐,一个妓女。她要从良因而甘愿嫁给西部的一个有块土地的丧妻汉子做填房。是的,莱昂内要向约翰福特致敬;同时,他也要和福特交个手,比试一下武艺。达拉斯这个小镇的妓女正是《关山飞渡》里的女一号,卡迪纳莱饰演的吉尔也是。这个在成婚日当天便成为寡妇的美艳女人串起了《西部往事》这部大戏。她串起了莱昂内的美学,同时也串起了西部拓荒的革命洪流。几个男人在她生命里各有所为,受她的挑逗又甘愿受她的摆布,他们把对她的欲望情愿或是不情愿地转换为对革命时代的哀怨或者投入,但都被莱昂内有条不紊地灌输给了我们。而我们当然是要先被视觉和听觉这两方面迷惑,然后才能进一步思索。直接的四个男人和间接的八个以上的男人围绕《西部往事》中原本为娼妇的新娘也都有所改变;亨利方达饰演的弗兰克是其中最失败也是转变最小的一位,所以成为最终被扫进历史尘堆的人;口琴哥最矜持淡定;而吉尔的亡夫得到过她的身子但也是最道德的一位。那么,夏延曾向她直言他的亲娘也是靠被逼为娼才把自己养大的就直接暗示了妓女这一古老职业的良善本源。莱昂内从小熟读《圣经》。他要表达的是耶稣的箴言:一帮浑小子要用石头砸死卖身谋生的女人,正巧让耶稣碰见了。耶稣敞亮地对他们说:你们谁觉着自己比她干净、认为自己没有罪,你就接着砸她!结果众人都停了手,扔了石头散去了。
莱昂内艺术的厉害在于他将世俗的欲望巧妙、委婉而又视觉灿烂地融到了一起。英国著名哲学家罗杰斯克鲁顿在《性欲:哲学研究》里说:性欲是一种社会人工产物。和语言、道德一样,它源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并在那些关系中完善了自己的结构,增强了其稳固性。不过这并不是说性欲只是遵循习俗或者说它并非人类本性的一部分。莱昂内在这个平衡中很好地把握了社会学意义上欲望本能的分寸而没有过多地渲染性欲。即便是在《美国往事》中著名的车震那场戏里,他也是通过男人德尼罗的发狂和女人的腿部以及衣裳的凌乱去表现心灵的震荡。这是他有意识感的创作方法的一个个人强项,而后人(包括中国电影人)对这场经典车震的仿效却仅仅只是车震。因此,斯克鲁顿这个英国人又说:占据着我们这个时代道德思想的卢梭主义式的各种幻想中,最不具有严重危害的便是这样的幻想:认为摆脱了社会的各种习俗,人便会获得性解放。他回到了纯洁且纯真欲望的状态,就不会受到无知与博识之间冲突的困扰。如果我的论点正确,那么这样的观点便毫无意义,即性满足或性欲位于社会之外,处于我们必须在性行为中回归的自然状态中。相反,社会范围之外不存在任何独具人类特征的东西,所有的价值标准都被取消了。